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英杰輩出的時代,董仲舒、司馬遷、李廣、衛(wèi)青、霍去病等文臣武將各領風騷,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這是華夏之制重大變革的時代,獨尊儒術、推恩削藩、遠征匈奴、經營西域等文治武功深遠地影響了后世。而這一切的絢麗奪目都要歸功于它的締造者――漢武帝劉徹。作為大一統(tǒng)中國實質上的開創(chuàng)者,劉徹的一生交織著各種矛盾。早年雄心壯志、勤于國政、知人善用,終成鼎盛之勢;晚年窮奢極欲、聽信讒言、父子殘殺,以致輪臺罪己。劉徹和他的時代留給后人無限的驚嘆和感慨。本書廣泛征引史料,為讀者呈現出這一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 本書簡介: 漢武帝的時代不僅是大漢王朝的鼎盛時期,更為后世中國開辟了新的道路,儒家地位的獨尊、中央集權的加強、對外政策的轉變、國家經濟的確立等都是他為后世留下的寶貴遺產。本書即從政治、軍事、思想、制度、經濟等多個方面敘述了漢武帝的一生及其時代。 目錄: 第一章幸運兒聽到對話 第一節(jié)文景遺產 第二節(jié)真命天子 第三節(jié)大器早成 第二章威強睿德 第一節(jié)天人三詔 第二節(jié)裁抑相權 第三節(jié)內朝制度 第四節(jié)打擊豪強 第五節(jié)改革軍制 第六節(jié)削藩 第三章文治 第一節(jié)尊儒 第二節(jié)唯才是舉 第三節(jié)整頓吏治第一章幸運兒聽到對話第一節(jié)文景遺產第二節(jié)真命天子第三節(jié)大器早成第二章威強睿德第一節(jié)天人三詔第二節(jié)裁抑相權第三節(jié)內朝制度第四節(jié)打擊豪強第五節(jié)改革軍制第六節(jié)削藩第三章文治第一節(jié)尊儒第二節(jié)唯才是舉第三節(jié)整頓吏治第四節(jié)興修水利第五節(jié)經濟天才第四章武功第一節(jié)馬踏匈奴第二節(jié)廣開三邊第三節(jié)經營西域第四節(jié)張騫出使第五章功越百王第一節(jié)皇權天授第二節(jié)王道仁政第三節(jié)和諧社會第六章晚年改過第一節(jié)爭論第二節(jié)窮奢極欲第三節(jié)輪臺詔第七章顧托得人第一節(jié)巫蠱之禍第二節(jié)立子殺母第三節(jié)霍光輔政前言秦皇漢武,中國歷史上人們常常把秦始皇與漢武帝并稱,這是很有道理的。實事求是地說,在秦始皇締造中華帝國一百多年后,漢武帝把中華帝國第一次帶到了頂峰,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比羅馬帝國還要強盛,中華帝國是當時世界文明無可爭議的中心。漢武帝時代,毫無疑問地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偉大時代之一,漢武帝成為人類歷史上開創(chuàng)一個輝煌時代的偉大帝王。 漢武帝即位之初頒布的求賢詔,開篇就言:“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賢士大夫有肯從吾游者,吾能尊顯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比绱舜髿、活潑,沒有框架,偉大帝王的自信躍然紙上。 “英雄風流不盡數,刀馬所至皆漢土”。漢朝的輝煌,表現在對外方面,就是漢武帝一改漢朝初年的求和政策,開始主動出擊。他派衛(wèi)青、霍去病數次征伐匈奴,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他徹底消滅了夜郎、南越政權,在西南先后建立了七郡,并使今天的兩廣地區(qū)自秦朝后重歸中國版圖。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加強了對西域的統(tǒng)治,并發(fā)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在東方,他派兵滅衛(wèi)氏朝鮮,設置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 漢武帝的東爭西討,大大開拓了中華帝國的疆土,從閩、粵、瓊崖直到川、黔、滇,從于闐阿爾泰到黑、吉、遼,漢朝已經勾勒出日后兩千年間中華帝國的基本輪廓。而這個帝秦皇漢武,中國歷史上人們常常把秦始皇與漢武帝并稱,這是很有道理的。實事求是地說,在秦始皇締造中華帝國一百多年后,漢武帝把中華帝國第一次帶到了頂峰,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比羅馬帝國還要強盛,中華帝國是當時世界文明無可爭議的中心。漢武帝時代,毫無疑問地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偉大時代之一,漢武帝成為人類歷史上開創(chuàng)一個輝煌時代的偉大帝王。 漢武帝即位之初頒布的求賢詔,開篇就言:“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賢士大夫有肯從吾游者,吾能尊顯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如此大氣、活潑,沒有框架,偉大帝王的自信躍然紙上。 “英雄風流不盡數,刀馬所至皆漢土”。漢朝的輝煌,表現在對外方面,就是漢武帝一改漢朝初年的求和政策,開始主動出擊。他派衛(wèi)青、霍去病數次征伐匈奴,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他徹底消滅了夜郎、南越政權,在西南先后建立了七郡,并使今天的兩廣地區(qū)自秦朝后重歸中國版圖。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加強了對西域的統(tǒng)治,并發(fā)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在東方,他派兵滅衛(wèi)氏朝鮮,設置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 漢武帝的東爭西討,大大開拓了中華帝國的疆土,從閩、粵、瓊崖直到川、黔、滇,從于闐阿爾泰到黑、吉、遼,漢朝已經勾勒出日后兩千年間中華帝國的基本輪廓。而這個帝國的影響力也是前所未有之龐大,由咸海、蔥嶺、興都庫什山脈直到朝鮮半島;由貝加爾湖到印度支那,全部擴展成為漢文化影響所覆蓋的一個大文化圈。 對內,漢武帝將封建的專制統(tǒng)治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采取了一系列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政治方面,首先頒行“推恩令”,使諸侯王多分封子弟為侯,使王國封地被分割,以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國勢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權,鞏固了皇權的神圣地位;再設置十三部刺史,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中央的軍事力量。經濟方面,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征收商人資產稅,打擊富商大賈;又采納桑弘羊的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設置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于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思想方面,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對后世中國的政治、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漢初七十年的歷史,是社會經濟從凋敝走向恢復和發(fā)展的歷史,也是中央集權逐步戰(zhàn)勝地方割據的歷史。在經濟繁榮與政治鞏固的基礎上,漢武帝推動西漢進入全盛時期。 難能可貴的是,漢武帝能夠用詔書的形式向全國民眾承認自己的錯誤。漢武帝執(zhí)政晚期,由于政府連年對匈奴和西域用兵,并且舉行封禪,祀神求仙,揮霍無度,加之徭役加重,捐稅增高,致使農民大量破產流亡。漢武帝意識到這點之后,在輪臺頒下《輪臺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遁喤_罪己詔》的頒布,彰顯了一個偉大帝王的政治策略和戰(zhàn)略眼光,所以,漢武帝毫無疑問地是人生的勝利者和一個盛世的創(chuàng)造者。 在漢武帝時期,“漢族”作為中華民族的自稱,這是漢武帝將秦始皇開創(chuàng)的中華帝國推向一統(tǒng)盛世的不朽功業(yè),是漢武帝留給中華民族最偉大的遺產。 歷史偉人無法描畫,也難以用通常標準衡量。千載之后,我們也只能通過回憶漢武帝時期的帝國雄威、遼闊版圖,來想象漢武帝的包容四海的坦蕩胸懷與傲視天下的凜凜霸氣。 王書熙 2005年5月26日由于秦漢時期的中央統(tǒng)治機構稱為朝廷,中央官署皆稱為中都官。 因此,內朝的出現,就使朝廷上下分為兩個部分,它們分別是內朝(或 稱中朝、內廷)和外朝(或稱外廷)。 在《漢書·劉輔傳》王先謙《補注》曾有記載:“中外朝之分,漢 初蓋未之有!睗h初的宰相為全國文武百官的總統(tǒng)領,使朝廷及其宮廷 融為一體。但是,要從辦事職能、官署處地來分,中都官等于從一開始 就劃分為兩個系統(tǒng):一個是國家政務官,即宰相實際領導的政府官員, 后來被稱為外朝官、外朝臣,省稱外官、外臣;一個是官署設在宮中、 專管宮廷事務的皇室私務官,稱為內臣,或稱宮官、中臣、天子近臣。 前者的設計有較為合理部分,而后者的出現則集中反映了封建專制主義 的特性。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歷稱“三公”,是秦漢官制中的上層結構, 實為外臣系統(tǒng)的官長。卿為中層結構,但其絕大部分仍為內臣系統(tǒng)。按 照《漢書·百官公卿表》所說,中二千萬的十卿,除廷尉掌刑法治獄, 治粟內史(景帝后元年更名大農令,太初元年更名大司農)掌管谷貨田 租供給國家公費,中尉(太初元年更名執(zhí)金吾)掌管宮門以外的警衛(wèi)及 維持京師治安,算得上是直接供職國家的政府官員,其他的七卿均由皇 帝直接下達命令,實為皇帝的當差、奴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