蔡元培先生曾經指出,中國從前無所謂科學,唯用哲學、以玄想獨斷推測事物。 近一百年來,這種情形不但沒有得到改變,而且在目前的中國社會科學研究中甚至更為普遍。 本書揭示了中國社會科學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不科學”“非科學”乃至“偽科學”的現(xiàn)狀,剖析了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缺乏科學性的深層原因,闡述了現(xiàn)代社會科學研究的科學理念,并系統(tǒng)介紹了社會科學研究的科學方法。
作者簡介 喬曉春,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人口中心博士后。現(xiàn)任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從2006年開始發(fā)起并組織“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暑期班”,曾開設過多種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領域的課程: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社會科學應用統(tǒng)計學、應用線性回歸模型、分類數(shù)據(jù)分析、生存分析、結構方程模型、應用多元統(tǒng)計分析、社會項目評估方法、生命歷程理論與方法等。
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中國社會科學“怪象” 1.1 為什么中國社會科學不設院士? 1.2 為什么老百姓瞧不起社會科學學者? 1.3 為什么未受過專業(yè)訓練的人也可以成為專家? 1.4 為什么將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歸為同類學科? 1.5 為什么社會科學研究做得很容易,文章很高產? 第二章 “科學”是什么? 2.1 什么是科學? 2.2 什么是社會科學? 2.3 科學的特點是什么? 2.4 什么是非科學、反科學和偽科學? 第三章 中國社會科學“不科學”的現(xiàn)狀 3.1 “不科學”的現(xiàn)狀 3.2 “不科學”的思路 3.3 “不科學”的特點 第四章 不科學的后果 4.1 影響政府決策 4.2 影響學術發(fā)展 4.3 影響學者成長 4.4 影響學生培養(yǎng) 4.5 影響國際交流和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 第五章 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比較 5.1 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異同 5.2 為什么社會科學更容易做得不科學? 5.3 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比誰更難? 第六章 社會科學與哲學的關系 6.1 科學的起源和演進 6.2 我們?yōu)槭裁传@得的是哲學博士? 6.3 哲學對科學的認識 6.4 社會科學的本質 6.5 哲學演繹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第七章 科學研究中的不科學問題 7.1 科學研究的邏輯過程 7.2 測量中的“測不準”問題 7.3 樣本的代表性問題 7.4 總體估計的穩(wěn)定性問題 7.5 樣本對總體的推斷問題 7.6 選擇對照組的問題 7.7 如何下結論的問題 7.8 數(shù)據(jù)識別問題 7.9 模型選擇問題 7.10 模型使用問題 7.11 因果關系問題 第八章 中國社會科學的差距在哪里? 8.1 研究規(guī)范和方法使用方面的差距 8.2 科研體制方面的差距 8.3 科學態(tài)度和敬業(yè)精神方面的差距 8.4 人員引進和考核方面的差距 8.5 科研保障和服務方面的差距 8.6 科研資助方式和經費保障方面的差距 8.7 研究生培養(yǎng)方面的差距 第九章 中國社會科學應該如何走上正軌? 9.1 營造社會科學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 9.2 大力普及科學的研究方法 9.3 如何學習研究方法? 第十章 社會科學的局限性 10.1 科學能力的局限 10.2 科學視野的局限 10.3 科學觀察的局限 10.4 科學判斷的局限 附 錄 北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暑期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