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史》創(chuàng)造了研究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門閥世族、門閥制度和門閥政治及其演變的良好條件,提供了南北朝南北政權(quán)的時間對照表等價值★ 作者高敏學問淵博,著述豐碩,在史學領(lǐng)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先生從事秦漢史研究40余年,有《云夢秦簡初探》《秦漢史論集》《秦漢魏晉南北朝土地制度研究》《秦漢史探討》等著作問世★ 本書以中華書局所出標點本為基準,在將《南史》《北史》、八書相比照的基礎(chǔ)上,又參照《通志》,同時一一驗之于趙翼、錢大昕、王鳴盛等前輩的研究成果,綜合分析,匯集而成唐人李延壽之《南史》與《北史》,合稱《南北史》,凡一百八十卷。其中《南史》敘南朝宋、齊、梁、陳四代事,合四代之正史《宋書》、《南齊書》、《梁書》與《陳書》而成南朝史,簡稱《南史》,凡八十卷;《北史》則敘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之事,合《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而成北朝史,簡稱《北史》,凡一百卷。由于二者所敘均非一朝一代之史,故相對于專敘一朝一代之斷代史而言,歷代均以通史目之。首倡此說者是唐人劉知幾。他在其《史通·六家》篇中,就把《南史》和《北史》同紀傳體《史記》并列于通史。他還列舉了梁武帝時期成書的上起漢武帝時期下終齊世的《通史》六百二十卷及北魏元暉所撰二百七十卷的《科錄》,然后就舉及李延壽之《南北史》,謂:“皇家顯慶中,符璽郎李延壽抄撮近代諸史,南起自宋,終于陳;北起自魏,卒于隋,合一百八十篇,號日《南北史》。其君臣流別,紀傳群分,皆以類相從,各附于本國!彼*后總結(jié)說:“凡此諸作,皆《史記》之流也!焙苊黠@,劉知幾是把《南史》、《北史》列入通史的第*人。高敏教授吸收前人成果,對《南史》及《北史》進行校勘,具體做法是:**,分別以中華書局標點本《南史》及《北史》為基準,再以相關(guān)正史及《通志》有關(guān)紀傳分別同《南史》、《北史》核對校勘,其中《南史》部分,還同《建康實錄》相應部分對照,從而分別找出《南北史》在刪削八書、增補八書和失校諸方面的例證。然后分別按《南史》卷次和《北史》卷次集中列出。如此,開卷即明《南史》或《北史》何卷有哪些地方刪削、增補于八書及有無失校之處。其所以格外強調(diào)《建康實錄》校補《南史》,在于此書成于唐代,時近南朝,內(nèi)容又純?yōu)槟铣返氐荣Y料之故。第二,關(guān)于《南史》或《北史》刪削八書的地方,一般可劃分為四種類型:即刪所當刪和刪之不當、因刪致誤、因刪致疑。凡刪所當刪者,既不錄出,也不指明,置之而已。而刪之不當者,為了節(jié)約篇幅,只錄個別明顯不當者,并簡略說明其刪之不當?shù)木売伞7彩且騽h致誤或因刪致疑者,則比照錄出原文,且說明其致誤、致疑所在。并隨卷驗證趙、王、錢等前輩所云之是否準確。第三,關(guān)于《南北史》增補于八書的部分,除個別條外大都錄出原文,并說明此條為某書某紀或某傳所無,或曰此條超出某書某紀、傳或直云為《南史》或《北史》所補,借以醒目。至于所增補史料的重要與否,須視其用途而定,脫離具體用途而評其重要與否,往往流于鼠目寸光之見,故不多作評論。至于新增人物傳記,各于卷首統(tǒng)一列出紀傳名稱,均不錄原文,借以精簡篇幅。第四,凡《南北史》之失校處,均隨卷列出。其中《南史》,特以張忱石先生點校的《建康實錄》及《通志》等書補校。校勘記有失則補之,無則置之。無法判斷正誤者,僅錄出而已,不妄定是非。總之,一切視實際情況而定!赌媳笔贰吠藭ギ愄幖翱梢韵嗷パa充處,間亦以隨卷附之。第五,凡涉及《南史》、《北史》詞語理解者,或?qū)δ尘砟硞饔刑貏e感受者,原擬隨筆附及之,稍示我的膚淺體會,但為壓縮篇幅,只保留極個別的條目。第六,本書按卷次標題,引文以中華書局《南史》、《北史》的冊數(shù)與頁碼為序,以便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