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與政治》內(nèi)容簡介:研究韋伯者,無一不深知這兩篇演說的重要性。因為它們不但濃縮著韋伯學術思想的精華,也由于他作為當時一名“精神貴族”式的德國知識界領袖,對其身邊的思潮做出了十分個性化的回應,這是從韋伯其他學術著作中難得一見的。 (正在采用)
作者簡介 作為社會學古典理論三大奠基人之一的韋伯,其名聲為中文讀者所知曉遠比馬克思和涂爾干要晚。由于中國社會學直接舶來于英美的實證主義傳統(tǒng),在早期,孔德、斯賓塞的化約論—社會有機體論和涂爾干的整體論—功能論幾乎膾炙人口,相比之下,韋伯側(cè)重從主觀意圖、個人行動去探討對社會的理解、詮釋的進路則少為人知。
目錄: 時代中的韋伯——代譯序 以學術為業(yè) 1.學術生涯的外部環(huán)境 2.學術工作中的機遇和靈感 3.理智化的過程 4.科學不涉及終極關懷 5.學術與政治 6.價值的多元性 7.教師不應是領袖 8.科學對信仰所能做的貢獻 譯注 政治為業(yè) 1.政治的定義 2.支配權(quán)的類型 3.近代國家和職業(yè)政治家的出現(xiàn) 4.以政治為業(yè)的方式 5.專業(yè)官吏的興起 6.職業(yè)政治家的來源 7.新聞工作的地位 8.政黨的經(jīng)營 9.英、美、德三國的政黨 10.德國職業(yè)政治家的現(xiàn)狀 11.以政治為業(yè)的含義 12.政治和道德的關系 譯 注 附錄一:馬克斯 韋伯的科學觀 附錄二:科學職業(yè) 附錄三科學中的革命 附錄四:社會學、學術及世界觀之形成 附錄五:探討馬克斯 韋伯 譯名對照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