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國家資助的中華社會科學基金重點研究課題。作者在對彝族地理、社會起源、制度變遷等十三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論述的基礎上,提出了:彝族起源的主源是以黃帝為始祖的早期蜀人,另一源是以母族昆夷而祖古東夷族;荒后彝族的民族再生始祖篤慕,疑即蜀帝杜宇;“家支”是“宗旗”;涼山彝族“曲諾“等級中的絕大多數人(占涼山彝族總人口的50%以上)的階級屬性是“奴隸主占有民”等七條新的見解。 本書可供彝學界、史學界、民族學界、宗教界的專家學者、研究人員和教學人員閱讀,也可供彝族地區(qū)的干部、彝族知識分子參考。 國家資助的中華社會科學基金重點研究課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易謀遠著《彝族史要》專著,全書約60余萬字。該書內容分為十三章:第一章《彝族地理》;第二章《云貴川西高原的石器時代文化與傳說中的彝族原始社會》;第三章《彝族的起源》;第四章《彝族文明時代的起源》;第五章《武洛撮(疑即蠶叢)時代大分支中的武焚系彝族先民》;第六章《篤慕(疑即杜宇)和他建立的奴隸制蜀國》;第七章《“彝族六祖”各支系向西南各地的遷徙和發(fā)展》;第八章《“神守一鬼主”制》;第九章《彝族社會發(fā)展的不平衡性》;第十章《涼山彝族奴隸制的延續(xù)》;第十一章《家支(宗族)制度》;第十二章《原始宗教和畢摩》;第十三章《傳統(tǒng)歷法》。該書異于前人的新解主要有9條:①彝族起源的主源是以黃帝為始祖的早期蜀人,彝族多元起源的又一源是以母族昆夷而祖古東夷族;②彝族的族稱統(tǒng)稱“尼”,是古“夷”字,即古東夷族的“夷”,通“彝”,成為今稱;③彝族進人文明時代的民族始祖武洛撮,疑即蜀王蠶叢;④春秋中期蜀洪荒后彝族的民族再生始祖篤慕,疑即蜀帝杜宇;⑤彝族的歷數之祖額速,疑即顓頊;⑥彝史上的“鬼主”應釋為“神守”、“鬼國”應釋為“神守之國”;⑦“家支”是“宗族”;⑧涼山彝族“曲諾”等級中的絕大多數人(約占涼山彝族總人口的50%)的階級屬性為“奴隸主占有民”;⑨彝族的傳統(tǒng)歷法是幾近“顓頊歷”的陰陽合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