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的面具:漢唐墓葬藝術研究》這本書是鄭巖十多年來研究中國古代墓葬的一些心得,所討論的范圍集中在兩漢到南北朝時期的墓葬圖像,部分涉及唐代乃至遼宋金元的材料。綜合采用考古學與美術史的方法,從各個角度描述和闡釋兩漢至唐宋時期的墓葬材料,力圖使這個幽暗的角落在中國藝術史上展現(xiàn)出特有的光芒!妒耪叩拿婢撸簼h唐墓葬藝術研究》由鄭巖編著。古人對于死后世界種種的假設,見于制度、宗教、儀式和書寫,更直接呈現(xiàn)于墓葬之中。墓葬既是安置死者肉身的處所,又是建筑、繪畫、雕塑和工藝品的集合體,還可以被理解為人們在生死這個最大的、最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命題下,以物質(zhì)的材料、造型的手法、視覺的語言,所營造的具有終極價值的藝術作品!妒耪叩拿婢撸簼h唐墓葬藝術研究》綜合采用考古學與美術史的方法,從各個角度描述和闡釋兩漢至唐宋時期的墓葬材料,力圖使這個幽暗的角落在中國藝術史上展現(xiàn)出特有的光芒。 作者簡介: 鄭巖,山東安丘人。先后就讀于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歷史學博士。曾任山東省博物館研究館員、副館長,現(xiàn)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庵上坊——口述、文字和圖像》(合著)、《中國美術考古學概論》(合著)、《從考古學到美術史——鄭巖自選集》等。 目錄: 古代墓葬與中國美術史寫作(代前言) 第一編新藝術類型的興起 風格背后——西漢霍去病墓石刻新探 關于墓葬壁畫起源問題的思考——以河南永城柿園漢墓為中心 西漢石槨墓與墓葬美術的轉型 第二編畫像主題與社會 山東臨淄東漢王阿命刻石的形制及其他 漢代藝術中的胡人形象 關于漢代喪葬畫像觀者問題的思考 第三編墓主形象及其意義 墓主畫像研究 墓主畫像的傳承與轉變——以北齊徐顯秀墓為中心 逝者的“面具”——論北周康業(yè)墓石棺床畫像 青州北齊畫像石與入華粟特人美術——虞弘墓等考古新發(fā)現(xiàn)的啟示 第四編制度、空間與形式古代墓葬與中國美術史寫作(代前言)第一編 新藝術類型的興起風格背后——西漢霍去病墓石刻新探關于墓葬壁畫起源問題的思考——以河南永城柿園漢墓為中心西漢石槨墓與墓葬美術的轉型第二編 畫像主題與社會山東臨淄東漢王阿命刻石的形制及其他漢代藝術中的胡人形象關于漢代喪葬畫像觀者問題的思考第三編 墓主形象及其意義墓主畫像研究墓主畫像的傳承與轉變——以北齊徐顯秀墓為中心逝者的“面具”——論北周康業(yè)墓石棺床畫像青州北齊畫像石與入華粟特人美術——虞弘墓等考古新發(fā)現(xiàn)的啟示第四編 制度、空間與形式論“鄴城規(guī)制”——漢唐之間墓葬壁畫的一個接點崔芬墓壁畫初探壓在“畫框”上的筆尖——試論墓葬壁畫與傳統(tǒng)繪畫史的關聯(lián)論“半啟門”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