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首都博物館首次組織國內(nèi)相關領域專家對館藏36件文物進行深度研究的成果,這36件國寶也是習總書記參觀首博時重點欣賞和了解的藏品。本書既有利于研究者和普通讀者近距離欣賞國寶,也為廣大收藏愛好者提供了鑒賞指南。 郭小凌,男,1950年11月出生,遼寧沈陽人。歷史學碩士,教授。現(xiàn)任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會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職稱聘任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希臘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世界史評審組成員,首都博物館館長等。曾任北師大歷史系副系主任,北師大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北師大史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兼職教授。白杰,首博黨委書記。北京哲學社會科學北京學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員;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文創(chuàng)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史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市文聯(lián)理事、北京民族聯(lián)誼會理事、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理事;外交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 北京是一座擁有3000多年建城歷史、800多年建都歷史的城市,而首都博物館作為北京的城市博物館,收藏有大量的與北京歷史相關的、精美的文物,本書正是對這些文物中的精粹進行解讀。整本書共分為36篇文章,對36件收藏于首都博物館的文物進行深度講解和介紹。收錄于本書內(nèi)的文物十分豐富,就時間而言,文物的年代從商至民國時期,就文物門類而言,包括瓷器、玉器、青銅器、佛教造像、金銀器、書法、繪畫、民俗、石刻碑帖等。這些文物大多與北京相關,或出土于北京,或制造于北京,或為皇室制造,或為皇室收藏?傮w而言,本書收錄的文物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都是難以估量的。本書中的《元代鈞窯連座雙耳花口瓶》介紹了元代鈞窯的代表作,作者從出土情況、主要特征和工藝技法、元代鈞窯瓷器在鈞窯發(fā)展過程中的特征和地位及作用三個方面解讀該件器物,詳細分析了該件器物的器型、釉、紋飾、胎、燒成工藝和使用功能,有助于大眾了解鈞窯瓷器。本書所選器物典型,引用文獻翔實,配圖豐富,分析具體到位,是了解北京和首都博物館的的窗口,為文物與歷史研究提供了借鑒和理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