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論述的不僅僅是資本主義文化矛盾。它在稍廣的意義上涉及到資產階級社會的矛盾。商人和制造業(yè)主創(chuàng)建了這一新世界。十六世紀后,中產或資產階級又對社會加以現(xiàn)代化革命,他們扭轉了人們對軍事或宗教的關切,把經濟活動變成了社會的中心任務。 資本主義是這樣一個社會經濟系統(tǒng):它同建立在成本核算基礎上的商品生產掛鉤,依靠資本的持續(xù)積累來擴大再投資。然而,這種獨特的新式運轉模式牽涉著一套獨特文化和一種品格構造。〔characterstructure]。在文化上,它的特征是自我實現(xiàn),即把個人從傳統(tǒng)束縛和歸屬紐帶(家庭或血統(tǒng))中解脫出來,以便他按照主觀意愿“造就”自我。在品格構造上,它確立了自我控制規(guī)范和延期報償原則[delayedgratification〕,培養(yǎng)出為追求既定目的所需的嚴肅意向行為方式。正是這種經濟系統(tǒng)與文化、品格構造的交融關系組成了資產階級文明。而分解這一結合體及其內在意義,正是貫穿本書的主題線索。
目錄:
目錄 中譯本緒言:貝爾學術思想評介(趙一凡) 一九七八年再版前言 初版序言 初版說明 資本主義文化矛盾 導論/領域的斷裂:主題緒言 第一部 現(xiàn)代主義的雙重羈絆 第一章:資本主義文化矛盾 第二章:文化言路的斷裂 第三章:六十年代文化情緒 第四章:走向大修復:后工業(yè)化時代的宗教與 文化 第二部 政治體系的困境 引言:從文化到政治 第五章:動蕩的美國:國家危機的暫時的和永 久的因素 第六章:公眾家庭:論“財政社會學’和自由 社會 譯名對照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