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于貞觀初年令諫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六經(jīng)、四史、諸子百家中有關(guān)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匯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書,剪截淫放”,于貞觀五年(631年)編輯成書,計六十五部約五十余萬言,取名為《群書治要》。這個“治”是政治,是治國最重要的理論與方法的指導,薈集了千百年古圣先賢治國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經(jīng)驗! 如此珍貴的一部典籍,然因當時中國雕版印刷尚未發(fā)達,此書至宋初已失傳,《宋史》亦不見記載。此書經(jīng)由日本遣唐使帶到日本,從此被日本歷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為圭臬,成為學習研討中華文化的一部重要經(jīng)典。 20世紀90年代,我國原駐日本大使符浩先生通過日本皇室成員獲得一套天明時期出版的《群書治要》,交給陜西省黃河文化經(jīng)濟發(fā)展研究會,該會邀請十幾位專家學者,對《群書治要》選用的65部典籍進行考證、點評,分篇今譯,并進行了標點斷句和勘誤,集結(jié)成書,名為《群書治要考譯》!度簳我甲g》一書于1996年開始策劃,編譯工作啟動于1998年,《群書治要考譯》的工作歷經(jīng)數(shù)年,終于圓滿完成。2011年6月,該書由團結(jié)出版社正式出版。 《群書治要》雖然誕生于一千三百多年以前,但是,書中的治國思想實為中國古圣先王治國教民之集大成,其治國平天下之智慧、理念、方法、經(jīng)驗與成效,均是歷經(jīng)幾千年考驗所累積的寶藏結(jié)晶。作為一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濃縮卷,唐太宗以《群書治要》為鑒,以“圣賢”為訓,吸取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用于為君、擇人、施政、教化,其脈絡是顯而易見的。故《群書治要》理所當然地成為唐太宗之后,歷代君王乃至輔臣和各級官吏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教科書。當今許多專家學者和社會賢達也認為,該書可稱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集成,世代治國安民的經(jīng)驗匯編,儒家‘修、齊、治、平’的理論大綱,大唐‘貞觀之治’的施政指南,當今領導干部的從政參考,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必備讀本”。
作者簡介: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河北巨鹿人。貞觀元年(627年),升任尚書左丞。貞觀二年(628年),魏征被授秘書監(jiān),并參掌朝政,在此期間,受命編撰《群書治要》,于貞觀五年(631年)編輯成書。貞觀七年(633年),魏征代王珪為侍中。貞觀十年(636年),魏征奉命主持編寫《隋書》、《周書》、《梁書》、《陜書》、《齊書》(時稱五代史)等,歷時七年。貞觀十二年(638年),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漸怠惰,懶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漸不克終疏》,列舉了唐太宗執(zhí)政初到當前為政態(tài)度的十個變化。貞觀十六年(643年),魏征病逝家中。太宗親臨吊唁,痛哭失聲,并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余姚人,唐初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秘書監(jiān)、弘文館學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 褚遂良(596年-658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書法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文學館十八學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騎常侍。
目錄: 第一冊 卷 一 周易治要 卷 二 尚書治要 卷 三 毛詩治要 卷 四 春秋左氏傳治要(上) 卷 五 春秋左氏傳治要(中) 卷 六 春秋左氏傳治要(下) 卷 七 禮記治要 卷 八 周禮治要 周書治要 國語治要 韓詩外傳治要 卷 九 孝經(jīng)治要 論語治要 卷 十 孔子家語治要 卷十 一 史記治要(上) 卷十 二 史記治要(下) 第二冊 卷十 二 吳越春秋治要 卷十 三 漢書治要(一) 卷十 四 漢書治要(二) 卷十 五 漢書治要(三) 卷十 六 漢書治要(四) 卷十 七 漢書治要(五) 卷十 八 漢書治要(六) 卷十 九 漢書治要(七) 卷二 十 漢書治要(八)(缺) 卷二十一 后漢書治要(一) 卷二十二 后漢書治要(二) 卷二十三 后漢書治要(三) 卷二十四 后漢書治要(四) 卷二十五 魏志治要(上) 卷二十六 魏志治要(下) 卷二十七 蜀志治要 第三冊 卷二十七 吳志治要(上) 卷二十八 吳志治要(下) 卷二十九 晉書治要(上) 卷三 十 晉書治要(下) 卷三十一 六韜治要 陰謀治要 鬻子治要 卷三十二 管子治要 卷三十三 晏子治要 司馬法治要 孫子兵法治要 卷三十四 老子治要 鹖冠子治要 列子治要 墨子治要 卷三十五 文子治要 曾子治要 卷三十六 吳子治要 商君子治要 尸子治要 申子治要 卷三十七 孟子治要 慎子治要 尹文子治要 莊子治要 尉繚子治要 卷三十八 孫卿子治要 第四冊 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治要 卷四 十 韓子治要 三略治要 新語治要 賈子治要 卷四十一 淮南子治要 卷四十二 鹽鐵論治要 新序治要 卷四十三 說苑治要 卷四十四 桓子新論治要 潛夫論治要 卷四十五 崔寔政論治要 昌言治要 卷四十六 申鑒治要 中論治要 典論治要 卷四十七 劉廙政論治要 蔣子萬機論治要 政要論治要 卷四十八 體論治要 典語治要 卷四十九 傅子治要 卷五 十 袁子正書治要 抱樸子治要 后 記 中華文化何以能傳承不斷 編者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