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印度的整體社會發(fā)展緩慢,而軟件出口卻獨領風騷?為什么美國的IT公司不斷裁人,同時又引進外國雇員?作者基于在印度、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長達兩年的人類學實地調查寫作此書,指出其中關鍵在于IT產業(yè)中的“獵身”體系。它是指一個以印度為中心的全球化勞動力配置和管理體系。
作者簡介 項飚 1972年出生于溫州市區(qū)一個教師家庭。1990年從溫州中學畢業(yè)保送北京大學。1998年獲北大碩士學位,當年受邀免考牛津大學博士,2002年獲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學位,F(xiàn)任牛津大學人類學院研究員。 研究成果 項飚研究員長期從事人口流動和社會、經(jīng)濟變遷的研究,曾在國內和澳大利亞、印度作長期的實地調查。主要著作有Making Order from Transnational Migration: Labor, Recruitment Agents and the State in Northeast China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即出); Global Body Shopping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07,獲2008年度安東尼利茲獎);《跨越邊界的社區(qū)》(三聯(lián)書店,2000;英文版,Brill Academic Publisher,2005)。
目錄: 序一尋找一個新世界 11 序二一個陌生者的探險 32 致謝 53 導言 構造不確定性 1 概覽:獵身在行動 6 民族化、個體化和跨國化 11 本書的結構 17 第一章"獵身"的全球背景 19 "金融民主化"與IT勞動力的"虛擬"短缺 20 人才之戰(zhàn)爭與管制之障 29 第二章安得拉的"IT人"生產線 36 "學位店"和"技能店" 38 "在海得拉巴買房,在安得拉置地,在美國賺錢" 生產IT人成了家族生意 51 第三章"賣身"和賣工作 58 "付費工人"和海得拉巴的勞力行 64 全球獵身,印度中心 70 第四章悉尼的"名牌勞力"生意 78 "銷售和開發(fā)完全是兩碼事" 84 "只有印度人才應付得了印度人" 87 重疊的生意 91 同一屋檐,多頂帽子 94 第五章 中介鏈和板凳術 101 多層次圈子 109 "印度人最不可靠!" 111 過度定座 115 第六章為什么順從? 118 勞力行和印僑社團的連鎖 124 工人當上了協(xié)調人 128 工人之間:幫忙可,團結無 132 出路 138 第七章獵身的世界體系 143 美利堅合眾國:"IT人的麥加" 146 全球門戶: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中東 149 美國的衛(wèi)星:加勒比海和拉美 153 新前沿:"你是印度人嗎?"和"有人做德國夢嗎?" 155 結語全球IT業(yè)中的"印度三角" 158 附錄一記憶中的田野:印象與影像 167 附錄二旋轉中的人生:被訪者索引與小傳 186 參考文獻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