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惆悵》是易中天對帝國制度的反思。中西歷史的進程,是一個“交相勝”的過程。有時候我們比人家好,有時候人家比我們強。麻煩僅僅在于,人家比我們強,是在近現(xiàn)代。我們的風光靚麗,卻已成明日黃花。這才讓人惆悵。惆悵,就是失落、悵惘、迷茫,即”悵然若失”,因為我們原本不該這樣。這就必須反思秦漢以后的帝國制度,甚至反思帝國之前的邦國制度。但順藤摸瓜,由近及遠,還得從帝國說起。何況我們的成敗得失,包括漢唐盛世之輝煌,鴉片戰(zhàn)爭之慘痛,也確實跟它息息相關(guān)。事實上,一種制度能夠?qū)嵭袃汕Ф嗄曛,又居然會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必定是有利有弊。沒有利,就不會存在;沒有弊,就無須革命。所以,帝國必須終結(jié),也一定會終結(jié)。終結(jié)之后,留下的就是惆悵,還有教訓!兜蹏你皭潯芬匀诵詾橐暯,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解讀中國傳統(tǒng)社會政治、帝國制度與人性之間的關(guān)系,反思中國傳統(tǒng)社會政治和帝國制度。 作者簡介 易中天 1947年生于長沙,曾在新疆工作。 任教于武漢大學、廈門大學。 現(xiàn)居江南某鎮(zhèn),潛心寫作“中華史”。 已出版作品: 《易中天文集》(1~16卷) 《易中天中華史總序:文明的意志與中華的位置》 《易中天中華史:祖先》 《易中天中華史:國家》 《易中天中華史:奠基者》易中天1947年生于長沙,曾在新疆工作。任教于武漢大學、廈門大學,F(xiàn)居江南某鎮(zhèn),潛心寫作“中華史”。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華史總序:文明的意志與中華的位置》《易中天中華史:祖先》《易中天中華史:國家》《易中天中華史:奠基者》《易中天中華史:青春志》《易中天中華史:從春秋到戰(zhàn)國》《易中天中華史:百家爭鳴》《易中天中華史:秦并天下》《易中天中華史:漢武的帝國》《易中天中華史:兩漢兩羅馬》《易中天中華史:三國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