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的著作令人望而生畏,本書卻別開生面,通過譯編書信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黑格爾的生活道路、政治態(tài)度及其哲學(xué)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全書共收錄黑格爾與荷爾德林、謝林、歌德、道布等人的通信共百封,附錄中還收錄了費(fèi)爾巴哈書信二十封。 作者簡介: 苗力田(1917-2000),著名西方哲學(xué)史家,古希臘哲學(xué)研究專家,教育家,翻譯家,中國人民大學(xué)哲學(xué)系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中華外國哲學(xué)史學(xué)會顧問,中央大學(xué)北京校友會名譽(yù)理事。先后師從著名哲學(xué)家宗白華、陳康、方東美、熊偉等。主持編譯國家“七五”項(xiàng)目——十卷本的《亞里士多德全集》,開創(chuàng)編譯外國哲學(xué)家全集的先河。 目錄: 目錄: 第一部分黑格爾與荷爾德林00 1[5]荷爾德林致黑格爾(1794年7月10日)00 2[9]荷爾德林致黑格爾(1795年1月26日)0 3[15]荷爾德林致黑格爾(1795年11月25日)0 4[18]黑格爾致荷爾德林——贊歌(1796年8月)0 5[19]荷爾德林致黑格爾(1796年10月24日)0 6[20]黑格爾致荷爾德林(1796年11月)0 7[21]荷爾德林致黑格爾(1796年11月20日)0 第二部分黑格爾與謝林0 8[6]黑格爾致謝林(1794年圣誕夜)0 9[7]謝林致黑格爾(1795年1月6日)0 10[8]黑格爾致謝林(1795年1月底)0 11[10]謝林致黑格爾(1795年2月4日)0 目錄: 第一部分黑格爾與荷爾德林00 1[5]荷爾德林致黑格爾(1794年7月10日)00 2[9]荷爾德林致黑格爾(1795年1月26日)0 3[15]荷爾德林致黑格爾(1795年11月25日)0 4[18]黑格爾致荷爾德林——贊歌(1796年8月)0 5[19]荷爾德林致黑格爾(1796年10月24日)0 6[20]黑格爾致荷爾德林(1796年11月)0 7[21]荷爾德林致黑格爾(1796年11月20日)0 第二部分黑格爾與謝林0 8[6]黑格爾致謝林(1794年圣誕夜)0 9[7]謝林致黑格爾(1795年1月6日)0 10[8]黑格爾致謝林(1795年1月底)0 11[10]謝林致黑格爾(1795年2月4日)0 12[11]黑格爾致謝林(1795年4月16日)0 13[13]謝林致黑格爾(1795年7月21日)0 14[14]黑格爾致謝林(1795年8月30日)0 15[16]謝林致黑格爾(1796年1月)0 16[17]謝林致黑格爾(1796年6月20日)0 17[29]黑格爾致謝林(1800年11月2日)0 18[34]謝林致黑格爾(1802年5月24日)0 19[37a]謝林致黑格爾(1803年5月末)0 20[38]謝林致黑格爾(1803年7月11日)0 21[40]黑格爾致謝林(1803年8月16日)0 22[41]謝林致黑格爾(1803年8月31日)0 23[42]黑格爾致謝林(1803年11月16日)0 24[45]黑格爾致謝林(1804年2月27日)0 25[46]謝林致黑格爾(1804年3月3日)0 26[47]謝林致黑格爾(1804年7月14日)0 27[82]黑格爾致謝林(1807年1月3日)0 28[83]謝林致黑格爾(1807年1月11日)0 29[90]黑格爾致謝林(1807年2月23日)0 30[93]謝林致黑格爾(1807年3月22日)0 31[95]黑格爾致謝林(1807年5月1日)0 32[107]謝林致黑格爾(1807年11月2日)0 第三部分黑格爾與歌德0 33[39]黑格爾致歌德(1803年8月3日) 34[43]歌德致黑格爾(1803年11月27日) 35[44]歌德致黑格爾(1803年12月15日) 36[49]黑格爾致歌德(1804年9月29日) 37[51]黑格爾致歌德(1804年12月6日) 38[64]歌德致黑格爾(1806年6月27日) 39[65]黑格爾致歌德(1806年6月30日) 40[87]黑格爾致歌德(1807年1月末) 41[92]黑格爾致歌德(1807年3月) 42[321]歌德致黑格爾(1817年7月8日) 43[322]黑格爾致歌德(1817年7月20日) 44[373]歌德致黑格爾(1820年10月7日) 45[381]黑格爾致歌德(1821年2月24日) 46[384]歌德致黑格爾(1821年4月13日) 47[393]黑格爾致歌德(1821年8月2日) 48[432]黑格爾致歌德(1822年9月15日) 49[471]歌德致黑格爾(1824年5月3日) 50[489]黑格爾致歌德(1825年4月24日) 51[535]黑格爾和伐倫哈根致歌德(1827年3月6日) 52[536]歌德致黑格爾和伐倫哈根(1827年3月15日) 53[540]歌德致黑格爾(1827年5月9日) 54[546]黑格爾致歌德(1827年6月29日) 55[554]歌德致黑格爾(1827年8月17日) 第四部分黑格爾與道布 56[277]道布致黑格爾(1816年7月30日) 57[279]黑格爾致道布(1816年8月6日) 58[285]道布致黑格爾(1816年8月16日) 59[286]黑格爾致道布(1816年8月20日) 60[287]道布致黑格爾(1816年8月20日) 61[291]黑格爾致道布(1816年8月25日) 62[298]黑格爾致道布(1816年9月8日) 63[305]道布致黑格爾(1816年9月26日) 64[372]道布致黑格爾(1820年9月30日) 65[387]黑格爾致道布(1821年5月9日) 66[401]道布致黑格爾(1821年9月19日) 67[506]道布致黑格爾(1826年3月29日) 68[519]黑格爾致道布(1826年8月15日) 69[531]黑格爾致道布(1826年12月19日) 70[541]道布致黑格爾(1827年5月13日) 71[543]黑格爾致道布(1827年5月29日) 72[596]道布致黑格爾(1829年4月15日) 73[609]黑格爾致道布(1829年9月27日) 74[615]道布致黑格爾(1829年10月11日) 第五部分其他 75[1]黑格爾致哈格(1785年6月8日12時(shí)半) 76[2]黑格爾致呂太(1793年8月24日) 77[3]黑格爾致呂太(1793年9月11日) 78[12]黑格爾致封斯太格(1795年7月9日) 79[22]黑格爾致南乃太恩代兒(1797年2月9日) 80[23]黑格爾致南乃太恩代兒(1797年3月22日) 81[24]黑格爾致南乃太恩代兒(1797年7月2日) 82[25]黑格爾致南乃太恩代兒(1797年11月13日) 83[27]黑格爾致南乃太恩代兒(1798年5月25日) 84[55]黑格爾致沃斯(1805年5月) 85[74]黑格爾致尼塔默(1806年10月30日) 86[88]尼塔默致黑格爾(1807年2月16日) 87[89]黑格爾致尼塔默(1807年2月20日) 88[155]溫迪希曼致黑格爾(1810年4月27日) 89[158]黑格爾致溫迪希曼(1810年5月27日) 90[192]黑格爾致葛爾特(1811年7月29日) 91[215]黑格爾致葛爾特(1812年12月18日) 92[278]黑格爾致勞默爾(1816年8月2日) 93[318]黑格爾致多德林(1817年4月29日) 94[383]黑格爾致海因里希斯(1821年4月7日) 95[389]黑格爾致克羅采爾(1821年5月末) 96[422]黑格爾致杜博(1822年7月30日) 97[450]黑格爾致杜博(1823年4月29日) 98[513]黑格爾致尼塔默(1826年6月11日) 99[680]黑格爾致斯提哥利茨(1831年8月28日) 100[687]黑格爾致甘斯(1831年11月12日) <第一部分:黑格爾與荷爾德林 《黑格爾通信百封》譯編自“BriefevonundanHegel”HerausgegebenvonJohannesHoffmeister,VierBnde,F(xiàn)elixMeinerVelag,Hamburg,1952—1977。這一部分收譯了黑格爾與荷爾德林的通信七封,計(jì)黑格爾致荷爾德林的信一封,另有長詩一首;荷爾德林致黑格爾的信計(jì)五封。通信的時(shí)間是,從1794年兩人同時(shí)于圖賓根神學(xué)院畢業(yè)后,各自走上家庭教師位置,一直到1896年黑格爾又因荷爾德林的推薦從瑞士回到了本國美因河上的法蘭克福。這些信展現(xiàn)了這兩個(gè)好友,傾心于改革,憧憬于未來,風(fēng)華正茂時(shí)期的哲學(xué)家和詩人的火熾熱情。 黑格爾、荷爾德林、謝林是在圖賓根(Tübingen)這個(gè)德國南方符騰貝格(Württemberg)城市里同時(shí)升起的、十九世紀(jì)歐洲文化的三顆巨星。荷爾德林和黑格爾是同屆同學(xué),再過兩年,年方十五的謝林,也進(jìn)入了這個(gè)公國專門為培養(yǎng)牧師而設(shè)置的學(xué)院。這三個(gè)朋友,在今日都被公認(rèn)為歐洲文化偉大的人物,但在他們自己的時(shí)代,生活道路的順逆卻大不相同。荷爾德林是他們中命運(yùn)最為不幸的一個(gè)。 約翰克里斯提安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JohannChristianFriedrichHlderlin)1770年生于德國南部內(nèi)卡河(Neckar)邊的一個(gè)小城,兩歲失去了生父,九歲失去了繼父,由母親挑起撫養(yǎng)二子一女的全部重?fù)?dān)。母親出身于牧師家庭,也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成為一個(gè)神職人員。在家鄉(xiāng)受過基礎(chǔ)教育之后,荷爾德林于1788年進(jìn)入圖賓根神學(xué)院,1793年以碩士學(xué)位畢業(yè),因此具有了神職人員的資格。但是,他并沒有走母親所希望他走的道路,而是作為教師、作為詩人去啟迪人民,宣傳“上帝之國”。 荷爾德林的詩才,是在他前輩詩人席勒的培養(yǎng)下發(fā)展起來的。席勒不但在自己所辦的刊物上發(fā)表這個(gè)青年詩人的作品,并且給他介紹謀生的職業(yè)。荷爾德林做教師似乎一直不甚成功,經(jīng)過一段時(shí)間之后,他決心獨(dú)自到耶拿,在席勒和歌德身邊專心從事創(chuàng)作。詩是當(dāng)不了面包的,1795年底貧窮逼迫著他,他只好又去法蘭克福銀行家貢塔爾(Gontard)家,再就西席。在這個(gè)家庭里,他不久就和女主人陷入了愛情關(guān)系。其結(jié)果是,他不得不于1798年秋離開法蘭克福。這一不幸的經(jīng)歷,對正在成熟著的青年詩人的身心是個(gè)嚴(yán)重打擊。他曾經(jīng)設(shè)法在耶拿大學(xué)獲得一個(gè)講授古希臘文學(xué)的席位,但沒有成功。于是,他在1801年離開德國到波爾多城任教。次年夏天,他得到了在他作品中被理想化為狄奧蒂瑪(Diotima)的情人的死訊,突然離開波爾多,徒步橫穿法國回到家鄉(xiāng),神經(jīng)顯得已很不正常。在家人的細(xì)心照料下,他的狀況大為好轉(zhuǎn)。他不但繼續(xù)寫出了很多著名的詩篇,并且翻譯出版了古希臘詩人索?死账沟摹栋蔡岣昴泛汀抖淼移炙雇酢罚1804年)兩大悲劇。 經(jīng)好友辛克萊的推薦,荷爾德林到霍姆堡(Homburg)大伯爵府圖書館中任職。但好景不長,次年,1805年辛克萊被誣陷有謀叛活動,囚禁起來。辛克萊不久被釋放了,而荷爾德林的神經(jīng)這一次卻被摧毀,再也沒恢復(fù)過來。他被送回到圖賓根,在神智混亂中度過了三十六個(gè)年頭,一直活到1843年。荷爾德林的《故鄉(xiāng)》一詩,就是詩人自己生活的寫照。 滿載的舟子,從遠(yuǎn)方島嶼, 歡愉地返轉(zhuǎn)靜寂河上的故鄉(xiāng)。 我也要這樣回到生長我的土地, 倘使懷里的財(cái)貨多得和痛苦一樣。 一度哺育了我,您夢魂難忘的河岸, 撫慰著因愛而忍受的痛苦, 您能答應(yīng),在我達(dá)到時(shí), 讓樹林再把我青春日子的平靜回還? 我曾在你浪花里嬉戲的清泉, 我曾在你身邊馳目過往船只的河川, 等著吧,我就要去到你們的身邊。 一度護(hù)衛(wèi)著我的群山哪! 故鄉(xiāng)安寧的邊境, 母親的家屋,姊妹的深情, 等著吧,我就要向你們祝福致敬, 在你們懷抱里我的心節(jié)日般地歡躍輕松。 永遠(yuǎn)忠于您,不過我清楚,清楚 愛就是痛苦,這創(chuàng)傷難以平復(fù), 它唱的不是搖籃歌,從內(nèi)心深處, 我向死者唱著安魂曲。 給予我們上天之火的眾神, 也為我們帶來了神圣的痛苦, 正因?yàn)檫@樣,一個(gè)大地的兒子, 我生來似乎就為的是去受苦。從黑格爾和謝林的通信里可以看出,兩人對他們這位天才朋友的不幸都深表同情,盡力設(shè)法援手,希望對他的康復(fù)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三顆巨星,在他們的青年時(shí)代,心是在一起的,事業(yè)是共同的。他們的思想都是在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思想哺育下形成的歐洲的啟蒙主義。荷爾德林在自己的詩篇中歌唱自由,歌唱人性,歌唱友誼和愛情,當(dāng)著自己的美好希望幻滅之后,就把謳歌變成了痛苦的傾訴。他把古希臘當(dāng)作理想王國,希望以這種人和自然和諧一致的精神來取代德國落后的封建割據(jù)、人身依附、宗教迷信、蒙昧主義的統(tǒng)治。他的抒情小說《徐培里安》(Hyperion)里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gè)英雄,他為希臘的自由,為驅(qū)除土耳其人的壓迫,為實(shí)現(xiàn)“一人為大家,大家為一人”的人類理想去挺身而戰(zhàn)。通過徐培里安的書信,荷爾德林對德國的庸俗和愚昧作了尖銳的揭露和批判。 在創(chuàng)作上,荷爾德林的遭遇也和其他兩位朋友不一樣。謝林少年成名,二十三歲就登上了耶拿大學(xué)的哲學(xué)講壇,三十一歲就被任命為慕尼黑造型藝術(shù)科學(xué)院的秘書長。黑格爾雖然沒有這樣在早年時(shí)就嶄露頭角,但從1816年之后就穩(wěn)定占有大學(xué)教授的講座,他的哲學(xué)還在他活著的時(shí)候,就升為普魯士王國的國家哲學(xué)。荷爾德林的創(chuàng)作卻被遺忘了差不多將近一個(gè)世紀(jì),直到二十世紀(jì)初才被重新發(fā)現(xiàn),被公認(rèn)為可以和歌德、席勒一起列入世界最偉大詩人的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