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幕末起直至二戰(zhàn)戰(zhàn)敗,每當面臨重大國內外危機,政界及思想界就會興起關于“國體(kokutai)”的討論,這些對日本的“國體”是什么及其獨特性、優(yōu)越性進行闡釋的言論即為國體論,是日本政治家及知識分子對自身政治體制及民族文化特性的自我認識。其宣揚日本是神國、天皇統(tǒng)治萬世一系、日本乃家族國家、基于君民親情而非建立在社會契約之上,這些特征以及與之有關的風俗傳統(tǒng)等國家特質統(tǒng)統(tǒng)被稱作“國體”。明治建國之后國體論被確立為近代日本天皇制國家的官方意識形態(tài),并通過國民道德教化長期規(guī)定了近代日本的國民意識!∏f娜*的《日本國體論研究(以近代國家建構為視角)》認為數次興起的國體爭論反映了日本近代國家建構的復雜性及作為非西方國家所選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和矛盾性。本書將以日本的近代國家建構為主線,梳理國體論主張的變遷,并從政治性、社會性和宗教性三個方面對國體論確立的原因及歷史功能作出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