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你最應該知道的思想名著


作者:子恒主編     整理日期:2014-08-22 22:40:09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總會閃現(xiàn)著這樣一群人,他們的出現(xiàn)與人類時代文明息息相關,他們影響著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他們就是被稱為“思想者”的人群。本書用詳實的語言,向讀者介紹了在思想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20位思想家。他們的思想涵蓋了哲學、藝術、自然等多個學科,他們的智慧在指引著我們不斷進步……
  作者簡介:
  子恒,河北邢臺人。少無所長,唯文學以好之,自幼以來,酷讀古今中外經(jīng)典書籍不計其數(shù)。儒釋道,基督之書已有所旨。大學之時,尚習古詩文百余篇,古文數(shù)十篇。于今之所學,散文三百余篇有之。
  目錄:
  前言
  第一章巴門尼德的論自然
  第一節(jié)巴門尼德“一”的思想
  第二節(jié)最精湛的思想——論自然
  第二章蘇格拉底的“認識自我”
  第一節(jié)蘇格拉底,最有智慧的人
  第二節(jié)“認識自我”——蘇格拉底向人生的告白
  第三章靈光獨具的柏拉圖
  第一節(jié)柏拉圖教學,認識生命的終極真理
  第二節(jié)柏拉圖主義,理念論的宇宙哲學
  第三節(jié)柏拉圖式戀愛,美如夢幻般的愛情神話
  第四章思想卓絕的亞里士多德
  第一節(jié)一生卓絕的亞里士多德
  第二節(jié)亞里士多德閃光的思想
  第三節(jié)思想成就,永遠不老的智慧積淀前言
  第一章巴門尼德的論自然
  第一節(jié)巴門尼德“一”的思想
  第二節(jié)最精湛的思想——論自然
  第二章蘇格拉底的“認識自我”
  第一節(jié)蘇格拉底,最有智慧的人
  第二節(jié)“認識自我”——蘇格拉底向人生的告白
  第三章靈光獨具的柏拉圖
  第一節(jié)柏拉圖教學,認識生命的終極真理
  第二節(jié)柏拉圖主義,理念論的宇宙哲學
  第三節(jié)柏拉圖式戀愛,美如夢幻般的愛情神話
  第四章思想卓絕的亞里士多德
  第一節(jié)一生卓絕的亞里士多德
  第二節(jié)亞里士多德閃光的思想
  第三節(jié)思想成就,永遠不老的智慧積淀
  第五章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
  第一節(jié)馬可·奧勒留,帝王的一生,思想的箴言
  第二節(jié)沉思錄,留給世人的智慧寶典
  第六章圣師圣·奧古斯丁
  第一節(jié)基督圣師圣·奧古斯丁
  第二節(jié)懺悔錄,奧古斯丁的思想精髓
  第七章托馬斯·阿奎那的神學大全
  第一節(jié)“天使博士”阿奎那
  第二節(jié)阿奎那的《神學大全》
  第八章伊拉斯謨的愚人頌
  第一節(jié)大智若愚的伊拉斯謨
  第二節(jié)愚人頌,至樂逍遙的人生秘訣
  第九章培根的散文集
  第一節(jié)最終身敗名裂的培根
  第二節(jié)培根盡善而未盡美的思想
  第三節(jié)培根的精典——《散文集》
  第十章笛卡爾論靈魂的激情
  第一節(jié)笛卡爾浪漫而遺憾的一生
  第二節(jié)笛卡爾《論靈魂的激情》
  第二節(jié)笛卡爾的思想成就
  第十一章帕斯卡的思想錄
  第一節(jié)科學卓著,歸向神學的帕斯卡
  第二節(jié)散文經(jīng)典——帕斯卡的《思想錄》
  第十二章斯賓諾莎的倫理學
  第一節(jié)倫理學成就的思想
  第二節(jié)人生至上完美——美學思想的成就
  第十三章崇尚自然的盧梭
  第一節(jié)盧梭,離奇的一生,戲劇的命運
  第二節(jié)崇尚自然,一種鶴立雞群的思想
  第十四章康德的“三大批判”
  第一節(jié)思想的行者——康德
  第二節(jié)康德的“三大批判”
  第十五章黑格爾的美學
  第一節(jié)絕對精神——黑格爾的思想認識
  第二節(jié)藝術哲學——黑格爾的美學
  第三節(jié)黑格爾的思想成就
  第十六章叔本華的意志論
  第一節(jié)意志,人生執(zhí)著的夢想
  第二節(jié)“獨處”——獨抒性靈的叔本華
  第十七章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藝術與現(xiàn)實的美學關系》
  第一節(jié)車爾尼雪夫斯基的一生
  第二節(jié)藝術與現(xiàn)實的美學關系
  第十八章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第一節(jié)思想狂人——尼采
  第二節(jié)尼采的超人哲學
  第二節(jié)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第十九章羅素的幸福之路
  第一節(jié)一生致力和平的羅素
  第二節(jié)羅素的《幸福之路》
  第二十章弗洛姆的愛的藝術
  第一節(jié)弗洛姆的精神心理學思想
  第二節(jié)弗洛姆愛的藝術第三章靈光獨具的柏拉圖
  柏拉圖認為,愛的真諦只有通過愛的嘴唇向我們傳達她最深的秘密。愛是一種圓滿,她不再需要什么,也不再缺少什么,愛從不占有任何東西,也不被任何東西占有,她擁有她自己就已經(jīng)足夠了。
  愛僅僅只是一種溫馨,幸福僅僅是一種愛的溫馨,幸福是一種感覺,而愛是一種幸福的感覺。在這充滿愛的世界里,彼此只是同一個靈魂的不同的肉體。他們沒有春夏秋冬的交替,也沒有喜怒哀樂的嬗變。在愛巢的溫馨里,一個人可以開懷暢笑,但并不是忘乎所以,一個人可以悲痛欲絕,但并不是盡拋淚水。
  柏拉圖看到了愛情中最真實的東西,最永遠的東西,真正的愛情是不需要以任何物質(zhì)財富為代價的,完全是靈魂的結合,精神的交通。
  愛一個人不是在愛她的肉體而是愛她的心靈,她的靈魂。也許一個正處芳齡的女孩,魅力四射,但真正的愛情即使在她人老珠黃、老態(tài)龍鐘的時候,也依然是一如既往,始終如一。
  真正的愛情就如同是水,清涼、空靈,淡淡的沒有激情,但是持久、永恒,千年不老,萬年不古。
  柏拉圖找到了愛情的真,愛是什么呢?愛就是一切,就像他的理念一樣,永恒不變。愛水到渠成,愛瓜熟蒂落,愛可遇不可求,愛可言不可明。愛在情人之間,又遠遠超越于情人之間,愛像夢一樣的甜美,而又像在夢中觸摸情人的肌膚那樣的真切。
  第一節(jié)“認識終極真理”的柏拉圖教學
  初期教育應是一種娛樂,這樣才更容易發(fā)現(xiàn)一個人天生的愛好。(柏拉圖)
  柏拉圖的教學理論始終都是以他的哲學思想為根基的,所以我們要向了解他的教學理論,就不得不先知道他究竟持什么樣的哲學思想。
  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和巴門尼德的思想和很相似,但又有所不同。柏拉圖認為,這個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和“現(xiàn)象世界”所組成的。也就是說由你所看得見的一切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和你看不見的一切事物的內(nèi)在的本質(zhì)組成。這和巴門尼德所說的,形形色色的事物的假象和唯一永恒不變的“一”應該是很相吻合的。但是巴門尼德所強調(diào)的思想和存在是同一,“冷”就是“不熱”始終抓住真理的兩個對照面,是柏拉圖所未能做到的。
  柏拉圖明白最應當讓人們知道的真理就是理念中的東西,所以他在教學中始終貫穿這以理念。他要每一個人都能在觀照自己的時候,從肉體中讀懂自己的靈魂。
  和蘇格拉底一樣,他認為人的知識是先天具有的,知識就是對理念世界的回憶。一個嬰兒從一生下來就已經(jīng)具有了知識,只不過沒有人把它激活,所以他并不知道自己擁有。他的這種認識很像我們的神話傳說,人在下生的時候不僅僅是精子和卵子的結合,而更重要的是靈魂的轉世和投胎。當靈魂下降到母性的肉體中時,就如同一個人喝了迷魂湯一樣,不再有任何記憶,有關前世今生的一切都不能憶起,腦子里只是一片空白。
  所以看似他懵懵懂懂,無所不知。其實,正如一個還沒有睡醒的孩子一樣,沉睡在永恒的真理之中。一旦,那真理一次又次進行重復的召喚,他就會如夢初醒一般尋回內(nèi)心的自我。
  柏拉圖的用這種認識去教導學生,引導學生走撒謊能夠自己的心靈之路,無異于蘇格拉底的“產(chǎn)婆術”。
  他認為學生學生是通過理念世界在現(xiàn)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憶起理念世界的,所以學生一定是在現(xiàn)象世界的刺激下,恍然夢醒。所以柏拉圖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具體事物的感性啟發(fā),引起學生的回憶,經(jīng)過反省和思維,再現(xiàn)出靈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識。
  他認為一個幼兒,他的生活環(huán)境和早期的教育很重要。因為一個什么都沒有接觸過的人比信仰異教的人更容易接受真正的信仰。一個幼兒就好比是一片毫無字跡的白紙,無論你在上滿涂抹什么都是很方便的,當然柏拉圖的涂抹只是尋回他們靈魂中固有的知識。而一個心靈中已經(jīng)充斥了許多后天的影響和塑造,蒙蔽了許多塵世的留言和飛塵的人就很難再找到先天中的自我了。
  柏拉圖的教學體系是很完善的,他規(guī)劃了一個人一生的教育歷程。如嬰幼兒應當怎樣在天性的自由下學習玩耍,青少年應當怎樣在全面而完善的教學中認識世界,了解外在,最后用所學的知識深入地去萬挖掘真理,認識自我。
  柏拉圖的這種教育對后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他提出的算術、幾何、天文、音樂四科教育,成了古希臘課程體系的主干和導源,整整支配了歐洲的中等與高等教育1500多年的歷史。
  柏拉圖認為每一門知識都是很重要的,都應該值得去學習的。他的這種廣泛的學習猶如儒家的“格物致知”從外在的世界中去研究真理,當然也要冥思苦想,反思、沉思,觀照內(nèi)心。他認為關于理性的知識唯有憑借反思、沉思才能真正融會貫通,達到舉一反三。
  所以,柏拉圖經(jīng)常引導學生凝聚心思,結合學思,從一個理念到達另一個理念,并最終歸給為理念。使他們在“苦思冥想”之后“茅塞頓開”,喜獲“理性之樂”。
  柏拉圖的教學思想幾乎涉及到了教學領域中的所有方法。他提出了全面、和諧發(fā)展的課程體系。他十分注重在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強調(diào)探討事物的本質(zhì),他的這些教學理念都給后世教育家們以巨大的影響和啟迪。
  雖然他主張通過回憶和沉思冥想以達到尋回自身國有知識的目的,但是他的教學思想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柏拉圖背離了巴門尼德緊緊抓住真理的“一”不放手的精神,也沒有走上“認識自己的無知才是真正的有知”的蘇格拉底的道路。太過于強調(diào)理念的世界了,殊不知真理就是“理念世界”和“現(xiàn)象世界”的合一,如同一個人是由靈魂和肉體的合一一樣,如果只知道照顧靈魂的感受,那么沒有了肉體人也會失去依托之所,而飄乎野外。佛陀就看清楚了這一點,《心經(jīng)》中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現(xiàn)象世界,而“空”即是理念世界,不能說“色”不同于“空”,也不能說“空”不同于“色”,“色”又是“空”,“空”又是“色”。真正的絕塵的靈魂不是超脫,而真正超脫的靈魂卻從不絕塵。
  第二節(jié)理念論宇宙哲學——柏拉圖主義
  最有美德的人,是那些有美德而不從外表表現(xiàn)出來,仍然感到滿足的人。(柏拉圖)
  柏拉圖認識到,任何一種哲學都具有普遍性,真理就是囊括個人和大自然的所偶遇萬事萬物的真理,并且這個真理永恒不變。
  因為在他看來自然界所有有形的東西都是在流動的,如我們平常所說的“馬”就是指一般意義上的“馬”而并沒有具體指是哪一匹“馬”。
  因為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馬是“流動”的,會死亡,會腐爛。平常的那個“馬”卻是對一切有形的馬的抽象概括和獨立于有形馬的“理念”。
  柏拉圖認為,我們對那些經(jīng)常變動的、日夜流動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認識,因為它們只會是我們眼花繚亂,卻不能讓我們認識自然的本質(zhì)。我們對它們只是一些意見和看法,而意見和看法會因人而異,因物而異,意見有可能錯誤,而真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錯誤的真理,因為真理是永恒的、固定的、不變的。我們唯一能夠真正了解的就是“理念”。理念是存在的、永恒的,并比世界中的現(xiàn)象更實在、更完美,甚至是唯一真正實在和完美的實體。柏拉圖的理念就是永恒的絕對者,它比個別事例更真實。而理念也只能由靈魂來認識。
  靈魂是單一的,不能再進行分解的,靈魂有生命和自發(fā)性,是精神世界的、理性的、純粹的東西,是一個有條理的靈魂。它有聰明、勇敢、克己和正直四種德行。靈魂一旦有了追求世界的欲望,就要墮落到地上與肉體合一而變?yōu)槿�,有理性的生活是至善的,人要想再回到那個原始狀態(tài)的靈魂當中去,就必須擺脫欲望的糾纏,直到凈化得一塵不染為止。
  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中,就用了一個很生動形象的洞穴比喻來解釋理念論:
  有一群囚犯在一個洞穴中,他們手腳都被捆綁,身體也無法轉身,只能背對著洞口。他們面前有一堵白墻,他們身后燃燒著一堆火。在那面白墻上他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間事物的影子,由于他們看不到任何其他東西,這群囚犯會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的東西。最后,一個人掙脫了枷鎖,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試圖向其他人解釋,那些影子其實只是虛幻的事物,并向他們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對于那些囚犯來說,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稱,除了墻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了。
  柏拉圖想用這個故事來告訴我們,陽光之下,自然之中,我們所看到的事物是多變的,流動的,不可信的。似乎我們感覺那個就是事物,我們的眼睛告訴我們,沒有錯,就是它,可是,我們?nèi)f萬沒有想到,我們自己的眼睛也會欺騙自己。肉眼是不可信的,只有擁內(nèi)心去審視萬物,從中才能得到真實的所在。
  不會體察萬物的人,就如同是一個螞蟻日夜為自己的食物奔忙,而真正能夠認識這一切的人,不僅能在真理的陽光下看到外部事物還能從外物之中找到真理的“骨髓”。
  陽光就好比是流動易變的外在,而投放陽光的太陽則是真理的“理念”。太陽才是真理和正義,正如一個思想家所說“真理就好比是太陽,它能看我們,但我們卻不能看它”。真正的哲學道理、正義我們只能填看見它的外表,而不能窺探它的實質(zhì)。
  俗話說“讀人之書,囿人之辭”,柏拉圖就用他獨特的“理念論支撐著他全部的哲學。他并且還用這個理念論發(fā)展了一種適合并從屬于他的政治見解和神學見解。
  在政治上,柏拉圖的《理想國》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理想的烏托邦
  世界。柏拉圖第一個提出了“哲學王”的理念。他認為,國家應當由哲學家來統(tǒng)治,因為哲學家遍通萬事萬物,他們了知一切宇宙人生的真相。既然哲學家能掌握最深奧的道理,那么讓他們?nèi)ブ卫韲液喼边€真的像老子說的話,“治大國如烹小鮮”。
  他把理想國中的公民劃分成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治國者、武士、勞動者。國家規(guī)模適中,一個人只要站在城中高處就能俯視全國,國民都以面相來識別。治國者代表著智慧,是管理國家的精英,他們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學家,能夠認識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義的所在,他們依靠自己的哲學智慧和道德力量來統(tǒng)治國家。;武士們代表著勇敢,輔助治國,用忠誠和勇敢來捍衛(wèi)國家;勞動者代表著欲望,支撐著全國的物資所需。其中,治國者和武士都沒有家產(chǎn),柏拉圖認為家產(chǎn)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勞動者也不讓擁有奢華的物品。治國者的高位可以被別人繼承,但不一定非要“家天下”不可,柏拉圖尋取禪讓制和繼承制的中道,治國者的后代可以培養(yǎng)成優(yōu)秀的人才,而武士和勞動者的后代也可以被培養(yǎng)成治國者。
  他還堅持“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觀點,認為,治國者的后代如有不肖,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階級。
  他的理想國要求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應該有他自己的事干,每一個人都從各個方面滿足著國家的需要。每一個人應該去做自己份內(nèi)的事而不應該打擾到別人。
  在理想國中,男女平等,都有著享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所有的國民從幼兒時起都要開始接受音樂、體育、數(shù)學到哲學的終身教育。即使教育內(nèi)容也得經(jīng)過嚴格審核才能通用,他還把荷馬、赫西俄德的史詩以及悲劇詩人們的作品都踢出在外,他認為這些東西會毒害青年的心靈。柏拉圖認為這才是“第一等好”的理想國,其他的政體都是這一理想政體的蛻變。
  為達到理想國的目的柏拉圖還有著一整套完整的理論。他在《律法》中指出,“憲法國家”是僅次于理想國的最好的國家。從理想上,他推崇哲學王的統(tǒng)治,“沒有任何法律或條例比知識更有威力”;從現(xiàn)實出發(fā),他又強調(diào)人類必須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則他們就如同最野蠻的獸類一樣放蕩無忌,無所不為了。
  他在12卷的《法律篇》中,就規(guī)劃了他的“第二等好”的城邦,都詳細地寫到了地理環(huán)境、疆域大小、人口規(guī)模與來源、國家經(jīng)濟生活、階級結構、政治制度、法律等。
  他的“第二等好”的城邦不同于理想國,政治制度不再由哲學王執(zhí)政,而是成了混合政體。也不再像理想國那樣實行公產(chǎn)、公妻、公餐、公育制。人人都有了家庭,有了私有財產(chǎn)。
  在宇宙觀上,柏拉圖認為鴻蒙未開,混沌一片,而混沌的開辟則是一個超自然的神的活動的結果。宇宙由混沌變得秩序井然,造物主為世界的有序安排做了規(guī)定,有序的變化就成了一種想當然的自然事件了。他的宇宙觀是一種數(shù)學的宇宙觀,他認為,宇宙是一個對稱和完善的圓球,球面上的任何一點到中心的距離都是一樣。宇宙是活的,運動的,周身做著一種圓周運動,有一個靈魂充溢全部空間。
  他說,數(shù)學理論的真理性是由獨立于現(xiàn)實之外的真實存在決定,而這種真理性是要靠“心智”經(jīng)驗來理解,靠某種“數(shù)學直覺”來認識的,人們只有通過直覺才能認識現(xiàn)象之外的真實世界。
  由此,柏拉圖主義也被稱為“實在主義”。他這種“實在主義”影響了羅素、哥德爾等許多數(shù)學家那些數(shù)學家也認為數(shù)學反映客觀世界,數(shù)學具有客觀真理性這一素樸信念在哲學上的反映。而正因為如此,柏拉圖主義促使數(shù)學家們在自己的研究中采取客觀的立場,也給予了人們以一定的信念。柏拉圖主義是數(shù)學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數(shù)學哲學觀點。
  柏拉圖以理念論為中心,他的宇宙生成說,認識論上的的回憶說,倫理與社會政治上的四主德與理想國的學說,美學上的“摹本”說,以及教育學說等。是歐洲哲學史上第一個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對后世西方哲學的影響極大。
  柏拉圖主義其后由基督教教父奧古斯丁改造,成為基督教的哲學論證,服務于神學教義。
  第三節(jié)精神之戀——柏拉圖式戀愛
  愛情,只有情,可以使人敢于為所愛的人獻出生命;這一點,不但男人能做到,而且女人也能做到。(柏拉圖)
  柏拉圖借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之口說出,當心靈拒絕肉體的誘惑而向往著真理的時候,思想是最純潔、最美好、最神圣的。而當靈魂被肉體欲望的熏染時,人們在追求真理的時候就如同坐到道修身,稍有不慎就會走火入魔。
  柏拉圖式戀愛就是指的精神戀愛,只進行精神上的交流融合,而不進行肉體上的形交和媾和。當人沒有肉欲的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精神是純潔的,心靈的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肉欲的需求卻是內(nèi)心的野獸沖出身外,迫切地要追求和另一方的結合以得到滿足。
  柏拉圖認為真正的愛情只是屬于精神上的愛情,而肉體的愛情是骯臟的,不純潔的。愛情是神圣的東西,而肉欲的狂歡不是愛情,完美而真摯的愛情不需要肉欲的結合。他說,當一個人真正地愛著對方的時候,難道就是恨不得馬上得到她的肉體嗎?不會的,當一個人確實在愛著對方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和對方進行肉欲的狂歡。
  柏拉圖的這種神圣而純潔的精神之愛,讓我們今天的人們看來,是真的不可思議的。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恒的愛意,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然而,究竟愛的真諦是什么?情為何物呢?
  柏拉圖認為,愛的真諦只有通過愛的嘴唇向我們傳達她最深的秘密。
  愛是一種圓滿,她不再需要什么,也不再缺少什么,愛從不占有任何東西,也不被任何東西占有,她擁有她自己就已經(jīng)足夠了。
  愛僅僅只是一種溫馨,幸福僅僅是一種愛的溫馨,幸福是一種感覺,而愛是一種幸福的感覺,在這充滿愛的世界里,彼此只是同一個靈魂的不同的肉體,他們沒有春夏秋冬的交替,也沒有喜怒哀樂的嬗變,在愛巢的溫馨里,一個人可以開懷暢笑,但并不是忘乎所以,一個人可以悲痛欲絕,但并不是盡拋淚水。
  愛是渺小的,也是偉大的,從心靈中深發(fā)出來的濃香,是聞不出的,僅僅只能用心靈去呼吸,它小到孱弱的沒有鐘聲的巨響,像深夜里那跳動的一朵燈光的笑容,融進了會心的默契。它大到如天地大海的浩瀚,再大的悲傷也可以在一個人的懷抱中找到溫暖。
  美國的一位學者就指出,柏拉圖的愛情是一種靈交、神交,而非形交。愛情能夠讓人得到升華。對于一個高尚的男人來說,指導他行為就是愛情。世上再也沒有任何一種情感能像愛情那樣強烈如火,那樣的深植人心。一個處在熱戀中的人如果做錯了什么事,他在他的父親、兄弟和朋友面前的慚愧、自責,無地自容就沒有在自己的愛人面前那樣能找到關懷、理解和原諒。
  柏拉圖看到了愛情中最真實的東西,最永遠的東西,真正的愛情是不需要以任何物質(zhì)財富為代價的,完全是靈魂的結合,精神的交通。
  愛一個人不是在愛她的肉體而是愛她的心靈,她的靈魂。也許一個正處芳齡的女孩,魅力四射,但真正的愛情即使在他人老珠黃、老態(tài)龍鐘的時候,也依然是一如既往,始終如一。
  你可以把她醞釀成酒,青年的愛情就是一瓶酒,又濃又烈,但終歸要在醉酒中醒來;你可以把她作成禮花,在星空下火與火的親吻在一剎那間就會煙消云散;你可以用她來泡茶,中年人的愛情就是一碗茶,又清又淡,有風有雨,有一種苦澀地酸甜;你也可以直接品嘗這原汁原味的圣露,老年的愛情就是一杯水,啜之無味,但不得不啜,品味中自有一種淡淡的甜香。
  在柏拉圖看來,真正的愛情就如同是水,清涼、空靈,淡淡的沒有激情,但是持久、永恒,千年不老,萬年不古。
  愛充盈于你我,但并不為你我所有,愛不在此岸也不在彼岸,在你我之間,在兩岸之中隨河水奔流,但永遠不會枯竭。愛不是肉體的狂歡,而是心靈的共守,愛不是物質(zhì)的豐盈,而是漫溢靈魂的清曲。她睥睨虛榮,她蔑視金錢,她對一切瞬息萬變的假象不屑一顧,她不會讓愛的雙方為了她而消耗身體享受彼此,她不會讓愛的你我因為她而在肉體上水乳交融。愛人像河岸,再靠近也不會合并,要讓愛的河水從當中流過;愛人像兩扇門,在親密,也要給路人一個進出的空間;愛人像青松和翠柏,絕不會在相對的陰影下成長。那些古箏正是因為在彼此分開的一條條琴弦上才彈奏出美好的音樂。情人是彼此的拐杖,協(xié)調(diào)但不合攏。
  愛并不高遠,因為她不奢求,她知道得不到的總想要,而得到了的已不是她想要的了,愛并不高貴也不低俗,因為她知道土里面也有金子,彩虹只是稍縱即逝的幻影。
  柏拉圖找到了愛情的真,愛是什么呢?愛就是一切,就像他的理念一樣,永恒不變。愛水到渠成,愛瓜熟蒂落,愛可遇不可求,愛可言不可明。愛在情人之間,又遠遠超越于情人之間,愛像夢一樣的甜美,而又像咬手指頭那樣的真切。
  當愛的雙方在一起摘菜,一起洗碗時,愛就站在他們中間左觀右看;當愛的雙方在精神上依戀時,愛就在聆聽;當愛的雙方在互相關愛時,愛就在偷窺;夫妻相視而笑,并不言語,但愛已升華。
  愛無時不在,愛無空不入,像一陣風,你摸不到也看不到,但她已經(jīng)沁入你的靈府,像一分一秒,她雖沒有太熱烈的激情,但卻也滴答……滴答個沒完沒了……
  愛包容了道德、責任、義務,充滿了人性的光芒。她是一種美好的感覺,是生活中的精神支柱,是浪漫溫馨的溫柔,是甜蜜快樂的幸福。愛情,無疑是使人向善、向上的力量。如但丁的貝雅特麗奇,彼特拉克的勞拉,薄伽丘的菲亞美達都是精神之戀,都讓詩人激情澎湃去追求真的善和真的美。
  柏拉圖式愛情就是這種理想式的自由的精神戀愛。浪漫而又真實。相愛的雙方是自愿的、絕不勉強的,無怨無悔地愛著所愛的人,無無怨無悔地為所愛的人付出。站在愛人的身邊,靜靜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擁有,只有他們倆才是最完美的一對,也只有他的另一半和另一半的他結合才是真正的永恒、完美,純潔無暇!
  愛,不是一種犧牲,也不是一種占有;愛什么也不需要,她只成全了自己。擁有愛情的時候,愛的雙方都是自由的;失去愛情的時候,愛的雙方也是自由的。愛就像風箏,要給予他晴藍的天空,讓他自由地飛翔,也要在依戀、思念的時候再夢中把他拉回。愛的自由如同人需要呼吸一樣。距離和神秘感就變成了愛的保養(yǎng)和呵護。
  在濁世之中,給心靈留出一方凈土,讓純潔的柏拉圖式戀愛漫溢心靈,從人性的光環(huán)中吸吮愛的甜美與永恒……
  柏拉圖知道愛情就是尋求男女兩個一半的結合。因為人們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實的理念世界里,在那里,每個人都是男女合體的完整的人,而到了人間我們都一分為二。所以人們總覺得若有所失,總想找回自己的“另一半”。為了找回我們的另一半,身得圓滿,實現(xiàn)完美,就去追逐戀情,執(zhí)著愛情。
  愛情只不過是尋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的過程。你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對象。你在尋找著他/她,他/她也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離正在尋找著你。
  柏拉圖式的愛情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人,是愛情史上的一座豐碑。他還曾在《會飲篇》中,提到了從低到高各種層次的愛,有凡人的愛,也有近神的愛。
  柏拉圖提到了這樣一種神話:
  起初,世界上有三種人,太陽之神代表的男人,大地之母代表的女人,以及月亮代表的陰陽人。人的官能和力量都是現(xiàn)在的兩倍。宙斯為了削弱人類,把人劈成兩半,一石兩鳥,一方面?zhèn)€體人類只有原來一半那么強大,另一方面他們的數(shù)量加倍,由此可以更好地侍奉神族。所以,人類一直在尋找自己的“另一半”,原始的男人和女人的后代便有同性戀傾向,原始的陰陽人的后代便是異性戀傾向。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特別是兩位男性之間,那么“盡管很難說他們想從對方那里得到什么好處,但這樣的結合推動著他們終生生活在一起,在他們的愛情中,那些純粹的性快樂實在無法與他們從相陪伴中獲得的巨大快樂相比。他們的靈魂實際上都在尋求某種別的東西,這種東西他們叫不出名字來,只能用隱晦的話語和預言式的謎語道出。
  這一切其實都是人類最初完成狀態(tài)的余留,我們從最初的本來狀態(tài)中和宇宙一樣,是完整的、完美的、純潔的,是合二為一的,而我們現(xiàn)在對愛情的窮追不舍,也正是在企盼和追隨那種原初的完整性。如柏拉圖所說,我們現(xiàn)在都是被宙斯劈開了的一半人,也只有尋求另一半的的結合才有完美可言。
  而全體人類,包括所有男人與女人,他們的幸福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追求愛情,實現(xiàn)那唯一的至善的愛情追求。通過找到自己的伴侶來醫(yī)治我們被分割了的本性和被分離了的圓滿。
  柏拉圖熱內(nèi),只要我們信奉愛神卡洛斯,卡洛斯將會在今后引導我們找到自己的戀人,讓我們的內(nèi)心實現(xiàn)圓滿,并給我們的來世帶來希望。只要我們敬畏諸神,那么愛神終歸有一天會治愈我們的病,使我們這種狂熱的狀態(tài)回歸到原初完整的狀態(tài),讓我們生活在快樂和幸福之中。
  愛神也是引導我們走向至善的導師。靈魂是愛的基礎,至善是愛的終極追求。在《會飲篇》中,先知迪奧提瑪就說道,愛就是對不朽的期盼,而一切可朽者都在盡力追求不朽。最低級的追求就是生息繁衍,延續(xù)輪回,而最高級的愛就是追求完滿,至愛智慧和真理。
  人的肉體是可朽的,唯有精神不朽。一個人的品格愈高尚,他們的內(nèi)心就越完美,因為他們愛的是永恒。純粹的、高尚的、以至善為最高目的、以智慧和哲學為追求對象的愛情是至上的、完美的愛情。沉浸在這種愛情中的兩人關系才會更加牢固,情感才會更加和美。
  精神思想上的真愛比他們?nèi)怏w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子女更加美麗、更加永恒。在這樣永恒的思戀中,愛情是人生最至上的理想,其他一切的名利、門第、權柄都只不過是浮云罷了。
  愛也是在美與丑、愛與怨,平凡與高貴的對流中升華的完美。愛神卡洛斯的誕生是貧乏之神趁著豐富之神醉酒的機會接近愛與美之神阿佛洛狄忒并與之結合的產(chǎn)物。因此,卡洛斯是一個天生貧乏而又充滿追求欲的孩子。他天生就處在兩種極端之中,他的父親貧窮而愚蠢,他的母親富有而充滿智慧,這就決定了他一生去追求智慧,視智慧為生命人生旅程。他是豐富和貧乏的結合,是有限的和不完美的,也是善和美的。愛神卡洛斯生在愛的一個罅縫中,他“處于任何常態(tài)和可描述的形態(tài)之間”,代表的是像“蘇格拉底的無知”那樣促使人向上的動力,獲得智慧理想的內(nèi)在力量。
  愛情促使人產(chǎn)生一種追求幸福的欲望。這正是對話錄千年不衰的迷人的佳話。
  每一個人都需要愛情的滋潤和澆灌,古今中外、男女老少,概莫能外。古代人的海誓山盟,現(xiàn)代人電話里的卿卿我我,網(wǎng)戀上的傳情達意等等。
  誠然,我們這些蕓蕓眾生,天生都是肉眼凡胎,又如何體會人類最為高尚、最為圣潔、最為理想、最為自由、最為完美的愛情呢!那就用一顆追求完美、純潔和高尚的心去尋求吧!
  柏拉圖是一位在西方的哲學史僅次于蘇格拉底的大哲學家和思想家,他的許多的哲學見解都很有深度,而且甚至都達到了通鬼神的地步。他能夠了解到主宰過去、未來的東西,而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人生命的意義和宇宙的真相和世界現(xiàn)象的虛幻。
  從柏拉圖的塑像上,也能夠得知他是一位洞察力極深,影響力廣泛的思想家。他提出的問題一直都是那么深遠,甚至都沒有人能夠回答。當時許許多多的讀者幾乎都受到了他的影響。他創(chuàng)立的哲學體系在以后的歷史進程中被成為柏拉圖主義,而且還出現(xiàn)了新柏拉圖主義。他在愛情上的認識就形成了柏拉圖式的戀愛。也只有也許只有亞里士多德、阿奎納和康德這些一流的大思想家才能理解他的思想吧!柏拉圖的許多研究都成為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獻。
  即使在基督教神學盛行之時,柏拉圖的思想依舊保持著固有的魅力,他還被成為西方哲學的奠基人。圣奧古斯丁就借用和改造了柏拉圖的思想,用柏拉圖的思想來解釋神學,這同時也印證了一點,柏拉圖的思想與基督教的教義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柏拉圖以個人的哲學思想居然能夠達到上帝神學的高超領域,實屬難能可貴。
  ……




鑻ユ湰涔︿笉鑳戒笅杞斤紝璇峰井淇℃壂鎻忓彸涓嬭浜岀淮鐮�
鍏虫敞鍏紬鍙封€滃埆闄功棣欌€�,涔﹀弸灏嗙粰鎮ㄥ垎浜湰涔︺€�
鑻ヤ笅杞藉帇缂╁寘鏈夊瘑鐮侊紝鍚屾牱鎵爜鍏虫敞锛屽洖澶嶁€滆В鍘嬪瘑鐮佲€濆嵆鍙€�

上一本:跟羅素感悟一生要懂的77個哲理 下一本:尼采的人生哲學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你最應該知道的思想名著的作者是子恒主編,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