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之所以鐘情歷史,是因為過去曾如此,現(xiàn)在是如此,將來要如此,借鑒往事以知照當(dāng)下,方能做到出言適要、行事得宜。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鑒》的目的也是如此,欲使讀者在歷史的興亡與榮辱中,“自擇其善惡得失,以為勸戒”。 《資治通鑒》紀(jì)興亂、論成敗、志卓行、述得失,評注者甚眾,各家皆能體貼出不同道理。本書從平民百姓的視角,讀史論世,品評人物,自成風(fēng)格。作者解說古人謀國謀身之道,非糾纏于一般為人津津樂道的權(quán)謀、詐術(shù),而是特別強調(diào)儒家的“大德敦化”、文治教化在歷史中的作用,于閑情雅趣中透視歷史的性格。 目錄: 第一章百年皆客 1.韓非的“叛逆” 2.韓信的市井之志 3.李廣難封 4.劉邦與劉秀 5.文翁開蜀 6.老實人卓茂 7.王莽的因果 8.逸民(一) 9.逸民(二) 10.張儉及其他 11.說曹操 12.劉備托孤 13.累死諸葛亮 14.意氣相期第一章百年皆客 1.韓非的“叛逆” 2.韓信的市井之志 3.李廣難封 4.劉邦與劉秀 5.文翁開蜀 6.老實人卓茂 7.王莽的因果 8.逸民(一) 9.逸民(二) 10.張儉及其他 11.說曹操 12.劉備托孤 13.累死諸葛亮 14.意氣相期 15.王溶樓船 16.小生何晏 17.張賓張子房 18.青衣行酒 19.謝安的閑暇 20.王猛身后 21.文帝腹心殷景仁 22.梁帝講經(jīng)同泰寺 23.劉義康在安成讀書 24.劉裕放棄中原 25.楊廣的教訓(xùn) 26.柳宗元的政治冒險 27.三垂岡 28.文膽 第二章治亂因緣 1.政治廣告 2.始皇刻石 3.嬖幸近臣 4.秦亡論 5.托孤事大 6.君臣之間 7.漢朝的性格:亦儒亦法 8.此地舊長安 9.論養(yǎng)士 10.騎兵兵種 11.京都與王化 12.東漢風(fēng)俗 13.成事的氣量 14.守望麥田 15.盜亦有道 16.選人的分寸 17.奉天子以令不臣 18.坐談客 19.所謂南北 20.諸葛亮為何六出祁山 21.避禍 22.干寶論西晉之亡 23.紳士政治(一) 24.紳士政治(二) 25.英雄淚 26.要塞鬼兵 27.咳唾為恩 28.寒人掌權(quán) 29.大臣之體 30.諫的分寸 31.賭徒種種 32.是非如麻 33.文可安邦 34.云夢之竹 35.諫臣的擔(dān)當(dāng) 36.一君之身 37.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38.兒子得道 39.毛澤東的手筆 第三章文成經(jīng)緯 1.關(guān)于“挾書律” 2.學(xué)者之擔(dān)當(dāng) 3.立言之體 4.官員的讀書 5.卜筮之道 6.來點精致 7.魚片湯 8.讀史的態(tài)度 9.另解陶淵明 10.開館授徒 11.鳩摩羅什法師 12.魏晉小戰(zhàn)國 13.北魏重儒 14.書生之見 15.清雅之士 16.魏收撰“穢史” 17.當(dāng)年講壇 18.文人病 19.以指指月 20.沈約撰《宋書》 21.尋找雅樂 22.王通講學(xué)河汾之間 23.書房里的機關(guān) 24.文士與儒士 25.舊唐密碼詩 26.經(jīng)塵一騎 27.史上第一家書院 28.國人對知識的尊重 29.朋友講習(xí) 30.私塾教育 第四章漁樵評彈 1.不君不臣 2.富貴之志 3.陳嬰母與王陵母 4.“刑不上大夫”論 5.關(guān)于無為 6.所謂陶染 7.婚姻自由 8.東漢的反季節(jié)蔬菜 9.我的自留地 10.看菜吃飯 11.限年取士論 12.文明豈可恃乎 13.小人不可得罪 14.天造草創(chuàng) 15.發(fā)現(xiàn)母親 16.誰動了我的鳳凰池 17.此山此水 18.黃金與土同價 19.如此執(zhí)法 20.言與行 21.幸福指數(shù) 22.關(guān)于精英教育 23.入鄉(xiāng)問俗 24.婦德 25.文辭欺人 26.寥落古戲臺 27.東風(fēng)西風(fēng)前言代序讀書隨處凈土“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贝寺(lián)出自明人陳繼儒的《小窗幽記》,我很是喜歡。熙寧元年(1068),《資治通鑒》的編撰者司馬光請辭“翰林學(xué)士”一職,對宋神宗說:“臣講讀經(jīng)史,粗有所采,而應(yīng)對賓客,實非所長!辈回桓遗c溫公比,但“講讀經(jīng)1一、百年皆客“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贝寺(lián)出自明人陳繼儒的《小窗幽記》,我很是喜歡。熙寧元年(1068),《資治通鑒》的編撰者司馬光請辭“翰林學(xué)士”一職,對宋神宗說:“臣講讀經(jīng)史,粗有所采,而應(yīng)對賓客,實非所長。”不佞不敢與溫公比,但“講讀經(jīng)史”的性情卻是相近。司第1節(jié):讀書隨處凈土(代序)(1...第2節(jié):讀書隨處凈土(代序)(2...第3節(jié):韓非的“叛逆”(1)第4節(jié):韓非的“叛逆”(2)第5節(jié):韓信的市井之志(1)第6節(jié):韓信的市井之志(2)第7節(jié):李廣難封第8節(jié):劉邦與劉秀2二、治亂因緣燕昭王于齊國破燕之后繼承王位,很想一雪前恥,便和郭隗商量怎么辦。郭隗講了一個故事,說:“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馬者。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馬且買之,況生者乎,馬今至矣!黄谀,千里之馬至者三!惫笥眠@個故事勸昭王,如想第9節(jié):政治廣告(1)第10節(jié):政治廣告(2)第11節(jié):政治廣告(3)第12節(jié):政治廣告(4)第13節(jié):政治廣告(5)第14節(jié):政治廣告(6)第15節(jié):此地舊長安(1)第16節(jié):此地舊長安(2)?17節(jié):此地舊長安(3)第18節(jié):文可安邦第19節(jié):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第20節(jié):鳩摩羅什法師第21節(jié):舊唐密碼詩第22節(jié):柳宗元的政治冒險(1)第23節(jié):柳宗元的政治冒險(2)第24節(jié):王猛身后第25節(jié):托孤事大第26節(jié):君臣之間第27節(jié):干寶論西晉之亡(1)第28節(jié):干寶論西晉之亡(2)第29節(jié):紳士政治(一)第30節(jié):紳士政治(二)第31節(jié):寒人掌權(quán)第32節(jié):兒子得道第33節(jié):清雅之士第34節(jié):陳嬰母與王陵母第35節(jié):避禍第36節(jié):諸葛亮為何六出祁山第37節(jié):謝安的閑暇3三、漁樵評彈司馬光說:“國家選人,先門地而后賢才,這是魏晉的弊政,魏晉幾百年間竟無人能改變這種局面。關(guān)于君子、小人,并不以身份地位來區(qū)別,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墒窃诋(dāng)時,連魏孝文之賢,都免不了因襲這一陋習(xí),看來能夠明辨是非而又不為流俗所迷惑,確是太難了。”我不同意司第38節(jié):誰動了我的鳳凰池第39節(jié):幸福指數(shù)第40節(jié):文辭欺人第41節(jié):官員的讀書第42節(jié):讀史的態(tài)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