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套裝共5冊)》的版本很多,常見的有百衲本、清武英殿刻本、金陵活字本、江南書局刻本,其中百衲本是影印的,其余三種是刻本。當今為通行的是中華書局新式校點本,它是對以上四種版本作了?倍傻,還容納了自清代以來所有專家考證修訂的各方面的成果,可以說是當今完善的版本。 魏文帝黃初元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20-280),是中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期。記載這60年歷史的比較完整的史書,是西晉初年陳壽著的這部《三國志》。 ★三國是我國封建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具有特色的歷史時期,即魏、蜀、吳三國鼎立。三國的歷史大致經過了九十年,也就是說從公元190年軍閥混戰(zhàn)始至公元280年晉滅吳統(tǒng)一南方止。但也有不少史學家以曹丕稱帝的公元220年算起。如果仔細考察三國的歷史,還是以公元190年算起更為科學,因為在魏、蜀、吳三國形成之前,確有一段形成過程。三國是東漢王朝的繼續(xù)。東漢末年,豪強地主土地所有制迅速發(fā)展,土地兼并異常激烈,宦官、外戚兩個集團的交相干政和互相傾軋,更加造成了政治的極端黑暗和朝廷腐敗,再加上對羌族的連年用兵和自然災害的不斷襲擊,階級矛盾日趨尖銳,終于激起了公元184年的黃巾軍起義。起義軍在張角、張寶、張梁等人領導下,迅速發(fā)展起來,其規(guī)模聲勢嚴重威脅著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漢靈帝為之恐慌,先后派兵圍剿黃巾軍,首先以何皇后的哥哥何進為大將軍,率軍屯駐洛陽近郊,派盧植赴河北討伐張角,派皇甫嵩、朱攜赴潁川(今河南禹縣)討伐以波才為領袖的另一支黃巾軍。 ——某網友 ★陳壽的《三國志》是從東漢末年的戰(zhàn)亂開始記載,重點也是東漢末和三國時代的歷史為主,并不是以晉朝結束三國統(tǒng)一為主,對三國中后期的歷史事件記載簡略。這不是陳壽故意維護魏晉,不顧歷史事實,因為當時王隱的《魏書》是記載魏國歷史為主,陳壽在創(chuàng)作《三國志》時沒有完全局限于魏國歷史,也是不愿與王隱的著作重復,他沒有過多記錄司馬氏的所作所為,是因為當時晉朝正在準備《晉書》的創(chuàng)作,正為年限起始爭論,但是已經著手準備了,張華、杜預也都推薦了陳壽參加《晉書》創(chuàng)作。陳壽在寫三國歷史時,不過多寫司馬氏是不愿與當時《晉書》的創(chuàng)作準備工作沖突,在陳壽書中雖然沒有記述司馬氏的隱諱,但是也沒有記載司馬氏的很多歷史功績、言行,不能說他是故意為司馬氏回護。陳壽的《三國志》以東漢末到三國的中期為主,總體上是真實可以相信的。 ——某網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