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典故》,基本上囊括了春秋晉國和戰(zhàn)國三晉(韓、趙、魏)的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像叔虞封唐、唐獻嘉禾、燮父改晉、文侯勤王、武公代翼、獻公拓疆、驪姬亂晉、申生自縊、重耳逃亡、惠懷誤國、文公稱霸、景公弱霸、悼公復(fù)霸、定公失霸;三家分晉、三晉封侯、三晉崛起、三晉變法、三晉稱雄、三晉御秦、三晉興衰等,皆通過三晉典故,做了淋漓盡致的表述。 《三晉典故》,通過記述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對晉與三晉的為君之道、治國理念、建國方略、執(zhí)政措施、政治變革、褒貶賞罰、選賢任能、為臣之道、經(jīng)濟舉措、工商發(fā)展、軍事建制、重大戰(zhàn)役、用兵之要,成敗得失、經(jīng)驗教訓(xùn)等,盡可能地做了記述,這對我們進行“原始察終,見盛觀衰”,探尋“成敗興衰之理”,“通古今之變”,與汲取歷史經(jīng)驗教訓(xùn)是大有裨益的。本書由景元祥編著。 作者簡介: 景元祥,山西侯馬人,1932年生。中國年書畫研究會會員。山西省三晉文化研究會理事,臨汾市三晉文化研究會顧問,侯馬市三晉文化研究會會長。山西作家協(xié)會會員,侯馬市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臨汾市堯文化研究會理事,曲沃縣晉文化研究會顧問。自1993年離休以來,專心致力于三晉文化研究和著述,先后在山西人民出版社、三晉出版社、方志出版社出版《晉與三晉故事》等5部專著和一套《晉國故事連環(huán)畫》。同時,還參與撰寫了《平陽歷史文化叢書》中的《晉文化中的和諧思想》、《孔子評晉國人和事》等書。 目錄: 夢生叔虞 天子無戲言 桐葉封弟 啟以夏政疆以戎索 唐獻嘉禾 名以制義 文侯勤王 文侯之命 成師封沃 武公代翼 繼文紹武 族殺桓莊 假虞滅虢 唇亡齒寒 垂棘之璧夢生叔虞 天子無戲言 桐葉封弟 啟以夏政疆以戎索 唐獻嘉禾 名以制義 文侯勤王 文侯之命 成師封沃 武公代翼 繼文紹武 族殺桓莊 假虞滅虢 唇亡齒寒 垂棘之璧 屈產(chǎn)之乘 美男破老 馬齒徒增 一薰一蕕 齒牙為禍 一國三公 驪姬亂晉 食不甘味 心茍無瑕 孝而安民 獻公托孤 立個不仁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背施里外 幣重言甘 泛舟之役 幸災(zāi)樂禍 皮之不存毛將安附 外強中干 穆姬請命 皇天后土 甘拜下風(fēng) 畏威懷德 秦晉之好 之子于歸 父教子忠 臨難不避 行將就木 重耳及難 割股啖君 危猶累卵 志在四方 受飧返璧 好善不厭 投璧于河 郇邑之盟 文公必霸 險阻艱難 晉文義賞 汗馬之勞 貪天之功 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公屬百官賦職任功 棄責薄斂施舍分寡 輕關(guān)易道通商寬農(nóng) 利器明德以厚民性 政平民阜財用不匱 元帥始設(shè) 趙衰舉賢 兵不厭詐 勤王攘夷 退避三舍 一戰(zhàn)而霸 人莫予毒 縱虎歸山 拜賜之師 濟河焚舟 宣子修法 何以主盟 鋌而走險 言猶在耳 董狐直筆 趙盾弒君 賞鞍之功 晉始通吳 呂相絕秦 寸草不留 華而不實 人誰無過 置善則固 知難而退 病入膏肓 唯命是從 繞朝贈策 鞭長莫及 瓜衍之賞 無能為役 死而不朽 不安其位 禮賢遠佞 疲于奔命 從善如流 楚囚對泣 唯利是視 痛心疾首 甚囂塵上 盜憎主人 不辨菽麥 于善為咨 祁奚之舉 士甸謙讓 犄角之勢 馬首是瞻 士鞅知言 積不相能 莫有斗心 楚材晉用 固辭不立 賞罰無章 貪求無厭 泥涂辱居 恤民為德 賓至如歸 先國后己 多難興邦 雍子鬻獄 拔本塞源 數(shù)典忘祖 除舊布新 天經(jīng)地義 歌詩必類 惡直丑正 亡戟得矛 天生尤物 素車白馬 經(jīng)天緯地 有名無實 股肱之臣 百事不終 識多才廣 不隱于親 量力而行 如火如荼 不可逾越 善頌善禱 視民如子 直不輔曲 欲為系援 伯牙鼓琴 高山流水 靡靡之音 同惡相求 清君側(cè) 表里山河 馮婦搏虎 含污納垢 萃于三族 政出私門 中央之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士為知己者死 女為悅己者容 古今異利遠近易用 將欲敗之必姑輸之 實沈之星 厚貪怨生 國亂民憂 智取仇由 賢者畢力 存亡繼絕 忠君免禍 驟戰(zhàn)驟勝 三晉之事 吳起雪泣 無競唯人 四戰(zhàn)之國 彈丸之地 完璧歸趙 怒發(fā)沖冠 澠池之功 負荊請罪 刎頸之交 紙上談兵 膠柱鼓瑟 徒讀父書 祁開使金 廉頗強飯 舍本逐末 掩耳盜鈴 奇貨可居 布衣之士 不可同日而語 虎怒決蹯 邯鄲學(xué)步 不脛而走 存孤嗣趙 漆身吞炭 胡服騎射 高枕無憂 毛遂自薦 一言九鼎 毛遂墜井 青云直上 圍魏救趙 因勢利導(dǎo) 嫁禍于人 一狐之腋 盛氣凌人 曠日持久 不遺余力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傷弓之鳥 捭闔縱橫 天下無雙 白虹貫日 晉楚之富 當屨履霜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舟中敵國 津妾棹歌 抱薪救火 庖丁解牛 反裘負芻 四分五裂 積羽沉舟 三人成虎 南轅北轍 竊符救趙 耳聞不如目見 冠蓋相望 雞口牛后 衛(wèi)鞅亡魏 澤可遺世 懸釜而炊 直而不倚 美輪美奐 論比與黨 馮亭垂涕 志大才疏 夢生叔虞【典源】《左傳·昭公元年》:“當武王邑姜方震大叔夢帝謂己:‘余命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諸參而蕃育其子孫!吧,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典義】夢,是睡眠時局部大腦而引起的腦中的表象活動。而夢生,是古代帝王將相藉以提高身價地位的普遍現(xiàn)象,亦是“天人合一”和“皇權(quán)神授”的一種思想反映。究其中國的三皇五帝,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帝王,其每一個人的出生,都有一個神奇美妙的傳說。 【典實】周武王,姓姬名發(fā),周文王之子。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周文王死后第四年,他乘商軍主力在東夷之際,率兵車三百乘,虎賁(勇士)三千人,在盟津(今河南澠池)會盟八百諸侯,東征伐紂,進抵牧野(今河南淇縣),一戰(zhàn)滅商,建立西周王朝,都鎬(今陜西西安西)。 一天晚上,正當王后邑姜(姜子牙的女兒)懷著太叔的時侯,武王作了一個夢。他夢見天帝對他說:上蒼讓您生個兒子,我為他起名字叫虞,準備給他唐國,唐國屬參,讓虞去繁衍養(yǎng)育子孫吧!當太叔生下來之后,他的掌心里果有一個虞字文,于是武王便名他為虞。由于排行老二,故而又叫叔虞。 司馬遷在《史記·晉世家》里也有記述:“武王與叔虞母相會時,夢天謂武王曰:‘余命女(你)生子,名虞,余與子唐!吧樱脑谄涫衷弧荨,故因命之曰虞。”天子無戲言【典源】《史記·晉世家》: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珪(同圭)以與叔虞,曰:“此片封若。”史佚因請擇曰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耳!笔坟唬骸疤熳訜o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庇谑撬旆馐逵萦谔。 【典義】“天子無戲言”,謂天子言,是“圣旨”、“圣諭”、“敕令”、“君命”,就是說,帝王言要慎重,不能作兒戲之語。隨著朝代的興替,稱謂的變化,天子變?yōu)榛实郏址Q國君、君王,隨之便由“天子無戲言”引申出“君無戲言”、“金口玉言”、“君言九鼎”、“君命不可違”等成語。 【典實】“天子無戲言”,是由“桐葉封唐”引發(fā)的一則歷史故事。這個故事發(fā)生在西周周成王時期,距今約有三千多年了。 在鎬京的御花園里,成王姬誦玩著桐葉,逗著弟弟,情不自禁地喊著:“來,來,來!我把它裁成玉珪,賜給你去做唐侯吧!”玉珪是天子、諸侯佩戴的珍貴的玉制品,不僅雍容華貴,而且還是權(quán)力的象征。侍立一旁的史官,聽到周成王封姬虞為唐國諸侯,便立即把他的話記錄了下來,帶回到宮里,轉(zhuǎn)告了輔弼大臣周公姬旦。 過了幾天,周公問成王:“選哪個良辰吉曰,舉行冊封唐侯的典禮呢?”周成王聽了,莫名其妙,反問周公:“冊封誰呢?”周公聽了哈哈大笑說:“唐侯叔虞呀!”成王說:“我和叔虞鬧著玩的,何必當真!”隨從的史官,立刻打開宮錄,跪著說道:“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應(yīng)為之舉行盛典冊封他、慶賀他!”成王聽了,認為周公和史官言之有理,無言以對,便命太卜占卜問卦,選擇吉祥日子,為唐侯舉行冊封大典。 幾天后,周成王在王宮舉行了盛大的冊封唐侯大典。成王遵照先王之制,賜給唐侯姬虞許多車輦馬匹和金銀財寶。不久,唐侯叔虞在衛(wèi)隊的簇擁下,在眾大夫陪侍下,乘坐成王賜予的車輦,浩浩蕩蕩,離開鎬京(在今陜西長安縣西南),直奔唐國而去。 《史記·晉世家》說:“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史學(xué)界把這次“桐葉封唐”,稱之為“叔虞封唐”。由于叔虞之子燮父改唐為晉,故而俚語又稱“桐葉封唐”為“桐葉封晉”。之后,文人墨客便由“天子無戲言”引發(fā)的“桐葉封晉”,演繹出“君無戲言”、天子“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等成語典故。 相關(guān)典故:桐葉封弟啟以夏政疆以戎索【典源】《左傳·定公四年》:“命以《唐誥》,而封于夏墟,啟以夏政,疆以戎索!薄镜淞x】啟以夏政,疆以戎索,是《唐誥》敕封給唐叔虞的建國方略。其內(nèi)涵是,要沿用夏朝的政治治國,用戎人的制度來區(qū)劃土地。顯然,這是一個具有變革意義的建國方略。 【典實】“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建國方略,與同時賜封的齊國、魯國、衛(wèi)國的建國方略——“啟以商政,疆以周索”是有嚴格區(qū)別的。后三國皆是沿用商朝的政治治國,按照周朝的制度來區(qū)劃土地,而唯有晉國既不按商政,又不遵周制,實行的是因地制宜、因事而異的“夏政”與“戎索”兼施并舉的建國方略。這一方略,既發(fā)揚夏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又尊重眾戎的風(fēng)俗習(xí)慣,做到以夏戎之政,治夏戎之地,以夏戎之法,理夏戎之民。這無疑是一個求同存異、寬厚包容的建國方略,是一個因時、因事、因勢而變革的建國方略。 唐獻嘉禾【典源】《尚書·歸禾》:“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王命唐叔歸周公于東,作《歸禾》。 ”【典義】唐獻“嘉禾”,周成王命他送給東征的周公。《尚書》記述:《嘉禾》和《歸禾》,是對唐獻嘉禾的肯定、彰顯和褒獎。 【典實】唐叔虞堅持“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建國方略,秉承先祖“啟播百谷”的精神,在汾、澮之間,大力發(fā)展農(nóng)耕,有效地調(diào)動了夏民族與戎族的積極性,收獲了“異畝同穎”的“嘉禾”(鄭玄說“禾各生一壟而合為一穗”)。唐叔虞把“嘉禾”獻給周成王。周成王看到“嘉禾”,欣喜異常,便命他到東方去“兵所”(當時周公正在東方平定武庚、管叔、蔡叔三亂),把“嘉禾”饋贈給周公。史官記述了這件事,作了《歸禾》。 周公在東土收到了周成王賜予的“命禾”,恭而敬之地作了《嘉禾》,以示回敬周成王賜禾的誥命。對此,《尚書·嘉禾》的記載是:“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盤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