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帝師張居正全面講解,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警示后人 ·塵封已久的皇家讀本,史家經(jīng)典之一 ·中國**部編年體通史巨著《資治通鑒》全新解讀 張居正通識時變,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謂非干濟才。 ——《明史·張居正列傳》 本書是張居正對《資治通鑒》的講評和解析,每一段《資治通鑒》原文的后面,都附上了張居正的點評,可謂字字珠璣,飽含深刻的哲理。張居正曾先后擔任明穆宗隆慶皇帝的侍講侍讀,明神宗萬歷皇帝的知經(jīng)筵官,可謂兩代帝師。全書上起三皇五帝,下至五代后周世宗柴榮,,涵蓋面極廣,文學性極高。 作者簡介: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岳,謚號“文忠”。祖籍湖廣江陵(今屬湖北)。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國歷史上優(yōu)秀的內(nèi)閣首輔之一。嘉靖二十六年中進士,萬歷皇帝登基后為首輔。張居正輔政之時,曾任萬歷皇帝的老師,為其講解《論語》《孟子》《資治通鑒》等書。其著作有《張?zhí)兰贰稌?jīng)直解》等。 目錄: 卷一 三皇紀 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農(nóng)氏 黃帝有熊氏 五帝紀 帝少昊 帝顓頊 帝嚳 帝堯 帝舜 卷二 夏紀 大禹 帝啟卷一 三皇紀 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農(nóng)氏 黃帝有熊氏 五帝紀 帝少昊 帝顓頊 帝嚳 帝堯 帝舜 卷二 夏紀 大禹 帝啟 商紀 成湯 武丁 帝紂 卷三 周紀 文王武王 成王 卷四 周紀 宣王 平王 卷五 周紀 威烈王 安王 顯王 赧王 秦紀 始皇帝 二世皇帝 卷六 漢紀 高帝 惠帝 卷七 漢紀 文帝 卷八 漢紀 景帝 武帝 卷九 漢紀 昭帝 宣帝 卷十 東漢紀 光武帝 明帝 卷十一 東漢紀 獻帝 卷十二 后漢紀 昭烈帝 后帝 卷十三 晉紀 武帝 宋紀 武帝 梁紀 武帝 陳紀 后主 隋紀 文帝 煬帝 卷十四 唐紀 高祖 卷十五 唐紀 太宗 卷十六 唐紀 高宗 卷十七 唐紀 中宗睿宗 玄宗 卷十八 唐紀 肅宗 代宗 卷十九 唐紀 德宗 卷二十 唐紀 憲宗 卷二十一 后梁紀 太祖 后唐紀 莊宗 明宗 后晉紀 高祖 后漢紀 高祖 后周紀 太祖 世宗 附錄 進講章疏 卷一 三皇紀 三皇,是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nóng)氏、黃帝有熊氏。這三個君,叫作三皇。德冒天下謂之皇。古人質(zhì)樸,未有皇帝稱號,后世以其有大德足以覆冒天下,故稱之曰皇。紀,是記載其所行之事。三皇以前,還有君長,以其年代久遠,無可考見,故作史者以三皇為始。 ※.太昊伏羲氏 太昊,是伏羲氏的帝號,氏用來分別族群,大昊姓風而以伏羲為氏,故稱為太昊伏羲氏。 【原文】太昊之母,居于華胥①之渚②,履巨人③跡④,意有所動,虹且繞之,因而始娠⑤。生帝于成紀,以木德繼天而王,故風姓。有圣德,像日月之明,故曰太昊⑥。 張居正講評:根據(jù)史臣的說法,帝王都是應(yīng)天命而生,是受上天眷念的人,所以,當他們出生時,一定會有非比尋常的祥瑞出現(xiàn)。當初太昊伏羲氏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居住在華胥地方江中的一個小洲上。某一天,她偶然看到了一個巨人的腳印,于是她就踏進了那腳印,站在了里面,突然心有所感,與此同時天上彩虹乍現(xiàn)。那彩虹進而從天而降,環(huán)繞著她的身體,她便因此懷上了伏羲。伏羲不久就出生在了成紀這個地方。后來,根據(jù)“五德”之說,伏羲以木德而成為帝王。又因為在五行之說中木能生風,所以伏羲氏以風為自己的姓氏。而“太昊”的名字,則來自于其所具有的圣人般的德行,如日月照耀大地般的公正、明察秋毫。 【原文】人生之始也,與禽獸無異,知有母而不知其父,知有愛而不知其禮。臥則呿呿⑦,起則吁吁⑧,饑則求食,飽則棄余,茹毛飲血而衣皮革。太昊始作網(wǎng)罟⑨,以佃⑩以漁.,以贍民用,故曰伏羲氏。養(yǎng)六畜以充庖廚,且以為犧牲,享神祇,故又曰庖羲氏。 張居正講評:在遠古社會,人民蒙昧未開,民風淳樸;雖然現(xiàn)在人被譽為萬物之靈,并且也以世界的主人自居,但在那時人跟禽獸一樣都是很愚蠢的。因而,孩子只知道自己的母親是誰,至于父親就不清楚了;知道互相相親相愛,卻不知道有禮義廉恥這回事。當然,生活也不是依照禮法來的,睡覺則鼾聲如天,行動則舒緩自得,為所欲為,更不知道有一些想法、思慮。餓了就去找吃的,吃飽了就將吃不完的食物拋棄,而不知道去追求其他一些東西,僅滿足于口腹之欲。就算是口腹之欲,這個滿足也是很低級的,吃的不過是草根樹皮,喝的不過是禽獸之血,能弄點獸皮披在身上那就更滿足了。對于耕田鑿井、布帛絲麻之類的農(nóng)事,根本不知道為何物。只有到了太昊伏羲氏降生以后,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觀,他教會了人們制作工具去打獵、捕魚,以豐富大家的飲食生活,而大家都受到了便利。打獵時,偶爾有活捉的牲畜、禽鳥,伏羲便教人們馴養(yǎng)這些牲畜、禽鳥為家畜、家禽。比方說馬、牛、羊、豬、狗、雞等六畜,人們想吃時,隨時都有,不用再費時費力地去打獵;在祭祀先祖時,還能用這些牲畜當犧牲敬獻給先祖。人們?yōu)榱烁屑し耍识址Q伏羲為“庖羲氏”。 【原文】帝太昊伏羲氏,成紀.人也,以木德繼天而王,都宛丘.。帝德合上下,天應(yīng)以鳥獸文章,地應(yīng)以河圖洛書。于是仰觀象于天,俯觀法于地,中觀萬物于人,始畫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為卦六十有四,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jié)繩之政,書制有六:一曰象形,二曰假借,三曰指事,四曰會意,五曰轉(zhuǎn)注,六曰諧聲,使天下義理必歸文字,天下文字必歸六書。作甲歷。 張居正講評:傳說,伏羲之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nèi)的黃河中涌出龍馬,背上有自然奇耦之數(shù),叫作河圖;大禹之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水中浮出靈龜,背上亦有自然奇耦之數(shù),叫作洛書。這河圖與洛書都是來自天上的神物。八卦,分別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等卦。卦的一畫為一爻,每卦共三畫,故說三爻。書契,書是寫字,契是約信,寫字的目的是為了記事以為信,使久遠的事不至于湮沒。結(jié)繩,是把繩子打結(jié)。上古文字還沒產(chǎn)生之前,人們采用結(jié)繩的方法記事,大事打個大結(jié),小事打個小結(jié)。象形,是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征,具體地勾畫出來,如篆書日字作,月字作。假借,是本來沒有那個意思,而借其聲來表達那個意思,如韋本為韋背,而借為韋革之韋;豆本為俎豆,而借為麥豆之豆;商本為商度,而借為商賈之商,又借為宮商之商。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號或在圖形上加些指示性符號來表示意義,如木下加一畫是本字,木上加一畫是末字之類。會意,是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合起來表達其意,如日月為明,人言為信,草生田上為苗之類。轉(zhuǎn)注,是將其音、形、意轉(zhuǎn)注為他字所用,如善惡之惡,轉(zhuǎn)為好惡之惡;行走之行,轉(zhuǎn)為德行之行之類。諧聲,是取一字為主而附他字以調(diào)合其聲,如松從木旁,以公為聲;柏從木旁,以白為聲之類。這六件都是造字的方法,叫作“六書”。甲歷,是利用天干地支相結(jié)合來紀年月晝夜、方位的方法,因為天干以甲為第一,故這種方法得名“甲歷”。其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地支”。歷,在古代寫作“曆”字。 太昊伏羲氏是成紀地方的人,因為居于木德的地位而取得王位,建都于宛丘地方。其德行上合于天經(jīng),下合于地義,故天以鳳凰紋章與之相和,這是因為鳳凰紋章是天下最美好的圖案;地以河圖洛書與之相和,這是因為圖書上的數(shù)字奇偶相間,陰陽相濟,不可增減。于是伏羲氏以鳳凰紋章、河圖洛書為法則。接著,他又仰觀天象,俯觀地理,中觀人情,合天、地、人三才的道理,創(chuàng)造出八卦。每卦有三爻,以對應(yīng)天、地、人三才。又因其未能窮盡道理,固又增加三爻合為六爻,一卦變做八卦,八卦變成六十四卦,以闡發(fā)神明幽微之德,以區(qū)別萬物之間相互感應(yīng)的情形,判定天下事物的吉兇,而使人民行事有章可循。在文字沒有產(chǎn)生之前,人們用結(jié)繩的方法來記事,于是伏羲又創(chuàng)造文字,使政事無論大小都能得到詳細而準確的記載,結(jié)繩記事的方法遂廢止不用了。其造字的方法有六種,即象形、假借、指事、會意、轉(zhuǎn)注、諧聲。以這六種造字方法造字,使天下的義理都包函于文字之中,天下的文字沒有出自六書之外的。伏羲又制作甲歷,以彰顯天道,使人們有時間觀念。可以說,太昊伏羲氏是文字的始祖。 【原文】上古男女無別,帝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倫之本,而民始不瀆。又因龍馬負圖出于河之瑞,以龍紀官,故為龍師而龍名。于是共工為上相,柏皇為下相,朱襄、昊英常居左右,栗陸居北,赫胥居南,昆吾居西,葛天居東,陰康.居下,分理宇內(nèi),而政化大治。 張居正講評:上古之世婚姻的主要形式為雜婚,關(guān)系混雜,伏羲氏創(chuàng)制了嫁娶的禮儀。那時候還沒有貨幣、布帛,聘禮只需要兩張鹿皮。上古的時候,女性稱姓,男性稱氏,伏羲又分別姓氏,使族類各有其位,再創(chuàng)立婚姻之禮,以媒妁之言,結(jié)二姓婚姻,從此人們方才知道夫婦、婚姻是人倫大禮的根本,男女有別,雜婚之習不復(fù)存在了。又因天降祥瑞,龍馬背負河圖,出于孟河,所以以龍為官名,某官稱為某龍氏。如飛龍氏、潛龍氏、青龍氏、赤龍氏之類。于是任命共工為上相,柏皇為下相,共居宰執(zhí)之位;朱襄、昊英兩人常侍左右;栗陸為北方的方伯,統(tǒng)管北方事物;赫胥為南方的方伯,統(tǒng)管南方事物;昆吾為西方的方伯,統(tǒng)管西方事物;葛天為東方的方伯,統(tǒng)管東方事物。這幾個都是有名的賢臣,上下四方的事物在他們的治理之下,天下遂臻于大治,海晏河清。伏羲是上古時候的圣賢帝王,但就算圣賢到伏羲的程度,治理國家也必須依賴賢臣各司其職,各盡其能,然后得天下大治——這是帝王欲使天下臻于大治的不二法門。 【原文】帝作荒.樂,歌扶徠,詠罔罟.,以鎮(zhèn).天下之人,命曰立基.。斫桐為琴,繩絲為弦,弦二十有七,命之曰離.徽.,以通神明之貺.,以合天人之和,桑為三十六弦之瑟,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而樂音自是興焉。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崩。 張居正講評:伏羲知道天地之間各種自然之聲無不和于音律,為人君的當以這些音律安定百姓、和平天下,于是創(chuàng)作了大樂。以扶徠、網(wǎng)罟的樂章,慰勞前來歸附的人民,安定天下的臣民。樂章總名為《立基》,其名字來源于人民是社會的根本,而安撫人民則是根本中的根本。又見桐木、桑木,發(fā)聲泠然可聽,便用桐木制作琴,以繩蠶絲為弦,弦有二十七條,名叫離徽。在祭祀神祇、朝會時,用琴奏樂,用以感謝神明,使其降福于人民;使國家上下和合一心,歡欣交通。又以桑木配以繩蠶絲,制作了三十六弦的瑟,并讓人們彈奏,以修心養(yǎng)性,使其行為合于天理,音律自此興起了。作為音律的祖師伏羲創(chuàng)制樂律,實在是發(fā)現(xiàn)了天地之間和睦相處至于和諧的奧秘。伏羲在做了一百二十年的帝王后,駕崩了。 注釋: ①華胥,是地名,就是今天陜西藍田華胥。 、阡,是水中小洲。 ③巨人,是身體巨大的人。 、苒E,在文中是指巨人的足跡。 、萆铮瑡D人懷孕。 、揸,是光明的意思。 、邊韰,是人睡覺時打鼾的聲音。 、嘤跤,是人舒緩自得的模樣。 、峋W(wǎng)罟,是狩獵與捕魚的工具。 .佃,是獵取禽獸。 .漁,是捕魚。 .成紀,就是今天陜西秦州地方,也就是伏羲氏出生的地方。 .宛丘,即今天河南陳州。 .儷皮,是成對的鹿皮,古時用作聘問、酬謝或定婚的禮物。 .共工(水神)、柏皇、朱襄(炎帝)、昊英、栗陸、赫胥、昆吾、葛天(樂神)、陰康,都是伏羲為王時的大臣的名字。 .荒,解作“大”。 .扶徠、罔罟,都是樂章的名字。扶徠的意思現(xiàn)在已亡逸。網(wǎng)罟的意思來源于伏羲的制作網(wǎng)罟捕魚,人們都受益匪淺,為了歌頌這件事人們制作了名為網(wǎng)罟的樂章。 .鎮(zhèn),是安定的意思。 .立基,是整個樂章的名字。據(jù)《禮記注疏》記載,在伏羲生活的時代,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學說初步建立了,以天干地支紀年的方式也創(chuàng)立了,八卦的演成使陰陽得以分別,制作琴瑟等樂器使音律和諧,歌頌這些事情的樂章總稱為立基。 .離,是琴的名字。 .徽,是琴上系琴弦的繩子,共十三個,后用做撫琴標記的名稱。 .貺,是賜的意思。 .是繩索的意思。 ※.炎帝神農(nóng)氏 炎帝,是帝號。 【原文】少典①之君,娶于有 氏②之女,曰安登,生二子焉。長曰石年,育于姜水,故以姜為姓,以火德代伏羲氏治天下,故曰炎帝。其起本于烈山,又號烈山氏,亦曰連山氏。其初國伊,繼國耆③,合而稱之,故又號曰伊耆氏。 張居正講評:很久以前少典氏的君主,娶有氏女子安登為妻。安登為少典君主生了兩個兒子,其中長子名叫石年,也就是后來的炎帝。炎帝因在姜水地方長大,后來便以姜為自己的姓氏。先前,伏羲氏因木德而成為天下的君主,石年繼伏羲之后而為君主,按五行學說取木能生火之義,故石年以火德而稱王,又因火性炎熱,所以又被稱為炎帝。又因炎帝最初是生活在烈山,所以又被稱為烈山氏或連山氏。又因其先祖曾建都于伊、耆兩地,故人們又時常以兩地的名字稱呼炎帝為伊耆氏。 【原文】炎帝神農(nóng)氏,以火德王,都于陳④,遷曲阜⑤。初蓺五谷、嘗百草。古者民茹草木之實,食禽獸之肉,而未知耕稼。炎帝因天時,相地宜,斫木為耜⑥,揉木為耒,始教民蓺⑦五谷⑧,而農(nóng)⑨事興焉。民有疾病,未知藥石⑩。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溫平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嘗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書以療民疾,而醫(yī)道立矣。復(fù)察水泉甘苦,令人知所避就,由是民居安食力而無夭折之患,天下宜之,故號神農(nóng)氏。 張居正講評:炎帝神農(nóng)氏以火德而成為天下的君主,建都于陳州,后又遷都于曲阜。上古時候,人們的食物主要來自于采集果實與打獵,根本不知耕種稼穡為何物。在炎帝登上君主之位以后,他看到一年有四季之分,各種動物、植物各有其生長的時候,各地地形、氣候都有自己的特點,于是從植物中選出了五種即五谷,讓人們種植,又用樹木制作耜耒等工具,教百姓們?nèi)ジ锓N谷,農(nóng)業(yè)因此而興盛起來。上古時候,人們有了疾病,也不知道用藥石去醫(yī)治,因為那時根本沒有藥石。到炎帝時,鑒于這種情況,他親嘗百草,發(fā)現(xiàn)一些植物可以入藥,可以治病。并且弄清楚了這些植物的性質(zhì)究竟是寒涼的、溫暖的、平和的還是大熱的。在此基礎(chǔ)上,炎帝又辨別出在治某一種病搭配草藥時,哪一種藥為主,哪一種藥可以隨著主藥治病,哪一種藥可以幫助別的藥,哪一種藥可以引導別的藥。這為主的藥俗稱為“君”,隨著主藥治病的藥俗稱為“臣”,幫助別的藥的藥俗稱為“佐”,引導別的藥的藥俗稱為“使”。君臣佐使相互配合即為治病的方法。炎帝在嘗百草分辨動植物藥性時,曾在一天之內(nèi)嘗了七十種毒藥,但他有神奇的方法,用藥物化去毒性,那毒就再也不能害人了。他又怕人們不知道克制這些毒性的方法,就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有了最初的醫(yī)書,醫(yī)藥之學創(chuàng)立了。他又品嘗地上的泉水,弄清楚哪兒的泉水是甜的是對人有利的,哪兒的泉水是苦的是對人有害的,使人們遠離那些泉水苦的地方,到泉水甘甜可口的地方居住。人們到泉水甘甜的地方居住,自然取水方便,生活也自然容易安定繁榮了;從事農(nóng)業(yè),以耕種為食物的重要來源,則人們擁有了穩(wěn)定的食物來源,不至于挨餓;醫(yī)藥之學的創(chuàng)立,使人們的疾病之苦大大減輕,得以頤養(yǎng)天年,孩子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人們都受其利。因為他發(fā)明了種植五谷并以為食的農(nóng)業(yè),這是從來沒有人想過、做過的事,其發(fā)明就如同天神降福一樣,故人們又稱他為“神農(nóng)氏”。 不要驚慌失措!現(xiàn)在立即行動,讓幽默來放松自己! “保用幾年,就是告訴你這產(chǎn)品用多久該換新。” “如果這是一個自由(free,亦作“免費”解)的國家,為什么我付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