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是人類歷史上*為強大的群眾動員力量,但對其歷史發(fā)展、具體內(nèi)涵的差異認知已經(jīng)變得相當模糊,人們往往不加分別地隨意使用這兩個術語。如何正確區(qū)分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重建這兩個術語的初始內(nèi)涵,是《關于愛國:論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作者力圖實現(xiàn)的目標!蛾P于愛國:論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通過梳理和發(fā)掘歐洲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思想發(fā)展史中知名和不知名的相關論述,重新區(qū)分了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的內(nèi)涵差異,提出了回歸到?jīng)]有民族主義的愛國主義的獨到見解,為構建共和愛國主義的公民美德鋪平了道路。
作者簡介 毛里齊奧·維羅里(Maurizio Viroli),1952年生于弗利,畢業(yè)于博洛尼亞大學哲學系,1985年獲佛羅倫薩歐洲大學學院的社會政治科學博士學位,曾執(zhí)教于喬治敦大學的新社會研究學院和比薩高等師范學院,F(xiàn)為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榮休教授、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管理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理論和政治思想史、經(jīng)典共和主義和新共和主義,并特別專注于尼可羅·馬基雅維利、讓-雅克·盧梭政治哲學研究等。主要著作有:《讓一雅克·盧梭和“善治社會”》(Jean-Jacques Rousseau and the“Well-Ordered Society”)、《從政治到國家理性》(From Politics to Reason of State)等。 潘亞玲,2007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目錄: 致謝 導論 第一章 共和愛國主義的遺產(chǎn) 第二章 衰落與復蘇 第三章 愛國主義與古人政治 第四章 民族主義話語的誕生 第五章 愛國主義的民族主義化 尾聲 沒有民族主義的愛國主義 參考書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