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黑格爾與現(xiàn)代人的自由


作者:洛蘇爾多,丁三東     整理日期:2014-09-29 09:55:49

黑格爾極權主義——至少是保守主義——的形象由來已久。多梅尼克?洛蘇爾多在本書中卻有力地表明,黑格爾展示了現(xiàn)代自由諸多復雜而獨特的維度,只有理解了它們,才能全面而深入地理解現(xiàn)代人的自由。
  “個體自由”是現(xiàn)代自由的一個基本規(guī)定。但是,單純的個體自由原則實際上是對“叢林法則”的承認,在此原則之下,社會演化的結果只會是兩極分化和大規(guī)模的貧困。這種情況危及到個體自由概念本身,如果這里的個體是指所有個體,指每一個個體的話。我們不要忘記,“個體平等”也是現(xiàn)代自由的一個基本規(guī)定,普遍的人的概念正是黑格爾一再贊頌的現(xiàn)代的偉大歷史性成就。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大規(guī)模異質人群聚居的社會,是一個復雜社會。黑格爾所反思的正是這個復雜的社會:如何讓所有的社會階層,如何讓每一個人的自由都能夠得到現(xiàn)實的實現(xiàn)?自由概念與平等概念之間有著怎樣微妙的張力?
  本書將證明,黑格爾的理論恰恰是現(xiàn)代人的自由的真正堅定的捍衛(wèi)者。
  作者簡介:
  多梅尼克·洛蘇爾多國際著名的黑格爾研究專家。意大利烏爾比諾大學哲學教授、國際黑格爾——馬克思辯證思想學會主席。撰有多部學術著作,除本書外,譯為英文的還有《海德格爾與戰(zhàn)爭意識形態(tài):社群、死亡與西方》。
  目錄:
  中譯者序言
  英譯者注
  黑格爾原始資料縮略語
  意大利文版序言
  第一編一個自由主義的、隱秘的黑格爾?
  第一章探尋“本真的”黑格爾
  1.審查與自我審查
  2.語言上的自我審查和理論上的妥協(xié)
  3.私人的維度和哲學的維度
  4.黑格爾……一個共濟會員?
  5.秘傳的歷史和公開的歷史
  6.哲學上的證據(jù)和政治上的“事實”
  7.一個詮釋性的“誤解”還是一個真實的矛盾?
  第二章法哲學:轉折點還是延續(xù)
  1.理性和現(xiàn)實中譯者序言
  英譯者注
  黑格爾原始資料縮略語
  意大利文版序言
  第一編一個自由主義的、隱秘的黑格爾?
  第一章探尋“本真的”黑格爾
  1.審查與自我審查
  2.語言上的自我審查和理論上的妥協(xié)
  3.私人的維度和哲學的維度
  4.黑格爾……一個共濟會員?
  5.秘傳的歷史和公開的歷史
  6.哲學上的證據(jù)和政治上的“事實”
  7.一個詮釋性的“誤解”還是一個真實的矛盾?
  第二章法哲學:轉折點還是延續(xù)
  1.理性和現(xiàn)實
  2.君主的權力
  3.一個轉折、兩個轉折、還是根本沒有任何轉折?
  第二編黑格爾、馬克思和自由主義傳統(tǒng)
  第三章契約論與現(xiàn)代國家
  1.反契約論=反自由主義?
  2.契約論與自然法學說
  3.自由主義的反契約論
  4.對自然的歌頌和反動意識形態(tài)
  5.黑格爾與封建的、原始資本主義的契約論
  6.契約論與現(xiàn)代社會
  第四章保守派還是自由主義者?一個虛假的兩難選擇
  1.鮑比奧的兩難選擇
  2.權威和自由
  3.國家和個體
  4.反抗權
  5.極端需要的權利和個體的權利
  6.形式自由和實質自由
  7.解釋的范疇和意識形態(tài)的預設
  第五章黑格爾和自由主義傳統(tǒng):對歷史的兩種對立的解釋
  1.黑格爾和革命
  2.革命自下而上還是自上而下
  3.自由主義傳統(tǒng)中的革命
  4.貴族和平民
  5.君主制和共和制
  6.對權貴的壓制和向自由的進發(fā)
  7.反英和親英
  8.黑格爾、英國和自由主義傳統(tǒng)
  9.平等和自由
  第六章知識分子、財產(chǎn)和社會問題
  1.理論的范疇和直接的政治選擇
  2.個體和制度
  3.制度和社會問題
  4.勞動和閑適
  5.知識分子和有產(chǎn)者
  6.財產(chǎn)和政治代表
  7.知識分子和技工
  8.一個實用主義的、平民化的黑格爾?
  9.社會問題和工業(yè)社會
  第三編現(xiàn)代性的合法性和矛盾
  第七章法權、暴力和不法
  1.戰(zhàn)爭與所有權:黑格爾和洛克
  2.從必需的權利到極端需要的權利
  3.現(xiàn)代經(jīng)濟發(fā)展的矛盾
  4.不法與自衛(wèi):洛克、費希特和黑格爾
  5.“否定判斷”、“否定無限判斷”和“造翻”
  6.不法、舊制度和現(xiàn)代性
  7.快要餓死的人和奴隸
  8.必需的權利、反抗權、不法
  9.法與道德和極端需要的沖突
  10.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
  第八章“市場”和“閑暇”:盧梭、黑格爾與自由主義傳統(tǒng)
  1.古代在法國和德國的形象
  2.憤世嫉俗者、僧侶、教友派、再洗禮教徒和無褲黨
  3.盧梭、“窮人的怨恨”和雅各賓主義
  4.盧梭和黑格爾那里的政治學與經(jīng)濟學
  5.社會問題和稅收
  6.國家、契約和股份公司
  7.基督教、人權和公民共同體
  8.自由主義傳統(tǒng)和盧梭與黑格爾的批評
  9.對個體的捍衛(wèi)和對自由主義的批評
  第九章學校教育、勞動分工和現(xiàn)代人的自由
  1.學校教育、國家和法國大革命
  2.義務教育和良知的自由
  3.學校教育、國家、教會和家庭
  4.兒童的權利
  5.學校教育、穩(wěn)固和社會的流動性
  6.職業(yè)和勞動分工
  7.勞動分工和現(xiàn)代性的平庸:謝林、叔本華和尼采
  第十章道德張力和政治優(yōu)先性
  1.現(xiàn)代世界和道德英雄的缺失
  2.道德-宗教規(guī)則中的不確定性和自戀
  3.現(xiàn)代世界和對道德領域的限制
  4.黑格爾和康德
  5.黑格爾、施萊爾馬赫和自由主義傳統(tǒng)
  6.黑格爾、伯克和新亞里士多德派保守主義
  7.黑格爾、亞里士多德和對唯我論式逃避的拒斥
  8.法國大革命和對倫理實體的贊美
  9.道德、倫理實體和現(xiàn)代自由
  10.黑格爾的倫理模式和當代的現(xiàn)實
  第十一章現(xiàn)代的合法性和現(xiàn)實的合理性
  1.“古今之爭”,……以及德國古典時期的古今之爭
  2.對現(xiàn)代性的拒斥、對英雄的崇拜和反對黑格爾的爭論
  3.康德、克萊斯特、叔本華和尼采
  4.現(xiàn)代性和自由主義傳統(tǒng)的不安
  5.平庸、國家主義和現(xiàn)代的標準化
  6.現(xiàn)實的合理性和對現(xiàn)代性的批評
  第四編西方世界、自由主義和對黑格爾思想的解釋
  第十二章第二次三十年戰(zhàn)爭與對德國的“哲學討伐”
  1.德國人、“哥特人”、“匈奴人”和“汪達爾人”
  2.極度的西方凈化
  3.對自由主義的西方世界的改造
  4.一個想象的西方世界、一個想象的德國
  5.黑格爾面對西方裁判所
  6.伊爾廷和對黑格爾自由主義的平反
  7.盧卡奇和國家定式的負擔
  第十三章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法國大革命與德國古典哲學
  1.普遍性(Allgemeinheit)和平等(égalité)
  2.德國保守主義的英國起源
  3.有所選擇的親英
  4.追溯社會達爾文主義和法西斯意識形態(tài)的起源
  5.超越國家定式
  6.伯克和歐洲自由主義的歷史
  7.伯克思想學派和德國古典哲學
  8.黑格爾和法國大革命的遺產(chǎn)
  9.自由的沖突
  參考文獻
  索引第一章探尋“本真的”黑格爾
  1.審查與自我審查
  康德于1766年在一封信中承認:“實際上,我相信許多我永遠也不會有勇氣去說的事情,我對它們確信無疑,不過,我永遠也不會去說任何我不相信的事情。”當時,康德所在的普魯士處于弗里德里希二世的統(tǒng)治之下。弗里德里希二世是法國啟蒙運動主要代表們的一個對話者,有時候甚至是他們的朋友。這個國王標榜他對宗教以及那些沒有危及到統(tǒng)治機器的東西的寬容。差不多30年以后的1794年,這個時期更加富有戲劇化:弗里德里希二世已經(jīng)去世了,由法國大革命引發(fā)的騷動甚至在萊茵河的東岸也使得普魯士的審查制度特別嚴格,甚至對宗教問題,當局也變得不寬容。在這個形勢下,康德又寫了封信來表達他的感受和思考:是的,當局可以禁止他“完全顯露他的原則,”但是——他宣稱——那正是“迄今為止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對此我絲毫也不后悔)!
  我們在黑格爾那里并沒有找到這樣明確的信件。但是,我們的確擁有幾個很有意思的證據(jù)(testimonies)、要素(elements)和事實(facts)。在“他作品的完整版本,尤其是他的講演出版以后”,黑格爾有著“巨大的沖擊力”,青年恩格斯的這個觀察不是唯一的。早兩年,羅森克朗茨在評論《宗教哲學講演錄》(LecturesonthdPhilosophyofRe—ligion)的出版時就預見到,它們最終將會增加一些人“對黑格爾哲學的憎惡”。當黑格爾還活著的時候,他的同時代人就注意到,黑格爾在《講演錄》中使用了一種特別大膽和激烈的語言,由于這個原因,他們竭盡全力地要獲得那些講稿,甚至在它們已經(jīng)被收集、印刷成冊的時候也是如此。有時候,他們竟然聯(lián)系黑格爾本人,他很容易聯(lián)系上,對此也不作任何限制。他從不以任何方式否認,他的學生們記載下來并傳播到甚至學術圈以外——有時候,甚至是德國以外——的那些講稿是出自于他的。閱讀那些記錄稿中的一份,我們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段富有啟發(fā)性的話:“啟蒙運動從法國轉移到了德國,在這里,它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思想世界。它的原則得到了更深入的解釋。然而,這些新的思想經(jīng)常并沒有被公開地與宗教教條區(qū)別開來;相反,為了達到對宗教至少表面上的承認,人們做出了犧牲和扭曲,甚至在今天也還有這種事情發(fā)生!保≒h.G.,916—17)
  黑格爾在這最后一句話里邊所指的是哪個(些)作者?還是說,它可以被解讀為一個自白(confession)?有一件事是確定的:他描述的是掩飾和自我審查的技術,正如黑格爾所強調的,對這些技術的運用過去~直都在發(fā)生著,甚至延續(xù)至當前。黑格爾完全意識到,客觀的情形要求一種小心謹慎的風格,上面引用的這段話并不是揭示這一點的唯一一段話;他指出,甚至是約翰·格奧爾格·哈曼也被迫“對王室當局隱藏他的諷刺作品”(W,XI,334)。
  然而,對此關鍵點的反對依然很強烈?藙诘蠆W·塞薩是最權威的黑格爾專家之一,他似乎不愿意太過看重審查和自我審查的問題:“德國的知識分子和學者們可以非常自由地表達他們自己,當然,這是在理性范圍之內。”事實上,甚至在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時候,黑格爾的一個“溫和”的信徒都提到自己“反抗審查制度的首次斗爭”。在寫給其出版商的一封信里邊——這封信寫于1840年(因此,毫無疑問,當時的環(huán)境沒有卡爾斯巴德決議之后普魯士的環(huán)境那么危險)——海因里希·海涅寫道:“正如我以前跟你說的,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腦子里一直記著你的審查問題,我已經(jīng)展開了一個非常謹慎的自我審查!焙D烤篂槭裁匆叩眠@么遠呢?
  讓我們比較一下《法哲學》(PhilosophyofRight)§127的未加修飾的文本和出版文本。在未加修飾的文本中,我們讀到,“一個快要餓死的人有絕對的權利去侵犯別人的所有權;我們只能勉勉強強地說他是在侵犯別人的所有權。極端需要的權利(Notrecht,不法)并不意味著侵犯另一個人的諸如此類的權利:關切僅僅只是指向一小片面包;他并沒有把另一個人當作沒有權利的人來對待”(V.Rph.,IV,341)。而在出版文本里,快要餓死的人的形象消失了,只留下了對必需的權利可能會“與另一個人的合法所有權發(fā)生沖突”這一事實的一個影射,而偷竊則成了“僅僅只是對自由的一個單一的、有限的破壞”(在出版文本中,黑格爾選擇了根本就不提快要餓死的人對偷竊行為的“絕對權利”)。自我審查的努力是很明顯的。
  我們可以舉出更多的例子。不過在這里,通過對比發(fā)表在《普魯士國家報》(PreuBischeStaatszeitung)的《改革法案》(Reformbill)這篇文章和黑格爾的手稿文本,可能更有助于澄清審查的方法。多虧了霍夫邁斯特的版本,我們可以檢視發(fā)生的諸多改動:至少表面上,論文僅僅集中于英國;然而不同于原始手稿的是,發(fā)表的文本有這樣一個特征,它一直努力降低批評的調門。因而,英國主流階層和教士們在對愛爾蘭人民的鎮(zhèn)壓中體現(xiàn)出來的“貪婪”(Habsucht),成了只不過是“自私”(Eigennutz;B.Schr.,478)。這個術語不僅更加溫和,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已經(jīng)舍棄了自己的政治意義,傾向于一種更適于道德講演的口吻。管理著英國政治和社會秩序的那些原則的“貧乏”,成了只不過是單純的“膚淺”(wenigTiefe;8.Schr.,484),而它“更加怪異、更加笨拙的”那些方面(B.Schr.,463)則根本沒有提及。在同樣的語境下,“荒唐”成了“不正!,而選舉的特點“腐敗”(Verdorbenheit)——包括主動的和被動的機構腐化——再一次成了“自私”(B.Schr.,466)。如果黑格爾譴責英國人對愛爾蘭人的自由的“專橫”,那么《國家日報》(theStateGazette)絕對會更加親英(這一點很值得反思,我們后面還會討論它),它會選用“驕傲”(Stolz)這個詞(B.Schr.,482)。我們甚至可以引用一個更加刺激的例子:手稿公然抨擊英國教會的十一稅是個災禍,這個稅賦是用來負擔教士們寄生、放蕩的生活的,盡管它經(jīng)常被牽扯進了許多非常嚴重的丑聞之中,但它依舊巋然不動。甚至有一個牧師,經(jīng)常“帶著兩個來自公眾妓院的妓女,繞著他所在城市的街道和橋梁”散步,“一手挽著一個”,他還是設法保住了他牧師的位子和俸祿!秶胰請蟆穼Υ耸聦嵵皇且还P帶過,說這個牧師由“一個完全不恰當?shù)碾S行人員”陪伴。類似的,黑格爾無情地揭露的此牧師“與其妻子及另一個居住在他家里的情人”之間奇怪的“關系”這個“細節(jié)”,則成了“這個男人的家庭關系”受到了質疑這樣小事一樁(B.Schr.,475)。
  這些變化不太像是僅僅意味著謹慎。不管怎樣,在其他的事例中,政治上的關注點更加明顯:《國家日報》完全刪除了手稿中所譴責的“對獵狐者和鄉(xiāng)村貴族的粗暴忽視”(B.Schr.,482)。的確,表面上看起來,指責的目標只是英國,但這個攻擊也可以被運用到其他國家,由于用來指鄉(xiāng)村貴族的詞Landjunker事實上更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普魯士而不是英國,情況就更加如此了。而這里,還有一個《國家日報》完全刪除了的說法:“一個人自動地就賦有必要的理智來履行根據(jù)他的出身或財富而被賦予的職位,這個偏見在英國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要根深蒂固、不可撼動”(B.Schr.,482)。英國在這里被引為貴族的偏見和傲慢自大的最聳人聽聞的——雖然不是唯一的——例子,但普魯士自身并沒有擺脫這些惡行,對于這一點,黑格爾和國家審查員們都非常清楚。
  然而,在這一點上,出現(xiàn)了一個更加一般的問題,黑格爾的一個信徒已經(jīng)提出了這個問題:《改革法案》這篇文章——阿諾德·盧格在1841年寫到——“對英國來說是非常真實可信的,也是非常富有建設性的”,但是不清楚的是(這部分是因為黑格爾的作品是發(fā)表在《國家日報》,他表現(xiàn)得像個“外交官”),“英國封建制度的惡劣”與德國或“大陸”的封建制度是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它也與“法國革命的產(chǎn)物”形成了對比)。實際上,《改革法案》這篇文章充滿了故意的含混。確定無疑的是,支配著英國的“實證思想”(positive)與“產(chǎn)生了大陸的法規(guī)和政治制度”的那些“一般原則”(generalprinciples)(B.Schr.,469)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這里的影射之一(如果不是第一個影射的話)很明顯乃是法國,雖然法國并沒有被提及,它被隱藏在“大陸”這個類“概念”之中(B.Schr.,469)。黑格爾強烈地譴責如下這樣一種意識形態(tài),它贊頌實證思想,贊頌歷史上傳下來的東西,贊頌建立在“先人智慧”(WeisheitderVorfahren)基礎上的東西(B.Schr.,466—67)!陡母锓ò浮愤@篇文章詳細闡述了這一譴責,它只提到了英國,但是黑格爾幾乎不可能忽略這樣一個事實,這樣的思想正如他對古斯塔夫·胡果和弗里德里!た枴ゑT·薩維尼的嚴厲批評所揭示的那樣,也在德國和普魯士出現(xiàn)了,并且扎下了深深的根。
  ……





上一本:人人需要知道的50種哲學思想 下一本:佛學問答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黑格爾與現(xiàn)代人的自由的作者是洛蘇爾多,丁三東,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