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編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華典籍3461種。如此浩瀚典籍僅分經(jīng)(儒家經(jīng)典),史(各類史書)、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詩文)四類。本套叢書從千余種傳世經(jīng)典中慎重精選,以《四庫全書》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為依據(jù),巧妙地以家庭為閱讀單位,定名為“家藏四庫”。同時,為了消除今人閱讀古代文言經(jīng)典的艱澀,力求以時人容易讀懂的版畫圖示和解讀心得的方式,讓讀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養(yǎng)分,使圣賢的智慧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镂氖穼W界權(quán)威聯(lián)合推薦,更有中國古典文學界**學者傅璇琮教授特別作序推薦!锞暮Y選、擴充經(jīng)典種類!镞x字注音、注釋譯文詳解、古板畫配圖圖說,多樣化的功能設置,清掃閱讀障礙。 ★彌缺補遺,在原有的家藏四庫版本基礎上,將原精華選本增補為全本、全解!缎煜伎陀斡洝肥且槐疽匀沼涹w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本書依從徐霞客的足跡編排,收集了天臺山、雁宕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十余篇,以及以地區(qū)為劃分的《閩游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地域性游記。 作者簡介: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明朝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布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等16省,將觀察到的各種現(xiàn)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記錄下來,寫成了中國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崇賢館,一九九九年,李克先生及同道者復立唐太宗朝崇賢館,以積累、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供全新、全面的國學體驗館為宏愿。崇賢館歷經(jīng)十數(shù)載,目前擁有一支由文史哲藝等專業(yè)數(shù)十位博士、碩士、學士組成的極為專業(yè)化的編輯團隊,并稱“崇賢書院”。崇賢書院惠有饒宗頤、馮其庸、湯一介、傅璇琮、王守常、王大千、毛佩琦、任德山、鄭連杰等九大名師的選目、指點、把關,遴選版本、耕注原典,把先賢典籍以宣紙線裝精品形式呈奉世人。 目錄: 游天臺山日記1 游雁宕山日記12 游白岳山日記22 游黃山日記30 游武彝山日記44 游廬山日記58 游黃山日記72 游九鯉湖日記80 游嵩山日記90 游太華山日記106 游太和山日記115 閩游日記126 閩游日記140 游天臺山日記159 游雁宕山日記171游天臺山日記 1游雁宕山日記 12游白岳山日記 22游黃山日記 30游武彝山日記 44游廬山日記 58游黃山日記 72游九鯉湖日記 80游嵩山日記 90游太華山日記 106游太和山日記 115閩游日記 126閩游日記 140游天臺山日記 159游雁宕山日記 171游五臺山日記 191游恒山日記 200黔游日記一 209滇游日記一 283游太華山記 286滇游日記二 294盤江考 356永昌志略 366麗江紀略 370法王緣起 372溯江紀源 374前言序言: 《徐霞客游記》是以日記體為主的一本中國古代地理名著。作者徐弘祖(1587—1641),字振之,別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地理學家之一,也是著名的旅行家和文學家。他從22歲開始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遠行,27歲開始邊游歷祖國的山川美景,邊將路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他一生幾乎都在旅行中度過,寫有天臺山、雁宕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十余篇,以及以地區(qū)為劃分的《閩游日記》、《滇游日記》等地域性游記。清初詩壇盟主錢謙益,對徐霞客其人以及《徐霞客游記》都給予了極高評價,他說:“徐霞客千古奇人,《游記》乃千古奇書。” 與歷代貪戀山水風情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情操不同,徐霞客不但對美景發(fā)出贊嘆,同時對所到之處的地理、地質(zhì)、地貌也有詳盡的描述和科學的考察。他對經(jīng)典地理著作《序言:《徐霞客游記》是以日記體為主的一本中國古代地理名著。作者徐弘祖(1587—1641),字振之,別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地理學家之一,也是著名的旅行家和文學家。他從22歲開始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遠行,27歲開始邊游歷祖國的山川美景,邊將路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他一生幾乎都在旅行中度過,寫有天臺山、雁宕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十余篇,以及以地區(qū)為劃分的《閩游日記》、《滇游日記》等地域性游記。清初詩壇盟主錢謙益,對徐霞客其人以及《徐霞客游記》都給予了極高評價,他說:“徐霞客千古奇人,《游記》乃千古奇書!迸c歷代貪戀山水風情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情操不同,徐霞客不但對美景發(fā)出贊嘆,同時對所到之處的地理、地質(zhì)、地貌也有詳盡的描述和科學的考察。他對經(jīng)典地理著作《禹貢》中所說的“岷山導江”的結(jié)論提出了質(zhì)疑,并且通過實地考察和獨立思考,以實際行動證明了權(quán)威書籍中的謬誤。這種對地理地貌嚴謹、科學的考據(jù)態(tài)度和以事實為依據(jù)的敘事風格,使《徐霞客游記》一書在中國的地理科學中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據(jù)記載,在三十多年的旅行生涯中,徐霞客寫下了2000多萬字的游記,但幾經(jīng)輾轉(zhuǎn),大部分已經(jīng)散佚。經(jīng)過后世藏書家為保存下來的部分做了大量校訂和刊行工作,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徐霞客的族孫徐鎮(zhèn)以江陰人楊明時?钡母灞緸榛A,正式梓印《徐霞客游記》,這是目前留傳下來內(nèi)容完整、正確,學術(shù)價值較高的稿本。家藏四庫編委會即以此本為底本,經(jīng)慎重篩選,將其中最能體現(xiàn)徐霞客游歷生涯、最能展現(xiàn)中國奇絕壯美的自然景觀的篇章集結(jié)成冊,在有限的篇幅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徐霞客游記》的整體風貌!缎煜伎陀斡洝烦蓵诿鞔,與我們相隔已有三百余年,現(xiàn)代人讀起來不免會有些艱澀。為了幫助讀者最大限度地理解作品,我們在編輯此書時運用了“化讀本”這一概念。“化讀本”是家藏四庫編委會經(jīng)過近十年的調(diào)研、磨礪和升級,針對今人閱讀以簡約為美的古漢語時所遇到的困惑特別設計的注釋方式。為此,我們?yōu)槊空略亩继砑恿祟}解、注釋和譯文。同時,本著精審精校原則,對原文的標點使用、段落劃分都進行了仔細的推敲和修改,務求使讀者獲得流暢的閱讀體驗。作品中原文的生僻字、古今異讀字比較多,為此,我們遵循重復注音原則,對原文中出現(xiàn)的生僻字、古今異讀字隨文注音。原文中還涉及到很多古地名,我們對這些古地名追根溯源,在注釋中將其地理位置準確地標示出來,減少了普通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地理位置描述的困惑和障礙。我們還按照整部書的風格選取了精美古樸的木版畫,配合圖說,或是概括性地介紹了書中出現(xiàn)的風景名勝,或是介紹徐霞客當年途經(jīng)之處的人情風物。呈獻給讀者的不僅是文字上的享受,更有一種文化和藝術(shù)美感上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