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增訂版序 回顧平生,在學術研究上我老老實實地走了一段漫長而又艱苦的路。一九六七寫好博士論文《佃農理論》,二○○八寫好《中國的經濟制度》,相距四十一年,二者皆可傳世,思想史上沒有誰的智力可以在自己的頂峰維持那幺久。上蒼對我格外仁慈,給我有得天獨厚之感。 也回顧平生,自己認為足以傳世的英語文章約九篇之譜。一般朋友舉《佃農》為首,科斯選《蜜蜂的神話》,阿爾欽選《座位票價》,而巴澤爾則肯定《價格管制理論》是無與倫比的。我自己呢?選《中國的經濟制度》!兩年前寫好初稿時我那樣想,兩年后的今天我還是那樣想。似淺實深,這里獨立成書的《制度》一文牽涉到的話題廣泛,細節(jié)多,史實長達三十年,合約理論的分析達到了一個前不見古人的層面,而其中好幾處要靠機緣巧合,或時來運到,才找到答案。沒有任何「缺環(huán)」,完整若天衣無縫也。讀者要記住,《制度》一文其實寫到二○○七,分析的是新《勞動合同法》引進之前的經濟奇跡。 學術過于專注有機會發(fā)神經,而我的集中力驚人,往往一發(fā)難收。我因而喜歡這里那里分心一下,于是搞攝影、練書法、寫散文、好收藏,嘗試過的投資或生意無數。這些行為惹來非議,而我喜歡到街頭巷尾跑的習慣,使一些無聊之輩認為我早就放棄了學術,不是昔日的史提芬·張云云。這些人不知道經濟學的實驗室是真實的世界,不多到那里觀察算不上是科學。至于那些認為我轉向研究中國是浪費了天賦的眾君子,屬坐井觀天,既不知天高,也不知地厚。是的,我這一輩在西方拜師學藝的人知道,在國際學術上中國毫不重要,沒有半席之位可言。也怪不得,在學問上炎黃子孫沒有一家之言,恐怕不止二百年了。今天老人家西望,竟然發(fā)覺那里的經濟大師不怎么樣。不懂中國,對經濟的認識出現了一個大缺環(huán),算不上真的懂經濟。 《中國的經濟制度》這本英、中二語的書,在香港出版過三次。這次攻進神州,應該有點前途。為此我補做了兩件事。其一是在正文之前我加進兩篇有關的文章,介紹正文的重要性。其二是在正文中我作了些補充。此文早就修改過無數次?扑挂言撐呐c其它文章一起結集在美國出版,問我還有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我反復重讀,找不到有什么地方要改,但有幾處不妨多說幾句,尤其是在第八節(jié)之后加了四段我認為是重要的。就讓國內的同學先讀這些補充吧。 是為序。 張五常 二○○九年八月一日 作者簡介 張五常,國際知名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現任香港大學教授、經濟金融學院院長。畢業(yè)于美國加州大學經濟系,獲博士學位。曾當選美國西部經濟學會會長,是第一位獲此職位的美國本土之外的學者。 1969年以名為《佃農理論——引證于中國的農業(yè)及臺灣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論文轟動西方經濟學界。1991年作為唯一一位未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者而被邀請參加了當年的諾貝爾頒獎典禮。
目錄: 第一節(jié):中國的問題 第二節(jié):思想的沖擊 第三節(jié):合約的一般概念 第四節(jié):承包責任合約的演進 第五節(jié):承包合約的擴張與縣際競爭的興起 第七節(jié):分成方程式的效果 第八節(jié):縣現象的經濟解釋 第九節(jié):縣際競爭的其它效應 第十節(jié):中國的貨幣制度與人民幣的興起 第十一節(jié):結語 不愉快的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