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道德經(jīng)的智慧


作者:丹明子解     整理日期:2015-04-06 18:04:49

《道德經(jīng)》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稱《道經(jīng)》;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所以人稱《德經(jīng)》!兜澜(jīng)》講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萬物變化的玄機(jī),講述了明暗變幻的微紗;《德經(jīng)》說的是處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的進(jìn)退之術(shù),包含了長生久視之道。
  《道德經(jīng)》不僅是一部哲學(xué)經(jīng)典,面且它的文字簡潔、轍韻強(qiáng)勁,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詩。因此,有人說《道德經(jīng)》是哲學(xué)的詩化表述。
  這本《道德經(jīng)的智慧》,行文通俗易懂,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道德經(jīng)》巾的智慧真諦,讓“道”真正地融人我們的日常生活之巾,從我們身邊的細(xì)微末節(jié)就能夠體會到老子的思想。
  目錄:
  第一章眾妙之門
  第二章功成弗居
  第三章不見可欲
  第四章和光同塵
  第五章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
  第七章天長地久
  第八章上善若水
  第九章功成身退
  第十章?lián)粴庵氯?br>  第十一章無之為用
  第十二章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寵辱若驚
  第十四章無象之象
  第十五章微妙玄通第一章眾妙之門
  第二章功成弗居
  第三章不見可欲
  第四章和光同塵
  第五章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
  第七章天長地久
  第八章上善若水
  第九章功成身退
  第十章?lián)粴庵氯?br/>  第十一章無之為用
  第十二章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寵辱若驚
  第十四章無象之象
  第十五章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虛極靜篤
  第十七章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大道廢焉
  第十九章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獨(dú)異于人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全而歸之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重為輕根
  第二十七章常善救人
  第二十八章常德不離
  第二十九章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故善者果
  第三十一章恬淡為上
  第三十二章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自知者明
  第三十四章終不為大
  第三十五章往而無害
  第三十六章國之利器
  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以賤為本
  第四十章有生于無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第四十二章?lián)p之而益
  第四十三章無為之益
  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知足之足
  第四十七章不為而成
  第四十八章為學(xué)日益
  第四十九章圣無常心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尊道貴德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行于大道
  第五十四章善抱不脫
  第五十五章物壯則老
  第五十六章為天下貴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國
  第五十八章禍兮福倚
  第五十九章長生久視
  第六十章若烹小鮮
  第六十一章各得其所
  第六十二章為天下貴
  第六十三章終不為大
  第六十四章慎終如始
  第六十五章善為道者
  第六十六章為百谷王
  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寶
  第六十八章不爭之德
  第六十九章哀者勝矣
  第七十章被褐懷玉
  第七十一章不知知病
  第七十二章自知自愛
  第七十三章天網(wǎng)恢恢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賢于貴生
  第七十六章柔弱處上
  第七十七章為而不恃
  第七十八章受國之垢
  第七十九章常與善人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
  第八十一章為而不爭
  跋:譯者的話第一章眾妙之門
  智慧解析
  先來聽一個(gè)故事:五代時(shí)有個(gè)宰相名叫馮道,馮宰相養(yǎng)了不少門客。所謂門客,就是一種閑人,寄食在名人的門下,有時(shí)幫助名人出出主意。有一天,一個(gè)門客給別人講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不想一開篇就遇到了天大的難題。古時(shí)候講忌諱,尊者的名字不能隨便說(不像現(xiàn)在的人,兒子敢跟父親稱“哥們兒”)。“道可道,非常道”,這一句可怎么講?“道可道”,實(shí)在是不可道,因?yàn)檫@個(gè)“道”字正是主人的名諱,是不能講的。于是他只得把“道可道,非常道”讀作:“不可說,不可說,非常不可說!
  這位門客沒有想到,其實(shí)他的這句話是歪打正著地一下子觸及到了“道”的真諦。道的確是不可說的,說出來就不是道了。
  這里,老子為我們講述了“道”和“名”的概念,以及“無”和“有”的真意。朱子曾經(jīng)說過:“道就像路一樣,是人們所共同擁有的!彼械奶、地、人、物都在遵循的規(guī)范,就是“道”。
  《老子》一書之所以又名《道德經(jīng)》,究其原因有二:第一,它要闡明的觀點(diǎn)就是什么是“道”;第二,它要闡明的觀點(diǎn)就是什么是“德”。
  古時(shí)候的人決不懂得什么是“上網(wǎng)”,也不知道什么是“電腦”和“手機(jī)”!拔母铩睍r(shí)期的語言,現(xiàn)在的年輕人便不太明白;而黑道上的“切口”,局外人也聽不懂。老子說,你要想了解現(xiàn)實(shí)中事物的變化,研究概念就可以了;你要是還想研究概念產(chǎn)生之前的那個(gè)無名宇宙的奧妙,那你就得用另一套語言系統(tǒng)才行。至于這另一套語言系統(tǒng)是什么,還真不好說。
  其實(shí),研究宇宙奧妙的語言不只一套,有科學(xué)家用的,他們闡述觀點(diǎn)的語言多是術(shù)語,對于一般人來說是聽不太懂的;有佛家用的禪語,這種語言如果沒有一定的悟性,也很難明白。而老子告訴我們時(shí),所用的又是另外一種語言,它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是如果不是有道之士,也無法明白它的深遠(yuǎn)含義。這種語言就是“悟語”。不僅要參悟語言,就連心靈都得進(jìn)行悟透,拋卻欲望、忘卻寵辱。所以說“常無欲以觀其妙”,是無心得之。
  ……
  





上一本:荊楚民間風(fēng)俗 下一本:山西文明史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道德經(jīng)的智慧的作者是丹明子解,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shí),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