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汀陽的最新“思想小品”,一個“實驗性的文本”,由三篇長文構(gòu)成,分別是《歷史為本的精神世界》《山水是大地中的超越之地》和《漁樵為何論古話不休》。作者以一種“哲學與詩”的方式來論述他的歷史哲學和對中國文明的基本理解:歷史乃中國精神世界之根基,中國文明之所以始終以歷史為本,在于把歷史變成了方法。理解中國古代文明的密碼或關(guān)鍵意象是山水和漁樵耕讀。作者嘗試提出一種“漁樵史學”,認為雖然在學術(shù)性、豐富性和可信性上遠遠不及以司馬遷為代表的太史公傳統(tǒng),但漁樵的論古方式提示了一種不可替代的、有著形而上深度的歷史方法論,尤其與一種文明的生死問題密切相關(guān)。趙汀陽,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代表作有《論可能生活》(1994)、《天下體系:世界制度哲學導論》(2005)、《壞世界研究:作為第一哲學的政治哲學》(2009)、《第一哲學的支點》(2013)、《天下的當代性:世界秩序的實踐與想象》(2016)、《惠此中國:作為一個神性概念的中國》(2016)、《四種分叉》(2017)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