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最不缺的人才是什么?各種人精!老祖宗一大堆,最不缺的是什么?智慧!從先秦到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歷史人物紛紛現(xiàn)身說法,在短短一兩百字之間,細細講透那些獨步天下、令人絕倒的生存智慧。 本書從做人、為政、做事、說話、生活的藝術等五個方面,通過十六個話題、近千個歷史段子,帶你領略這些精明的老祖宗們面對紛繁復雜的環(huán)境所展露出的生存哲學和智慧偏方。 作者簡介: 黃一鶴,70年代生人,微歷史達人,歷史學碩士,曾在機關任職,后又從事過高校講師、出版社編輯、廣告公司總監(jiān)等工作。長期研讀中國歷史,對古代官場尤多注意,常感嘆“人性幽暗”“讀史就是讀人性”,陸續(xù)出版過幾種讀史小書,版權銷至中國臺灣、韓國等地。 目錄: 第一章老祖宗的做人道理 中華上下五千年,老祖宗們給咱們啥啟示呢? 話題一:成功者的秘密 一個人要是一點壓力都沒有,就會很難有長進。春秋時,晉楚交戰(zhàn)于鄢陵。范文子想讓晉厲公放棄戰(zhàn)爭,他說:“沒有外患必有內憂!國君何不放過楚國,當做是長期外患呢?”晉厲公不聽,執(zhí)意開戰(zhàn),晉國勝利,楚國再也不能對晉國構成威脅。環(huán)顧周邊,沒有了強敵,晉厲公很得意,驕橫自滿,一年多后,果然“內憂”來了,厲公在政變中被殺。 話題二:人生最難得與失 《紅樓夢》里說女強人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彼怨湃藦娬{,凡事要順其自然。明末,高欽舜和張養(yǎng)被判處死刑,臨刑前,高讓家人向劊子手行賄,請求痛快點死。劊子手如其所愿,痛痛快快砍了高的腦袋,就在這時,皇帝“刀下留人”的圣旨來了,一旁綁著的張養(yǎng)得以從鬼門關活了回來,高欽舜卻丟了性命。 話題三:人情世故皆學問 眼紅病是人類最頑強的一種通病,樹大招風,名高最易遭人忌。隋唐之際,有個大學者孔穎達,年紀輕輕,學問卻極好。有一年開學術大會,孔穎達新見疊出,輕輕松松讓所有成名學者相形見絀,一下子引起了轟動。沒想到轟動之下,那些顏面盡失的學者們,竟然派了一名殺手,夜里去刺殺孔穎達。幸好,有大人物出手解救,這位名傳后世的大學者才得以安然逃脫。 第一章老祖宗的做人道理 中華上下五千年,老祖宗們給咱們啥啟示呢? 話題一:成功者的秘密 一個人要是一點壓力都沒有,就會很難有長進。春秋時,晉楚交戰(zhàn)于鄢陵。范文子想讓晉厲公放棄戰(zhàn)爭,他說:“沒有外患必有內憂!國君何不放過楚國,當做是長期外患呢?”晉厲公不聽,執(zhí)意開戰(zhàn),晉國勝利,楚國再也不能對晉國構成威脅。環(huán)顧周邊,沒有了強敵,晉厲公很得意,驕橫自滿,一年多后,果然“內憂”來了,厲公在政變中被殺。 話題二:人生最難得與失 《紅樓夢》里說女強人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彼怨湃藦娬{,凡事要順其自然。明末,高欽舜和張養(yǎng)被判處死刑,臨刑前,高讓家人向劊子手行賄,請求痛快點死。劊子手如其所愿,痛痛快快砍了高的腦袋,就在這時,皇帝“刀下留人”的圣旨來了,一旁綁著的張養(yǎng)得以從鬼門關活了回來,高欽舜卻丟了性命。 話題三:人情世故皆學問 眼紅病是人類最頑強的一種通病,樹大招風,名高最易遭人忌。隋唐之際,有個大學者孔穎達,年紀輕輕,學問卻極好。有一年開學術大會,孔穎達新見疊出,輕輕松松讓所有成名學者相形見絀,一下子引起了轟動。沒想到轟動之下,那些顏面盡失的學者們,竟然派了一名殺手,夜里去刺殺孔穎達。幸好,有大人物出手解救,這位名傳后世的大學者才得以安然逃脫。 第二章為政的道與術 官場如戰(zhàn)場,做官可是一門技術活。 話題一:政治經(jīng)驗課 任何事情都有顯規(guī)則和潛規(guī)則的兩面,為政之道,也是如此。西魏權臣宇文泰,和大臣蘇綽密談,連續(xù)三天三夜,據(jù)說其中就有這么一段:宇文泰問:“要怎樣才能治理國家?”蘇綽答:“任用官員!庇钗奶﹩枺骸澳苷f得詳細點嗎?”蘇綽點點頭:“用官員治國,把老百姓搞定了;允許官員貪賄,然后不斷反腐反貪,這樣官員也就搞定了! 話題二:官場心理學 光有才干是不夠的,還要了解上級最忌諱的是什么。曾國藩湘軍初興時,在湖北打了勝仗,攻克了太平軍占領的武漢。咸豐皇帝看到捷報后,欣喜不已,馬上下了一道圣旨,要讓曾國藩署理湖北巡撫。軍機大臣祁寯藻知道后,勸阻咸豐:“曾國藩離職在家,不過是一匹夫耳,但他一呼,竟然召集了這么一支大軍。這對國家來說,恐怕不是一件好事呀!”咸豐一聽,官也不給了,只讓曾國藩繼續(xù)艱苦作戰(zhàn)去。 話題三:職場生存經(jīng) 反應快是好品質,但太快了也可能是禍事。李義府當紅時,官員李崇德趕緊去抱大腿,大家都姓李,于是改修族譜,都是一家人。但中途李義府被貶到外地做官,暫時失勢了,李崇德也跟著臉色一變,修改族譜,和李義府劃清界限。沒承想一年多,李義府又回來了,繼續(xù)做宰相,這下李崇德可慘了,被誣入獄,在獄中自殺而死。 第三章做事的手段與經(jīng)驗 俗話說的好:人心深似海,做事靠手段。 話題一:經(jīng)驗交流之良策篇 唐時,劉晏負責朝廷在揚州的造船場。本來規(guī)定,工人們每造一艘船,可以貼補一千緡錢。有人認為太多,應刪減。劉晏說:“做事要把眼光放遠點。現(xiàn)在造船廠剛開始,就讓工人覺得朝廷吝嗇,那制造出來的船,質量能好嗎?那樣造船廠也不能長久!焙髞韯㈥屉x職,官員縮減費用,結果造出的船輕薄易壞,水運大受影響。所以說,做大項目不能摳門,就算錢財浪費一點也不要緊,一摳門,質量就難以保證。 話題二:經(jīng)驗交流之妙計篇 美人計無處不在。某次,明太祖得知駙馬歐陽攜四妓飲酒后,非常憤怒,急令官府逮捕。妓怕死,就想毀容以求得自保。一老吏攔住她們,教她們如此這般。太祖審訊時,妓女們只是一味哭泣,當太祖喝令將妓女推下斬首時,妓女解衣寬帶,露出如玉肌膚,陣陣香氣襲人。太祖一時也為之所動。最后,他說:“這些小妮子如此誘人,朕都不免迷惑,何況是那小子!”將妓女釋放。 話題三:經(jīng)驗交流之理政篇 宋真宗時,一外戚家族因分家產不均,發(fā)生爭執(zhí)。真宗派大臣張齊賢去處理。張對當事人說:“你們是否都認為自己東西分少了,而對方分得多?”當事人都回答是。張讓他們于供詞上簽字畫押,再派官員監(jiān)督彼此住進對方的住宅,而且財產器物一律留下,財產文契則相互交換。最后,誰也無話可說。 話題四:經(jīng)驗交流之軍事篇 道光年間,林則徐奉命前往廣州禁煙,與英軍發(fā)生戰(zhàn)爭。某天,虎門海面濃云密布,英艦前來偷襲,發(fā)現(xiàn)到處漂浮著清軍軍帽。英軍以為是清水軍,用大炮轟擊。可一陣炮火過后,無數(shù)只黃蜂嗡嗡向英艦飛去,蜇的英軍嗷嗷叫,連忙掉頭逃走。原來,林事先讓人在尿壺里裝滿黃蜂,封住壺口,罩上清軍的軍帽,放置在海面。英軍一開火,尿壺破裂,黃峰紛紛飛了出來。 第四章跟著古人學說話 怎么把話說好聽?這里頭學問可大了。 話題一:救人性命的勸誡之道 民間一老秀才被朱元璋請進宮,教導太子。某次,老秀才責罰太子,被朱元璋關進大牢。但在馬皇后的勸解下,老秀才被釋放。謝恩時,老秀才寫一聯(lián)呈上。朱一看:“明王明不明,賢后賢非賢!敝觳淮笈,要將老秀才拉下去問斬。老秀才立即朗誦道:“明王明不?明!賢后賢非?賢!”朱由怒入喜。 話題二:嬉笑怒罵的對答之妙 北宋大文豪蘇軾,以前跟章惇是很好的朋友,后來政見不同,兩人反目,章惇做了宰相后,把蘇軾貶到今廣東惠州。幾年后,舊黨得勢,蘇軾被召回京城,官復原職。有人見到蘇軾,問:“傳言說您已經(jīng)仙逝,怎么至今還在人間?”蘇軾答:“因為去黃泉的路上遇到章惇,就又回來了。”原來,當時章惇被罷相,也貶到廣東去了。 話題三:妙趣橫生的文字之樂 唐伯虎畫聲名很盛,某天,許多富貴子弟來求畫。期間,他們議論紛紛,使唐很是煩心。于是,唐取過一張白紙,在中間涂了一團墨,讓眾人猜。并說猜中者贈畫兩幅。眾人無人能猜。此時,恰好祝枝山到。祝對眾人說:“一團墨就是一個大黑點,‘大’‘黑’‘點’合起來就是一個‘默’字。唐先生嫌你們太吵了!”眾人只好散去。 第五章享受生活的藝術 生活是件藝術品,需要精心雕琢。 話題一:家和萬事興的齊家術 給子孫留金留銀,不如給子孫留下好名聲。唐朝法官徐有功,執(zhí)法公正,救了不少人的性命,后來罷官為民,他兒子參加吏部選拔時,吏部官員都說:“這是徐公的兒子,哪能用常規(guī)考核來要求呢!鼻宄x振定因為得罪和珅被罷官,人稱“燒車御史”,二十年后,謝的兒子做了縣令,入京述職,嘉慶皇帝召見,問他:“你就是燒車御史的兒子嗎?”便提拔他做了成都知府。 話題二:無處不在的生活智慧 戰(zhàn)國時,一人為齊王養(yǎng)斗雞。三十天后,齊王詢問情況。養(yǎng)雞人說:“大王,差不多啦,F(xiàn)在斗雞驕氣沒了,心神安定了。雖然別的雞一再尋釁滋事,但它一動不動,像只木雞一般。這樣的雞,別的雞一見就會嚇。 惫,該斗雞是戰(zhàn)無不勝。雞如此,人也是這樣啊,“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的人,最可能出成績。 話題三:一本萬利的生財之道 以盜墓為致富術,歷史上很早就有。宋金時期,南宋王朝的叛徒、金國人立的傀儡皇帝劉豫,在市場上發(fā)現(xiàn)一精巧異常的玉碗,劉豫眼睛尖,知道這是非凡之物,一審,果然是從北宋皇陵中盜來的。此后劉豫就發(fā)現(xiàn)了一條生財之路,即挖別人家墳,盜別人家墓。 后記第一章老祖宗的做人道理 中華上下五千年,老祖宗們給咱們啥啟示呢? 話題一:成功者的秘密 形勢比人強,人要有所成就,個人的好惡不可放得太大。漢景帝廢了原太子,改立劉徹,劉徹即漢武帝。漢武帝能坐上皇位,姑姑館陶長公主功不可沒,于是漢武帝立長公主的女兒陳阿嬌為皇后,又處處讓著長公主。阿嬌驕縱,長公主又恃功自傲,漢武帝心里不滿,漸漸疏遠這對母女。太后勸兒子說:“你剛即位,根基未穩(wěn),又得罪了太皇太后(竇氏),如果再得罪你的姑姑,那就危險了!睗h武帝醒悟,拉攏長公主母女,得以順利度過政治風險期。 成大事的人懂得“時也,勢也”,凡事不強求,事后也不記仇。曾國藩在安徽作戰(zhàn)時,形勢危急,手下謀士紛紛出走,得意門生李鴻章見勢頭不好,也借故離開了老師。因為這事,曾李二人各自心里存下了疙瘩。后來曾國藩度過危機、雨過天晴,李鴻章又腆著臉寫信來祝賀。曾國藩知道,其他人的才干都不如李,李最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即使沒有自己,李的前途也不可限量;李鴻章也知道,自己要想成大事,還是得靠著曾這棵大樹。于是兩人一拍而合,又合作到一起。 唐朝詩人杜牧,有一句寫項羽的名詩是:“兵家勝敗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备嬖V人們,做大事的人,要有能忍辱負重的強大內心。西漢名將韓信,年輕時鉆惡少年的胯襠,后來又累經(jīng)屈辱與挫折,終于成為一代戰(zhàn)神。同樣在西漢,有一位文人,被漢武帝處以宮刑,在這巨大的屈辱之下,他發(fā)奮完成了不朽名著《史記》,他就是司馬遷。 好逸惡勞之心理,是人最大的敵人,要想成就事業(yè),就必須要克服它。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多年,吃盡苦頭、受盡白眼,到齊國后,受到厚待,并娶了宗室女為妻。此后,重耳花天酒地,不再想回國重振大業(yè)之事。跟隨他一起流亡的心腹們苦苦相勸,無濟于事,最后設計將重耳灌醉,放在車子上,一行人離開齊國繼續(xù)流亡。后來重耳歸國繼位,成就霸業(yè),是為晉文公。 創(chuàng)業(yè)者往往行事作風都十分狠,對敵人狠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是對自己狠。吳越爭霸,越王勾踐失敗后,成了吳王夫差的仆役。一次,夫差得病,勾踐狠狠心,親嘗夫差的糞便,然后喜滋滋地說:“大王的糞便酸而微苦,看來只是得了‘時氣之癥’,幾天后肯定能好,所以大王不必放在心上!”靠著這吃糞的狠勁,勾踐麻痹了夫差,不久被釋放回國,又經(jīng)幾年臥薪嘗膽,終于成功復仇,滅了吳國。 忍功很重要,對有野心的人來說,是小不忍則亂大謀;對普通人來說,萬事忍為貴,忍得平安。張耳與陳馀,都曾是魏國名士。秦滅魏后,兩人逃到外地,以看城門為生。一次,官吏因小事要鞭打兩人,陳馀無名火起,想反抗。此時,張耳暗暗踩了一下陳馀的腳,陳馀才沒動。官吏走后,張耳責備陳馀說:“以前我們是怎么說的?如今因為一點小屈辱,你就要死于庸吏之手嗎?” 00唐朝詩人王維,曾有詩句:“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闭f一個人沒發(fā)達的時候,扔在人堆里,誰也認不出來;當他做出成就來時,大家才發(fā)現(xiàn)他是多么了不起。所以每一個如今還是“普通人”的人,都不必氣餒,人生還有的是機會。東漢光武帝劉秀,年輕時老實巴交,只懂得悶頭種地,哥哥老嘲笑他:“如果我是那漢高祖劉邦,你就是漢高祖那只會種田的兄長劉仲!”后來劉秀跟著哥哥起兵,很快成長為優(yōu)秀將領,甚而做了皇帝。 唐中宗去世后,韋皇后當權,想學婆婆武則天做女皇。親王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聯(lián)手,計劃發(fā)動政變,立李隆基的父親、太平公主的親哥哥相王為帝。政變前夕,部下有人問李隆基是否要請示相王,李隆基回答:“我們發(fā)動政變,如果成功,福歸相王;如果失敗,我們幾個死就行了,何必把相王也連累進來!”于是不請示。政變成功后,相王即位,即唐睿宗。時人都稱贊李隆基好男兒、有大略。 趙匡胤準備發(fā)動兵變,以奪取北周江山,回到家里跟家人商量:“外面都傳說我要做皇帝了,我該如何是好?”趙匡胤的姐姐正在廚房干活,當即舉著搟面杖追出來打弟弟,虎著臉說:“你一大男人,想做什么就做去,干嗎回來嚇我們婦人家!”趙匡胤無語而去。這個女人有見識!政變這種風險莫測的事情,何必把家人扯進來,男人當自主。 創(chuàng)業(yè)時期,敢于冒險無疑是一種好品質。北宋權宦童貫,初次接受軍事任務,前線大軍即將開戰(zhàn),突然接到皇帝手詔,皇宮失火,皇帝認為不祥,急令停兵。童貫若無其事地把手詔收起來,告訴將領們說:“皇帝來旨,祝我們早日取得勝利!睉(zhàn)爭打得很漂亮,大獲全勝。慶功宴上,童貫出示皇帝手詔,將領們一片惶恐。童貫說:“打勝了,皇帝自然高興;若打敗了,殺頭的事我一人承擔!贝蠹覠o不感激佩服。因此戰(zhàn),童貫既立了戰(zhàn)功,又樹了威信。 有大氣魄,才能成就大事業(yè)。朱元璋還沒稱帝時,曾有一支軍隊背叛了他。后來交戰(zhàn)中,這支軍隊被朱元璋打敗,數(shù)萬人成為俘虜。俘虜們自然極為不安,生怕遭到報復性屠殺。朱元璋下令,從中挑選五百名壯士,編成警衛(wèi)隊,擔任自己的宿衛(wèi)。晚上,燈火通明中,朱元璋酣睡。這五百人見朱元璋如此信任自己,感激不已,從此死心塌地,成為朱元璋奪取天下的基本隊伍。 人有時需要經(jīng)歷一些挫折,才能成熟,才能成長得更好。明朝張居正自小有“神童”之稱。他十三歲時參加鄉(xiāng)試,名列前茅。巡撫顧璘讀過他的考卷后,拍案驚奇,連呼“國器”,這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呀!但出人意料的是,顧巡撫最終拍板決定:取消張居正的中舉資格。因為玉不琢不成器,小小年紀便出名,只會毀了一個天才。就這樣,三年后,張居正再次參加鄉(xiāng)試,終于中舉,從此一帆風順,最后做到宰相。 明朝時,第一宰相嚴嵩和次相徐階爭權,斗得厲害,朝中大臣都因此害怕跟徐階接近,生怕惹禍上身。只有張居正,當時還是翰林庶吉士,該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僅跟徐階交往,還當著嚴嵩的面與徐階交往,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徐階見了,很喜歡這個年輕人;嚴嵩見了,也覺得無話可說,對其也很有好感。張居正因此為自己以后的發(fā)展奠下了堅實的人脈資源。 人生貴在堅持,常常是不到最后一刻,就難說勝負已見分曉。元代末年,江蘇人張士誠起兵反元,元朝宰相脫脫率領大軍前來鎮(zhèn)壓,把張的部隊死死圍在高郵城里。張士誠彈盡糧絕,看似根本沒有脫困的希望了,更別說反敗為勝?删驮谶@時,元政府內部出事了,脫脫被撤職、流放。元軍聽到這個消息,紛紛向張士誠投降。張士誠不僅沒死,反而實力和士氣都大振,迅速反攻,拿下了江蘇、浙江的大部分地盤。 做人不能氣餒,輕易就對自己的前途說再見的人是傻瓜。嚴嵩和夏言,都做到了明朝的首輔(第一宰相),但兩人的際遇其實大不同:嚴嵩和夏言都是江西人,論年齡,嚴嵩比夏言長兩歲;論科第,嚴嵩比夏言早了十二年;論才華,嚴嵩也比夏言要強。但在官場上,夏言做到首輔時,嚴嵩還被皇帝遺棄在南京留都里。但嚴嵩沒有放棄,五十六歲那年,他借為皇帝祝壽的名義來到北京,猛找夏言套交情,終于得以留在北京,邁出了事業(yè)上重要的一步。 人生不可限量,萬事皆有可能!湖南新寧人江忠源,年輕時嗜賭好色,臭名遠揚。曾國藩在北京做官時,江忠源去拜訪他,到了門口,門衛(wèi)不讓進,說:“曾大人有令,你的新寧無賴秀才的名聲太響了,不想見你!苯以创蠛穑骸半m然我名聲不好,但豈有不允許人改過的曾國藩?”曾國藩聽了,讓他進來。兩人談論國事,江忠源慷慨激昂。江忠源離開后,曾國藩感慨不已:“我生平第一次見到這樣的人,這人以后會名滿天下。”江后來辦團練,在與太平軍作戰(zhàn)中因城破自殺而死,被尊為湘軍初期統(tǒng)帥。 一個人要是一點壓力都沒有,就很難有長進。春秋時,晉楚交戰(zhàn)于鄢陵。范文子想讓晉厲公放棄戰(zhàn)爭,他說:“沒有外患必有內憂!國君何不放過楚國,當做是長期外患呢?”晉厲公不聽,執(zhí)意開戰(zhàn)。晉國勝利,楚國再也不能對晉國構成威脅。環(huán)顧周邊,沒有了強敵,晉厲公很得意,驕橫自滿,一年多后,“內憂”果然來了,晉厲公也在政變中被殺。 漢初,平民魏勃想謁見齊相曹參,但沒有門路。魏勃打聽到曹參有一個手下,住在某處,他就自帶干糧做雷鋒,天天在這家門前幫著搞衛(wèi)生。一天,又在做清潔工時,終于被曹的這位手下抓了個“現(xiàn)行”,問他想要什么幫助。魏勃說出了自己的愿望。這人很感動,爽快地將魏勃推薦給曹參。后來魏受到重用。如此看來,如今年輕人初進一個單位上班時,天天搶著搞衛(wèi)生、打開水,是很有必要的! 有一招叫藏拙示仁。少年曹叡隨父親魏文帝打獵。魏文帝射到一只母鹿,然后讓曹叡射旁邊的小鹿。曹叡凄然道:“父皇已殺其母,我怎么忍心又將失去母親的小鹿殺死?”魏文帝一聽,覺得兒子仁德,下決心立曹叡為太子。無獨有偶,清朝道光帝某次帶皇四子和皇六子去打獵,皇六子騎射功夫好,收獲多;皇四子卻以“仁慈”為辭,不肯殺生,感動了道光帝;仕淖蛹春髞淼呐橙趸实巯特S,皇六子就是精明能干的恭親王。 宋高宗沒有子嗣,不得已從皇族旁支中找了兩個候補人選,準備考察一段時間后,選一個做接班人。兩個候選人,一胖一瘦。宋高宗每人賞賜幾個美貌宮女帶回去。胖子把宮女都納為小妾;瘦子則留了個心眼,對宮女們一個都沒動?疾旖Y束后,宋高宗立瘦子為皇位繼承人,即后來的宋孝宗。 人緣好比什么都重要。在隋煬帝手下時,裴矩可是干了不少壞事。隋煬帝眾多臭名昭著的惡行,不少主意就是裴矩出的。但裴矩人緣好,對領導、同事乃至單位的門衛(wèi)都和氣且熱情。跟著隋煬帝在揚州時,士兵多是北方人,想家,裴矩就安排相親會,給光棍士兵們娶南方媳婦。后來士兵叛亂,殺了隋煬帝,但對裴矩可是一根汗毛也沒動。大家都說:“老裴是好人,這事跟老裴沒關系!”裴矩照樣做大官。 長相好就是優(yōu)勢,這在哪朝都一樣,不過長相丑也不要自卑。明清“大挑”時,主要就是看長相,五官長得英俊的選為官員,長相次點的做老師,長相太次的就只能干瞪眼。清朝大臣閻敬銘,兩只眼睛一大一小,穿得也跟鄉(xiāng)巴佬似的,參加“大挑”時,第一輪就被淘汰了。閻敬銘深受打擊,常常感慨:“一歲三落第!惫偬舨簧希缓美^續(xù)發(fā)奮讀書、參加科考,終于入了翰林,官至戶部尚書,成為晚清首屈一指的管錢專家。 人有些特長,平時用不著,可到危急時刻,也許就是活命的手段。清初,清軍在遼東大肆殺戮,只有四類人不殺:一是皮匠;二是木匠;三是裁縫;四是戲子。被殺的人中,以秀才居多。有個楊秀才,被清兵抓獲時,急中生智,說自己是戲子。清兵讓他唱了幾句,覺得還像模像樣,就放了他。楊某因此僥幸存活,到順治時,還做了松江總督。 人不可能樣樣都懂,不懂時,誠實也是一種長處。唐高宗到河南濮陽視察,問地方官竇德玄:“濮陽為什么又被稱為帝丘?”竇德玄答不上來。宰相許敬宗說:“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顓頊曾住在這里,所以稱帝丘。”唐高宗因此表揚了許敬宗。事后,許敬宗批評竇德玄沒學問、太丟人,竇德玄答:“人各有所能和所不能,我沒有不懂裝懂,這就是我的長處! 做官要各司其職,做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有句話說“在其位,謀其政”,不干越俎代庖的事情。漢文帝時,周勃和陳平做丞相。漢文帝問周勃朝廷一年要處理多少案件,周勃答不上來;又問朝廷一年財政收支多少,還是答不上來。漢文帝很不高興,問陳平,陳平答:“審案的事,問廷尉;財政的事,問內史。宰相只管任用優(yōu)秀人才就行。”漢文帝深以為然。 西漢時,宰相丙吉在大街上見到有人斗毆,打得頭破血流。丙吉裝做沒看到,命令車夫繼續(xù)往前走。一會看到有人趕著一頭牛在跑,人氣喘吁吁,牛也氣喘吁吁。丙吉讓車夫停下車,自己過去了解這牛跑了多遠了之類。車夫不解:“有人打架倒在地上您不管,一頭牛,您親自下車去詢問?”丙吉說:“打架這種小事,縣長、公安局長管就行了;這頭牛熱得厲害,我想了解是不是因為氣候異常,會不會影響農事生產。這才是宰相要管的事情! 專業(yè)能力很重要。北宋時,陳彭年學識淵博,且記憶力驚人。一回皇帝問:“墨智、墨允是誰?”陳彭年答:“就是伯夷、叔齊!比缓笞屓税醽砟潮緯,告知在哪一頁中找,果然就在那一頁上找到了出處;实酆芨吲d,沒多久,就提拔陳彭年進了宰相集團。 獨特的思考力往往能造就成功者。東魏丞相高歡,一次,拿來一堆亂麻,讓自己幾個年幼的兒子整理。其他的兒子都在認真一根根整理,只有高洋拿來一把刀,將亂麻果斷斬斷。高歡很驚訝,高洋答:“亂者必斬!”高歡遂認定此兒必有大出息。后來,高洋建立北齊政權。 第一章老祖宗的做人道理00以誠待人在任何時候都適用。唐將郭元振任安西都護時,西突厥首領烏質勒請和。郭元振至烏質勒牙帳與其談判。期間,天降大雪,異常寒冷。烏質勒年紀大,會談后病死。其子認為是郭元振謀殺其父,欲殺死郭。副將勸郭趁夜逃走,被郭拒絕。第二天,郭素服大哭烏質勒,感動其子,不但愿意修好,還敬獻大量牛馬。 澶淵之戰(zhàn)時,宋真宗想派軍隊從后方阻截遼軍,咨詢寇準何人可以為將。寇準答:“用名將不如用福將,這么艱難的重任,我看參知政事王欽若就很合適!眳⒅乱宦毜男姓墑e相當于副宰相,可憐王欽若不過一文弱書生,哪懂戰(zhàn)爭的事,被逼無奈去了軍中。遼軍來打時,王欽若不知道怎么辦,就躲在軍營中潛伏不出。七天后,遼軍退去,王也因此立功,升為宰相。危難之際用福將,果真能化險為夷? 跟人相處要看菜下單。隋唐之際有個叫徐文遠的教書先生,先是被李密的瓦崗軍抓了去,李密曾是他的學生,于是不僅不為難徐文遠,還以老師之禮待他如貴賓。徐文遠也當仁不讓地以老師自居,對李密沒個好臉色。后來徐文遠又被王世充的軍隊抓了去,王世充也曾做過徐的學生,也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但徐文遠對王世充很恭敬順從,跟對李密大不一樣。有人不解,徐文遠解釋說:“李密是寬宏君子,不會在意我怎么對他;王世充就不一樣了,是不能得罪的! 北宋寇準外放知縣,上任之初,去拜訪郡守唐某。唐某很看重寇準,不僅親自出城迎接,又把自己的兒子們一一叫出來拜見。其中一個兒子,注意到寇準經(jīng)過父親新做的一套鞍韉時,多看了幾眼。待寇準離開時,他便把這套鞍韉送給了寇準?軠屎荛_心,心想這小子真機靈,于是到處夸獎唐家有個好兒子。后來寇準做了大官,對唐家也很照顧。 人窮不能窮志氣。唐朝時,廣東人劉瞻,年輕時做小吏,窮得常去附近寺廟里蹭飯吃。后來因貴人相助,向中央政府推薦他,來了公文要調他去京城。同僚嘲笑他:“這次高升中央,準備做什么大官呢?”劉瞻回答:“運氣好的話,就做宰相!”同僚都竊笑不已。劉瞻到了京城后,先在部里任職,然后升入翰林院,后來真的做了宰相,成為唐代廣東僅出的兩位宰相之一(另一位是玄宗時的宰相張九齡)。 人的心態(tài)和做事方式,會隨形勢的變化而變化。韓信以前在家鄉(xiāng)時,曾遭受一無賴少年羞辱,被迫從其胯下爬過。韓信被封楚王榮歸故里后,將昔日無賴少年找到,讓其做中尉。眾人不解,韓信說:“當年我完全可以將無賴殺死,但殺人要償命,這樣自己滿腹的才華就會浪費,更談不上日后建功立業(yè);以前沒殺少年,現(xiàn)在更不能,因為自己地位這么高,再報復殺人,人們會說我沒有容人之量。” 清朝大臣畢沅,優(yōu)容名士。才子學者孫星衍在畢沅的幕府中生活多年。孫星衍喜歡罵人,畢府其他人都不喜歡他,向畢抗議說:“你要是不把孫星衍趕走,那我們這些人可要卷鋪蓋走人了啊。”畢答:“你們不就是不想見他嘛,我有辦法。”單獨建了一處房子給孫住。眾幕客雖然嫉妒,也無可奈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