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大清孤兒--清末傳統(tǒng)士人的宿命解讀


作者:扎不棱     整理日期:2021-12-17 04:13:13


  1 譚延闿:翩翩混世的“士大夫”
  濁世翩翩小妾兒
  湖南人譚延闿年輕時有兩件事讓他非常難過:一件事是總有人稱他為“小老三”;另一件事則是,他考中的本是進士第一名,但因為是湖南人,又姓譚,所以被一些官員生生給抹下去了。
  針對第一件事,他特意問過自己的母親。他的母親哭喪著臉對他講:“因為我是你父親的小老婆,你為庶出,所以大家才叫你‘小老三’呀!”
  懂事之后,譚延闿才知道,自己的母親原是父親家里的丫鬟,后來被父親納為妾,肚子倒有出息,生下了譚延闿,可待遇與尊嚴上并沒有得到太大改善。全家吃飯時,大奶奶二奶奶舒服地坐在那里吃,她必須站立一旁服侍家主,等大奶奶二奶奶吃得肚皮鼓鼓去睡覺了,她才可以上桌。
  譚延闿知道自己因為是小妾的兒子而受到這樣的待遇后,很是憤怒。所以即使他后來老婆死掉了,他也堅持不再娶。
  民國五年,他的妻子病逝,此時,譚延闿正值中年,最該有個女人的時候,可他堅持不續(xù)弦。民國九年,他最崇拜的孫中山先生親自為之做媒,也被其婉言謝絕。譚延闿生母去世時,其住宅在譚家祠堂之后進,靈柩出門,須經過祠堂大門,族中人謂非正室靈柩,不準從正門抬出去。譚延闿乃仰睡于靈柩之上,聲稱自己已死,令人將靈柩由大門抬出去,族人無法阻撓。這可以看做是為其母親爭了一口氣。
  不過,他母親的身份倒是對他后來的為人處世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想想看,一個總看人臉色活著的人,從小就學會了如何委曲求全,如何小心行事。按俗話來講就是,小心走路,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得罪任何人。
  而第二件事,譚延闿知道后很是氣憤了一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時勢的變化,他也就釋懷了。事情是這樣的:當年會試的時候,譚延闿本是第一名,理應參加殿試,但因為他和譚嗣同同姓的緣故,主考官們怕惹老佛爺慈禧不高興,于是思量再三,最終決定把他的名字從殿試名單中剔除,后來慈禧看中了劉春霖的試卷,因為當時大清太需要“春風化雨、甘霖普降”了。這個故事我們早有耳聞,卻想不到倒霉鬼居然就是譚延闿。
  譚延闿出生于杭州,當時正是他父親任浙江巡撫時。他七歲開始讀書,把書讀得很讓人吃驚。他父親雖然有幾個兒子,但大都不成器,只有這個小兒子譚延闿被他認定是讀書的好苗子。
  光緒十八年(1892年),譚延闿從福州回湖南應童子試,入府學為附生。二十三年(1897年)應鄉(xiāng)試優(yōu)貢,中。譚延闿二十八歲時中了舉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中進士,被點為翰林,同年七月到職,但不久,他的老父親死了。譚延闿就請假回到湖南。
  回到湖南后,他就遇到了一件古怪事。當時革命黨人黃興、宋教仁等創(chuàng)立華興會,籌備在長沙發(fā)動起義。不過不幸的是,提前就有人把消息放了出來,湖南巡撫密令相關人等捉拿這二人。譚延闿知道這一消息后,請負責追捕兩人的官員吃飯,替二人說好話。當時,清政府的大部分官員都是只吃飯不干活的懶狗,吃了譚延闿的飯,大家彼此又很熟,就把追捕的步伐放慢下來,黃、宋二人得以逃脫。
  湖南人在趕革命時髦上非常有先天優(yōu)勢,大概是盛產辣椒和窮得要死之緣故,但凡湖南的讀書人似乎都看不慣清政府的一切。譚延闿雖然是清政府欽定的進士,可在周圍人的影響下,“立憲”、“改良”等讓清政府非常頭痛的新名詞,譚延闿卻學得很快?梢哉f,這個時期的譚延闿是激進的。
  修鐵路,或者說讓鐵路權掌握在中國人手中,是譚延闿一直為之努力的事情,從他回到湖南直到辛亥革命前,譚延闿一直在鐵路方面奔走籌辦,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辛亥革命爆發(fā)之前,他在湖南投入了“保路”運動,與四川的保路運動遙相呼應。但清政府不讓人民保護鐵路,而是幫著帝國主義爭奪鐵路,保路運動失敗后,譚延闿對清廷失望到極點。但失望歸失望,他還是沒有革命的想法。因為他是立憲派,立憲派是維護清政府的,革命派是要革清朝性命的。譚延闿即使再激進,他老子當年的諄諄教誨還依稀可聞,他也不可能全都給忘了。
  當時,革命派與立憲派準備合作,一起跟清政府攤牌。譚延闿參加了談判會議,他旗幟鮮明地表明,即使清政府是沒有救了,但也不至于每個人都要背著一包炸藥沖上去玩命,應該用文明的方式“革命”,即所謂“文明革命”,“換旗換印”。
  這一下就把革命派的人惹惱了。想當年,陳勝革命為了什么?還不是為了吃點好的,在社會上有個地位?“文明革命”是什么?不就是清政府把旗換了,把官員的官印換了,然后繼續(xù)當他們的官!
  革命派哪里肯干!他們?yōu)槭裁匆锩?目的就是要把清政府推翻!這種“換主子不壞尊卑秩序”的思想顯然不能為革命派認可。
  于是,好戰(zhàn)分子————湖南的新軍首領焦達峰、陳作新發(fā)動起義,當上了都督。譚延闿只能站在那里看,搖著頭。
  焦達峰并不會照顧老譚的情緒,他在湖南一宣布革命,湖北方面也開始宣布獨立。清政府派出袁世凱進攻湖北,湖北方面慌忙要焦達峰來援助。焦達峰當年二十四歲,膽子大,敢想敢做,立刻著手組織軍力支援湖北前線。
  譚延闿見焦達峰沒有時間理自己了,意識到自己可不能頹廢,于是用他在湖南的影響力召開咨議局,要成立軍政、民政機構,要搞省憲法。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限制焦達峰的都督權力,與焦達峰爭權?勺T延闿有個致命的弱點————他沒有軍隊。
  不過老天很幫忙,焦達峰造翻后,從邵陽趕到長沙的新軍第五十協(xié)(團)第二營管帶梅馨向焦達峰要求升官,焦達峰不但不給他,還訓斥了他一頓,大意是:此時正是危急之秋,你不想著讓湖北兄弟脫離危險之境地,居然要官做?做個屁!
  要知道,當時的許多新軍領袖都是流氓,至少對于清政府而言,他們骨子里就是流氓。新軍,其實就是清政府給自己埋的地雷,后來果然踩上了。
  梅馨見兄弟不給自己官做,心里很不是滋味。譚延闿適時地湊了上來,兩人談了談當下時局,話題就轉到焦達峰身上來了。譚延闿那么多書不是白讀的,激將法用起來熟練得很。梅馨一氣一感激,就答應譚延闿,跟著他再革命。
  兩人計謀已成,焦達峰卻渾然不覺,將忠于自己的新軍第四十九協(xié)主力悉數(shù)派往湖北,他身邊一下就空了。
  從大局來講,焦達峰這樣不顧自身安危,把所有軍隊都派上了湖北,的確是一種值得提倡的忘我的精神。如果不是新軍第四十九協(xié)主力及時支援湖北,湖北的革命軍早已經被袁世凱滅掉了。當時袁世凱的軍隊已經攻占了漢口,架起的大炮構造的火力網(wǎng)牢牢控制著革命軍占領的漢陽與武昌。
  那時的革命軍,革命意志其實并不強。造翻如同家常便飯,投降也如喝口涼水一樣簡單。袁世凱的大炮每轟一下,在武昌和漢陽的革命軍心中的投降打算就加重一層。面臨隨時可能崩潰的局面,新軍第四十九協(xié)主力來了,力量加強,人心凝聚,隊伍就好帶了。袁世凱方面,見革命黨的人數(shù)還真的挺多,讓這位盤算著保存實力的清廷大員沒有急攻武昌和漢陽。這就使得革命軍一方愉快地活了下來,繼而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這為后來全國響應的革命,促使清廷的倒臺創(chuàng)造了一個很好機會。
  但是奠定這大局的焦達峰卻等來了人生的終點。他在長沙,身邊沒有多少兵,譚延闿與梅馨正是利用了這個局勢,派出軍隊,將焦達峰及陳作新通通干掉。這一天是1911年10月31日,距武昌起義僅僅二十一天。焦達峰一死,按照事前約定,梅馨派人抬著一頂不知是從哪里找來的破轎子,匆匆地跑到譚延闿家里要抬他去都督府上任。
  譚延闿這個時候有點慌了,因為來接他的士兵也是群飯桶,沒有告訴他是誰派來的。大家一窩蜂地就沖進了他家,讓他上轎。
  譚延闿第一次表現(xiàn)出了讀書人的懦弱,嚇得號啕大哭,抓著門框,死也不肯出去。直到士兵說是梅馨派來的,他這才向老母妻兒大哭一回,然后依依不舍地走出門,再三回首。士兵們實在不耐煩了,就把他的腦袋摁進轎子,又把后半身推了進去,抬到了都督府。
  在路上,他見轎子走得瘋狂,士兵們的嘴巴里又全都是臟話,他還是不肯相信這是梅馨的士兵,一直在轎子里拼命祈禱。直到梅馨走出都督府,請他下轎,他這才笑成了一朵花。自此,長沙大權被譚延闿掌握在手。
  公主之女絕色姿容因胎記染瑕,而幾段情緣又讓她何去何從? 《丑女代嫁》 上架日更30000字以饗讀者!
  她是姜國的金枝玉葉 《女主沉浮》 在愛里淪陷 狼樣男人的血性奮斗 《奪愛》 熱血澎湃,野性豪邁!
  最新一輪 新浪原創(chuàng)用戶體驗快捷調查 感謝大家即時反饋支持,我們將做到更好……
  二十多天后,在武昌的黎元洪也效仿他掌握了大權。
  譚延闿掌握了長沙的大權,但他知道,這種權力很容易就會喪失。因為焦達峰的新軍第四十九協(xié)還沒有鬧明白怎么回事,群情沸騰。譚延闿就將四十九協(xié)所有人都送上了湖北前線,他對這些人說,一定要革命,如今湖北正處在革命的困難階段,我們要幫他們把革命進行到底。
  這些人當然不會想別的,全都去了湖北。這些人一走,譚延闿當然還不能閑著,又把第五十協(xié)中的憤怒分子編到新的軍隊里,也送到前線去。他身邊只留下梅馨的軍隊,做完這些后,他心里才有了底。但眼下只是在長沙安全了,湖北的戰(zhàn)斗還在繼續(xù),誰勝誰負還說不準。
  譚延闿一定要走好這一步,否則,將來說不定他會被拉到北京去砍腦袋示眾。
  他問梅馨,你說這革命算是成功了嗎?
  梅馨頭腦簡單,不知道。但他還是說了,應該成功了吧,大家不是一直在為了革命而戰(zhàn)斗嗎?
  這答案顯然不能讓譚延闿滿意。他對當時的局勢作了一番評定,評定結果讓他憂心忡忡。在當時,即使新軍鬧得厲害,但在中國真正擁有強大武力的還是袁世凱。袁世凱被清政府委以剿滅革命黨鬧事活動的重任,清政府對其的支持可以想見。袁的軍隊訓練有素,并且裝備精良,新軍在他眼里如同散兵游勇。如果不是袁世凱為了保存實力,武昌的新軍恐怕早被他消滅了。
  譚延闿衡量再三后,還是作出了決定“革命”的意向。他以湖南都督的名義,向全國發(fā)出通電,促使各省參加反清起義。
  他這樣做,倒不是他真的想革命,而是他怕自己身單力薄,一旦失敗,自己去死,太難看了。大有找點墊背的意思。
  不過,他鼓動大家造翻,也有謀略。他特別對廣西巡撫沈秉堃感興趣。首先,沈巡撫是湖南人;其次,如果從廣西向長沙南面出兵攻擊湖南,大部兵力已抽調援鄂的湖南很有可能首先崩潰。譚延闿對這位老鄉(xiāng)是又愛又怕。所以,連續(xù)電報,連續(xù)地派人去說服,很快,沈巡撫也是見到大清大勢已去,就同意了宣布獨立的要求。然后就是福建巡撫孫道仁,他對孫道仁可就沒有對沈巡撫那么客氣了,寫了一封威脅信,說你要是不跟我們與大清攤牌,我們就把你在湖南家的房子充公,如果公家不要,就點火。你家的祖墳我也知道在哪里,到時候派人去給你刨嘍!讓你沒有臉見你的列祖列宗。
  孫道仁氣得哇哇怪叫,但他也是讀書人,不能讓祖宗蒙塵,只好通電宣布獨立。接著各地宣布獨立的消息就此起彼伏,紛紛不斷了,據(jù)說連云南蔡鍔起義,也與譚延闿的督促有關。
  你很難想象,清朝末年,僅僅憑一張鼓勵電文,就讓整個中華大地的大部分省份宣布獨立,宣布與清政府劃清界限。暫把大時勢拋去不談,只就每個省的當家人本身來講,他們可都是朝廷欽點的官員,百分之百是傳統(tǒng)士大夫。說跟朝廷翻臉就翻臉,可以想見,當時的朝廷氣數(shù)已盡了。
  在帝制社會,尤其是明清兩朝,士大夫能夠中進士而且點翰林,是科舉途上最榮耀的事情。一旦中進士、點翰林后,如果不犯大的原則性錯誤,仕途根本不用愁。大清末年,有兩位進士走上了叛逆之路。一位是后來的北大校長蔡元培,另一位就是譚延闿。
  譚延闿中會元在湖南可是一件驚天動地的事,在譚延闿之前,湖南已經有兩百年沒人中過會元了。那個頂著舉人第五名的王闿運聽說譚延闿中會元后,興奮得幾天沒有睡覺,說是破了湖南的天荒。
  但有什么用?這個破了湖南天荒的人讓他后來很是憤怒,居然參加了反清革命。從湖南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角度來說,譚延闿后來不但沒有讓他們自豪,反而讓他們大為感到羞恥。但更使他們羞恥的是,譚延闿并非真的革命。應該為他的“革命”二字加上一雙引號,才是真正面目的譚延闿。
  “革命”的好手
  1911年11與11日,武昌新軍營里,有人放了第一槍。這一槍有一個標志:書面上結束了中國帝制社會,進入了還不知道是什么的社會。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人知道是誰放了那第一槍,那第一槍意味著,僅僅靠獨立是不行了,必須要革命。
  書面上,辛亥革命一成功,民國就建立了。
  譚延闿開始了他第一次春風得意的督湘主政。他把形勢看得相當清楚,一方面與看似前途光明的同盟會會員黃興、宋教仁這兩個湖南老鄉(xiāng)拉上關系,同盟會一改成國民黨,他則搖身一變成了國民黨湖南支部的支部長,另一方面,他看到袁世凱雖然也宣布革命,但熱情不高,就跟袁世凱主動搭訕。不久后,孫中山無奈之下讓出大總統(tǒng)之位給袁世凱,譚延闿立即通電擁護袁就任首任民國大總統(tǒng),不但嘴巴上說,手上也不含糊,拿了百萬銀子到北京,給袁世凱。袁世凱對這位識時務的俊杰很是滿意,就宣布正式任命譚延闿為湖南都督。
  不過沒有多久,袁世凱在北京坐不住了,反對他的人手中都有兵,就是不反對他的人手上也有兵。他不能把自己的總統(tǒng)位置于火盆上。于是,下令裁軍。譚延闿倒是很高興,本來他就一直主張“文明革命”,打打殺殺的事,他干不來,所以不想干。最先響應袁世凱撤軍的就是他,把軍隊裁撤掉后,他還真準備做點實事。面對湖南的窮困狀況,他積極發(fā)展地方經濟。先建立了省議會,頒布了新刑法;然后興辦大量的民營及省辦的實業(yè),修筑了第一條湖南的公路————長沙至湘潭公路;把清朝的田賦制度廢除,讓總是吃不飽又餓不死的湖南農民減輕了負擔。由于自己是讀書人,他很能認識到教育的重要,遂拿出大量經費辦教育,選派公費留學生,好讓他們回來把湖南窮人徹底解救出去。
  正應了那句窮山惡水出刁民的話,湖南人好勇斗狠,野蠻之風刮得譚延闿很不舒服。于是,他極力推行移風易俗的新風,嚴禁斗毆,嚴禁種植吸食鴉片。
  即使是今天來看,譚延闿的這一套政治措施都是非常開明的,湖南經他搞了三年,倒有點起色。可到了1913年,風云突變,中華大地又要狼煙四起了。
  這一年,袁世凱看宋教仁很不爽,因為宋教仁正在搞民主議會制,一旦這一制度實行,袁大總統(tǒng)的權力就會受到限制,這是他不想看到的。他派人把宋教仁干掉,于是,早就看袁世凱不舒服,準備了多年卻沒有打響革命第一槍的孫中山發(fā)怒,準備重新來一場革命。
  首先,國民黨將袁世凱定義為人民公敵,然后號召各省都督獨立,鳴鼓而攻之。
  譚延闿急得要死,首先,他自己是國民黨,國民黨站出來要做事,他是沒有任何理由推辭的。但是,要與袁世凱翻臉,他得有這個實力才成。當初,他把自己的軍隊裁撤了不少,根本就沒有力量和袁世凱抗衡。難道他要用臟話和口水跟袁世凱斗爭?
  他本來想以這不是理由的理由不宣布獨立的,但他手下時任湖南軍事廳長的國民黨成員程潛居然在短時間內編練出了三個步兵團及一個炮兵營,再加上原來剩下的唯一一個湘軍第一師,湊起了兩個師的兵力。
  但譚延闿仍覺得這點力量根本不能與袁世凱翻臉,可國民黨認為可以,那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湖南周邊的贛、蘇、皖、閩、粵、川等省,都紛紛在國民黨人的控制下宣布反袁獨立。譚延闿當時是能拖一天是一天,但有一天,革命黨人送來了一顆炸彈,隨后又有人拿著手槍來讓他獨立。黃興又再三來電督促,譚延闿只得在1913年7月25日懸掛出了討袁軍的大旗。但他事先已經給副總統(tǒng)黎元洪報告了,說實在是沒有辦法,人家拿手槍和炸彈來逼我,您得在袁大總統(tǒng)那里替我說幾句好話。
  他就這樣一直活在恐懼中,讓他高興的是,不久,就傳來了江西、江蘇討袁軍失利的消息。他立即有所動作,開始削弱省內反袁的聲音,讓袁世凱對自己的惡感減輕。蒼天助他,沒多久,這年的8月份,黃興在南京兵敗出走,譚延闿馬上于8月13日宣布湖南取消獨立,然后給袁世凱的總理徐世昌發(fā)去密電,說“湖南獨立,水到渠成,延闿不任其咎;取消獨立,瓜熟蒂落,延闿不居其功”。
  但是,袁世凱還是受不了這樣一個佳人非要做賊,就讓他進京待罪。同時命令湯薌銘為湖南查辦使,率軍進入長沙,取譚延闿而代之。譚延闿準備進京,老媽哭,老婆哭,他卻一臉的無所謂。或許,他此時已經掌握了在這樣的時局下生存下去的辦法。在起程前,他就秘密遣人進京到副總統(tǒng)黎元洪處打通關節(jié),摸清情況,然后請求黎元洪出面擔保。黎元洪答應了他,他這才動身進京。
  到北京后,譚延闿的擔心勁才上來。在沒有見袁世凱的那幾天里,他吃什么都不香,睡覺要么睡不著,要么就夢見自己拎著自己的腦袋在街上轉。
  最終,他覺得還是做好準備,才有活命的機會。于是,打起了見袁世凱的腹稿:袁世凱怎樣問,他怎樣答,才能使袁滿意。
  當袁世凱召見他那天,他哆嗦著見到了袁世凱,一見面就誠惶誠恐地說:“延闿罪該萬死,請求大總統(tǒng)饒!”
  袁世凱不看他,他也不敢抬頭,袁世凱不說話,他也不敢坐。僵持了一段時間后,袁世凱拍桌子大罵,他一聽就高興了,說明自己的命保住了。袁世凱見他確實悔過,且當時湖南沒有比他更忠于自己的人選,但又不好不治罪,最后,才安慰了他一句:“那也不是你的過失!辈痪茫绖P為了儆猴,殺譚延闿這只雞“四年有期徒刑”。隨即又由黎元洪乞請,下令特赦,就這樣,譚延闿毫發(fā)無損地離開了京城,先去了青島,后來又到上海居住了一段時間。
  譚延闿雖然人不在湖南,但對湖南的一切卻非常關心,但他得知湯薌銘這個雜種在湖南不做一件好事后,氣憤得要咬人。湯薌銘的所作所為無疑給他三年督湘的成績畫上了一個大叉。一切成就都被湯薌銘毀掉了。
  他當時很想東山再起,可只要袁世凱在,他這個愿望就不可能實現(xiàn)。如今的他可是既得罪了袁世凱,又得罪了國民黨,除非中華大地再出現(xiàn)一股勢力讓他投靠。三年后,他終于等來了一點希望。這一年,也就是1915年,袁世凱吃飽了想要做皇帝!盎实邸边@個東西又被人們記起,國民黨早就等著機會重新拿回北京政權,袁世凱無疑是給了他們一個借口,蔡鍔立即在云南舉起反袁護國的大旗。
  那個曾經在湖南組織了一個師的程潛向云南護國軍借了一個營的兵力,取道貴州進入湘西,沿途不斷招兵買馬,很快就擁有了三旅之眾。與此同時,廣西陸榮廷的護國第二軍也進入湘南,向北挺進。
  局勢危急,袁世凱希望在湖南的親信湯薌銘幫自己一把。湯薌銘不但不幫,還跟袁世凱斷絕關系,宣布獨立反袁。
  袁世凱氣得死去活來,但無可奈何。一個星期后,他就死掉了。湯薌銘并沒有因為反袁而得到湖南人民的歡迎。因為這雜種實在干盡了傷害湖南人民的事情,在湖南三年,他殺掉了近兩萬人,一向吃辣椒的湖南人恨不能把他當辣椒吃掉。程潛順應民意,攻擊湖南,湯薌銘兵敗只好逃出湖南。
  民國第二任總統(tǒng)黎元洪上臺,一向跟黎元洪關系非常好的譚延闿迎來了第二春。他開始了第二次督湘。
  倘若譚延闿是個武夫,可能他的這次督湘還會長點。但因為他是讀書人,不尚武力,所以,他上臺的第一件事不是大力發(fā)展軍事力量,而是把矛頭對準了驅逐湯薌銘功勞最大的程潛。
  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要求各地裁軍,譚延闿高興地將程潛派別的軍力裁撤一空,然后把失去兵權的程潛趕出了湖南。
  他以為萬事大吉了,可沒有讓他想到的是,北京的大總統(tǒng)黎元洪是一笨蛋,慢慢地就被國務總理段祺瑞架空了一切權力,接著,就干脆被趕下了臺。
  譚延闿不知道這個時候該站在哪一邊,段祺瑞就開始發(fā)威了。他決心南下,統(tǒng)一全國,要“兵下兩廣,飲馬珠江”,那么,湖南就是段大總統(tǒng)第一個要打的地方。
  段大總統(tǒng)不會跟譚延闿打架,因為他是總統(tǒng),而在他看來,譚延闿不過是一聽話的狗。先是下令免去譚延闿的湖南督軍一職,讓自己的小舅子傅良佐去代替譚延闿。
  譚延闿毫無辦法,督軍這個掌握兵權的職務一失去,他在湖南不就等于吃干飯的人了嗎?于是,他堅決不在湖南,去了上海。這一年離他第二次入湘還不到一年的時間。
  段祺瑞不但要武力統(tǒng)一全國,還廢除了《臨時約法》,解散國會。孫中山當然不干,他立即從南京下廣州,召集國會非常會議,組織護法軍政府,自己任大元帥。
  被趕出湖南的程潛再度受到重用,從廣東潛入湖南,召集舊部,自任湖南護法軍總司令。幾經周折后,程潛率部攻占長沙。
  但攻占了未必就能守得住,當時勢力有許多股,誰若受到一點打擊,誰就反擊。北洋的直系與皖系突然聯(lián)手,曹錕、吳佩孚、張敬堯等幾路大軍向程總司令殺來。
  吳佩孚率部南下,進軍衡陽。譚延闿一見吳來,一槍不放,率部退至郴永一帶,兩人互不侵犯,相安無事。
  護法軍這一面,湘、桂、粵三省軍隊各有各的打算,步調自然不能一致,程潛的湘軍在岳陽一線死戰(zhàn)時,留守長沙的桂軍聽說前線形勢不好,就在長沙掠奪,然后跑回廣西去了。這仗實在沒有辦法打,和北洋軍一樣,護國軍也是一批不講信義的流氓。程潛自然不能一個人完成三個人完成的任務,從長沙撤走,長沙被張敬堯所占,就任湖南督軍。
  張敬堯當了湖南督軍,護國軍還沒有生氣,吳佩孚倒不服氣了。他這一不服氣,段大總統(tǒng)沒有辦法,只好找別人來當這個督軍?梢饬恳幌拢炔荒苷易约旱娜,又不能找友軍,大家?guī)缀跬瑫r就想到了譚延闿。
  1920年,譚延闿和他的好朋友趙恒惕重新回到長沙,開始了他的第三次督湘。在回長沙前,譚延闿答應趙恒惕讓他當湖南督軍?傻搅撕虾螅T延闿反悔,原因是,他不想做光桿司令,必須要掌握軍隊。
  革命還得繼續(xù)下去,孫中山見這次打倒段總統(tǒng)沒有成功,就繼續(xù)搞革命。他提倡“聯(lián)省北伐”,譚延闿卻不這樣想,他覺得仗打得太多了,提出“聯(lián)省自治”。這樣一來,雙方的沖突就在所難免了。孫中山派人到長沙策動對譚不滿的趙恒惕,倒譚發(fā)動兵變,譚延闿知大勢已去,辭職離湘,這一次,前后時間不到半年。當時,北洋段大總統(tǒng)要求譚延闿反對孫中山,譚延闿不反;孫中山要求他北伐,他不動。他就那樣在長沙坐著,看南北打架。結果他一離開湖南,北洋軍就不理他了。
  1921年孫中山統(tǒng)一兩廣,在桂林設大本營,準備出兵北伐。這個時候,湖南是趙恒惕的天下,他依舊不幫孫中山,以各種方法阻撓北伐軍借道湖南。孫中山咬著牙取道江西,多走了許多冤枉路。為此,孫中山恨不得把趙恒惕咬死。此時,在上海的譚延闿跳了出來,他重新跟國民黨表示友好,孫中山覺得湖南還得這個人來管理,于是,任命他為討賊湘軍總司令兼湖南省長,讓他主持湖南一切軍政事務。
  趙恒惕當然不干,兩個人自然要分出個勝負,只好打架。
  譚延闿先下手,他策動舊部與趙恒惕作對,宣布放棄自己曾極力主張的“湘省自治”的政見,服從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與北伐政策。
  趙恒惕則隨即接招,宣布成立湖南護憲軍(維護省憲法),與之對抗。譚的意思是站在全國的立場堅決不讓湖南獨立,而趙恒惕站在湖南的立場,認為湖南自治。趙恒惕太看得起自己了,也太看得起湖南了。
  雙方一面打一面談,前線有人在死亡,后方他們坐著喝茶談判。三個月后,譚延闿主動撤出,因為孫中山后院起火,孫中山的同道陳炯明叛變,圍困廣州,急令譚延闿率討賊軍回援。譚延闿率部退出湖南,殺奔廣州救孫中山的駕,湖南再次被趙恒惕控制。
  接下來,譚延闿的道路就好走多了,先是參加東征,然后是北伐,成了革命陣營的一位好同志。后來,他被孫中山任命為湘軍總司令兼大元帥大本營秘書長,凡是孫中山交辦的重要文件,他都要親自擬稿。
  1924年國民黨改組,譚歷任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蔣介石上臺后,他又被任命為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等職,可謂官運亨通。
  這大概可以看做是譚延闿的人生路線圖。從他的這份人生路線圖中,我們看到,近代以來,一旦有烽火,湖南人首當其沖。這個原因很好理解,首先,他們占據(jù)著一個要地,其次,貧窮導致造翻。
  譚延闿可謂是見證了民國時期的軍閥混戰(zhàn),他是前清進士,一聲不吭地進入了革命陣營;他是革命人士,但沒有見到他的一點主動。他的一切革命行為都是被動的,孫中山讓他成為“革命黨”,這三個字,是否名副其實,恐怕只有譚延闿先生可以解釋。
  要知道,在那個時代,以一介書生,想要混得不但不死,還很風光,譚延闿必須要有行之有效的秘訣。
  說起來,這秘訣也很簡單,又不簡單。就是中國流傳了一千多年的混世主義。三民主義,譚延闿放在嘴上,真正放在心上,用在手上的則是這混世主義。
  P3-16
  始于晚清的中國近代化并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它從來就是一個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
  ————李文海
  一般地說,每個民族走向現(xiàn)代化,都不能擺脫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同樣的,不徹底清理與批判古老的、主要是反映停滯社會生活的傳統(tǒng),無所謂發(fā)展創(chuàng)新,更談不到近代化。今天中國的現(xiàn)代化不是在脫離傳統(tǒng)化與周邊環(huán)境條件絕緣的狀態(tài)中進行的,它必定要碰到辨認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與徹底清理、批判其中阻礙發(fā)展更新的廢棄物的問題。
  ————劉大年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后,傳統(tǒng)士人想要實現(xiàn)這一理想,只能與其他人一樣,綁在同一根柱子旁,柱子上寫的全是“禮義廉恥,忠君愛國”。兩千多年后,一批士人同樣被綁在這根柱子旁,并且在努力實踐著這柱子上的文字,但讓他們想不到的是,這根柱子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
  對此最感痛心疾首、失魂落魄的是一部分傳統(tǒng)士大夫們————他們無法面對自己的夢境被擊碎,在奔走呼號間,他們幾乎動用了全部的身心力量來對抗眼前所發(fā)生的一切。
  在這群失魂落魄、失去了靠山的傳統(tǒng)士人的內心深處,雖然還是承認大清國,但效忠的方法已經改變:康有為用西方思想來救中國;盛宣懷則把眼光投向了他自認為無所不能的經濟;岑春煊“不合時宜”地忙于埋頭實干;陳夔龍則努力地把官做大做強;王閻運在那里苦心尋覓,想做帝王師;王國維固執(zhí)于清士名節(jié);羅振玉在“立言”的同時想要“立功”;譚延閻不管是大清還是民國,照舊混世,而冒鶴亭卻回首晚明,在祖先的背影里尋找寄托……
  正如同無數(shù)河流最終都要歸于大海一樣,當整個中華大地失去了傳統(tǒng)帝制存在的土壤,到處是異樣的事物,到處是別樣的槍聲時,沒有人可以守住自己的那塊傳統(tǒng)士人本應該固守的領地,他們最終不可避免地要在時代發(fā)展的大潮中漸歸消亡……





上一本:新四軍抗戰(zhàn) 下一本:臺灣抗戰(zhàn)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大清孤兒--清末傳統(tǒng)士人的宿命解讀的作者是扎不棱,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