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字子長,陜西韓城人,生活在西漢武帝時代,家中世代為史官。司馬遷從小聰穎過人,“年十歲則誦古文”,他的父親司馬談是太史令,因此,司馬遷很早就受到了扎實的史學訓練。長大之后,他遵從父親的遺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走遍大江南北,獲益頗多。38歲時,他繼父親之后,成為太史令。 幾年后發(fā)生的一件大事,深深影響了司馬遷。當時,匈奴經(jīng)常侵犯漢朝,漢朝大將李陵進軍匈奴,終因寡不敵眾且沒有后援,在兵盡糧絕之際投降了匈奴。武帝聞知大怒,想重罰李陵族人,群臣爭相附和,大說李陵的罪過。只有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說李陵為人正直,他投降匈奴或事出有因,希望武帝能寬赦他的族人。最后,司馬遷為此受到牽連,被處以“腐刑”.這不僅摧殘了司馬遷的身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了他的人格,使得司馬遷一度想到了自殺。但想到父親交給他的寫作史記的任務沒有完成,有感于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孫臏等人于危難中奮發(fā)圖強的故事,他決定為完成父親遺愿而發(fā)奮著述,最終歷經(jīng)十幾年的艱辛,完成了史記的編撰。 史記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是我國紀傳體通史的開山之作。司馬遷用他深刻敏銳的洞察力和獨樹一幟的藝術手法,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了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畫面,而且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活靈活現(xiàn)的歷史人物形象。史記全書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多字,共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記載的歷史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起直到司馬遷當時的年代,對歷史上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民族風情都有詳細的記載,被后人稱為百科全書式的通史。書中所描寫的人物故事成為后代許多小說、戲劇和其他文學藝術形式創(chuàng)作的源泉,極大地影響了后代的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史記中對古代優(yōu)秀人物的頌揚,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對丑惡現(xiàn)象的揭露,顯示了中華民族嫉惡如仇的精神品質。它不僅表現(xiàn)了作者進步的歷史觀,而且積極弘揚了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所以說,史記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曾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以史為鑒,可以知千秋盛衰興替。史記之所以為后人所重視,不僅因為它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更因為它為后世留下了一部劃時代的文學巨著。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史記都堪稱經(jīng)典之作。為了使這部經(jīng)典為更多的人所熟悉,為了讓大家能輕松愉快地了解歷史,了解其中的興亡成敗、悲歡離合,體悟歷史和人生的規(guī)律,我們推出了這部國學經(jīng)典讀本史記故事全集本書以事件為中心,按照時間順序,收錄了史記中的精華故事兩百多篇,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敘述,生動展現(xiàn)了這部鴻篇巨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 細品史記不僅可以幫助大家豐富自己的史學知識,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更主要的是大家可以以史為鏡,探尋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經(jīng)驗和教訓,尋找人生道路上的坐標。 作者簡介: 丁振宇,本科中文學歷,自由撰稿人,現(xiàn)從事圖書策劃編撰工作。曾撰寫及主編圖書有《皇帝那些私事》、《帝王之死》《中國文化小百科》、《華夏縱橫》、《歷代詩詞名句賞析》、《文學知識通》、《國學知識通》等圖書近百部;在各類媒體、雜志上發(fā)表小說、詩歌、報告文學等作品50多篇(首)。 目錄: 第一章本紀 軒轅黃帝/2 圣明唐堯/3 賢德虞舜/5 大禹治水/8 少康中興/10 成湯滅夏/12 名相伊摯/14 盤庚遷殷/16 武丁中興/17 殘暴紂王/19 周族興起/21 武王伐紂/22 馬放南山/25 周公攝政/26第一章本紀軒轅黃帝/2圣明唐堯/3賢德虞舜/5大禹治水/8少康中興/10成湯滅夏/12名相伊摯/14盤庚遷殷/16武丁中興/17殘暴紂王/19周族興起/21武王伐紂/22馬放南山/25周公攝政/26穆王制刑/28宣王中興/30一笑傾國/31秦國興起/33穆公求賢/35秦晉交兵/38崤山之戰(zhàn)/39由余歸秦/41清除權臣/43兼并六國/45焚書坑儒/47始皇歸天/49二世胡亥/51指鹿為馬/53少年項羽/55劉邦娶妻/57斬蛇起義/59安陽奪帥/61破釜沉舟/63沛公西進/65秦朝滅亡/67鴻門斗智/69西楚霸王/72楚漢之爭/73鴻溝劃界/75四面楚歌/77烏江自刎/78平民天子/80起舞吟詩/82高祖歸天/83殘害戚姬/85呂后封王/87連殺三王/89呂氏覆滅/90漢孝文帝/93緹縈救父/95吳王得勢/97晁錯議藩/98七國之亂/100袁盎獻計/101反叛下場/103晚年武帝/104武帝求仙/107第二章世家季札讓位/111光弒王僚/113夫差亡國/114太公輔周/117昏庸齊襄/119管仲相齊/120桓公稱霸/122崔慶之亂/124田氏代齊/126周公姬旦/129隱桓之事/131慶父之亂/132殺嫡立庶/134三桓伐公/136王噲之傷/138燕昭納賢/140徵舒雪恥/142衛(wèi)國興亂/144惠懿二公/146衛(wèi)輒拒父/148微子逃亡/149箕子宏論/151曲沃代晉/153驪姬下毒/155假途伐虢/157晉秦之爭/159重耳流亡/161重耳返晉/163文公稱霸/165廚師報恩/167厲公自斃/169一鳴驚人/171孤獨靈王/173無忌亂楚/175倒霉楚昭/177懷王蒙羞/179箭人妙喻/181舌退雄兵/183勾踐事吳/184臥薪嘗膽/186無強敗國/189急流勇退/190莊公小霸/193楚人獻黿/194良相子產(chǎn)/196趙氏興起/198趙氏孤兒/200趙鞅叛亂/202三家分晉/205胡服騎射/207主父之死/209觸龍說后/211貪利招禍/213文侯選相/215襄王受欺/216魏安釐王/218抗秦圖存/220韓氏興衰/223陳完奔齊/224齊威治國/226齊霸一時/228齊國覆滅/231名顯諸侯/233孔子用事/235喪家之犬/237懷才不遇/238厄于陳蔡/240厚德載物/242鴻鵠之志/244陳王之死/246魏女薄后/248貧女竇后/250后宮傾軋/251田生報恩/253良相蕭何/255蕭相無私/257名將曹參/259蕭規(guī)曹隨/261圯橋進履/263遠見卓識/264運籌帷幄/267議封定都/269智保太子/270奇士陳平/272初得信任/274計定天下/276明哲保身/278少文將軍/280將門虎子/283名將之殤/285五子分封/287武帝封子/289軒轅黃帝 黃帝本姓公孫,是有熊國的國君少典與有氏部族女子附寶的兒子。附寶在與少典成婚后的一個夜晚到野外散步,突然天空出現(xiàn)一道如閃電般的光芒,圍繞北斗七星旋轉不停.后來這道光芒竟然從天而降,落在了附寶的身上,附寶頓時感到腹中微動,就從那時起她有了身孕。 附寶懷孕的那一年夏天,天氣特別熱.少典怕附寶受不了這種炎熱,又聽說東邊不遠有一座壽丘山,山中有個叫軒轅谷的地方,樹木茂盛,泉水清澈,夏天十分涼爽,就把附寶送到了軒轅谷避暑。附寶來到這里頓覺暑退涼生,并被這里的風景迷住了,所以夏天過去了,附寶也不愿回有熊國。 公元前2717年的三月初三,懷孕二十四個月的附寶產(chǎn)下一個男孩。這個孩子出生時就與普通的孩子不同,他出生時是睜著眼睛的,出生后不到七十天就會說話了。少典夫婦十分喜愛這個孩子,認為是這個美麗的地方使他們生出了這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便給孩子起名叫軒轅。軒轅很小的時候就很聰明,而且口才出眾,長大以后,更是做事機敏,心智縝密,再加上他性格敦厚,勇武異常,很早就被少典定為繼承人,并最終成為有熊國的首領。 軒轅實行以德治國的政策,整頓軍事,還順應天時與地利,種植各種農(nóng)作物,使民眾得以安居樂業(yè),有熊國國勢蒸蒸日上.在軒轅生活的時代,有很多像有熊這樣的部落國家,他們一直在“神農(nóng)大帝”的統(tǒng)治之下生活,多年來也都相安無事,可是后來神農(nóng)氏的后代子孫道德衰微,各地諸侯之間經(jīng);ハ嗾鞣,殘害百姓,神農(nóng)氏沒有能力征服他們。為了天下百姓能過上安穩(wěn)的生活,軒轅便開始出兵征討各地諸侯,而且每戰(zhàn)必勝,四方諸侯因此都來稱臣歸服.這樣一來,天下平定,四方諸侯都尊崇軒轅為天子,代替神農(nóng)氏。 軒轅自從被先民們擁戴為天子后,還沒有一個正式的“職稱”,大臣們先后給他上了很多尊號,軒轅都不同意.后來,軒轅認為土能生萬物,是人們生存唯一可依賴的靠山,先民們又是黃皮膚,所以,就確定他的尊號為“黃地”。到殷商時代,一些文人覺得把祖先稱“黃地”很不雅,就把“黃地”改為“黃帝”。 為了更好地治理國家,黃帝建立古國體制:劃野分疆,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里,五里為一邑,十邑為一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一州,全國共分九州;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jiān),監(jiān)臨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一百二十個官職管理國家。 各國之間都友好和睦,所以每逢封官晉爵、祭祀神靈的時候,各方諸侯都來參加,場面宏大,熱鬧非凡。黃帝得到了象征權力的寶鼎后,制定歷法來預知節(jié)氣時日;選任風后、力牧、常先、大鴻四人來治理百姓;利用天地四時的規(guī)律,預測陰陽五行的變化;制定生老病死的禮儀制度,總結國家興旺衰敗的經(jīng)驗教訓。他遵循時令節(jié)氣,教導百姓適時播種各種農(nóng)作物,馴化各類鳥獸魚蟲;告訴民眾要勤勞節(jié)儉,利用大自然的時候要有節(jié)制,懂得愛惜江湖山林和土地;狩獵也都要按季節(jié)進行,不允許過度捕殺.由于黃帝推行英明仁慈的政策,在他統(tǒng)治期間風調(diào)雨順,天下太平。 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有許多發(fā)明和制作,如文字、音樂、歷數(shù)、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 公元前2599年黃帝去世,被安葬在橋山,他的孫子高陽即位,這就是顓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