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中,那些成為俘虜以及被當作奴隸的人們,在面對死亡的時刻是如何生存下來的?此后,他們又是如何將他人難以想象的精神創(chuàng)傷埋藏在心里而生活下去?這是日本精神病理學者野田正彰在本書中展示和探討的內(nèi)容,以期從個人的內(nèi)在精神切入進行社會和歷史的考察。作者在對中國被擄勞工和遭受日軍蹂躪的中國女性進行了實地訪問的基礎(chǔ)上完成了本書,并由此嚴厲地追問和批評日本社會對中國人的戰(zhàn)爭受害所表現(xiàn)出來的“無視與沉默的循環(huán)”。 作者簡介: 野田正彰,1944年生于日本高知縣。北海道大學醫(yī)學部畢業(yè),歷任長浜紅十字醫(yī)院精神科部長、神戶市外國語大學教授等,2004年起任關(guān)西學院大學教授。專業(yè)為比較文化精神醫(yī)學。。<p>& # x0D; <spanstyle="font-family:宋體;">王希亮,</span><spanstyle="font-family:??,serif;">1946</span><spanstyle="font-family:宋體;">年生,山東龍口人。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多年從事東北地方史和中日關(guān)系史的研究,</span><spanstyle="font-family:??,serif;">1991</span><spanstyle="font-family:宋體;">年受國家教委公派赴日本,在日本學習、研究、工作多年,回國后繼續(xù)開展研究工作。個人先后獨立完成著書</span><spanstyle="font-family:??,serif;">20</span><spanstyle="font-family:宋體;">余部,其中有《日本對中國東北的政治統(tǒng)治》、《日本政界戰(zhàn)爭觀研究》、《日本戰(zhàn)爭責任及歷史認識問題研究》、《東北淪陷區(qū)殖民教育史》、《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剖析》等。合著有《戰(zhàn)后</span><spanstyle="font-family:??,serif;">50</span><spanstyle="font-family:宋體;">年日本人的戰(zhàn)爭觀》、《日本右翼問題研究》等。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日本學刊》、《抗日戰(zhàn)爭研究》、《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光明日報》(理論版)等國內(nèi)外報刊發(fā)表論文百余篇。</span><spanstyle="font-family:宋體;"></span>& # x0D; </p> 目錄: 致中國讀者/1 前言/1 第Ⅰ部 第一章從中原被綁架的少年/3 第二章無視與沉默的惡性循環(huán)/26 第三章從文明誕生地到鬼島/39 第四章從人倫情理看花岡暴動/54 第五章勞工之歌/96 第六章擅長鄉(xiāng)土歌謠的少年兵/110 第七章精神創(chuàng)傷的復(fù)發(fā)/119 第八章強制勞動文化的繼承/131 第Ⅱ部 第九章伴隨著死亡恐怖的性暴力/147致中國讀者/1 前言/1 第Ⅰ部 第一章從中原被綁架的少年/3 第二章無視與沉默的惡性循環(huán)/26 第三章從文明誕生地到鬼島/39 第四章從人倫情理看花岡暴動/54 第五章勞工之歌/96 第六章擅長鄉(xiāng)土歌謠的少年兵/110 第七章精神創(chuàng)傷的復(fù)發(fā)/119 第八章強制勞動文化的繼承/131 第Ⅱ部 第九章伴隨著死亡恐怖的性暴力/147 第十章悲慘遭遇后的社會反應(yīng)/161 第十一章日軍在山西太原的性暴力/176 第十二章殖民地的“慰安婦”女性/192 參考文獻/207 后記/209 譯者的話/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