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無詩不成唐


作者:李曉潤     整理日期:2014-04-06 22:01:10

王勃、駱賓王、陳子昂、盧照鄰、宋之問、張若虛、賀知章、張九齡、李白、王昌齡、杜甫、孟浩然、王維、高適、王之渙、張繼、王翰、韋應物、劉長卿、戴叔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劉禹錫、元稹、孟郊、賈島、李賀、杜牧、李商隱、溫庭筠……這些耳熟能詳?shù)脑娙藗冧螞]在唐詩里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投資房地產(chǎn)失敗、淪為“詩圣”的杜甫,專娶宰相孫女、愛打群架的李白,混吃騙喝、大器晚成的高適,好勇斗狠卻又剛正不阿的韋應物,唐傳奇小說里負心漢原型的李益、元稹……詩人生活的另一面,你了解多少?
  本書以獨特的章回體形式、幽默輕松的筆調(diào)、大量妙趣橫生的逸聞傳說,全面展現(xiàn)了精彩絕艷的詩歌唐朝,帶你一一領(lǐng)略美麗詩歌背后那些不為人知的動人故事。
  作者簡介:
  李曉潤
  中央戲劇學院博士,自由撰稿人、編劇。長期混跡于天涯論壇,是天涯文筆最好的作者之一。出版作品有:《小河淌水和過橋米線》、《李連杰傳》等。
  目錄:
  第一回王子安作賦名樓駱賓王檄驚天后
第二回陳子昂登臺散心盧照鄰投水自盡
第三回恃才傲物杜審言近鄉(xiāng)情怯宋之問
第四回張若虛壓倒全唐賀知章老大回鄉(xiāng)
第五回李頎解聽又解賞王翰醉臥在沙場
第六回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第七回王昌齡詩家天子李太白上清淪謫
第八回王維獨坐幽篁里浩然不才明主棄
第九回張九齡請斬安祿山李太白醉挑楊玉環(huán)
第十回李華憑吊古戰(zhàn)場杜甫獻賦唐明皇
第十一回身當恩遇常輕敵功名祗向馬上取
第十二回杜少陵棲身草堂李太白流放夜郎
第十三回祖詠望終南余雪錢起見湘靈鼓瑟
第十四回夜泊楓橋成名勝欽點詩人做翰林
第十五回韋應物侍衛(wèi)君王劉長卿剛而犯上第一回 王子安作賦名樓 駱賓王檄驚天后
  第二回 陳子昂登臺散心 盧照鄰投水自盡
  第三回 恃才傲物杜審言 近鄉(xiāng)情怯宋之問 
  第四回 張若虛壓倒全唐 賀知章老大回鄉(xiāng)
  第五回 李頎解聽又解賞 王翰醉臥在沙場
  第六回 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萬里長征人未還
  第七回 王昌齡詩家天子 李太白上清淪謫
  第八回 王維獨坐幽篁里 浩然不才明主棄
  第九回 張九齡請斬安祿山 李太白醉挑楊玉環(huán)
  第十回 李華憑吊古戰(zhàn)場 杜甫獻賦唐明皇
  第十一回 身當恩遇常輕敵 功名祗向馬上取
  第十二回 杜少陵棲身草堂 李太白流放夜郎
  第十三回 祖詠望終南余雪 錢起見湘靈鼓瑟
  第十四回 夜泊楓橋成名勝 欽點詩人做翰林
  第十五回 韋應物侍衛(wèi)君王 劉長卿剛而犯上
  第十六回 戴叔倫看鯉魚上灘 劉方平聽蟲聲報春
  第十七回 盧綸掛念司空曙 顧況調(diào)侃白樂天
  第十八回 李君虞夜上受降城 劉禹錫懷古西塞山 
  第十九回 韓昌黎聲討大鱷 柳宗元同情捕蛇
  第二十回 居大不易白居易 始亂終棄元微之
  第二十一回 恨不相逢我未嫁 不知秋思落誰家
  第二十二回 孟東野走馬觀花 李長吉騎驢覓詩
  第二十三回 賈島推敲月下門 張祜徘徊瓜州渡
  第二十四回 滄海月明珠有淚 秋盡江南草未凋
  第二十五回 溫庭筠連累子孫 韋端己光耀祖先一首詩歌,一個故事;一位詩人,一段傳奇。
感受最真實、最有趣的詩人生活!
在那好詩已被做完的時代,尋找中國人的文化底氣!


唐詩背后的風流與落寞

本書的書名“無詩不成唐”,意思簡單明了,直白點就是:沒有詩歌,就沒有唐朝。相信這句話沒人會反駁,因為它是如此得天經(jīng)地義、理所當然。
理所當然,唐詩就是中華文化史上的一座頂峰,而至今未被超越。
所以魯迅才說:“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币皇自姼瑁粋€故事;一位詩人,一段傳奇。
  感受最真實、最有趣的詩人生活!
  在那好詩已被做完的時代,尋找中國人的文化底氣!
  
     
  唐詩背后的風流與落寞
  
  本書的書名“無詩不成唐”,意思簡單明了,直白點就是:沒有詩歌,就沒有唐朝。相信這句話沒人會反駁,因為它是如此得天經(jīng)地義、理所當然。
  理所當然,唐詩就是中華文化史上的一座頂峰,而至今未被超越。
  所以魯迅才說:“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
  然而本書并不是寫唐詩,既然這些詩歌理所當然地流傳著、存在著,被人們銘記著,那么又何必多一本書來贊美它呢?本書所描繪的,是藏在唐詩背后,那些不為人知的事情,以及那些只知其名、其詩而卻不知其人的大唐詩人。
  大唐詩人有幾何?
  王勃、駱賓王、陳子昂、盧照鄰、宋之問、張若虛、賀知章、張九齡、李白、王昌齡、杜甫、孟浩然、王維、高適、王之渙、張繼、王翰、韋應物、劉長卿、戴叔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劉禹錫、元稹、孟郊、賈島、李賀、杜牧、李商隱、溫庭筠……
  這些耳熟能詳?shù)脑娙�,他們的詩歌,我們每個人都會背誦一兩首,但湮沒在這些詩歌背后的故事、詩人除詩歌以外的生活,我們知道多少?
  或許想不到,杜甫的爺爺杜審言十分高傲,自言:作詩比屈原好,書法比王羲之強,寫個判詞都能氣死蘇軾的祖宗,堪稱大唐第一不要臉詩人,而杜甫一生窮困潦倒的原因,則是由于投資房地產(chǎn)失敗,最后被迫棲身草堂,淪為“詩圣”。
  或許想不到,李白出生域外,攜帶萬金出川,為了不被打劫,練武防身,曾經(jīng)向大唐劍圣裴旻學習劍術(shù),劍法超群,酷愛打群架。其為人放蕩不羈,好入名山尋仙,是入了籍的道士。更令人羨慕的是,他的幾任老婆,都是宰相的孫女。
  或許想不到,高適曾經(jīng)是個混吃騙喝的小混混,后來卻成了拜將封侯;宋之問人品低劣,官癮極重,為了升官出賣朋友、替上司捧夜壺;元稹是《西廂記》中張生的原型,一生干過多次始亂終棄的事情,堪稱失敗版“情圣”。
  或許想不到,盛唐三位偉大詩人的死都和飲食有關(guān),孟浩然因為食鵝,李白因為醉酒撈月溺死,杜甫因為吃牛肉的時候沒有控制好速度;而在杜甫逝世前兩年,韓愈出生。在杜甫逝世后兩年,白居易和劉禹錫出生;后三年,柳宗元出生——冥冥中,似有天意。
  ……
  面對這一群將“一切好詩”都作盡的天才、面對似乎是上天眷顧的詩歌大唐,我們會有諸多的想不到。也正因如此,在翻開這樣的一本書卷之后,我們將會有諸多的驚喜。
  ——那些唐詩背后的風流與落寞,將一一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第三回 恃才傲物杜審言 近鄉(xiāng)情怯宋之問
  
  杜甫小時候是個好學生,勤學好問,踴躍發(fā)言,可是先生看見他就頭疼。
  有一次先生提問。
  “同學們,你們認為誰是古往今來最好的詩人?”
  杜甫立刻把手高高舉起。
  “我知道�!�
  “你說�!�
  “我爺爺�!�
  先生皺皺眉頭。
  “杜甫小朋友,你爺爺是不錯,但古往今來最好的詩人應該是屈原、宋玉�!�
  “我爺爺說了,他是天下第一,屈原、宋玉只配做他小弟�!�
  先生不想和杜甫爭辯。他接著問。
  “同學們,從古到今最好的書法家是誰?”
  這個問題所有小朋友都知道,所以全班同學都紛紛舉手。杜甫為了引起老師注意,把雙手都舉起來,做了個投降的姿勢。
  先生指著坐在前排的一個小胖墩。
  “你說�!�
  “王羲之�!�
  先生點了點頭,其他同學都把手放下去,唯有杜甫依然高舉。
  “杜甫你怎么啦?”
  “先生,小胖答錯了�!�
  “那你認為是誰呀?”
  “我爺爺。他說過去最好的書法家是王右軍,但現(xiàn)在他是最好的,王羲之在他面前只能俯首稱臣�!�
  先生知道杜家人比較霸道,得罪他們可能會丟掉飯碗,所以只好忍氣吞聲。他繼續(xù)提問。
  “同學們,古往今來最勇敢的人是誰?”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所以學童們七嘴八舌。有人說是荊軻、專諸,有人說是飛將軍李廣、楚霸王項羽,有人說是趙云、呂布,還有人說是大唐的尉遲敬德、秦叔寶。
  先生絕望地發(fā)現(xiàn),杜甫再次把手高高舉起。他本想裝作沒看見,但杜甫不依不饒。
  先生只好問:“杜甫,你又有什么高見?”
  “先生,大家的答案都是錯的�!�
  “難道又是你爺爺?”
  其他學童都聽出了先生的諷刺挖苦,哄堂大笑。杜甫不管不顧。
  “古往今來最勇敢的人是我二伯�!�
  杜甫的二伯杜并十三歲為父報仇殺人,當時轟動一時,連武則天也知道這事。
  先生說:“你二伯是很勇敢,不過古往今來第一恐怕算不上吧?”
  “項羽他們的勇敢只是傳說,其中有很多夸大的成分。我二伯那是真金白銀如假包換�!�
  杜甫長大后自稱“乾坤一腐儒”,他的一生不是在長安街頭“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就是拖家?guī)Э凇捌次髂咸斓亻g”。那時詩歌寫得再好也沒有稿酬,主要用來博取名聲和發(fā)牢騷。按理來說,混到這種地步的人應該非常謙遜,見了村干部都叫領(lǐng)導,可恰恰相反,杜甫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自信和驕傲。他不止一次說過“詩是吾家事”、“吾祖詩冠古”,宣稱寫詩是我們老杜家的事,我爺爺?shù)脑娗盁o古人,你們其他人靠邊站。他雖然推崇李白,也贊揚過何遜、陰鏗和初唐四杰,但他顯然有所保留,并不認為他們超越了自己的祖父。
  這種驕傲自負來自遺傳。他的祖父杜審言可能是大唐第一狂人。杜審言確實說過屈原、宋玉只配做他跟班,王羲之在他面前只能俯首稱臣。
  杜審言當時和李嶠、崔融以及蘇東坡的祖先蘇味道合稱文章四友。蘇味道做天官侍郎的時候,剛中進士不久的杜審言還是小小的隰城尉。按照規(guī)定,他必須把自己的判詞上交蘇味道審核。第一次交完作業(yè)之后,他對守在外面等他一起下館子的朋友說。
  “蘇味道必死無疑�!�
  聽到這話的人大吃一驚,趕緊追問原因。
  杜審言回答說:“他看見我寫的判詞,必定羞愧而死�!�
  一般人只是年少輕狂,杜審言不是,到老依然狂妄。據(jù)說他臨終的時候,宋之問等同時代著名詩人去看望他。他睜大眼睛挨個打量大家。
  “我等了你們很久,有句話想和你們說。不把這句話說完,我死不瞑目�!�
  宋之問等以為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杜審言要對自己的狂妄表示悔恨,所以都洗耳恭聽。
  杜審言說:“因為我的存在,你們一直做縮頭烏龜�,F(xiàn)在我要走了,你們總算有了出頭之日�!�
  宋之問等人瞬間石化。
  杜審言如此狂傲也不純粹是大言欺人。他確實是當時最有才華的詩人之一,僅憑一首《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就足以揚名立萬。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萍。
  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巾。
  
  其中“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萍”堪稱神來之筆。明代著名詩論家胡應麟在他的《詩藪》中斷言,初唐五言律“獨有宦游人”第一。
  杜審言的狂傲使他得罪了不少人。當他從洛陽丞貶為吉州司戶參軍的時候,遭到司馬周季重和司戶郭若訥兩位同僚聯(lián)手誣告,坐過一段時間牢。杜審言的兒子也就是杜甫的二伯杜并當時只有十三歲,下決心為父報仇。他在周季重舉行宴會的時候懷揣利刃悄悄潛入周家,在大庭廣眾之下把周季重刺殺,隨后自己也被亂棍打死。這件事當時天下知聞。后來官至宰相的“燕許大手筆”許國公蘇颋親自為杜并撰寫墓志銘。
  被杜審言輕視的蘇味道是蘇東坡的祖先,他是趙州欒城也就是現(xiàn)在的河北欒城人,所以后來蘇東坡寫文章經(jīng)常自稱趙郡蘇軾。蘇味道九歲能詩文,又是一位神仙童子。二十歲中進士,早年與同鄉(xiāng)李嶠齊名,世人把他們比作漢朝的蘇武、李陵。蘇味道做過咸陽尉。吏部侍郎裴行儉欣賞他的才學,召他隨軍兩征突厥。他后來依附武則天及其寵臣張易之兄弟,先后三度拜相。
  唐朝因為李世民做過宰相,所以高宗以后為了避諱,宰相更名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但武則天標新立異改為鳳閣鸞臺平章事。
  中宗即位后蘇味道被貶為眉州刺史,不久又晉升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還沒赴任即病逝。他的次子蘇份就在眉山定居,眉山蘇氏后來出了三蘇父子。
  蘇味道熟諳臺閣故事,擅寫章奏文字。武則天知道自己搶奪李唐王朝政權(quán)的行為不得人心,女人做皇帝更是犯了封建社會大忌,所以嚴厲彈壓一切質(zhì)疑。駱賓王已經(jīng)被殺在先,陳子昂又傳聞被武三思害死,蘇味道只好明哲保身,處事模棱兩可,盡量不得罪人,所以得到外號“蘇模棱”。
  蘇味道是唐代格律詩成型時期的重要人物,不過所寫多是應制之作,只有《正月十五夜》堪稱佳構(gòu)。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據(jù)劉肅《大唐新語》記載,“神龍之際,京城正月望日盛飾燈影之會。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貴族戚屬及下隸工賈,無不夜游。車馬駢闐,絡繹不絕,人不得顧。王主之家,馬上作樂,以相夸競。文士皆賦詩一章以紀其事,作者數(shù)百人,惟中書侍郎蘇味道、吏部員外郭利貞、殿中侍御史崔液三人為絕唱。”
  文章四友之一崔融最出名的是他的考試能力,據(jù)說他“應八科制舉,皆及第”,這相當于拿到八個專業(yè)的學位,是個百科全書式的牛人。他做過崇文館學士。中宗李顯做太子時,崔融是他的侍讀學士。崔融的《從軍行》為人稱道,但更多人只記得他寫過“年年春不待,處處酒相留�!�
  李嶠是趙州贊皇人,他和蘇味道不但是老鄉(xiāng),還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都是二十歲中進士,都曾依附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兄弟,都曾做過位極人臣的鳳閣鸞臺平章事。不過李嶠年輕的時候不畏強暴,敢于和著名酷吏來俊臣對抗。在監(jiān)軍鎮(zhèn)壓少數(shù)民族起義時,他曾獨闖僚人居住的山洞勸降。
  一般少年兒童做夢夢見的不是隔壁班的小女生就是變形金剛,李嶠和大家不一樣,夢見有仙人送他兩支筆,從此以后文采飛揚。他晚年被封為趙國公。唐代文官好像沒有人封王,所以李嶠在詩人中的地位已經(jīng)至高無上。
  李嶠官位既高,壽命也長,他早先和王勃、楊炯喝過酒,后來又同杜審言、蘇味道一起吹牛。當這些人都去世之后,他成了詩壇祭酒,和賀知章、張若虛、張九齡、王翰交游。他的七言歌行《汾陰行》借漢武帝故事感嘆興亡盛衰,曾經(jīng)洛陽紙貴。據(jù)說安史叛軍逼近長安時,準備逃難的唐玄宗登上花萼樓最后看一眼舞榭歌臺,聽到伶人唱《汾陰行》的結(jié)尾。
  
  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
  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
  
  李隆基觸景生情,無限感慨,連聲贊嘆李嶠之才。
  此外李嶠還寫過幾首好詩,比如《風》。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這首詩形象貼切卻沒有多少詩意,和王維那首詠畫之作“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很相似。李嶠最好的格律詩是《和杜學士江南初霽羈懷》。這個杜學士應該就是杜審言。杜審言做過修文館直學士。
  
  大江開宿雨,征棹下春流。
  霧卷晴山出,風恬晚浪收。
  岸花明水樹,川鳥亂沙洲。
  羈眺傷千里,勞歌動離愁。
  
  
  其中“岸花明水樹,川鳥亂沙洲”可以媲美杜審言的“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萍�!�
  
  唐代詩人中有人狂傲如杜審言,也有人諂媚如宋之問。如果說杜審言是大唐第一狂人,那宋之問就是大唐第一奸人。溜須拍馬對常人只是權(quán)宜之計,宋之問卻把它當作事業(yè)經(jīng)營,幾十年如一日。他可以為了一首詩殺害自己的外甥,可以為了做官告發(fā)自己朋友謀反,當上主考之后立刻收錢�?赡苡械目垂贂J為宋之問的奸詐在唐朝很難奪冠,武三思、楊國忠和李林甫等人才是大奸大惡,宋之問最多只能算唐朝詩人中的第一奸人。但是,武三思等人的奸詐是出于本能,奸詐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情有可原,而宋之問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才華得到升遷,他的奸詐純粹出于貪婪。
  宋之問的籍貫有兩種說法,河南靈寶或山西汾陽。如果他真是劉希夷的舅舅,那么他更有可能是河南人,因為劉希夷是潁川或汝州人。潁川和汝州都在今天的河南境內(nèi)。
  宋之問成名也是在二十歲左右,按照史籍記載,他比外甥劉希夷小。上元二年也就是王勃寫《滕王閣序》那年舅甥兩人同時進士及第。據(jù)說宋之問喜歡劉希夷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希望劉希夷讓給他。劉希夷開始答應,后來又反悔。宋之問惱羞成怒,讓家奴用裝土的麻袋把劉希夷活埋。
  開元名相張說的次子駙馬張垍在他的《控鶴監(jiān)秘記》中記載了宋之問另一件厚顏無恥的事,“之問尤諂事二張,為持溺器,人笑之”。二張就是英俊瀟灑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他們都是武則天的寵臣和情人。張易之深得武則天信任,官至恒國公。武則天晚年兄弟倆把持朝政。大臣崔玄、張柬之等趁武則天病重,帶領(lǐng)羽林軍誅殺二張。張柬之從名字看比張昌宗更像張易之的兄弟,其實兩人毫無關(guān)系。宋之問為了討好張易之兄弟,竟然愿意為他們捧夜壺,實在匪夷所思。
  張易之倒臺之后,宋之問貶官瀧州參軍。瀧州就是今天的廣東羅定。宋之問在經(jīng)過梅嶺時寫下兩首名詩。其中一首是《題大庾嶺北驛》。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xiāng)處,應見隴頭梅。
  
  另一首是《度大庾嶺》。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
  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宋之問受不了嶺南的天氣燥熱和鳥語花香,也喝不慣阿二靚湯,竟然從廣東逃回故鄉(xiāng)。途經(jīng)襄陽附近的時候?qū)懴铝硪皇酌鳌抖蓾h江》。
  
  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歷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經(jīng)歷了這些變故,“天下丑其行”,但宋之問不以為然,他覺得在厚顏無恥的道路上,自己萬里長征才走完了第一步。成功?我才剛剛上路。宋之問回到洛陽后,探知友人張仲之和駙馬都尉王同皎等試圖刺殺宰相武三思,立刻讓侄子告密,致使張仲之滿門抄斬。宋之問因此當上鴻臚主簿,逃離貶所的事既往不咎。鴻臚寺掌管各種朝儀,相當于現(xiàn)在的外交部禮賓司。
  他本來依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幫助他做了考功員外郎,史稱“宋考功”。可是看到韋后女兒安樂公主后來居上,又轉(zhuǎn)而寫詩稱贊安樂公主儀態(tài)萬方。安樂公主把他提拔為中書舍人。太平公主一氣之下揭發(fā)他做主考的時候貪贓。宋之問被貶為越州長史。就是這次江南之行傳說他見到了駱賓王。
  臨淄王李隆基聯(lián)手太平公主發(fā)動政變,鎮(zhèn)壓韋后和安樂公主母女,擁戴他父親相王李旦做皇帝。聲名狼籍的宋之問再次遭到流放,地點又是他最不想去的嶺南。李隆基覺得大唐帝國之所以變亂頻繁,就是因為有太多宋之問這種毫無政治操守的小人,他當上皇帝后立刻派催命使者趕赴欽州。
  宋之問和王勃一樣出身書香門第、才子世家,其父宋令文文武雙全,“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唐高宗時官至左驍衛(wèi)郎將和東臺詳正學士。在父親的影響下,宋之問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遜自幼勤奮好學,各得父之一絕:宋之問擅長詩文,宋之悌驍勇過人,后來官至河東節(jié)度使,宋之遜書法精湛。他們一家和后來的三蘇父子很像,可惜宋之問把才華用錯了地方。
  宋之問與沈佺期齊名。他們的詩技巧純熟,講求聲韻,屬對精密,宣告律詩最終定型,因此格律詩又稱“沈宋體”。
  傳聞被宋之問殺害的劉希夷是個美男子,詼諧幽默酒量驚人,不但會寫詩而且善彈琵琶精通音律。要是生在今天,肯定秒殺那些欺世盜名的所謂才子。當時流行律詩,可是劉希夷卻擅長古體,所以文名不如宋之問。給他招來殺身之禍的是下面這首《代悲白頭吟》。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直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zhuǎn)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fā)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據(jù)說當他寫到“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的時候,感覺這兩句詩和石崇的“白首同所歸”一樣不吉利,決定刪去。可是接下來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和這句大同小異,他不舍得再刪,于是安慰自己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干脆連前一句一起保存。他把詩拿去向年齡相仿的舅舅宋之問炫耀。宋之問特別喜歡“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聽說沒有其他人看過,懇求他割愛。劉希夷答應后又反悔。宋之問一怒之下把他殺害。
  
  和宋之問齊名的沈佺期也是河南人。他們同一年出生,同一年中進士,都做過考功員外郎,都曾因受賄入獄,都曾依附張易之并因此遭到流放,而且流放地都是嶺南,真是名副其實的難兄難弟。
  沈佺期從嶺南回來之后,寫了首《回波樂詞》調(diào)侃自己,“回波爾時佺期,流向嶺外生歸。身名已蒙齒錄,袍笏未復牙緋。”他決定改變討好目標,直接寫詩取悅皇帝。這一招果然高明,不久他從起居郎兼修文館直學士升為太子詹事,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高干待遇。
  燕國公張說是開元初年的文壇領(lǐng)袖,他曾經(jīng)稱贊“沈三兄詩須還他第一”。同樣有人把沈、宋比作蘇武、李陵,“蘇李居前,沈宋比肩”。拋開他們的人品不說,沈佺期和宋之問在律詩形成的過程中確實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從流傳下來的作品看,沈佺期比宋之問更有才華。他的兩首邊塞詩都堪稱經(jīng)典。
  
  雜詩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良人咋夜情。
  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獨不見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后一首詩借用了樂府古題《獨不見》,本身卻是標準的七律。郭茂倩《樂府詩集》把“獨不見”解為“傷思而不得見也�!痹娭虚L安少婦的良人征戍遼陽,夫妻已經(jīng)十年未見,音書渺茫。在這漠漠輕寒的夜里,芳心隨秋葉飄零,思念如寒砧斷續(xù)。
  “誰謂”一般解作“誰說”,但這里似乎可以解作“你說”。流黃通常理解為絹做的羅帳。最后一聯(lián)的意思應該是,你說空懷思念不能相見也就罷了,偏偏明月又來搗亂,提醒我你也在遙遠的月光之下,今晚看來是睡不成了。后來晏殊寫的“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意思和這句差不多。
  沈佺期還寫過一首《夜宿七盤嶺》,從題目到聲韻都是標準的五律,徹底擺脫樂府的痕跡。
  
  獨游千里外,高臥七盤西。
  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guī)啼。
  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只有在寂靜空山住過的人,方能領(lǐng)略“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guī)啼”的意境。第五回 李頎解聽又解賞 王翰醉臥在沙場
  在唐代詩人中,李頎的名聲和他的成就最不相稱。張若虛已經(jīng)正名,李頎卻似乎沒有機會翻身。這一切可能和他的名字有關(guān)�!绊牎弊殖私M詞“頎長”,好像再也派不上用場,把它單獨放在一個地方,即使是語文老師也看著陌生,不敢貿(mào)然相認。十幾年前有個很有氣質(zhì)的女演員名叫段岫,岫字出自陶淵明的“云無心以出岫”,很好的一個名字�?墒沁@個岫字現(xiàn)在已經(jīng)非常生僻,離開了《歸去來兮辭》可以認出來的人不多。當段岫還在藝校讀書的時候,老師經(jīng)常念錯。久而久之,所有老師都不敢再向段岫提問,因為總是念錯名字老師也覺得丟人。段岫后來曇花一現(xiàn),她的名字不好認是重要原因�?梢娙∶址浅jP(guān)鍵,現(xiàn)在很多家長給孩子取名喜歡用生僻的字,以為這樣與眾不同,很可能適得其反,間接造成孩子的平庸。
  名如其人,李頎是第一個大量寫作長篇歌行并且留下不少名篇的人。唐代詩人一共有十幾首優(yōu)美的長詩傳世,李頎出品幾乎占了三分之一。
  《唐才子傳》說李頎是東川或趙郡人。東川如果是指劍南東川,那李頎就是李白的同鄉(xiāng),說不定還和李白是宗親。李白比李頎小十一歲,晚十一年去世,兩人性格詩風也接近,王昌齡和高適是他們共同的好友,但似乎兩人并無太多交往,這說明他們很可能不是老鄉(xiāng)。所以李頎更有可能是趙郡人,那又成了蘇東坡的同鄉(xiāng),前面提到的蘇東坡祖先蘇味道就是趙郡人。
  李頎和陳子昂一樣戴著金手鏈出生,小時候因為調(diào)皮搗蛋,被家里送到河南登封住過一段時間,在少林寺做過武僧。李頎的好友高適筆下“千場縱博家仍富,幾度報仇身不死”的邯鄲少年,很可能就是以李頎為原型。不過李頎報仇不死的主要原因不是他武藝高強,而是傷人后及時賠償。有一天他決定痛改前非,因為他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家徒四壁,只有一只小狗不離不棄。
  李頎出身豪富的傳說應該和實際相符。他是唐朝最好的音樂評論家,懂得欣賞一些很少見的西域音樂,一看就是從小打下的基礎(chǔ)。當時大多數(shù)平民百姓接受的音樂教育,除了笛子和二胡就是鳥叫。
  家財蕩盡的李頎開始隱居潁陽讀書,經(jīng)過十年辛苦,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考取進士。不久之后做了新鄉(xiāng)尉。
  這天他和幾個朋友正在酒樓喝酒閑聊。席間大家說起最近洛陽發(fā)生連環(huán)大案,十幾位王公貴族接連被盜。眾人都覺得這伙強盜膽大包天,狂妄到極點。
  這時一個捕頭跑來報告,有人正在和本地的幾個黑道中人接觸,試圖脫手一些珠寶。
  李頎酒興正濃,不以為意。
  “你帶人盯著他們,把他們抓起來關(guān)進牢里,明天我再審問�!�
  那位捕頭提醒他:“大人,根據(jù)我們掌握的情況,他們想出手的東西很可能來自洛陽�!�
  “不可能吧,現(xiàn)在風聲這么緊。”
  “我看過其中一件翡翠,極有可能來自大內(nèi)�!�
  李頎的幾個朋友也是江湖中人,頓時來了興趣。
  “這些人膽大妄為,他們在東京洛陽敢連續(xù)犯案,到了新鄉(xiāng)頂風銷贓也不是不可能。他們認為我們這種小地方誰也奈何不了他們。”
  李頎只好隨大流,喝完海碗里的酒起身工作。
  “走,我們?nèi)タ纯础!?br/>  一行人上馬來到靠近新鄉(xiāng)北門的城隍廟。不料有個捕快不小心驚動了江洋大盜布置的暗哨,正在廟里交易的大盜得到同伙發(fā)出的信號,踢翻裝扮成買家的捕頭,飛身上了城隍廟屋頂。
  李頎問捕頭:“你們有沒有通知守城門的駐軍?”
  “沒有�!�
  “趕快派人上城樓。”
  城隍廟的屋頂離北門城樓至少有兩丈之遙,而且飛檐上翹無法助跑。捕頭不相信有人能夠飛越這么遠的距離,所以一邊召集人手一邊搖頭。
  當他帶領(lǐng)手下爬上城樓時,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xiàn)了。
  三個強盜在光滑的琉璃瓦屋頂上倒立行走。他們看起來像是無頭僵尸,在月光下顯得特別詭異。
  待捕頭反應過來下令放箭時,他們已經(jīng)飛落北門城樓。
  這些大盜事先在城樓上布滿鐵蒺藜。捕快和趕來助陣的駐軍紛紛中招。強盜們順著繩索從容出逃。
  他們一口氣跑出三五里,這才在一個山崗上停下來休息。連同在城墻上接應的人在內(nèi),他們一共有四個人。
  其中一個比較年輕的強盜說:“大哥,今天這些笨蛋要是預先在城樓上埋伏弓箭手,我們就插翅難逃�!�
  “你們千萬別小看公門中人。剛才已經(jīng)有人想到要封鎖城樓,只是慢了一步�!�
  “以后我們不能在城里交易了。”
  “我也不想呀�?墒钦l敢在這荒山野嶺和我們做買賣�!�
  有人咳嗽一聲。
  “誰?”強盜首領(lǐng)立刻警覺。
  年輕強盜困惑不解。
  “怎么啦?”
  強盜首領(lǐng)沒理他。
  “請高人現(xiàn)身。如果這是前輩的地盤,我們愿意留下買路錢。”
  其他幾名強盜立刻抽出刀劍準備迎戰(zhàn)。
  大盜首領(lǐng)說:“你們把刀劍收起來。”
  “為什么?”年輕強盜勤學好問。
  “這位高人對我們的逃跑路線了如指掌,就說明他有備而來。他沒有向官府通風報信,說明他并不想為難我們。”
  “我們比他人多,完全可以跟他干�!�
  “他既然敢現(xiàn)身,就說明他完全有能力對付我們。再說,你怎么知道他的人比我們少?”大盜首領(lǐng)提高聲音,“這位前輩高人,我們本來應該當面拜見。但是為了大家的安全,我們還是互不相識比較好。晚輩愿意留下部分金銀珠寶,希望前輩放我們一條生路。”
  躲在樹后的正是李頎。他問:“你們是從洛陽來的?”
  大盜首領(lǐng)說:“既然前輩知道我們的來歷,那我們更要請前輩手下留情,否則我們只好以命相拼�!�
  李頎沉默。
  大盜首領(lǐng)說:“前輩,我們可以走了嗎?”
  “你們走吧。洛陽王公貴族的珠寶無數(shù),你們的性命只有一條。希望你們從此以后金盆洗手�!�
  大盜首領(lǐng)帶著同伙面朝李頎的方向跪下磕頭。年輕的那位不太情愿,被首領(lǐng)踢了一腳。
  他們留下一個包袱,小心翼翼退走......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鑻ユ湰涔︿笉鑳戒笅杞斤紝璇峰井淇℃壂鎻忓彸涓嬭浜岀淮鐮�
鍏虫敞鍏紬鍙封€滃埆闄功棣欌€�,涔﹀弸灏嗙粰鎮ㄥ垎浜湰涔︺€�
鑻ヤ笅杞藉帇缂╁寘鏈夊瘑鐮侊紝鍚屾牱鎵爜鍏虫敞锛屽洖澶嶁€滆В鍘嬪瘑鐮佲€濆嵆鍙€�

上一本:毛澤東"南方?jīng)Q策" 下一本:大家小書·中國史學入門

作家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