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鑒賞為綱,介紹五十多個各具特色的筆筒。 作者盡可能將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竹人作品進行介紹,相較于明、清、民國及現今幾千位知名或不知名的竹人來說,書中涉及的幾十位竹人僅是滄海一粟。 書涉及竹刻的發(fā)生、發(fā)展、興盛到衰落:從深浮雕到淺浮雕,演變到“平淺單一”,不啻寫一部竹刻史。楊君康,1944年生于上海,祖籍杭州。1964年開始刻竹,無師自通。1980年師從朱云青先生學象牙微刻細刻,為吳南愚第四代傳人。1993年國家禁象牙貿易遂重拾竹刻,遵循前輩金西壓所說“惟藝術貴在創(chuàng)作,自應跳出窠臼,刻前人所未刻,新題材原在天地間,端在善于取耳”,進行創(chuàng)新,從最難的人物著手,引入西洋素描技法,創(chuàng)作了《草圣張旭》《鄭板橋》等臂擱和《造化為師傅抱石》《雙杰會》等筆筒!恫菔埿瘛吩2009年第十一屆工藝大師精品博覽會上獲金獎。 新世紀以來發(fā)表了多篇關于竹刻的文章,2012年6月開始撰寫竹刻扇骨賞析文章,2014年結集出版了《竹刻扇骨鑒賞》,2015年開始撰寫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