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顯超所著的《易學基礎》立足于易學客觀真實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歷史,闡述易學的真實思想、方法及其發(fā)展源流,揭示易學的功用和意義,旨在傳承和發(fā)揚其中有生命力的內(nèi)容,宣傳和推廣中華文明的精髓。 《易學基礎》內(nèi)容包含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易學發(fā)展歷程概要,簡述易學發(fā)展的歷史;第二部分為應用易學基礎理論,闡述八卦理論的原理、方法及五行理論;第三部分為《周易》的構成及解釋方法,闡述通行本《周易》的體系構成以及《周易》經(jīng)傳的解釋方法和依據(jù);第四部分為《周易》釋義,用白話文解釋《周易》經(jīng)文和傳文的含義。 目錄: 緒論 上篇易學基礎理論 第一章易學發(fā)展簡要歷程 第一節(jié)原始易學的誕生及其發(fā)展 一、八卦的誕生是易學創(chuàng)立的標志 二、原始易學的發(fā)展歷程 三、原始易學的作用和影響 第二節(jié)原始易學的失傳與流變 一、原始易學的失傳 二、漢代應用易學的重大變化 三、漢代應用易學技術和理論簡介 四、失去原始易學原理之后各種應用易學技術的獨立發(fā)展 五、原始易學流變小結 第三節(jié)儒家易學的誕生、發(fā)展和變遷 一、儒家易學的誕生緒論 上篇 易學基礎理論第一章 易學發(fā)展簡要歷程 第一節(jié) 原始易學的誕生及其發(fā)展 一、八卦的誕生是易學創(chuàng)立的標志 二、原始易學的發(fā)展歷程 三、原始易學的作用和影響 第二節(jié) 原始易學的失傳與流變 一、原始易學的失傳 二、漢代應用易學的重大變化 三、漢代應用易學技術和理論簡介 四、失去原始易學原理之后各種應用易學技術的獨立發(fā)展 五、原始易學流變小結 第三節(jié) 儒家易學的誕生、發(fā)展和變遷 一、儒家易學的誕生 二、漢代儒家易學的發(fā)展和變化 三、儒家易學的變遷 四、小結 第四節(jié) 易學的精華與基礎 一、易學發(fā)展現(xiàn)狀 二、易學的正宗 三、易學的精華 四、兩大理論基礎的特殊意義 五、兩大基礎理論之間的關系第二章 原始易學理論 第一節(jié) 八卦創(chuàng)立原理 一、原始易學理論的內(nèi)涵 二、伏羲氏觀象的具體方法和所觀察的具體對象 三、伏羲氏“觀象”的具體結論 四、伏羲氏作卦的邏輯 第二節(jié) 卦象表達具體變化法則的方法 一、八卦表達“乾道生男,坤道生女”規(guī)律的方法” 二、八卦對“剛柔配合,相反相成”法則的表達方式 三、八卦對“窮上反下”法則的表達方式 四、八卦對精神與形體生成規(guī)律的表達方式 五、八卦對生死規(guī)律的表達方式 第三節(jié) 八卦表達吉兇法則的方法 一、八卦表達貞道的方法 二、八卦對吉兇內(nèi)因的表達方法 三、八卦對吉兇外因的表達方法 四、八卦創(chuàng)立原理小結 第四節(jié) 八卦應用原理 一、伏羲氏創(chuàng)立八卦的目的和應用八卦的方法 二、圣人“設卦”的原理和方法 三、圣人“觀象”的原理和方法 四、伏羲氏易學創(chuàng)立原理小結 第五節(jié) 《周易》的原理及方法 一、《周易》的絕對變化觀及其卦象表達方法 二、《周易》筮法原理和操作形式 三、《周易》占法原理及其具體形式 四、《周易》的原理小結第三章 五行理論 第一節(jié) 先秦五行理論的基本內(nèi)容 一、五行學說的歷史 二、先秦五行學說的基本內(nèi)容 三、五行理論的重要工具 第二節(jié) 五行與天干地支的對應方式 一、天干與五行的對應形式 二、地支與五行的對應形式 三、五行與天干地支、時間空間的統(tǒng)一 第三節(jié) 漢代五行理論與原始易學走向融合 一、五行與陰陽的融合概況 二、五行與陰陽結合之后的理論 三、五行與陰陽融合的意義和影響第四章 《周易》的構成及解釋方法 第一節(jié) 通行本《周易》的構成及解說流派 一、《周易》的誕生時間 二、通行本《周易》的體系構成 三、《周易》的注釋歷史及解釋流派 四、正確注釋《周易》經(jīng)傳的前提 第二節(jié) 通行本《周易》經(jīng)文的擬寫方法 一、《周易》易象理論是經(jīng)文擬寫的基本依據(jù) 二、《周易》靜卦卦辭的擬寫方法 三、《周易》動卦爻辭的擬寫方法 第三節(jié) 《周易》經(jīng)文中靜卦的解讀方法例說 一、展示《周易》經(jīng)文解讀方法的最佳角度 二、《周易》靜卦解讀方法例說 第四節(jié) 《周易》經(jīng)文中動卦的解讀方法例說 一、初爻發(fā)動的卦象觀察方法 二、第二爻發(fā)動的卦象觀察方法 三、第三爻發(fā)動的卦象觀察方法 四、第四爻發(fā)動的卦象觀察方法 五、第五爻發(fā)動的卦象觀察方法 六、上爻發(fā)動的卦象觀察方法 第五節(jié) 《周易》經(jīng)文的特點和性質 一、《周易》經(jīng)文的特點 二、經(jīng)文展示著卦象應用方式的多樣性 三、《周易》經(jīng)文的性質 第六節(jié) 通行本《周易》的儒家解釋方法說明 一、儒家解說《周易》的目的 二、先秦儒家解說《周易》的方法 三、儒家易學解釋方法的變遷 四、儒家易學對應用易學的影響 下篇 《周易》釋義上經(jīng) 1.(乾)(乾下乾上) 2量.(坤)(坤下坤上) 3.(屯)(震下坎上) 4.(蒙)(坎下艮上) 5.(需)(乾下坎上) 6.(訟)(坎下乾上) 7.(師)(坎下坤上) 8.(比)(坤下坎上) 9.(小畜)(乾下巽上) 10.(履)(兌下乾上) 11.(泰)(乾下坤上) 12.(否)(坤下乾上) 13.(同人)(離下乾上) 14.(大有)(乾下離上) 15.(謙)(艮下坤上) 16.(豫)(坤下震上) 17.(隨)(震下兌上) 18.(蠱)(巽下艮上) 19.(臨)(兌下坤上) 20.(觀)(坤下巽上) 21.(噬嗑)(震下離上) 22.(賁)(離下艮上) 23.(剝)(坤下艮上) 24.(復)(震下坤上) 25.(無妄)(震下乾上) 26.(大畜)(乾下艮上) 27.(頤)(震下艮上) 28.(大過)(巽下兌上) 29.(坎)(坎下坎上) 30.(離)(離下離上)下經(jīng) 31.(咸)(艮下兌上) 32.(恒)(巽下震上) 33.(遁)(艮下乾上) 34.(大壯)(乾下震上) 35.(晉)(坤下離上) 36.(明夷)(離下坤上) 37.(家人)(離下巽上) 38.(睽)(兌下離上) 39.(蹇)(艮下坎上) 40.(解)(坎下震上) 41.(損)(兌下艮上) 42.(益)(震下巽上) 43.(夾)(乾下兌上) 44.(姤)(巽下乾上) 45.(萃)(坤下兌上) 46.(升)(巽下坤上) 47.(困)(坎下兌上) 48.(井)(巽下坎上) 49.(革)(離下兌上) 50.(鼎)(巽下離上) 51.(震)(震下震上) 52.(艮)(艮下艮上) 53.(漸)(艮下巽上) 54.(歸妹)(兌下震上) 55.(豐)(離下震上) 56.(旅)(艮下離上) 57.(巽)(巽下巽上) 58.(兌)(兌下兌上) 59.(渙)(坎下巽上) 60.(節(jié))(兌下坎上) 61.(中孚)(兌下巽上) 62.(小過)(艮下震上) 63.(既濟)(離下坎上) 64.(未濟)(坎下離上)系辭上傳系辭下傳說卦序卦雜卦主要參考書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