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大革命史》分26章,記錄自1789年三級會議召開至1804年拿破侖稱帝期間法國大革命史,著重描述這一時期各黨派的政治斗爭。對于大革命的爆發(fā)強調了其經(jīng)濟因素,書末附法蘭西革命年表。由于作者的寫作目的是為青年學生提供參考書,故較為簡略。 作者簡介: 常乃惪(1898~1947),原名乃瑛,字燕生,筆名凡民、平生、萍之、惠之等。山西榆次人。父親常運藻曾任清朝詹事府主簿、河南商城知縣等。常乃惪天資聰穎,才智過人,“幼時有神童之譽”,14歲時“對于經(jīng)史之學已漸有根底”。1916年,名列山西全省中學生國文會考第一,得“山西狀元”之名,考入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京師大前身)史地部預科。新文化運動興起后,他積極投入反封建、爭取民主和科學的斗爭,經(jīng)常向《新青年》投稿,與陳獨秀、胡適等討論打倒孔家店和提倡白話文等問題。“五四”運動爆發(fā)后,他參加北京學生聯(lián)合會,被選為教育組主任,并任該會主辦的《國民雜志》編輯。1920年,與徐名鴻、周予同等創(chuàng)辦《平民教育》雜志,提倡平民教育。北京高師畢業(yè)后,他曾短暫留學日本,后任北京高師附中、上海吳淞公學教師和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室編輯。1925年任燕京大學教授,發(fā)表多篇提倡平民教育的文章,參加了魯迅主辦的《莽原》周刊的編輯工作!熬乓话恕笔伦儽l(fā)時,他曾親往北京中山公園講演,宣傳抗日。1933年他“銜命回晉聯(lián)閻(錫山),入其幕中,居機要秘書之位”(曾琦語),兼任山西大學、山西教育學院教授!捌咂摺笔伦兒,赴重慶,任四川大學、華西大學教授等。1947年病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