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到戲曲這種文體或許可以給一些不能在正統管道中“發(fā)聲”的男女個人創(chuàng)造出一種自由,因為戲曲是代言體,而且編劇可以利用生、旦、凈、末、丑不同的腳色行當,造成多元的發(fā)聲和觀點。且因為戲曲是不被重視的小道,所以反而便于表達新聲(心聲),使其中包含著往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文化歷史的“真實”。我受臺灣和美國的文學教育影響,注重文本細讀,重視文學研究的社會歷史脈絡,把戲曲視為一時一地的人群的情感歷史,一種社會能量的流動,其原因在此!A瑋 本書收錄了我國臺灣著名學者華瑋教授的十三篇戲劇研究論文, 全面展現了作者的研究興趣與學術風貌。其中, “湯顯祖研究”欄目的四篇文章, 既有對湯顯祖的總論, 也有從人物、視覺以及意象和語言的角度對劇作的具體分析。“明清女性戲曲研究”及“戲曲評點研究”欄目的四篇文章, 填補了中國戲曲學界有關女曲家及其作品、女性與戲曲文化等研究課題上的空白!扒宕鷼v史劇研究”欄目的五篇文章, 則分別討論了清人如何 (與為何) 以悲劇和喜劇模式書寫前朝崇禎與正德皇帝, 并以真實女性王翠翹、婁妃、吳宗愛生平事跡的重寫, 探索了清代戲曲中值得重視的“歷史記憶與女性角色”的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