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改變世界的一周:毛澤東與尼克松握手紀實


作者:陳敦德     整理日期:2014-09-09 00:35:55

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決策訪問中國并決定與中國發(fā)展外交關系,毛澤東會見了他,尼克松訪華的一周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它改變了中美關系長達20年的對立與隔絕,為中美關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礎。本書充分利用已經(jīng)解密的中美兩國最新檔案和多渠道獲取的珍貴照片,全面客觀真實地記述了1972年尼克松訪華的歷史。翔實深度地再現(xiàn)了毛主席戰(zhàn)勝重病以驚人毅力會見尼克松、基辛格從巴基斯坦密訪北京、中美密建巴黎渠道、敵對勢力圖謀擊落尼克松訪華專機、周恩來智斗基辛格等起伏跌宕的歷史細節(jié)。既有上層決策的罕見內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鋒較量,視野開闊,內蘊豐厚,豐富可讀,是了解和研究中美關系史和新中國外交史的必讀書。本書初版曾在海內外廣受讀者歡迎,為中美兩國領導人所青睞,并受到尼克松、基辛格本人的肯定,被稱為“超級政治暢銷書”,洛杉磯尼克松故居圖書館榮譽珍藏。
  作者簡介:
  陳敦德,作家,導演,電影出品人。原籍廣東南海,抗戰(zhàn)末年生于桂林。
  他作為新中國外交史專題作家享譽中外。其早年代表作《毛澤東、尼克松在1972》至今在海內外經(jīng)久不衰,該書與《起航在1979:鄧小平與卡特》《勝利在1971:老布什結緣新中國》都是寫美國總統(tǒng)與中國關系的紀實專著,先后獲得尼克松、卡特、老布什三位美國總統(tǒng)的肯定與收藏。他將所著關于新中國外交史重大事件的專題圖書,結集為《新中國外交年輪從書》(一套九本),深受讀者歡迎。
  他還著有圖文版“毛澤東握手三部曲”,即《毛澤東、尼克松在1972》《臺海較量——毛澤東與蔣介石》《“總統(tǒng)”歸來——毛澤東與李宗仁》,以及《新中國外交照片解讀》等,獲得讀者肯定。
  作為電影人,由其擔任制片人、編劇或者導演的故事影片主要有《法庭內外》《血戰(zhàn)臺兒莊》《鐵血昆侖關》《芙蓉鎮(zhèn)》及《周恩來萬隆之行》等。
  目錄:
  目錄:
  
  卷?一中美走向對抗
  毛澤東要進行一百年辯論
  陷入黑圈的杜魯門只好使用否決權
  在美蔣的封鎖下,新中國外交要“一邊倒”
  出兵朝鮮:毛澤東一生中最難作出的決策
  卷?二周恩來從萬隆發(fā)出震撼世界的聲音
  在日內瓦杜勒斯不準握手時發(fā)生的中美接觸
  周恩來從萬隆發(fā)出震撼世界的聲音
  周恩來說中美會談必須有一個前提,即蔣介石不得參加
  與美國人打交道的最佳人選
  卷?三外交史上獨特的馬拉松會談
  目錄:
  卷?一中美走向對抗
  毛澤東要進行一百年辯論
  陷入黑圈的杜魯門只好使用否決權
  在美蔣的封鎖下,新中國外交要“一邊倒”
  出兵朝鮮:毛澤東一生中最難作出的決策
  卷?二周恩來從萬隆發(fā)出震撼世界的聲音
  在日內瓦杜勒斯不準握手時發(fā)生的中美接觸
  周恩來從萬隆發(fā)出震撼世界的聲音
  周恩來說中美會談必須有一個前提,即蔣介石不得參加
  與美國人打交道的最佳人選
  卷?三外交史上獨特的馬拉松會談
  會談一開始“中國搶了主動”
  要回了錢學森,也是一個勝利
  炮擊金門之后,王炳南被急召回京
  在臺灣海峽的緊張局勢中開始了華沙會談
  華沙會談僵而不斷:中美聯(lián)系的特殊渠道
  卷?四武成殿另外開起了絕密會議
  毛澤東睡不著了,又想起了四位“老帥”
  四老帥的研究“不要被框住了”
  四老帥的報告為打開中美關系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周恩來親自過問兩名美國旅游者誤入事件
  卷?五老外長提出“不合常規(guī)”的想法
  尼克松煞費神思尋求通往北京的渠道
  柯西金突然要求路過北京
  中蘇總理的會晤觸動了尼克松的神經(jīng)
  老外長提出“不合常規(guī)”的想法
  卷?六美國人伸出橄欖枝
  尼克松出奇制勝重用基辛格
  “與中國人跳的一場錯綜復雜的小步舞”
  從“兩個半戰(zhàn)爭”到“一個半戰(zhàn)爭”
  蘇聯(lián)人的神經(jīng)被觸痛了
  尼克松氣得暴跳如雷,基辛格笑得意味深長
  卷?七古老的巴基斯坦渠道
  毛澤東讓斯諾上了天安門
  巴基斯坦渠道使用最古老的方式傳遞密件
  毛澤東說,我在和尼克松吊膀子要找紅娘
  即將實現(xiàn)對華突破時華盛頓刮起了一股“倒基”風
  卷?八小球推動大球
  毛澤東一夜之間又改變了決定
  中國人發(fā)出的邀請轟動了世界
  周恩來收到大洋彼岸一位母親送來的紅玫瑰
  釣魚臺里成立了一個準備跟基辛格較量的班子
  林彪說:“跟美國人勾搭要栽跟頭的。”辯
  卷?九華盛頓精心準備絕密的“波羅行動”
  尼克松甚至考慮不派使節(jié),自己直飛北京
  周恩來精心挑選對美工作班子
  “休假”的基辛格去海邊安排絕密的北京之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總統(tǒng)所收到的最重要的信件”
  洛德以十分高超的語言技巧對華裔妻子泄密
  基辛格就要動身時,臺灣“大使”竟然求見
  卷?十二十世紀最神秘的外交飛行
  葉海亞總統(tǒng)親自安排了這次神秘的外交遁身術
  “天神”要懲罰一下基辛格
  可以轟動世界的稿子竟然作廢了
  周恩來談起尼克松的“五極中心”說,基辛格竟然不知道
  為什么毛澤東不急于聽周恩來匯報基辛格來訪的要事?
  基辛格去時憂心忡忡,回時喜氣洋洋
  卷十一幾乎全世界的電波都在載送這個簡短的公告
  幾乎全世界的電波都在載送這個簡短的公告
  也有人對“七一五”公告不高興
  周恩來對符浩說,你去巴黎只能將此事告訴一個人
  對中國飛機在蒙古神秘墜毀,尼克松十分擔心有變
  卷十二基辛格剛剛在北京登上“空軍一號”
  巴黎渠道之一:中美兩位將軍的秘密使命
  毛澤東不同意美方提出的方案
  臺灣問題使中美會談又陷入僵局
  命運在周恩來與基辛格之間開了一個玩笑
  “是黑人兄弟把我們抬進聯(lián)合國的,不去就脫離群眾了”
  卷十三尼克松訪華之前
  巴黎渠道之二:蔣介石要偷襲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專機
  打前站的黑格未能落實毛澤東與尼克松見面的安排
  馬爾羅對尼克松說,毛澤東是一個命運奇特的人
  奇跡!休克的毛澤東被搶救過來了……
  卷十四尼克松一下舷梯就伸出了手
  尼克松一下舷梯就向周恩來伸出了手
  從“我們共同的老朋友蔣委員長”談起……
  尼克松為周恩來脫大衣
  卷十五改變世界的一周
  尼克松訪華的種種感受
  “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
  《上海公報》誕生前又生波瀾
  “生活在巨大陰影之中的偉人”
  毛澤東說,我看還是世界改變了他
  書末照片卷一
  中美走向對抗
  ■毛澤東要進行一百年辯論
  他盡管不情愿,還是于1949年6月15日在豐澤園里正式住了下來。
  他不喜歡乾隆在《豐澤園記》中說的,瀛臺“較之此園固為美觀,而極土木之功,無益于國計民生”,豐澤園則“行一事則合于天心,建一園而合于民情”。他是唯物主義者,他覺得與金碧輝煌、飛閣流檐的瀛臺相比,豐澤園尚還顯得古樸敦厚,不飾華麗。他認為豐澤園的建筑不能說明那些封建的帝王們上仰天意、下俯民情。要說喜歡的話,他倒是有點兒喜歡菊香書屋的清幽典雅,也欣賞康熙為菊香書屋所題的對子:
  “庭松不改青蔥色,盆菊仍靠清凈香!
  北平初解放,住進菊香書屋的第一個中共領導人是林伯渠,住在北屋。毛澤東與周恩來是將這里作為臨時休息的地方,分別住在東屋和南屋。在含和堂吃過晚飯后,他倆再返回香山住處。
  中央政治局議了兩次后,為了減少路途往返時間,也為了安全和工作方便,決定毛澤東從香山別墅搬進中南海,住入菊香書屋里。林伯渠與周恩來就從這里搬了出去。
  6月15日這天下午,他離開香山雙清別墅,到中南海開會。新中國成立迫在眉睫,新政協(xié)籌備會議預定這天晚上7時30分在勤政殿開幕,會要開一段時間。他除了參加會議,還要與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代表見面、談話,洽商建國大事。
  從3月25日至6月15日,他掐指算來,黨中央在香山,只差十天就滿三個月了。在這短短三個月里,形勢又有了迅猛的發(fā)展,百萬大軍渡過了長江,接著又連續(xù)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漢等重要中心城市,人民解放軍正在江南前線乘勝追擊。新政協(xié)籌備會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召開的。
  在這短短的時間里,形勢發(fā)展雖快,但局面卻極為錯綜復雜。2月初,斯大林雖然派了米高揚來訪問西柏坡,同我領導人會談,但與此同時,蘇聯(lián)駐華使館那些天正隨國民黨政府從南京遷往廣州。在渡江之前,斯大林就發(fā)來電報,勸中共就此止步,不要輕易南下,以免引起美國干涉。在占領南京后,蘇聯(lián)各主要報紙雖然都加強了對中國人民革命勝利的宣傳報道,但蘇聯(lián)政府隨即又同國民黨政權就“延長合辦中蘇航空公司”開始談判,羅申大使仍繼續(xù)留在廣州。
  毛澤東對此是不滿意的,很有看法。南京解放后,他滿含激情寫的那首《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就有隱有所指的“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佳句。直到60年代中期,他在會見戴高樂總統(tǒng)的代表法國文化部長馬爾羅時,還曾提起渡江前的這些事。
  早在南京解放前,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就到處找中國共產(chǎn)黨人拉關系;南京解放后,司徒雷登和其他西方國家的駐華大使又繼續(xù)留在南京觀望。這些情況,新中國成立前夕的中共中央不能不加以考慮。本來,在3月初的七屆二中全會上,他在報告中對于帝國主義是否會承認新中國的問題作出過基本估計:從來敵視中國人民的帝國主義,絕不能很快就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我們,因此,“關于帝國主義對我國的承認問題,不但現(xiàn)在不急于去解決,而且就是在全國勝利以后的一個相當時期內也不必急于去解決”。
  但是,根據(jù)現(xiàn)在這些新情況,如果能夠通過外交渠道制止美國武裝干涉中國革命的可能,促使美國政府采取接受現(xiàn)實的立場,拋棄眾叛親離、腐朽不堪的國民黨政權,承認新中國,那將極大地有利于中國革命與中國人民。因此,他與黨中央除了從最壞的角度對美國可能的出兵干涉與外交不承認進行充分考慮之外,也采取了靈活、積極的態(tài)度,他曾于4月28日致電渡江前線總前委和華東局負責人:如果美國(及英國)能斷絕和國民黨的關系,我們可以考慮和他們建立外交關系的問題。
  這樣,就產(chǎn)生了黃華在南京與司徒雷登的非正式接觸。為此,他日前剛剛同意通過燕大校長陸志韋出面邀請司徒雷登北行訪問燕大,他也準備在北平見一見這個美國前駐華大使。
  因此,在準備今晚新政協(xié)籌備會議的講話稿時,他寫了這樣的話:
  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時代是帝國主義制度走向全部崩潰的時代,帝國主義者業(yè)已陷入不可解脫的危機之中,不論他們如何還要繼續(xù)反對中國人民,中國人民總是有辦法取得最后勝利的。
  同時……任何外國政府,只要它愿意斷絕與中國反動派的關系,不再勾結和援助中國反動派,并向人民的中國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虛偽的友好態(tài)度,我們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原則的基礎上,談判建立外交關系的問題。中國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實行友好合作,恢復和發(fā)展國際間的通商關系,以利發(fā)展生產(chǎn)和繁榮經(jīng)濟。
  后來,在新政協(xié)籌備會議期間,上海來的陳銘樞捎來司徒雷登的材料時,他就特別囑咐這位與司徒有來往的陳銘樞先生,捎話給司徒雷登先生,請其認真讀一讀他在新政協(xié)籌備會議上的講話。
  據(jù)裴堅章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第一卷,1949—1955)》記載,陳銘樞在給司徒雷登的信中表示,中共的政治路線是明智的、正確的和堅定不移的,并轉達了毛澤東的口信:“政治上必須嚴肅,經(jīng)濟上可以做生意!
  那天,他在菊香書屋送走陳銘樞之后,已是深夜。
  他詳細看了陳銘樞捎來的司徒雷登的材料,包括司徒擬的五點意見和所附的四份文件?偟挠∠笫,還是帝國主義的腔調,還是帝國主義的嘴臉,還是蔑視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革命的態(tài)度。他進而聯(lián)想起南京市委發(fā)來的6月6日司徒雷登與黃華第二次見面談話中,司徒對黃華說的:只有在新中國不和蘇聯(lián)結盟的情況下,美國才會承認一個共產(chǎn)黨的中國。
  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當然不會容忍和接受。
  每到深夜,他的思維特別活躍,司徒的這些材料,更使他想得很多很深。
  他想起了張治中。
  他在這次新政協(xié)籌備會議上被推選為新政協(xié)籌備會常務委員會主任。兩三天前的一個下午,在醞釀和討論國號的時候,為廣泛征求意見,他以籌委會主任的身份在勤政殿邀請各界人士座談,張治中也應邀參加了。他讓工作人員把籌委會上的專家們的意見介紹給與會各位,然后,他代表中央說,中央意見擬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征詢大家意見。
  這時,張治中說有不同的意見。張治中說:“‘共和’這個詞的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何必重復呢?我提議去掉那兩個字,不如干脆就叫‘中華人民共和國’!
  他覺得張的話頗有道理,“共和”者,其含義為通過民主選舉產(chǎn)生國家元首和國家權力機關的一種政治制度,的確也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于是,他在會上建議大家采用。經(jīng)過眾人反復討論,終于決定了即將誕生的新中國采用這個國名。
  他很器重張治中的意見。張治中,字文白,曾三次到延安。在重慶談判中,張讓出官邸給他住,又負責護送他回延安。張治中有學問,有頭腦,善思考,讀過很多書。有一次他勸一個青年讀書,就說人家國民黨的張治中年輕的時候還讀了十年線裝書哪。這次國共和談夭折,渡江開始,他就對周恩來說,文白先生要走的話,可以送去香港或者蘭州(當時張治中還任國民黨政府的西北地區(qū)行政長官)。后來,張治中決定留下來,周恩來也把張治中的家屬接到北平來了。他很歡迎張治中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籌建工作。
  國共和談期間,4月8日,他曾請張治中來香山見面談話。那次,連談話帶吃飯共用了三個鐘頭。張治中胸懷坦蕩,對國家大事有話直說,曾就新中國的對外方針提出過自己的意見。
  張治中在國民黨中被認為是左派,是主張國民黨在聯(lián)美之外,也要聯(lián)蘇聯(lián)共的。此時,張治中認為,國民黨失敗的原因很多,除了反共反人民反革命、不實行三民主義之外,在對外方針上也犯了嚴重錯誤,就是長期以來推行一條親美的一面倒政策。因而,張主張,今后新中國要實行蘇美并重的新政策。
  他問張治中,具體怎么解釋?
  張說,就是親美也親蘇,不反美也不反蘇,平時美蘇并重,戰(zhàn)時善意中立。以親美又親蘇的美蘇并重政策來消除美蘇的對立,促進美蘇合作,使中國成為美蘇關系的橋梁。這對中國有利,對美蘇有利,對世界和平也有利。單就從軍事觀點來說,如果在美蘇對立之間中國不能保持善意的中立,而是聯(lián)合美國對付蘇聯(lián),則美國為了支援中國,就會派部隊越過太平洋到中國來,這樣,中國就成了美國的負擔。反之,中國要是聯(lián)合蘇聯(lián)對美國作戰(zhàn),蘇軍也會從西伯利亞過來支援中國,不僅中國成為蘇聯(lián)的負擔,且使蘇聯(lián)陷于歐亞兩面作戰(zhàn)的不利局面。
  因此,張治中說:“在亞洲,中國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F(xiàn)在的世界是美蘇兩雄爭長,中國在中間舉足輕重,是兩雄爭取的對象。中國投向哪一方,哪一方就占優(yōu)勢。我們要好好地利用它、珍視它!
  他已經(jīng)聽周恩來談過張治中的這些觀點了,這次他是親自聽張治中面述。這些觀點使他很感興趣。
  張治中在4月8日這次見面中,對新中國的對外方針又作了進一步闡述。據(jù)張治中當年的秘書余湛邦在其回憶文章《“一邊倒”爭論的來龍去脈》一文中記述,“事后,張曾詳細地從頭到尾告訴了我,我作了速記,并整理成文字”。該文回憶說:
  概括起來,張治中在談話中提出了以下幾點:
 。ㄒ唬┛谷諔(zhàn)爭勝利后,在國民黨政權中占統(tǒng)治地位的是親美派反動集團,他們一邊倒親美、死硬反蘇的錯誤政策是一個致命的賭注,給國家民族帶來嚴重的災難,不僅危及國家民族的命運,而且影響到遠東的和平,因此,我堅決反對一邊倒親美,主張美蘇并重。平時美蘇并重,戰(zhàn)時善意中立。我是一生堅持孫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但在親蘇聯(lián)共的總方針下,不妨在外交策略上美蘇并重,保持同等距離。
 。ǘ⿷(zhàn)爭結束恢復和平之后,就要進行全國性的建設,以中國之大,人口之眾,建設不可能只靠自己,還得尋求外援,光靠蘇聯(lián)幫助不夠,還得向英、美等國去爭取才行;光靠任何一國都不行。
 。ㄈ┪覀冞要做生意,F(xiàn)在世界交通日益發(fā)達,各國人民貿(mào)易往來,有無相通,是正常的事,我們要和所有的國家做生意,尤其和蘇、美、英等國做生意,而不能像清代那樣閉關自守,一律排斥外來的東西。
 。ㄋ模┪覀兗热恢鲝埡推,既然要和各國建立邦交和做生意,那么就得注意態(tài)度,不能對別人采取敵對和刺激的做法。
  他聽了后,認為張治中所說的各點,在當時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因而一邊吃飯,一邊詳細解答。解答完后,他還笑著對張治中幽默地說:“文白先生,我準備為此進行一百年的辯論!
  毛澤東識穿了司徒雷登的用心。6月30日,經(jīng)毛澤東審閱后,中共中央就司徒雷登來北平的事給南京市委發(fā)去電報,針對司徒雷登希望我方發(fā)邀請及欲乘美國軍用飛機到北平之事,作出了具體指示:
  望告黃華,謹守中央去電原則,即我們系準許司徒雷登去燕大一行,彼希望與當局晤面事亦有可能。因此,兩事均為司徒雷登所提出,絕非我方邀請。此點必須說明,不能絲毫含糊,給以宣傳借口。
  司徒及傅如來北平只能掛一臥車,派人護送,不能許其乘美機來平。如司徒雷登借口不乘美機即無法趕回華盛頓,可置之不理。因美國國會閉幕與否,不應予以重視,我們對美帝亦絕無改變其政策的幻想。
  就在這同一天,毛澤東發(fā)表了《論人民民主專政》的長篇文章,明確地指出了新中國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
  ■陷入黑圈的杜魯門只好使用否決權
  夜里,柔和的燈光下,勃拉姆斯的一支歡快的樂曲回蕩在白宮的琴房里。
  杜魯門總統(tǒng)端坐在那架黑色的大鋼琴前嫻熟地彈奏著。在少兒時代,管教嚴厲的母親就規(guī)定他每天早晨一起床就首先要練鋼琴。母親還為兒子在堪薩斯城找了一位很出色的鋼琴師,他必須一周去上兩次他極不愿意上的課。母親當然沒有想到不愿意成為職業(yè)鋼琴家的兒子,后來竟然成為國家總統(tǒng)。但當總統(tǒng)之后,在出國訪問或是慶典活動時,人們經(jīng)常邀請他做即興表演,斯大林、丘吉爾都欣賞過他的鋼琴表演,并給他以掌聲與贊揚。他曾開玩笑地對丘吉爾說:如果不是當了總統(tǒng),他可能最終成為酒吧間的鋼琴演奏師。
  但是,他有意識選擇的歡暢旋律也不能沖淡他心中積蓄的煩惱。最近使他煩惱不已的就是中國問題。
  自接任總統(tǒng)以來,中國問題就是一個令他極為頭疼的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甩不掉的包袱。赫爾利將軍、馬歇爾將軍先后在中國對國共兩黨進行調停失敗后,他對蔣介石愈發(fā)失去信心了。
  現(xiàn)在,1949年夏秋間,人民解放軍在大陸戰(zhàn)場上節(jié)節(jié)勝利之時,在美國國內,在中國問題上,杜魯門更加左右為難,四面受攻。他作為美國總統(tǒng)深知,如果要挽救蔣介石的命運,那就意味著美國不僅要投入更多的金錢,還可能要動用美國軍隊;如果不是這樣,蔣介石就有可能被毛澤東的共產(chǎn)黨徹底打敗,肯定就會有人嚴厲指責總統(tǒng)對共產(chǎn)主義打擊不力。在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后,國民黨政府搖搖欲墜,再三向美國求援。中國問題越來越成為美國國內關注的問題,也成為反對派攻擊杜魯門總統(tǒng)的靶子。一些反對派議員說總統(tǒng)在對華問題上全錯了,先錯在不應提出讓共產(chǎn)黨進入聯(lián)合政府的主意,接著又錯在馬歇爾調停失敗后沒有全力幫助蔣介石打敗共產(chǎn)黨,他們要求全力支持蔣介石,甚至主張動用美軍干涉。那些像謝偉思、戴維斯那樣敢于向國務院指出蔣介石無可救藥這一事實的外交官,都被扣上了美國叛徒的帽子。
  在冷戰(zhàn)陰云籠罩的歲月里,使他最為煩惱的是,他明知對蔣提供援助是白白浪費,但又不能背上一個對共產(chǎn)主義心慈手軟的罪名。在這種情況下,連任總統(tǒng)不久的杜魯門,便授命自己的新國務卿艾奇遜對當時的對華情況作一個“協(xié)調的解釋”。
  這真是一個倒霉的使命,艾奇遜感到無可奈何,但善于形象思維的他還是想到了一句絕妙的話。艾奇遜對反對派議員們解釋說:“如果森林里有一棵大樹倒下了,在飛揚的塵土降落之前,人們是無法看清它的損失程度的。”這即是當時美國“等塵埃落定”的對華政策的由來。當時,艾奇遜也正為美國原先對華政策的失敗準備一份白皮書,打算將失敗的責任都推到蔣介石的身上去。
  在這個背景下,司徒雷登在真要實施北平之行時,又變得小心、謹慎、甚至猶豫起來。
  他通過黃華的渠道得知北平當局準許他去之后,就給艾奇遜國務卿致電報告,把去北平之事提交給艾奇遜作最后決定。司徒雷登在報告中先撒了個謊,謊報說中共方面作了邀請,卻隱瞞了自己主動與中共聯(lián)絡并私下做好了北上旅行準備的實情,詭稱是傅涇波無意中向黃華提起,中共方面顯然當成一回事了,巴不得請他這個美國大使到北平去。
  在電報中,司徒雷登用很長的篇幅陳述了他這次北平之行的利弊。此行的積極意義,是使他有機會接觸中共最高層領導人,能親自向毛澤東、周恩來陳述美國的政策,表明美國對共產(chǎn)主義和世界革命的擔憂、對中國前途的希望。通過與北平中共領導人交換意見,他就可以給華盛頓帶回關于中共意圖的最可靠的官方消息。
  司徒雷登還認為,這種接觸可以增進中共黨內自由主義分子和反蘇分子的力量。簡而言之,此行“將是富于想象力的,是一次大膽的行動,表示美國對改變中國的政治趨勢持坦率的態(tài)度,可能對今后的中美關系產(chǎn)生有利的影響”。
  司徒雷登在報告中還說,此行也有不利的一面,可能在美國國內引起批評而使國務院為難。而在南京的外交使團中的同行們也可能誤解,認為美國使節(jié)出爾反爾:先是提出一致對付共產(chǎn)黨,現(xiàn)在又率先與它接觸,并有可能成為各國大使們以這樣那樣的借口紛紛前往北平的開端。此時,美國大使前往北平會極大地提高中國共產(chǎn)黨和毛澤東本人在國內外的威望。而這恰恰又是司徒雷登極不愿看到的。為了抵消這種“消極后果”,司徒雷登還征詢國務卿要不要同樣做一次廣州之行。但他又擔心這樣兩面奔走,會顯得美國在擅自干涉中國的內部事務,很可能激怒中共,從而抵消訪問北平的任何成果。
  司徒雷登將北平之行的利弊瞻前顧后地詳加分析,使艾奇遜的助手們意見也不一致,眾說紛紜,弄得艾奇遜也沒法最后決定,只好“提交最高一級”決定。
  關于司徒雷登北平之行的報告,在杜魯門大辦公桌上壓了好幾天。
  已經(jīng)被對華政策搞得矛盾重重、尷尬不堪的杜魯門幾經(jīng)猶豫,最終還是更多地傾向于司徒雷登在報告中所列舉的不利后果,從而行使了否決權。
  6月30日,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明確宣布了新中國“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更使杜魯門感到非常惱火。他認為,此時如果派司徒雷登去北平同中共領導人會晤,不僅不會給美國政府撈到什么好處,反而會給人以美國有求于中共的印象,還會大大提高毛澤東和中共的聲望。
  7月1日,司徒雷登接到艾奇遜發(fā)來的電示:“根據(jù)最高層的考慮,指示你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訪問北平。”
  7月2日,傅涇波來到南京外事處對黃華說,艾奇遜國務卿來電稱,司徒雷登須于7月25日以前趕回華盛頓,中途不要停留;并決定司徒雷登現(xiàn)在不去北平,以免引起各方評論。傅涇波還說,司徒回國短暫停留后即返回中國,屆時可去北平。
  黃華聽了這些外交辭令,很平靜地作了回答:去北平的事情是根據(jù)司徒雷登的請求而準許他去燕大訪問的,至于去不去,由司徒雷登自己定。
  傅涇波又問:司徒雷登返美后,怎樣保持與中共方面的聯(lián)絡呢?
  黃華說:沒辦法聯(lián)絡,而且現(xiàn)在考慮不到聯(lián)絡的需要。
  司徒雷登得到黃華的回答后,感到灰溜溜的,越想越覺得懊惱,北平之行是去不成了,他自作主張費盡心思張羅半天,卻落得一個只令他自己尷尬的結果。但他還有些不甘心,他還想等一等去北平的陳銘樞即將帶回來的消息。
  司徒雷登曾經(jīng)發(fā)電向華盛頓報告說:
  我已間接得到陳銘樞的消息,他已同毛澤東和周恩來談過話,他認為談話結果完全令人滿意。他報告說,他很快會經(jīng)南京回上海,希望我能推遲原定的返美時間。雖然進一步的分析尚待我直接從陳銘樞那里得到消息才能作出,但我認為,他能如此迅速地見到這兩位中共最高領導人,并得到他們的同意提前返回南方,這本身已很有意義。
  因而,7月6日,司徒雷登向艾奇遜報告說,他將在7月12日—13日會見由北平返回上海的陳銘樞,并從那里得到毛、周的消息。在同陳會晤后,他立即返回華盛頓。
  ■在美蔣的封鎖下,新中國外交要“一邊倒”
  毛澤東在中南海住了一段時間后,也漸漸安下心來。此時,占據(jù)他心中的就是建國的大政方略。
  隨著新政協(xié)籌備會議的召開,6月中下旬的中南海顯得更為熱鬧了。過去就在這個地方,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獨掌國家大權,竊國大盜袁世凱策劃復辟稱帝,李宗仁把這里當做國民黨北平行轅。如今在這里進進出出、歡聚一堂、談論議決國事的,都是當代中華民族的精英人物。真是天翻地覆,這里已成為人民的中南海了。
  新中國對外政策是由他親自掌握制定的,張治中主張對外方針上美蘇并重,從這次籌備會議的各方發(fā)言看,有相當?shù)钠毡樾?他所敬重的張瀾,還主張在如今世界冷戰(zhàn)兩大陣營的對峙中,新中國要走中間道路,主張他“要做鐵托”;還有一些要走第三條道路的人士在到達北平后,也熱衷于宣傳外交“向美蘇兩面靠”的主張。
  為此,他分別對張治中、張瀾等都鄭重地說過:我準備寫一篇文章,專門答復你以及和你具有同樣觀點的人。
  在渡江后,尤其是在攻占上海的前后,中共中央是曾經(jīng)尋求同美英建交的可能性的。他通過在南京的中美之間試探性的接觸,已經(jīng)基本摸清了美國的底。美國除了在上海解放后從青島撤走了駐軍外,未作其他任何積極的反應。美國國務院雖說讓司徒雷登滯留南京,奉行的也只是“等塵埃落定”的政策。美國最高當局無意斷絕與國民黨的關系,反而還致力于同西方各國就承認新中國問題結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對中共施加壓力,要新中國不能和蘇聯(lián)結盟,要新中國同意維護西方帝國主義在舊中國的殖民利益,他們才能考慮承認問題。他們不理解新中國的獨立自主的方針,愚蠢地認為中共一定會向他們乞求。他們一再預言:你們不敢占領上海,因為你們無法管理好它,除非你們向我們屈服。他要求西方國家改變過去殖民主義的態(tài)度,因而,5月29日,他在為新華社的社論稿《祝上海解放》審稿時,加寫了一段話:
  這些外國政府如果愿意開始從中國事變中吸取教訓,那么它們就應該著手改變它們干涉中國內政的錯誤政策,采取和中國人民建立友好關系的政策。
  6月25日,國民黨海軍在美、英支持下,開始對上海港以及解放軍已經(jīng)解放的港口進行封鎖,試圖通過封鎖用經(jīng)濟壓力使中共在政策上向西方屈服。他曾經(jīng)憤怒地揭露美帝國主義的無恥行徑說:現(xiàn)在,只有廣州、臺灣等一小片地方的門戶,還向艾奇遜們開放著,第一個神圣的原則在那里“依舊維持”著。其余的地方,比如上海吧,解放以后本來是開放的,現(xiàn)在卻被人用美國的軍艦和軍艦上所裝的大炮實行很不神圣的原則:門戶封鎖。
  美國的封鎖必須打破!
  在美國維護西方帝國主義殖民利益的錯誤對華政策所造成的雙方對峙中,中國共產(chǎn)黨除了聯(lián)合以蘇聯(lián)為代表的一切反帝力量奮起反擊外,別無選擇。
  “一邊倒”就是對美國支持蔣介石實行封鎖政策的一個針鋒相對的回答。
  與此同時,在渡江勝利后,特別在上海解放后的第三天,5月30日,蘇聯(lián)駐華大使羅申奉命離開廣州回國,標志著蘇聯(lián)完全放棄了對國民黨殘余政權的支持和利用,蘇聯(lián)對華的彈性政策遂告結束。蘇聯(lián)態(tài)度的轉變鼓舞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早在5月初,斯大林已經(jīng)同意中共中央派劉少奇去蘇聯(lián)訪問,同斯大林就建國工作、技術援助和國際形勢進行會談。
  6月24日下午6時,他給胡喬木寫信說:“寫一篇紀念‘七一’的論文(似不宜用新華社社論形式,而用你的名字為宜)!埬愫煤冒才艜r間,并注意抽空睡足覺。你起草后,我?guī)兔π薷模憧晒?jié)省若干精力。”
  胡喬木寫的這篇紀念“七一”論文,稿子寫出后他沒有采納,而是自己重寫了一篇,這就是毛澤東原來對張治中、張瀾說過要寫的文章,也就是著名的論文《論人民民主專政》,該文在文章中明確地宣布了當時新中國“一邊倒”的外交方針。
  這篇文章說:
  在國外,聯(lián)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國人民,共同奮斗。這就是聯(lián)合蘇聯(lián),聯(lián)合各人民民主國家,聯(lián)合其他各國的無產(chǎn)階級和廣大人民,結成國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
  “你們一邊倒。”正是這樣。一邊倒,是孫中山的四十年經(jīng)驗和共產(chǎn)黨的二十八年經(jīng)驗教給我們的,深知欲達到勝利和鞏固勝利,必須一邊倒。積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經(jīng)驗,中國人不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絕無例外。騎墻是不行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我們反對倒向帝國主義一邊的蔣介石反動派,我們也反對第三條道路的幻想。
  “我們需要英美政府的援助!痹诂F(xiàn)時,這也是幼稚的想法。現(xiàn)時的英美統(tǒng)治者還是帝國主義者,他們會給人民國家以援助嗎?我們同這些國家做生意以及假設這些國家在將來愿意在互利的條件下借錢給我們,這是因為什么呢?這是因為這些國家的資本家要賺錢,銀行家要賺利息,借以解救他們自己的危機,并不是什么對中國人民的援助。這些國家的共產(chǎn)黨和進步黨派,正在促使他們的政府和我們做生意以至建立外交關系,這是善意的,這就是援助,這和這些國家的資產(chǎn)階級的行為,不能相提并論。孫中山的一生中,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向資本主義國家呼吁過援助,結果一切落空,反而遭到了無情的打擊。在孫中山一生中,只得過一次國際的援助,這就是蘇聯(lián)的援助。請讀者們看一看孫先生的遺囑吧,他在那里諄諄囑咐人們的,不是叫人們把眼光向著帝國主義國家的援助,而是叫人們“聯(lián)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孫先生有了經(jīng)驗了,他吃過虧,上過當。我們要記得他的話,不要再上當。我們在國際上是屬于以蘇聯(lián)為首的反帝國主義戰(zhàn)線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誼的援助只能向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國主義戰(zhàn)線一方面去找。
  1949年7月19日,鄧小平在致華東局負責人的信中,對這一方針的制定,作了精辟的論述:
  帝國主義的各種花樣直到封鎖,其目的在于迫我就帝國主義之范,而一個多月的經(jīng)驗看出,帝國主義就我之范也非易事。這一時期雙方斗爭實際上都是試探的性質,直到英美攤出封鎖的牌。封鎖,在目前說來,雖增加我們不少困難,但對我們仍屬有利,即使不封鎖,我們的許多困難也是不能解決的。但封鎖太久了,對我是極不利的。打破封鎖之道,毛澤東強調從軍事上迅速占領兩廣云貴川康青寧諸省,盡量求得早日占領沿海各島及臺灣。同時我們提出的外交政策的一面倒,愈早表現(xiàn)于行動則對我愈有利;內部政策強調認真地從自力更生打算,不但叫,而且認真著手做。毛主席說這兩條很好,與中央精神一致,我們這樣做,即占領全國,一面倒和自力更生,不但可以立于堅固的基礎之上,而且才有可能迫使帝國主義就我之范。
  7月7日,參加新政協(xié)籌備會議的各黨派各團體發(fā)表聯(lián)合宣言,擁護“一邊倒”方針。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共同綱領》,明白接受了這一方針,奠定了它的法律地位。
  新中國當時采取“一邊倒”的外交方針,是在特定的歷史時代產(chǎn)生的,具有極為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為新中國在對美外交的策略上贏得了主動地位,對于洗刷西方帝國主義在中國土地上的污泥濁水與百年屈辱,贏得了相對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新中國雖然宣布了“一邊倒”的外交方針,但一貫有著獨立自主的傳統(tǒng),仍然堅持著中華民族獨立的基本立場,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場;谶@種立場,鑒于國際局勢的變化,在50年代中期,新中國適時地改變了外交上“一邊倒”的方針,大力倡導各國人民在五項基本原則上實行和平共處。
  ■出兵朝鮮:毛澤東一生中最難作出的決策
  即使加大了安眠藥的用量,他也還是睡不著。
  在美軍仁川登陸后,他已經(jīng)苦思焦慮,反復思考,好幾天沒有睡著覺了。
  但是,在1950年10月1日這天,他還是保持著旺盛的精力,與40多萬軍民一起歡度國慶一周年。
  他雙手扶著天安門城樓上的欄桿,俯望著天安門廣場上喜慶歡樂的人海,心卻系在與我國東北邊境緊鄰的那個冬瓜形的半島上。歡慶新生的共和國一周年國慶節(jié)的群眾,揮舞著彩旗,呼喊著熱烈的口號,唱著歡快的歌曲,但卻沒有能夠沖淡他凝重而復雜的心情。
  他作為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與站在身旁的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一樣,盡管都在天安門城樓上與廣場的數(shù)十萬群眾歡度國慶,內心卻都共同關注著與新生共和國命運密切相關的一個極端敏感而重要的問題。
  美韓軍隊置新中國政府的警告于不顧,昨天越過了朝鮮半島上的“三八線”。
  半個月前,也就是1950年9月15日,原先擔心的情況發(fā)生了!正如設在中南海居仁堂的我軍委作戰(zhàn)部所準確判斷的,美軍趁海邊漲潮時辰在仁川突襲登陸,向占據(jù)漢城而數(shù)量不多的朝鮮人民軍發(fā)起反攻,守軍在眾寡極端懸殊的情況下同美軍血戰(zhàn)兩個星期,于9月28日撤離漢城,為洛東江地域的人民軍撤退贏得了時間,但這已使朝鮮戰(zhàn)場的戰(zhàn)局驟然發(fā)生了變化,人民軍的主力已被截斷在南朝鮮。
  美軍在占領漢城后,繼而又越過了“三八線”,又一個嚴峻的新問題擺在眼前:敵人會不會打到中朝邊境鴨綠江邊呢?
  在越過“三八線”的問題上,美國人向中國人玩了一個花招。
  雖說杜魯門總統(tǒng)給駐太平洋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下達了只有少數(shù)人知曉的“九二七訓令”,授權麥克阿瑟越過“三八線”;而在外交上卻施放煙霧,通過印度總理尼赫魯向中國傳話,說美軍打到“三八線”即會停止,不會越過“三八線”,如果過“三八線”也要聯(lián)合國來決定。
  數(shù)天前,即9月27日,解放軍代總參謀長聶榮臻應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的要求,會見了這位大使。會見是在東交民巷御河橋的軍委對外聯(lián)絡處進行的。這個處所是原日本駐北平總領事館的舊址。談話從這個舊址談起是弦外有音。潘尼迦后來在倫敦出版的《在新舊中國——一個外交官的回憶》中,對這次談話有所記述。解放軍軍史檔案中也有記錄。下面是談話的要點:
  大使:閣下的辦公室,是簽署“二十一條”的所在地。這是一個很大的諷刺,這好像是說歷史的車輪現(xiàn)在已轉回來了。
  聶:閣下,遺憾的是這里不是我的辦公室,這里是我軍對外聯(lián)絡處的會客室。
  大使:記得1949年南京陷落的時候,麥克阿瑟曾對美聯(lián)社記者托賓親口說:給我500架飛機就可以摧毀他們。
  聶:我們把原子彈看成是紙老虎,何況幾百架飛機呢?
  大使:真正怕原子彈的是英國,英國的全部精華都集中在倫敦、利物浦、曼徹斯特三個城市,4000萬英國人口中有1200萬集中在倫敦。我毫不懷疑,沒有任何人能征服中國,擊敗解放軍。我所擔憂的是萬一發(fā)生什么事情,將要使中國的建設拖后十年、八年。
  聶:那有什么辦法!如果帝國主義者果真要發(fā)動戰(zhàn)爭,那么,我們也只有起而抵抗了。
  大使:中國的工業(yè)不是在沿海,就是在中國東北滿洲,一旦發(fā)生事故,是很容易遭受破壞的。
  聶:一旦戰(zhàn)爭起來了,我們除了起而抵抗之外,是別無他途可循的。當然,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帝國主義有它們自己的弱點,因此我們今天的任務是爭取和平、制止戰(zhàn)爭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聶榮臻還告訴潘尼迦,對于美國入侵朝鮮,中國不能袖手旁觀,坐視美國打到中朝邊界,中國人民將不惜一切代價制止美國侵略。聶榮臻還說,美國能轟炸我們,能消滅我們的工業(yè),但他們在陸地上打不垮我們。
  當晚,聶榮臻將會見的情況向毛澤東作了報告。
  他聽后說,這是人家通過印度來摸我們的底,看來,這個麥克阿瑟很有可能要越過“三八線”。
  據(jù)得到的情報稱,美國方面的目的是要穩(wěn)住中國,以便能越過“三八線”,越過以后再搞中國。當時,中央政治局正在醞釀一個重大決定:如果美軍越過“三八線”,即出兵援朝。
  朝鮮戰(zhàn)爭突然爆發(fā)后,他于7月間召開政治局會議,作出了立即成立東北邊防軍并屯兵鴨綠江江畔的戰(zhàn)略決策,中央并采取了一系列未雨綢繆的防范措施,調動與實施了東北邊防軍以11個軍(含36個師)約70萬兵力作三線配置,分別以第13兵團、第9兵團和第19兵團為第一、二、三線,還決定從第四野戰(zhàn)軍中抽調10萬老兵準備在參戰(zhàn)后補充第一線部隊,并做了相應的作戰(zhàn)物資的準備。
  他覺得通過聶榮臻與印度大使潘尼迦這次非正式談話轉達了信息,但還不夠。為此,他同意周恩來向世界公開透露我們對美軍入侵朝鮮不能置之不理的態(tài)度。昨天(9月30日),周恩來在全國政協(xié)舉行的國慶一周年慶祝會上演說時,嚴正警告美國當局:“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wèi)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zhàn)爭。中國人民絕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對自己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周恩來的演說立即在海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外國通訊社與駐京記者紛紛發(fā)表消息和評論,他們敏銳地捕捉到了新中國所傳出的重要信息。
  從收聽的外電得到消息,美國人置新中國發(fā)出的嚴正警告于不顧,在昨晚,李承晚的南韓第三師已經(jīng)越過“三八線”。
  望著解放軍的受閱游行部隊從金水橋前經(jīng)過,那整齊地挎著美式?jīng)_鋒槍的陸軍分隊,那剛剛穿上水兵制服的海軍方隊,那十輪大卡車拖運的大炮,那坦克裝甲部隊……這是自己熟悉的人民子弟兵,八年抗戰(zhàn),打敗了日本鬼子兵;三年解放戰(zhàn)爭,基本解放了大陸,把蔣介石趕到那個海島上去了。在今年初春解放了海南島后,數(shù)十萬主力部隊正在長江及華東一帶操習水戰(zhàn)與登陸作戰(zhàn),準備在近期實施臺灣戰(zhàn)役。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軍進駐臺灣,使局勢驟然變得緊張與復雜起來。解放臺灣的計劃就只能往后推延了。毛澤東在前晚(9月29日)就曾給擔任新聞總署署長的胡喬木作了指示:請注意,在今后的宣傳中,只說要打臺灣、西藏,不說任何時間。
  這些日子,在醞釀出兵問題時,政治局的同志們反復研究的問題是,新中國有沒有力量出兵朝鮮同美國作戰(zhàn)?一旦打起來,能不能打贏這場戰(zhàn)爭?我們已經(jīng)不是在陜北黃土高原的窯洞或是太行山的小山村里了,那個時候在農(nóng)村根據(jù)地里說走就走,上了馬背就是家,不怕打破壇壇罐罐。如今,我們已經(jīng)建立了新中國,已經(jīng)是要為五億人口的國家負責任的執(zhí)政黨。我們剛從戰(zhàn)爭廢墟中建國,百廢待興,而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擁有原子彈和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并有世界上最大的軍工生產(chǎn)能力。雙方國力相差如此之懸殊,出兵的決心確實一時難下啊。
  空中傳來了悅耳的呼嘯聲,幾架從天安門上飛掠而過的戰(zhàn)斗機,吸引著廣場上40萬群眾昂首仰望藍天。
  他看著想著,是的,我們剛組建的空軍還沒幾架像樣的飛機,我們剛組建的海軍還沒有什么像樣的軍艦;但我們這支人民軍隊憑著小米加步槍,不是在短短的三年中打敗了用美國現(xiàn)代化武器裝備起來的數(shù)百萬蔣軍嗎?我軍的精神力量,我們在長期戰(zhàn)爭中所積累的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以劣勝優(yōu)的一系列寶貴經(jīng)驗,是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與美軍較量的。
  深夜,從朝鮮來的急電報告說,金日成在其地下指揮室里緊急接見中國駐朝大使倪志亮,向中國提出了緊急出兵援助的請求。接著,金日成又親筆給他寫信:敵人如果繼續(xù)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qū),只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克服這一危機的;因此,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我們以特別的援助……急盼中國軍隊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zhàn)。
  這個國慶節(jié)的晚上,他就根本沒有合眼。
  10月2日,他緊急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從這天起,在他居住的菊香書屋東廂房連續(xù)舉行會議,反復討論出兵援朝的問題。出兵抗美援朝的首次決定,就是在10月2日由他主持的政治局會議上作出的。決策后的這天晚間,他執(zhí)筆為中共中央起草了致斯大林的電報。此電報說:
  我們決定用志愿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至朝鮮境內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zhàn),援助朝鮮同志。我們認為這樣做是必要的。
  關于中國軍隊能否在朝鮮境內殲滅美軍,他在給斯大林的電報中說:
  我軍目前尚無一次殲滅一個美國軍的把握。而既已決定和美國人作戰(zhàn),就應準備當著美國統(tǒng)帥部在一個戰(zhàn)役作戰(zhàn)的戰(zhàn)場上集中它的一個軍和我軍作戰(zhàn)的時候,我軍能夠有四倍于敵人的兵力(即用我們的四個軍對付敵人的一個軍)和一倍半至兩倍于敵人的火力(即用二千二百門至三千門七厘米口徑以上的各種炮對付敵人的同樣口徑的一千五百門炮),而有把握地干凈徹底地殲滅敵人的一個軍。
  就在他執(zhí)筆給斯大林起草電報的同時,周恩來受中共中央的委托緊急約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中共中央還想爭取最后一線希望來避免中美雙方的交戰(zhàn),并準備通過這一努力,表明中國的出兵確實出于迫不得已。
  已經(jīng)上床入睡的潘尼迦被喚醒,待其趕到西花廳時,已是10月3日凌晨。周恩來請大使立即向尼赫魯報告,并轉告美國和英國政府,中國政府希望朝鮮問題和平解決,如果美軍越過“三八線”,我們不能坐視不顧。美國的解密檔案證明,白宮在10月3日當天就得到了這一信息,可是杜魯門總統(tǒng)沒有理睬。
  正在黑海邊休假的斯大林得到中國要出兵朝鮮的通知后,非常感動,十分欽佩毛澤東,從此相信中國共產(chǎn)黨人是敢于同帝國主義斗爭的馬列主義者,并表示愿意提供戰(zhàn)爭所需要的武器與空中掩護的飛機。
  10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繼續(xù)開會討論出兵問題。他在會上讓大家盡量擺出出兵的不利條件,陸續(xù)到會的中央領導人都發(fā)言說了自己的意見。從國內恢復國民經(jīng)濟的需要,從當時國家的財力物力及雙方裝備相差懸殊考慮,出兵確實很困難。他本來期望打過不少硬仗的林彪能掛帥出征,但沒想到林彪不贊成出兵,說美軍一個師擁有數(shù)百門炮,我軍一個師才十幾門炮,又沒有制空權,客觀條件太差。
  他聽了后甚不舒服,就表示說:“你們說的都有理由,但是別人危急,我們站在旁邊看,怎樣說,心里也難過!
  次日,10月4日,擔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員兼西北軍區(qū)司令員、中共西北局第一書記的彭德懷,乘專機從西安趕到北京,參加了中央的會議。他在會上堅決支持毛澤東關于出兵的意見,隨即接受了掛帥指揮志愿軍的任務。
  10月6日,周恩來在軍委所在地居仁堂主持召開了最高軍事會議,研究入朝作戰(zhàn)的具體問題。林彪在會上繼續(xù)不贊成出兵,周恩來當即批評了這種態(tài)度,強調中央的決心已定,現(xiàn)在只是研究如何執(zhí)行的問題。
  10月7日,聯(lián)合國在美國操縱下通過了所謂“統(tǒng)一”朝鮮的決議,表明了美國一意孤行、不聽警告、要將戰(zhàn)火燃至鴨綠江邊的企圖。
  10月8日,他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發(fā)布了“著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愿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的命令。
  那幾天,在同彭德懷商討出兵的具體計劃時,給他印象很深的是討論設立志愿軍總部指揮所的地點問題。
  他問:“老彭,你對你的指揮所設在哪兒有什么打算?”
  彭德懷說:“我還沒有來得及考慮!
  他說:“中央考慮了。為了你和指揮所的安全起見,指揮所應該設置在鴨綠江北岸,找一個隱蔽的地方,免遭敵機轟炸!
  彭德懷眉頭一皺,說:“主席,那不行。我的指揮所不能設在北岸!彼悬c驚詫:“不設在北岸,為什么?”
  “抗美援朝,出兵朝鮮。部隊都要開過鴨綠江出國門打仗,我彭某人當司令員怎么能在國門之內指揮作戰(zhàn)?”彭德懷很堅決,“部隊打到哪兒,我就到哪兒,我向來習慣靠前指揮!
  他有些擔心地問道:“你的指揮所萬一被敵人一下子炸掉了,怎么辦?”
  “不會,不會!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炸了指揮所,你怎么指揮?”毛澤東也堅持己見。
  彭德懷還是不松口:“是我彭德懷去,指揮所就不能設在北岸。主席,人家要炸,我不給他炸嘛!”
  好倔強的彭大將軍喲!
  10月18日黃昏,彭德懷乘一輛美式吉普車,在僅有一輛電臺車跟隨的情況下先行過江入朝。彭德懷的指揮所就設在鴨綠江南岸的大榆洞。大榆洞是新義州崇山峻嶺里一個很偏僻的山溝。指揮所就設在山溝里一個金礦洞口的木棚里,緊靠著金礦洞口,像是個天然的防空洞。金日成已提前趕到那兒迎接彭德懷。
  10月19日入夜,集結于鴨綠江邊的志愿軍四個軍的部隊開始過江入朝。天黑不久,他剛吃完晚飯,聶榮臻代總參謀長拿著電報興沖沖地到菊香書屋向他匯報,我軍已經(jīng)跨過鴨綠江了!
  他聽了后只對衛(wèi)士長說了一句話:“睡覺吧!
  他很快就呼呼入睡了。自美軍在仁川登陸以來,他第一次睡得很香。
  如今,這場戰(zhàn)爭已經(jīng)成為歷史,有關的檔案也已解密。在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當戰(zhàn)火就要燒到新中國的國門時,當麥克阿瑟揚言用多少架飛機就可以給中國的心臟地區(qū)動手術的時候,“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偉大號召自然而然地成了五億五千萬人民捍衛(wèi)新中國獨立和尊嚴的一致行動。





上一本: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 下一本:遼夏金大事本末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改變世界的一周:毛澤東與尼克松握手紀實的作者是陳敦德,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