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百年春秋:從晚清到新中國


作者:汪曉東     整理日期:2014-08-19 13:10:58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出版了《春秋》集粹即風云人物、歷史懸疑、文苑遺珍、珍聞軼事四卷本之后這些年來,《人民政協(xié)報》《春秋周刊》又陸續(xù)刊載了大量的文史資料文章。這些文章,數(shù)量大、質(zhì)量高,很受讀者的青睞追棒,同時也基本具備了出版《春秋》集粹續(xù)集的基本條件。加之多年來廣大讀者的不斷催問和關(guān)心,在此形勢下,《人民政協(xié)報》決定再度重拳出擊,再次承蒙中國文史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出版新的集粹叢書《百年春秋——從晚清到新中國》,即傳奇人物、解讀懸疑、家國軼事、舊聞遺珍四卷本! ×钊诵老驳氖,《百年春秋》收入了大量珍貴的的歷史圖片資料,真正做到了圖文并茂,更具有史料性、可讀性和趣味性。
  目錄:
  “國貨大王”方液仙被害始末
  “唐縱日記”記載的唐縱與戴笠之爭
  “西安事變”的“首日電”之謎
  文學期刊《語絲》的誕生與終結(jié)
  1923年:紫禁城火災記
  1949年:宋美齡勸蔣介石逃亡瑞士的前后
  1949年公安部門破獲上海的假幣案
  1950年的“輔仁大學事件”
  巴金與魯迅第一次見面時間的確認
  使舊上海檔案得以保全的姜豪先生
  北大教授林損被“開”前后
  北京解放后偵破的第一起大案
  被張宗昌殺害的林白水
  陳光甫赴美籌款始末
  成吉思汗陵西遷始末“國貨大王”方液仙被害始末“唐縱日記”記載的唐縱與戴笠之爭“西安事變”的“首日電”之謎文學期刊《語絲》的誕生與終結(jié)1923年:紫禁城火災記1949年:宋美齡勸蔣介石逃亡瑞士的前后1949年公安部門破獲上海的假幣案1950年的“輔仁大學事件”巴金與魯迅第一次見面時間的確認使舊上海檔案得以保全的姜豪先生北大教授林損被“開”前后北京解放后偵破的第一起大案被張宗昌殺害的林白水陳光甫赴美籌款始末成吉思汗陵西遷始末當年重慶紅巖村的“房東”饒國模杜月笙拒絕赴臺定居內(nèi)幕段祺瑞晚年堅拒偽職馮雪峰在徐市集中營保釋出獄始末父親彭澤民曾上過毛人鳳的暗殺名單岡村寧次的侄子山田井馬山東被俘記高晶齋在南京策反秦德純的一段秘聞國家圖書館地庫里的敦煌遺書國民黨從大陸運送數(shù)百萬兩黃金去臺始末國民黨政府鎮(zhèn)壓抗日血案:“八十八人案”何應欽昆明遇刺始末河南湯陰戰(zhàn)役活捉孫殿英經(jīng)過轟動民國的侮辱大總統(tǒng)案胡志明遺體保存的前前后后淮海戰(zhàn)役背后的秘密戰(zhàn)黃金榮寫悔過書的前前后后蔣介石“鐵桶圍剿”計劃外泄始末解放后在上海提籃橋監(jiān)獄中真實的陳璧君解放戰(zhàn)爭期間中央檔案三次大轉(zhuǎn)移晉劇《三上桃峰》事件軍閥張宗昌在濟南火車站被刺內(nèi)幕抗戰(zhàn)初期馮玉祥與寂然法師交往的一段秘聞蔣介石的澳籍顧問端納失蹤之后李大釗英勇就義后的新聞報道李德在中國的真實身份李明揚營救王爾琢脫險的一段秘聞李書城與閻錫山反目經(jīng)過李叔同早年照片是這樣保存下來的李運昌與“新兵新槍老兵老槍”事件李兆麟將軍被害始末聯(lián)合魯迅曾是郭沫若的一計劃蔣介石侍從室的組建、發(fā)展及演變羅爾綱的回憶和胡適的日記:到底哪個對毛主席詩詞中的“友人”指誰美軍企圖切斷“胡志明小道”的失敗孟良崮戰(zhàn)役背后的絕密情報民國時期國務總理張紹曾被刺始末魯迅為什么寫《我的失戀》破獲暗殺中共遼西省委書記陶鑄案民國政府招組“飛虎隊”內(nèi)幕錢學森向陳叔通書寫密信始末清東陵被盜后慈禧墓中的玉球輾轉(zhuǎn)流失海外沈從文是怎樣當上大學老師的清宮八千麻袋檔案的來龍去脈魯迅治喪委員會名單的四個版本失而復得的國寶金編鐘十葬秋瑾誰是最早為武則天翻案的史學家斯諾為什么要訪問“紅色中國”宋慶齡捐獻廬山私人別墅始末孫佳訊:破解《鏡花緣》作者之謎孫岳與清末刺殺出洋五大臣事件陶元慶為魯迅設(shè)計了多少封面外白渡橋鋤奸記為《蝶戀花答李淑一》譜曲內(nèi)情我的母親施劍翹刺殺了孫傳芳宋慶齡致信病中的魯迅內(nèi)情我國最早的中央專門檔案館庫的發(fā)現(xiàn)我軍第一輛坦克誕生始末我所知道的林世良舞弊案五次立碑的陳獨秀之墓鮮為人知的中日“蘭花外交”蕭乾的憤怒蕭三的呼應小鳳仙送給蔡鍔的挽聯(lián)新中國成立前夕南京上空的一次起義辛亥革命時期高密的兩次“獨立”熊希齡究竟生于何年徐特立何以成了謝冰瑩的“外婆”延安黃克功逼婚殺人案始末閻寶航:一位鮮為人知的特工英雄陽翰笙一次與文化無關(guān)的特殊使命新中國成立之初破獲臺灣特務“萬能臺”閻錫山逃臺記楊永泰之死與南昌機場大火案也談魯迅遭段祺瑞政府通緝的真相一張30年后才得以完整的老照片游離于“軍統(tǒng)”、“中統(tǒng)”的另一特務集團俞濟時在臺失寵內(nèi)幕袁世凱之死與“二陳湯”的由來詹天佑是否參加了馬江海戰(zhàn)新中國故宮盜寶第一案戰(zhàn)地攝影記者回憶當年上甘嶺戰(zhàn)役張君勱:是政客,還是書生張宗昌是如何“督魯”的中國遠征軍入緬抗戰(zhàn):“酸醋喬”為何惹怒了“響尾蛇”延安警衛(wèi)戰(zhàn)士擒兇記中華蘇維埃誕生前夕的保密工作“中山艦事件”前后的李之龍抓捕殺害李白烈士的兇手最后一期黃埔軍校學生起義經(jīng)過先祖父章太炎與滬上畫家張大壯寫出“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的徐進梅蘭芳和他的朋友胡適邵洵美的兩個遺愿郭沫若的一次“追星”經(jīng)歷京劇女須生之翹楚——孟小冬豐子愷曾謝絕送上門的弘一法師真跡“畫眉張”的傳說詩人常燕生常香玉與郭沫若交往點滴梅蘭芳與齊白石張寒暉含淚創(chuàng)作《松花江上》梁斌小說手稿戲劇般地失而復得傅雷與黃賓虹的忘年交巴金的一次道歉《海燕》引發(fā)的發(fā)行人事件豐子愷為什么要一再拜訪梅蘭芳蓋叫天的三次斷腿革命音樂家劫夫在抗戰(zhàn)時期郭沫若和周恩來的“一唱一和”老向一個不該被遺忘的作家徐志摩的一次義舉張蔥玉先生與文博名家的友誼“歌仙”陳歌辛的一生《詩刊》向毛澤東征稿內(nèi)情丁聰和他畫過的人物顧鶴逸——康有為想見而不得的人物顧文霞與蘇州刺繡的往事郭沫若被埋沒的一部杰作胡蝶是怎樣逃離香港的她被高爾基稱為“真正的人”魯迅的左鄰右舍梅蘭芳秘書許姬傳的那些事穆藕初的振興昆劇之路首部《魯迅全集》出版始末聽李玉茹談往事我所認識的相聲演員李文華郭沫若與傅抱石的書畫緣響九霄是怎樣一位演員蕭三在蘇聯(lián)的一段經(jīng)歷憶李慕良老師二三事一句“偷得半聯(lián)”引發(fā)的各家讀解易君左為什么樣的家庭所造就在山東青島大學的聞一多先生張樂平筆下的“三毛”和我們一樣周空空——“東方卓別林”周揚的前半生歌詞大佬陳蝶衣莫耶的一生就是一部小說《百合花》的命運是怎樣改變的《李自成》的伯樂——江曉天《我是一個兵》的誕生《犧盟大合唱》《于無聲處》是怎樣從上海演到北京的巴金給早逝女作家作“嫁衣”蔡元培為什么力促劉海粟出國考察戴望舒獄中題壁病中的梁實秋黨內(nèi)才子齊燕銘丁玲身后的大丈夫河北名伶劉喜奎華君武:人已去幽默還在姐弟情:潘玉良和張大千金庸的大學時代京劇大師上前線抗戰(zhàn)期間朱自清的一段假期旅程梁實秋和冰心互寫祭文茅盾對王愿堅說:你寫得比我們好梅蘭芳的最后一個生日宋慶齡為“三毛父子”助陣兩個被淡忘的話劇先驅(qū)魯迅所關(guān)注和熱心參與的一次文化交流民間國寶《淵深海闊》的傳奇沈從文的一次義舉誰離《莊子》最近一篇被改成京劇、電影和越劇的小說用詩對話:俞曲園和金滄江“書法家”張學良巴金與胡愈之曹靖華與丁玲:一段鮮為人知的交往傳說中的陸士諤兄妹父親薩空了與徐遲的特殊友誼傅抱石和他的日本老師梅蘭芳的最后一次演出譚鑫培之死興趣廣泛聰敏過人的劉半農(nóng)徐悲鴻和《八十七神仙卷》葉圣陶以詩歌總結(jié)和丁玲的友誼一個真實的邵洵美朱德與陳毅、董必武的詩交最早的話劇女明星俞珊袁雪芬:透明的一生張畢來與茅盾的“筆墨之交”張學良與東北抗日義勇軍徐世昌與袁世凱孫中山在臺灣留下的足跡1895年孫中山領(lǐng)導的廣州起義耿飚與陳明仁四平街打賭羅榮桓元帥教我?guī)П缽拿孛軕?zhàn)線走出的開國上將李克農(nóng)黃維與方志敏宋慶齡與八路軍和新四軍憶父親黃琪翔軍旅生涯二三事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抗戰(zhàn)時期香港的“一碗飯運動”軍法上將陳奇涵毛澤東:外國人的飛機我不坐陳毅與王統(tǒng)照任弼時夫婦的至愛真情許世友活捉岳維峻憶給薄一波當秘書的日子幽默睿智的陳賡將軍云南講武學堂時期的青年葉劍英周秉建:在伯父周恩來身邊的日子1949年:毛澤東住在香山雙清別墅陳毅教子詩陳毅為電影《渡江偵察記》做了些什么1957年:葉劍英元帥訪蘇一路詩戴笠一生迷信周恩來和數(shù)字1942年:劉少奇山東之行地下黨員郭汝瑰將軍的特殊戰(zhàn)場董其武將軍的七封書信鄧小平與宋慶齡交往二三事馮玉祥與抗日同盟軍給羅瑞卿部長當秘書1939—1940:周恩來蘇聯(lián)之行郝夢齡:抗戰(zhàn)殉國第一將胡適反對蔣介石在臺灣的三連任瞿秋白的少年時代連接在心里的骨肉親情劉春霖的幾件事羅文干:曾三度入獄的外交總長毛澤東說:“五臺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1964年:毛澤東檢閱軍事訓練表演艾青與王震的患難之交北京市市長彭真與蕭軍的友誼北洋軍閥的首腦之一何宗蓮長征中的紅軍“干才”陳伯鈞馳騁在冀熱遼戰(zhàn)場上的朱德騎兵師從上任到革職:葉挺在新四軍的三年馮玉祥第一次督豫賀龍東征時的一段民家緣胡適與蔣介石關(guān)系的幾個階段回憶馮玉祥將軍在抗戰(zhàn)中的兩件事蔣介石的重要幕僚林蔚井岡山時期的紅軍將領(lǐng)朱云卿抗日初期傅作義與中共合作見聞蔣作賓:國聯(lián)會議上用華語發(fā)言的第一人抗戰(zhàn)期間周恩來兩過重慶青木關(guān)兩次淞滬抗戰(zhàn)中的宋慶齡林森:民國時期的“布衣元首”毛澤東一生愛書法戍邊守疆二將軍:王震與陶峙岳隨李先念副總理訪問柬埔寨王近山將軍與定陶戰(zhàn)役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宣布起義的國民黨駐外大使涂允檀徐海東大將的“神秘”所在閻錫山與太原兵工廠楊靖宇將軍犧牲后的三次安葬葉挺:人民軍隊建設(shè)的早期奠基者一生中相當關(guān)鍵的一步袁世凱的詩作董其武與傅作義在戰(zhàn)火中相識相知在周恩來副主席身邊工作二三事政工大將譚政張學良和呂正操兩位百歲老人的一世情緣神槍書生俞大維宋慶齡與印度援華醫(yī)療隊孫中山領(lǐng)導的邊境起義與越南華僑向毛主席請戰(zhàn)南下的張仲瀚將軍熊雄短暫而不朽的人生徐海東大將指揮的周家崗戰(zhàn)斗劉亞樓上將赴蘇談判記留在粟裕頭顱中的彈片宋美齡關(guān)于西安事變的日記宋慶齡掩護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電臺過關(guān)卡孫中山與猶太人朋友的情誼毛澤東第一次回韶山民國的創(chuàng)建先驅(qū)之一蔣衍升彭德懷撫州二三事讓王近山將軍聲名遠揚的兩次戰(zhàn)斗孫中山“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名青的由來曇花一現(xiàn)的奉系東北空軍韋國清將軍的“雅號”及由來我所知道的馮玉祥將軍二三事項英、周子昆遇難經(jīng)過我與聶榮臻元帥一家吳佩孚的另一面西安事變中的何柱國將軍憶在宋慶齡身邊工作的日子用左手敬禮的將軍:賀炳炎憶安排大伯張學良與呂正操將軍見面經(jīng)過張作霖的“白話文運動”治事勤勉的傅作義先生朱德的兩次歷險傳奇“陳明仁撒豆成兵”故事的由來和結(jié)果《新青年》同仁為何不要稿費1949:在截獲了特務準備暗害中共領(lǐng)袖的密電之后白求恩遺體的三次遷葬勃沙特:親歷紅軍長征的一位西方傳教士不愿意出名的名流趙清閣蔡鍔與梁啟超的約定參與設(shè)計國民黨財政方案的中共地下黨員冀朝鼎蔡元培為什么請魯迅設(shè)計北大校徽慘烈的塔山阻擊戰(zhàn)曹聚仁的衣著遭遇長春起義中的戰(zhàn)地“信使”在密室里為戴笠治病陳石林:毛澤東標準照的修版師池田幸子破了第三廳的規(guī)矩陳毅上門向諍友道歉雷浩瓊:慈祥的大姐永遠的師長從大陸逃到臺灣之后的湯恩伯打響百團大戰(zhàn)第一槍的謝家慶當年我護衛(wèi)毛委員上井岡山第二次長沙會戰(zhàn)中的“日全食事件”第一版《魯迅全集》的出版緣起丁玲的蒙難和脫險范筑先誓死不渡黃河南第一張人民幣在石家莊誕生豐子愷和曹聚仁:因一頓飯而結(jié)怨福開森向金陵大學捐贈家藏文物始末故宮在“文革”中險被焚毀郭沫若為什么與魯迅失之交臂國民黨海軍“聯(lián)榮”艦在澳門起義經(jīng)過韓先楚與解放海南島之戰(zhàn)華羅庚的老師王維克毀家紓難為國為民緝拿殺害劉胡蘭的兇手濟南戰(zhàn)役后活捉了“七個王耀武”蔣介石嫡系桂永清的宦海沉浮靖任秋在抗戰(zhàn)時期的策反工作舊上海的中共地下秘密金庫拒絕遣返的“聯(lián)合國軍”戰(zhàn)俘蔣介石曾想謀害馮玉祥瞿秋白曾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開國大典:人民空軍機徽首次亮相蘭州也有一個“余則成”離開中國后的司徒雷登李克農(nóng)和白崇禧的一段往事俚島港:淮海戰(zhàn)役中我軍的軍火補給中轉(zhuǎn)站遼西戰(zhàn)役前我軍的情報工作劉少奇為徐海東“當秘書”劉文島灌醉希特勒魯迅、胡適、曹聚仁:三名家電梯遭拒記毛岸英在陽信他曾用花木裝扮了釣魚臺國賓館毛澤東的收藏故事張愛萍與日俘森垣嘉一的傳奇友情周恩來總理教我做秘書章士釗出力不討好的辯護魯迅先生第一次打官司聶榮臻與林彪三次激烈爭吵日軍投降時岡村寧次呈交的佩刀斯諾護送鄧穎超平津脫險為南下大軍購藥的一次秘密行動一所大學的“長征”周恩來訪問非洲珍聞毛澤東與續(xù)范亭的交往潛伏在敵人心臟中的地下黨員侯建日軍“731”魔窟里的最后四名幸存者三一八烈士公墓營建記天安門城樓迎來尋常百姓王觀瀾兩諫毛澤東臥底上海灘屢建奇功的鮑君甫謝晉元孤軍營四年記延安第一次向全世界發(fā)出了電碼信息憶毛主席對我父親黃祖炎遇刺的三次批示張奚若:無政可參路費退回趙蒼璧在延安做保衛(wèi)工作二三事周恩來和卓別林的一段情誼毛主席為他起名天寶朱老總一封電報嚇退胡宗南大軍追尋“五三”慘案中的英烈張鴻漸馬占山與北平和平解放周叔瞍先生為國獻寶民國財神孔祥熙的最后歲月鐵道游擊隊大隊長劉金山兩次護送陳毅始末鐵鑄英魂巖刻豐碑王耀南在長征路上架起了第一座橋梁維新變法的康有為晚年在上海灘隱居徐楚光策反汪偽政權(quán)警衛(wèi)第三師毛澤東上井岡山前收到的密信讓魯迅替他修鞋的青年人上海戰(zhàn)役:襁褓里的秘密圖紙立大功與方志敏齊名的江西三杰之一曾天字張學良是如何從“剿共”轉(zhuǎn)向聯(lián)共的中央紅軍長征前打響的最后一個戰(zhàn)役潛伏于汪偽巢穴中的地下黨員華克之陸?zhàn)〇|:為共和革命犧牲第一人天一閣古籍臨危大轉(zhuǎn)移新中國第一代便衣警衛(wèi)的回憶血戰(zhàn)劉老莊——蘇北抗戰(zhàn)中最悲壯的一幕姚子青寶山喋血記專為毛澤東燒制的瓷器1924年11月17日,《語絲》周刊在北京創(chuàng)刊。這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文學期刊!墩Z絲》的創(chuàng)刊來源于一次比較著名的報紙副刊抽稿事件:1924年5月,徐志摩以有婦之夫的身份追求林徽音失敗后,失意之下,寫了一首詩《去吧》(原題為《詩一首》)。載于同年6月17日《晨報》副刊。魯迅見到這種“阿呀阿唷,我要死了”之類的失戀詩后不屑一顧,便仿照東漢張衡的《四愁詩》寫了一首打油詩《我的失戀》。以“由她去罷”收場,調(diào)侃和奚落了徐志摩。當時《晨報》副刊的編輯孫伏園本擬把此詩發(fā)在《晨報》上,但代理總編劉勉己卻把這篇作品的大樣抽了下來。這首詩作者署名是“某生者”,魯迅說,“而且所用的又是另一個新鮮的假名,在不肯登載第一次看見姓名的作者的稿子的刊物上,也當然很容易被有權(quán)者所放逐的”。后來,魯迅在為北京大學的學生講課時。對于詩歌被斃一事還不無幽默地說:“像我們這樣有胡子的老頭子。連失戀都不許我失了!“劉勉己為何抽掉魯迅諷刺徐志摩的詩歌?有學者認為,劉勉己當時是看在粱啟超的面子上而對梁氏弟子徐志摩特別關(guān)照的,畢竟《晨報副刊》是梁啟超、林長民諸研究系成員掌控的機關(guān)報,在自己的報紙上出現(xiàn)傷害自己門生的文字。影響實在不好。這是一個具有說服力的可考量的因素。另外,筆者認為,由于徐志摩、林徽音以及粱思成三人之間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在上流社會幾乎人盡皆知,近于桃色新聞之屬。假如無限放大,對當事人都不光彩;谶@種考慮,劉勉己是不能不抽掉魯迅的那首《我的失戀》的。抽稿事件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文壇上是件大事,之后,孫伏園與《晨報》決裂,并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醞釀創(chuàng)辦了《語絲》刊物,在魯迅的力薦下榮膺主編之職。創(chuàng)辦《語絲》是以孫伏園為代表的一批人不滿北京報業(yè)的頹廢的磐然結(jié)果,其深層原因則是”大家感到自由發(fā)表文字的機關(guān)之不可少“,它的創(chuàng)辦,可以視作知識分子建構(gòu)自己話語權(quán)力的一種象征。其時,”北京雖然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但自從支持著'新青年'和'新潮'的人們,風流云散以來,1920年至1922年這三年間,倒顯著寂寞荒涼的古戰(zhàn)場的情景!埃斞刚Z)為了找回失去的話語園地,創(chuàng)辦自主經(jīng)營的刊物勢在必行。正如主事者之一的周作八在《答伏園論(語絲)的文體》中說:“你當然還記得《語絲》誕生的歷史。當初你在編輯《晨報副刊》,登載我的《徐文長故事》,不知怎的觸犯了《晨報》主人的忌諱,命令禁止續(xù)載,其后不久你的瓷飯碗也敲破了事。大家感到自由發(fā)表文字的機關(guān)之不可少,在開成茶樓集議,決定發(fā)行這個連名字也是莫名其妙的周刊!薄墩Z絲》周刊的命名帶有游戲的色彩。周作人曾在回憶《語絲》的文章中說:“刊物的名字的來源是從一本什么人的詩集中得來,這并不是原就有那一句話,乃是隨便用手指一個字,分兩次指出,恰巧似懂非懂的還可以用。……





上一本:揭秘國民黨元老最后結(jié)局 下一本:新安志補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百年春秋:從晚清到新中國的作者是汪曉東,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