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儒學與古典學評論


作者:曾亦     整理日期:2014-08-22 22:31:31

《儒學與古典學評論(第2輯)》是關于古代儒學經典與西方古典學著作的論文合集。全書分為:“思想爭鳴”,“經學研究”,“西學譯介”,“古籍整理”,“學術札記”,“書刊評論”六個部分。既有關于儒學在當代發(fā)展的探討,也有扎實的經學考證研究,既有對西方古典文教之名家解讀的翻譯介紹,也有對珍貴古籍資料的收集整理。它關注思想的交鋒,展開儒學與現代生活的對話,也重視扎實的學術功底,下功夫考史溯源。它表明,新儒家學者力圖在現代新形勢下,提供一個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新的解釋框架,并從文明的源頭出發(fā),讓中西在古典學的層面相遇,與當今時代對話。
  作者簡介:
  本書主編曾亦,男,1969年6月生,湖南新化人。同濟大學哲學系教授。1991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1994年至2000年為復旦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yè)研究生,師從謝遐齡教授。后任職于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參與創(chuàng)建復旦大學思想史研究中心。2012年調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創(chuàng)建經學研究中心并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宋明理學、經學及近代思想史。著作有《本體與功夫》《禮記導讀》《中國社會思想史讀本》《共和與君主——康有為晚期政治思想研究》等。與復旦大學哲學系郭曉東副教授同窗十年,切磋琢磨,合著有《宋明理學》等。
  目錄:
  思想爭鳴經學研究西學譯介古籍整理學術札記讀書評論當代儒學之命運與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
   謝遐齡·
  目前,已成國人共識的是中國社會面臨著巨大困難。其嚴重程度是否達到危機,還有分歧。在我看來,尚未可說是社會危機,雖然正在趨向之;而精神危機卻已經是事實。當前中國社會眾多問題之實質是精神危機。這是我們討論儒學命運的時代背景。
    當代中國儒學是否還有價值?就當前精神危機的情勢下,就是儒學能否為中國人提供信仰、信心、正義基礎、道德依據、指導思想等。古人有話云:“王者,往也,天下歸往也。”中國要統(tǒng)一,中華民族要復興,最重要的前提是有個凝聚全民族的精神,并實現為圣王。這里有兩個條件:一是系統(tǒng)的思想,一是圣人。有人會說,都21世紀了,都全球化了,你的思想還是這么陳腐,還在要求圣王。答日:這不是個人愛好。本人無此愛好。只是如此散亂的、習于各自為政熱衷于維護小山頭、自發(fā)傾向于封建割據的中國人,經由他們互動建構的體制不得不由王者統(tǒng)領。期待另樣的體制,須待中國人的性質根本革新——那要用上一個歷史時期的長度。再進一步說,圣王有三種類型:教主,虛君,君王。古儒期待的圣王多半指教主,即系統(tǒng)思想的人間代表。……





上一本:理性把握 下一本:新康德主義價值哲學對犯罪論的影響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儒學與古典學評論的作者是曾亦,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