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回鶻學譯文集


作者:楊富學     整理日期:2014-08-19 13:17:18

本書收錄了德、日、英、法諸國學者發(fā)表的回鶻研究的重要著作,均獲作者授權,已在不同學術刊物和文集中發(fā)表,原文既有德語,也有英語論文,可為國內回鶻學研究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楊富學,1965年5月生于河南省鄧州市,先后就學于蘭州大學、新疆大學、印度德里大學和英迪拉?甘地國立藝術中心,2002年蘭州大學敦煌學博士學位,北京大學東方學研究院博士后。現(xiàn)為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主要從事西域、敦煌出土回鶻文文獻及其相關歷史文化的研究,獨立或合作出版的專著有《沙州回鶻及其文獻》(甘肅文化出版社,1995年)、《西域敦煌宗教論稿》(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年)、《回鶻之佛教》(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榮獲甘肅省第七次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中國高校第三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敦煌漢文吐蕃史料輯!返1輯(甘肅人民出版社,1999年)、《西域敦煌回鶻文獻語言研究》(甘肅文化出版社,1999年;2002年修訂版)、《莊浪石窟》(甘肅文化出版社,1999年;2003年修訂版)、《元代西夏遺民文獻〈述善集〉校注》(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中國北方民族歷史文化論稿》(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回鶻文獻與回鶻文化》(民族出版社,2003年。榮獲甘肅省第九次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印度宗教文化與回鶻民間文學》(民族出版社,2007年。榮獲甘肅省第九次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譯著有《佛教與回鶻社會》(民族出版社,2006年)。
  目錄:
  回鶻學漫議——代前言楊富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藏回鶻文寫本[日]梅村坦著
  柏林收藏的回鶻語文獻及其研究概況[德]茨默著
  1970年以來吐魯番敦煌回鶻文宗教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德]茨默著
  新疆探察及早期中古突厥語寫本的發(fā)現(xiàn)[俄]吐谷舍娃著
  新疆與敦煌發(fā)現(xiàn)的突厥盧尼文文獻[俄]克里亞施托爾內著
  突厥語摩尼教寫本的重要性[德]克林凱特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回鶻文木簡[日]梅村坦著
  《栴檀瑞像傳入中國記》的回鶻語與藏語譯文[日]百濟康義著
  敦煌出土元代回鶻文佛教徒書簡[日]森安孝夫著
  高昌回鶻王國的商業(yè)[德]茨默著
  安史之亂中的突厥與回鶻[哈薩克斯坦]加莫洛夫著
  高昌回鶻王國(840~1400年)的君主觀念[德]葛瑪麗
  吐魯番文獻所見古突厥語行星名稱[德]茨默著回鶻學漫議——代前言楊富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藏回鶻文寫本[日]梅村坦著
  柏林收藏的回鶻語文獻及其研究概況[德]茨默著
  1970年以來吐魯番敦煌回鶻文宗教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德]茨默著
  新疆探察及早期中古突厥語寫本的發(fā)現(xiàn)[俄]吐谷舍娃著
  新疆與敦煌發(fā)現(xiàn)的突厥盧尼文文獻[俄]克里亞施托爾內著
  突厥語摩尼教寫本的重要性[德]克林凱特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回鶻文木簡[日]梅村坦著
  《栴檀瑞像傳入中國記》的回鶻語與藏語譯文[日]百濟康義著
  敦煌出土元代回鶻文佛教徒書簡[日]森安孝夫著
  高昌回鶻王國的商業(yè)[德]茨默著
  安史之亂中的突厥與回鶻[哈薩克斯坦]加莫洛夫著
  高昌回鶻王國(840~1400年)的君主觀念[德]葛瑪麗
  吐魯番文獻所見古突厥語行星名稱[德]茨默著
  早期突厥諸族天文學術語綜考[英]克勞遜著
  古代突厥語詩歌的韻律結構[土耳其]錢德齋著
  蒙古語譯《佛說北斗七星延命經(jīng)》中殘存的回鶻語因素[日]松川節(jié)著
  牟羽可汗對摩尼教的皈依[美]克拉克著
  中亞突厥之佛教[德]克林凱特著
  絲路地區(qū)的供養(yǎng)人——俗人對佛教的敬奉[德]克林凱特著
  關于回鶻摩尼教的幾個問題[德]茨默著
  摩尼教題跋與國王[德]茨默著
  論中亞摩尼教、基督教、佛教之關系
  ——評《絲綢之路上基督教、諾斯替教和佛教之碰撞》[瑞士]孟格斯著
  縮略語表
  后記回鶻學漫議——代前言
  楊富學
  一、回鶻學釋名
  回鶻,是今天維吾爾族、裕固族的共同祖先,亦即Uighur的古代譯名。所謂回鶻學,顧名思義,就指以回鶻及其先民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綜合性學問。
  通常,學界一般不使用“回鶻學”一詞,而是用回鶻歷史文化研究來稱謂之。即使外延更廣的維吾爾研究,一般也不稱作“維吾爾學”,而是稱作維吾爾歷史文化研究,與之相應,有關的專業(yè)研究團體被稱為“中國維吾爾歷史文化研究會”,該會會刊被定名為《中國維吾爾歷史文化研究論叢》。也有的干脆以“回鶻史”指代之,如10余年前郭平梁、劉戈合撰的綜合介紹回鶻歷史文化諸方面內容與研究成果的著作被命名為《回鶻史指南》。
  嚴格來說,上述諸種稱謂都有以點概全的嫌疑。故而有學者建議把“維吾爾歷史文化研究”改名為“維吾爾學”,相應地,“中國維吾爾歷史文化研究會”也改為“中國維吾爾學會”。這一提議頗有見地,但遺憾的是未能得到學界積極的響應。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界對這一概念的使用還有顧慮,認為這一概念有擴大化之嫌。其實,大可不必考慮太多,如同藏學、蒙古學、西夏學乃至敦煌學、吐魯番學、龜茲學是對相關專業(yè)研究領域的統(tǒng)稱一樣,“維吾爾學”與“回鶻學”只不過是對“維吾爾研究”、“回鶻研究”的統(tǒng)稱,言簡而意賅,未必存在擴大化嫌疑。其實,“維吾爾學”一詞早在蘇聯(lián)學者的著作中就已經(jīng)開始使用了,寫作Уйгуроведение,內容涵蓋這一學科的各種領域,包括社會、政治、經(jīng)濟、歷史、地理、考古、文獻、文學、語言、文字、宗教、藝術、哲學、科技、民俗、建筑等。同樣的道理,回鶻歷史文化研究,也應該改稱“回鶻學”,因為回鶻歷史文化研究這一概念盡管也可以涵蓋回鶻研究的各種領域,但畢竟顯得有些偏頗,缺乏綜合性。而使用“回鶻學”這一概念,就可進一步彰顯該學科的綜合性特征。
  二、回鶻的歷史與文化
 。ㄒ唬┗佞X的由來與組成
  關于回鶻的由來,學術界長期存在著不同的說法,有匈奴說、丁零說、鐵勒說、突厥說、鮮卑說和西域土著說等,莫衷一是。經(jīng)過一個多世紀的爭論,近幾十年來意見漸趨一致,主張鐵勒說者逐步占據(jù)了主導地位。
  (二)回鶻的壯大與汗國的建立
 。ㄈ┠被佞X汗國的崩潰與西遷
 。ㄋ模┪鬟w回鶻諸汗國
  1.哈喇汗王朝
  2.高昌回鶻王國
  3.甘州回鶻
  4.沙州回鶻
  5.蒙古統(tǒng)治下的畏兀兒
  三、回鶻文獻與回鶻學研究
  (一)回鶻文字及其文獻
 。ǘ┗佞X文獻與回鶻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
 。ㄈ┗佞X文獻與回鶻宗教史研究
  1.佛教
  2.摩尼教
  3.景教
 。ㄋ模┗佞X文獻與回鶻文化史研究
  1.語言學
  2.文學
  3.科學技術





上一本:像史學家一樣逛北京 下一本:中國洛陽三彩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回鶻學譯文集的作者是楊富學,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