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事實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帝國主義國家兩大集團間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而進行的戰(zhàn)爭,它是資本主義世界經(jīng)濟體系危機的產(chǎn)物,是資本主義國家發(fā)展不平衡的結果。后起的德意志帝國憑其經(jīng)濟、軍事實力在歐洲組成德、奧、意三國同盟,企圖打破老牌列強占有殖民地和世界市場的格局;英、法、俄則為維護既得利益和擴大原有利益在大戰(zhàn)爆發(fā)后結為協(xié)約國,與三國同盟對抗。意大利在大戰(zhàn)初保持中立,后退出三國同盟,加入?yún)f(xié)約國。說得具體一點,德國企圖奪取英、法、比、葡的殖民地,取代英國的霸權地位,還想奪取俄屬波蘭、烏克蘭和波羅的海沿岸,擴大在巴爾干的勢力。奧匈帝國則試圖吞并塞爾維亞,侵占俄國、意大利和羅馬尼亞的部分領土。英國參戰(zhàn)的目的,是為了打敗德國,保持世界霸權地位,法國則欲奪得德國手中的阿爾薩斯-洛林和薩爾產(chǎn)煤區(qū)。俄國想摧毀德、奧在土耳其和巴爾干的勢力,并奪取君士坦丁堡和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達達尼爾海峽,以便俄國海軍自由進入地中海,日本想霸占被德國占領的中國膠州灣,奴役中國,稱霸東亞。 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S.Churchill,1874—1965),政治家、演說家、軍事家、作家以及藝術家,20世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曾兩度出任英國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領導英國取得了的勝利,榮膺嘉德勛章、功績勛章等英國高榮譽勛章。此外,丘吉爾憑借其極高的文學成就,于195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以英國首相的身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