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胡安寧,男。復旦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社會學系講師、系副主任。2001~2005年,在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學習,獲法學學土學位。2005~2008年,在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攻讀碩士研究生,獲法學碩士學位。2008~2012年,在美國普度大學社會學系攻讀博土研究生,獲社會學博士學位;2009~2011年,在普度大學統(tǒng)計學系攻讀碩士研究生,獲統(tǒng)計學碩士學位,F(xiàn)為復旦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社會學系講師、系副主任。主要從事文化與宗教社會學、教育社會學、社會科學量化方法研究。
目錄: 第1章 社會科學中的因果推論:反事實框架與隨機實驗 1.1 因果關系的反事實分析框架 1.2 隨機實驗與因果推論 1.3 附錄:其他研究情境下因果推論模型舉例 第2章 傾向值匹配與因果推論 2.1 傾向值匹配:歷史、發(fā)展及其對調查研究的意義 2.2 傾向值匹配與因果推論 2.2.1 科技哲學角度的闡釋 2.2.2 統(tǒng)計學角度的闡釋 2.3 傾向值匹配與其他社會科學方法的比較 2.3.1 傾向值匹配和?寺x擇模型 2.3.2 傾向值匹配和回歸中斷設計 2.3.3 傾向值匹配和工具變量 2.4 傾向值匹配的局限性 2.5 總結與討論 2.6 附錄:敏感性分析簡介 第3章 如何進行傾向值匹配?——以大陸城市居民的教育回報為例 3.1 傾向值匹配的基本原理回顧:以高等教育的經濟回報為例 3.2 如何進行匹配? 3.2.1 鄰近匹配 3.2.2 半徑匹配 3.2.3 核心匹配 3.2.4 分層匹配 3.3 教育的經濟回報:基于CGSS 2005的分析 3.3.1 預測傾向值 3.3.2 基于傾向值進行匹配 3.3.3 模型穩(wěn)健性評估 3.4 傾向值匹配與多元回歸的比較 3.5 小結 第4章 因果關系中的多類別性、中介性與異質性——對傾向值統(tǒng)計模型的擴展 4.1 對多類別處理變量的處理:廣義傾向值得分方法 4.1.1 傾向值回歸調整 4.1.2 傾向值加權 4.1.3 對傾向值回歸調整與傾向值加權方法的評論 4.2 因果中介模型:對因果關系中間機制的探索 4.2.1 傳統(tǒng)中介分析 4.2.2 因果中介模型 4.2.3 方法論評價 4.3 因果關系的異質性 4.3.1 基于傾向值的多層次分析方法 4.3.2 方法論評價 4.4 結論與討論 4.5 附錄1:?寺呺H處理效應 4.6 附錄2:用非參數(shù)方法處理效應的變異程度 第5章 因果分析中樣本量以及統(tǒng)計檢定力的計算問題 5.1 為什么需要足夠的樣本量? 5.2 回歸模型的樣本量估算 5.2.1 多元回歸模型 5.2.2 邏輯斯蒂回歸模型 5.3 樣本量計算示例 5.4 結語 5.5 附錄:SAS中計算樣本量的代碼 第6章 個案研究中的因果推斷 6.1 基本思路 6.2 控制個案的構建過程 6.3 如何判斷隨機性? 6.4 結論和討論 第7章 結論與討論 7.1 再議傾向值統(tǒng)計方法和選擇性誤差 7.2 傾向值統(tǒng)計方法和多元回歸 7.3 傾向值統(tǒng)計模型和加權 參考文獻 索 引 致 謝 圖目錄 圖1-1 處理變量不同安排方式下的因果效果 圖2-1 珀爾的因果推論:后門標準 圖2-2 回歸中斷設計的基本邏輯 圖2-3 工具變量的基本邏輯 圖2-4 伊姆本斯敏感性分析原理 圖2-5 伊姆本斯敏感性分析舉例 圖3-1 敏感性分析的結果 圖4-1 傳統(tǒng)中介模型舉例 圖4-2 大學教育、收入、單位性質與幸福感之間的中介關系 圖4-3 智力水平對不同類型學校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影響 圖4-4 大學高等教育回報的異質性舉例 圖4-5 ?寺呺H處理效應舉例 圖4-6 非參數(shù)因果關系異質性模型 圖5-1 多元回歸模型下的樣本量估算 圖5-2 基于proc power模塊的邏輯斯蒂回歸模型下的樣本量估算 圖5-3 基于LRPowerCorr10宏程序的邏輯斯蒂回歸模型下的樣本量估算 圖6-1 阿巴迪等人研究的加州禁煙政策的效果 圖6-2 阿巴迪等人研究的加州禁煙政策效果的置信區(qū)間 圖6-3 通過外推研究加州禁煙政策的效果 圖6-4 區(qū)分教育資助計劃的效果和加州禁煙政策的效果 圖7-1 總體、隨機樣本和匹配樣本 圖7-2 實驗組與控制組分布的重合程度 圖7-3 多個混淆變量下實驗組與控制組分布的重合程度 表目錄 表1-1 實際觀測到的處理效果 表1-2 一種替代性安排處理變量方案下的處理效果 表1-3 隨機分配方案列舉 表3-1 本節(jié)所使用的例子 表3-2 預測傾向值的Probit回歸結果 表3-3 傾向值的描述統(tǒng)計信息 表3-4 傾向值匹配的結果 表3-5 多元回歸模型的結果 表5-1 50個學生的科研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