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日本史


作者:霍爾,鄧懿      整理日期:2015-12-01 16:05:44

 本書確是材料可靠,論斷平實,分析細致而辯證。分量上詳今略古,17世紀以后約占全書篇幅55%,文字亦不呆板。約翰·惠特尼·霍爾編著的《日本史》論點,如謂豐臣秀吉是16世紀的產物,也是他對外國貿易和接觸外國的濃厚興趣的產物。關于鎖國的看法,認為盡管和世界其他地方隔絕了,德川時期還是個文化和制度都發(fā)達的時期。作者認為,德川社會是建筑在三種思想體系的平衡上,三種思想巧妙而切合實際地結合在一起。佛教仍然是統(tǒng)治群眾的重要手段。劃分得極細的德川社會(藩、村、町、戶)加強了神道所主張的地方化信仰。關于町人文化,作者認為,當我們說它是商人追求娛樂與松弛的同時,要承認它本身還是有嚴肅要求和實際成就的。這里僅舉書中部分論述,就足以說明作者所提供的確實往往是既具啟發(fā)性又富說服力的論點,對于我國讀者無疑也頗有參考價值。本書所附參考書目,給中國讀者提供了一份簡要的西文日本史著作
  目錄:
  前言
  一、導論:日本的歷史地位
  二、日本的歷史環(huán)境
  三、日本人民的起源及其文化
  四、早期日本國家的形成
  五、大和國家及中國影響的傳播
  六、貴族時代
  奈良和大寶制度
  平安時代和藤原的興起
  七、封建時代
  武士和鐮倉幕府
  北條氏統(tǒng)治下的鐮倉
  足利霸權
  文化的發(fā)達和經濟的增長
  戰(zhàn)國大名的興起前言
  一、導論:日本的歷史地位
  二、日本的歷史環(huán)境
  三、日本人民的起源及其文化
  四、早期日本國家的形成
  五、大和國家及中國影響的傳播
  六、貴族時代
   奈良和大寶制度
   平安時代和藤原的興起
  七、封建時代
   武士和鐮倉幕府
   北條氏統(tǒng)治下的鐮倉
   足利霸權
   文化的發(fā)達和經濟的增長
   戰(zhàn)國大名的興起
  八、和歐洲的第一次遭遇
  九、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對大名的綏靖
  十、德川時代
   幕藩體制的建立
   法律和宗教制度
   武士政府和它的問題
   經濟增長和農業(yè)、商業(yè)的問題
   武士的文化和思想
   町人文化
   天保年間(1830—1844年)和國內危機的加劇
  十一、正在加深的國外危機
  十二、日本的開放和德川制度的終結
  十三、明治維新及其意義
  十四、近代國家的誕生
  十五、近代的改革和西方影響
  十六、明治憲法和日本帝國的出現(xiàn)
  十七、20世紀20年代——政黨和群眾運動
  十八、從滿洲到太平洋戰(zhàn)爭
  十九、占領與恢復
  日本史年表
  日語名詞表
  參考書目
  索引前言《世界歷史文庫》出版前言在全球化時代,關注世界各國各地區(qū)文明發(fā)展的源流、現(xiàn)實和未來,不僅僅是新世紀人文學科的一個重點課題,也是許多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強烈興趣所在。甚至,關注別國熱點,不亞于關注自身狀況,也已經成為心態(tài)開放、視野開闊的許許多多當代中國人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然而,至今我國尚未出版過一套相對完備的世界國別史及地區(qū)史叢書,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缺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版業(yè)雖然陸續(xù)推出過一些國別史、地區(qū)史,但既無規(guī)劃,也很分散,而且主要集中在英、法、美、俄、日、德等大國,覆蓋面過于狹小,更遑論完備與權威了。為此,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通過深入調研,邀約史學界專家進行多方論證,精心策劃組織出版這套《世界歷史文庫》。
  《世界歷史文庫》主要選收國別史、地區(qū)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國別史為主體,適當輔以地區(qū)史。計劃共出版80種,2年內出齊。文庫編輯委員會特邀我國世界史學界著名學者專家擔任學術顧問,精心遴選著作。編選者和學術顧問一致認為,每個國家、地區(qū)的歷史只選一種著作,因而要求此一種應是在學界已獲得廣泛定評的上乘之作,且最好是最新成果,作者應為著名史學專家,原出版者也應是知名的出版機構。
   原著使用的語種主要是英語、德語、法語、俄語、日語等,中文譯者應基本上是史學專業(yè)人士或具有較高史學修養(yǎng)的翻譯家?傊瑢W術性、權威性、完備性、可資借鑒性 《世界歷史文庫》出版前言在全球化時代,關注世界各國各地區(qū)文明發(fā)展的源流、現(xiàn)實和未來,不僅僅是新世紀人文學科的一個重點課題,也是許多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強烈興趣所在。甚至,關注別國熱點,不亞于關注自身狀況,也已經成為心態(tài)開放、視野開闊的許許多多當代中國人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然而,至今我國尚未出版過一套相對完備的世界國別史及地區(qū)史叢書,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缺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版業(yè)雖然陸續(xù)推出過一些國別史、地區(qū)史,但既無規(guī)劃,也很分散,而且主要集中在英、法、美、俄、日、德等大國,覆蓋面過于狹小,更遑論完備與權威了。為此,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通過深入調研,邀約史學界專家進行多方論證,精心策劃組織出版這套《世界歷史文庫》。
   《世界歷史文庫》主要選收國別史、地區(qū)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國別史為主體,適當輔以地區(qū)史。計劃共出版80種,2年內出齊。文庫編輯委員會特邀我國世界史學界著名學者專家擔任學術顧問,精心遴選著作。編選者和學術顧問一致認為,每個國家、地區(qū)的歷史只選一種著作,因而要求此一種應是在學界已獲得廣泛定評的上乘之作,且最好是最新成果,作者應為著名史學專家,原出版者也應是知名的出版機構。
   原著使用的語種主要是英語、德語、法語、俄語、日語等,中文譯者應基本上是史學專業(yè)人士或具有較高史學修養(yǎng)的翻譯家?傊瑢W術性、權威性、完備性、可資借鑒性以及可讀性,是《世界歷史文庫》編選出版工作所追求的目標。
   顯而易見,入選《世界歷史文庫》的著作,只是給讀者們提供了關于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歷史一種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并可資借鑒的優(yōu)秀文本。在史學領域里,治史者所擁有的材料、眼光、立場以及才學識見的不同,必然導致歷史研究結論與敘述狀態(tài)的迥異,相信讀者們會在閱讀研究時注意加以辨別。上下數(shù)千年,人類一直在探尋自己的歷史,尋找“信史”,追求“良史”,以期獲得歷史的真相和啟悟。正如清代著名思想家龔自珍所說:“出乎史,如乎道,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敝问贰⒆x史的目的是為了發(fā)現(xiàn)并把握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是人類認識自身與尋求發(fā)展的需要。因而,尋找“信史”——要求史家敘述歷史時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是其正當?shù)囊。而追求“良史”——希望史家敘述歷史時,在可信的基礎上能正確揭示歷史的內在真相與內在規(guī)律,達到“知興替”而經世致用的目的,則是其最高的要求。宋代曾鞏在《南齊書
  目錄:
  序》中曾提出“良史”的標準:“古之所謂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萬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適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難知之意,其文必足以發(fā)難顯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稱也!薄妒澜鐨v史文庫》編選出版工作就是要堅持提供“信史”的原則,努力追求“良史”的境界,竭誠為我國史學研究者提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并可資借鑒的優(yōu)秀文本,并滿足各界讀者了解世界各國各地區(qū)歷史的需要,增進國際文化交流,為我國文化的繁榮發(fā)展做出貢獻。這是編輯委員會和各位學術顧問的共同心愿和追求。
   編輯出版工作不周之處在所難免,懇請批評指正!《世界歷史文庫》編輯委員會 一、導論:日本的歷史地位在19世紀中葉,當歐美的旅行者注意到日本這些與世隔絕的島嶼1的時候,他們很難想象在一個世紀之內這個神秘的“帝王之邦”將把自己變?yōu)楝F(xiàn)代世界的主要國家之一。在西方人心目中,19世紀50年代在遠東最偏遠地方的是個鮮為人知、十分落后、堅持把自己封鎖起來、不和外界交往達200年以上的國家。
   但是今天日本是世界第三工業(yè)國,而且曾經試圖搞軍事擴張,結果把自己的城市變成核戰(zhàn)爭的最早目標。
   今天日本是個道道地地的現(xiàn)代國家。但是,我們對它的歷史不如對它超過的西方列強的歷史熟悉,也沒有對亞洲被認為是古代文化或2世界宗教的發(fā)源地的其他國家的歷史那樣熟悉。日本歷史沒有歐洲歷史的主流或異國情調的中國、印度歷史那樣引人注意,只有日本被承認為一個現(xiàn)代國家,而歷史學家又把它放在世界歷史范圍內來考察的時候,日本歷史才顯示出它的重要性。
   誠然,在世界歷史上,日本不是一個主要的、有創(chuàng)造力的力量,至少在最近以前是如此。這些小島沒有自己的值得紀念的文化,足以影響周圍的民族。日本的成就是比較有限的。它有個特殊情況,就是生存于中國和西方這兩大對立的傳統(tǒng)之間。在適應二者的同時,日本通過自己的聰慧,在接受兩種傳統(tǒng)方面都表現(xiàn)得相當杰出,并達到一定高度。6世紀到19世紀中期,日本一直沉浸在中國文化之中。1854年以后,現(xiàn)代化的狂潮把日本卷進了日益擴大的西方影響之中。在這兩段時間內,日本雖然沒有起什么領導作用,但它的作用也很重要。至少從8世紀開始,日本在政治和文化成就方面,在圍繞中國的東亞各國中,它是名列前茅的。日本人吸收了很多中國文化的成分——漢字、政府組織、建筑和藝術的風格、哲學和宗教的體系等。但是,幾乎在每個領域里,他們都把學到的東西打上自己的印記,從而保留了他們自己的文化風格。一千年以后,日本在東亞各國中又帶頭學習西方文化。但是,任何去日本的人都不得不同意說這次文化匯合的結果帶有日本自己文化傳統(tǒng)的鮮明標記。
   日本的作用在歷史上不能算占統(tǒng)治地位,但在一些情況下,它的行動決定了那塊地區(qū)的歷史進程。13世紀時,日本成功地抵抗了蒙古,這是蒙古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16世紀末,豐臣秀吉入侵朝鮮,導致了中國明朝的削弱和此后朝鮮的衰亡。17世紀早期,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東亞的擴張野心,一定程度上也是被日本人的敵對行為所鉗制的。1868年以后,作為現(xiàn)代的大國,日本把軍隊擴張到朝鮮和中3國,既傷害了這兩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又改變了西方國家在東亞的利益均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日本既是美國的堅強對手,又是中國和東南亞的主要破壞力量。
   日本的軍事行動,促進了中國共產黨對大陸的征服,也有助于各殖民帝國在東南亞的垮臺。
   到20世紀后半葉,日本又重新列名于工業(yè)國之中。由于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戰(zhàn)敗國,缺乏軍事力量,背后又有泱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它也只好滿足于不明確的國際地位。在這個原子世界中,它的政治影響降低了;但它的現(xiàn)代化的本質使它成為先進國家中的特殊一員。
   日本歷史自有其內在的特點。不論日本在世界列強名次表上占什么地位,日本歷史也會既提供知識,也啟發(fā)你的想象力。因為歷史就是一面鏡子,通過它,你學會了解自己和自己的社會,而日本給歷史學家以深有價值的教訓。它較長而封閉的歷史,提供了研究一個國家發(fā)生和發(fā)展的豐富而易于掌握的實例。首先,日本群島的孤立,使它的歷史非常單純而完整。
   沒有別的文化與之抗爭,又沒有異族侵略的干擾,日本人民在歷史上過的日子是比較平靜的。不過,他們的文化也經歷了一連串的變化:從6世紀以前的原始氏族社會變成7世紀到12世紀的貴族官僚國家,然后又變成一個封建勢力你爭我奪的國家,而最后又變成今天這樣一個民族國家。日本的變化過程沒有周期性,而是直線發(fā)展累積起來的。也許是由于它的孤立,而全國社會和文化狀況又比較相同,歷史學家就能較好地追溯這個進程,比較容易認識4外來影響的作用,以及國內制度的衰亡與再生的交織關系。
   第二,日本人處于中國文化圈的遙遠邊緣地帶,有可能在大量吸收中國文化的同時,緊緊保住自己的主要制度和價值標準。雖然處在壓倒性的中國影響之下,日本制度的歷史和中國的根本不同。日本人并不是簡單地推出一個中國文化的小型翻版。他們創(chuàng)造出的某些社會制度和政府類型,反而令人吃驚地和西方類似。日本的封建制度、對海洋的向往、強烈的民族意識,都是和中國傳統(tǒng)大不相同的。這也許是為什么在東亞人民當中日本人最有條件去接受西方影響。
   第三,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本的政治和社會進化特別緩慢,這也有一部分是長期與世隔絕的結果。
   日本人民幸免于大革命,或破壞嚴重的外族侵略。在現(xiàn)代以前的歷史上,日本結構變化緩慢,這些變化又不是緣于外部壓力而是內部力量促成的。結果日本就傾向于把換掉的制度放在一邊、棄而不用,但很少把它掃除干凈。藝術和建筑珍品,幾百年都保存維修得很好,正如同某些家族和官職,雖然早已沒有權力和影響,也要保留。毫無疑問,日本皇室是今天全世界皇家中統(tǒng)治最久的,因而連續(xù)的因素也經常反映到文化史上。
   當然,因為日本是作為一個現(xiàn)代化國家而出現(xiàn),我們才對它的過去感興趣。因為它成為現(xiàn)代世界上被公認的成員,它的歷史對我們和5所有其他現(xiàn)代社會也就有了關系。日本的社會史、制度史曾經只是引人好奇的異國風情,現(xiàn)在卻成為步入現(xiàn)代化的許多國家的例證之一。盡管日本離我們很遠,但日本史對我們是重要的。也就是因為看到日本史本身的價值及其與現(xiàn)代世界的關系,我才寫這本書。就行動的廣度和激烈程度而言,日本史的戲劇性無法和中國史相比。日本風景的特點在于低沉的色調,日本的歷史也是如此,但仍然有其英雄人物和高尚業(yè)績。奈良古都里的寺廟,今天仍然聳立著,同樣的是16世紀時圍繞著它進行過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那些城堡。現(xiàn)代語譯本的《源氏物語》,能把我們的想象力吸引到11世紀的宮廷生活中去。學習日本歷史可以是一種真正的享受。日本文化的發(fā)展既是連續(xù)的,又是有變化的。日本人雖然和世界其他地方隔絕,但世代以來他們學會了生活的方法,而我們必須尊重并研究這些方法。P3-6





上一本:聽黃仁宇講中國大歷史 下一本:生活在哪個朝代最郁悶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日本史的作者是霍爾,鄧懿 ,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