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因為苦過,所以知足:智藏法師教你守住幸福


作者:智藏法師     整理日期:2014-08-22 22:19:47

《因為苦過,所以知足:智藏法師教你守住幸!肥且徊吭诟≡陦m世收獲安然的開悟之書,一部風靡全國開悟億萬心靈的養(yǎng)心之作,一部迄今為止最富有哲理的身心靈修養(yǎng)書。
  全書旨在用佛學的智慧,告知讀者“人懂得知足,心開意解,真正離苦得樂”的人生哲學,并從最膚淺的做人做事的技巧,講到最高深的生命哲學,為讀者開解:生活中的煩惱、學會取舍、解決心苦的兩大病魔、剔除執(zhí)著、寬于待人、知足便是福……種種阻礙我們幸福的絆腳石,是一本真正讓讀者通曉人生哲理的心靈修養(yǎng)書。
  作者簡介:
  智藏法師,1969年,出生于黑龍江;
  1991年,禮成都昭覺寺清定上師剃度出家;
  1992年,入廈門閩南佛學院就讀養(yǎng)正院,并在廈門南普陀寺常;
  1999年,任漳州天成山寺住持;
  2006年,開始在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閉關(guān)三年八個月;
  2010年,自創(chuàng)歇歇堂精舍,任主持。
  2012年,接美國紐約佛教會修覺長老法脈,成為溈仰宗第十二代傳人。
  目錄:
  第一章人之苦,皆因一個“欲”字
  功名利祿都想要會累死你
  人90%的痛苦,都與攀比有關(guān)
  別把福氣早早用光
  面對世事無常,要以平靜的心態(tài)度過
  凡事隨緣,不欲不求心快樂
  人之苦,常在于追求了錯誤的目標
  只需要擁有一顆感受幸福的心
  是快樂是煩憂,都在自己的心靈中
  欲望多一點,痛苦多一分
  第二章百年的人生,也不過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復(fù)
  如果不懂得悲傷,就不曾真正地明白快樂
  只有舍,才能得
  做一名善待名利的智者
  以舍為得,無處不春風第一章人之苦,皆因一個“欲”字
  功名利祿都想要會累死你
  人90%的痛苦,都與攀比有關(guān)
  別把福氣早早用光
  面對世事無常,要以平靜的心態(tài)度過
  凡事隨緣,不欲不求心快樂
  人之苦,常在于追求了錯誤的目標
  只需要擁有一顆感受幸福的心
  是快樂是煩憂,都在自己的心靈中
  欲望多一點,痛苦多一分
  第二章百年的人生,也不過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復(fù)
  如果不懂得悲傷,就不曾真正地明白快樂
  只有舍,才能得
  做一名善待名利的智者
  以舍為得,無處不春風
  那
  些盛名,只是一個代號而已
  人生要看透,快樂才會有
  懂得“低頭”,才能保護好自己
  一無所有便一無所失
  得到未必是享受,失去未必是痛苦
  別為打碎的茶壺而念念不忘
  感謝你遭遇的困境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智者把玩生活,愚者被生活把玩
  第三章困境、逆境,都敵不過你的心境
  一切都是命運最好的安排
  知足的人最走運,不較真的人最幸福
  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
  與其依賴別人,不如期待自己
  心懷感恩,沉浮之中散幽香
  “沒關(guān)系,小事一件”
  感謝那些曾經(jīng)打擊過你的人
  感謝折磨,它們讓你更加堅強
  知足你所擁有的,這山未必比那山高
  擁有感恩的心就能時刻觸摸到幸福
  第四章快樂,不是擁有得多,而是抱怨得少
  活在當下,有些事必須遺忘
  笑對生活是一種禪境,抱怨生活是一種自瀆
  請不要怨天尤人,你才是問題的根源
  當世界無法改變時,改變自己
  境緣無好丑,好丑起于心
  苦難與幸福并非天敵
  變抱怨為奮起,學會自我救贖
  不執(zhí)著于痛苦,不跟自己過不去
  給心情找個知己
  把持住那顆不安的心,自在地生活
  第五章心不苦源于兩個因素:一個是大度,一個是糊涂
  斤斤計較,不如開懷一笑
  珍惜時間,不讓糾結(jié)消磨生命
  分享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不苛求、不計較、不責怨
  不必凡事都爭個明白
  學點糊涂,學點悠閑
  太過計較,難免因小失大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寬
  容是一劑處理好人際關(guān)系的良藥
  謠言止于智者,閑言止于忍者
  放下計較,心得清閑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第六章剔除執(zhí)著心,饒過自己是圓滿的第一步
  執(zhí)著攀比,無異于自帶枷鎖
  不必苛求所有人都滿意
  執(zhí)著圓滿的人,反而離圓滿越遠
  緣分不可強求,放下情執(zhí)得自在
  執(zhí)著外物,猶緣木求魚
  羨慕他人不如珍惜自身所擁有的
  適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
  去“我執(zhí)”,體悟美好生活
  第七章寬容于人是慈悲,于己是救贖
  寬容看似軟弱,卻蘊含著以柔克剛的堅韌
  寬恕的是別人,解脫的是自己
  事從容則閑,人寬容則安
  給別人一點寬恕,拯救的是自己的心靈
  與人為善,利人利己
  忍辱為寬容之最高境界
  凡事多為他人想,得饒人處且饒人
  寬容與快樂是連在一起的
  以大度的姿態(tài)擁抱對方,才是最紳士、最高雅的懲罰
  快刀斬亂麻,寬容快過發(fā)怒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
  第八章一念心清凈,自在知足便是福
  一個不知足的人,永遠與快樂無緣
  以一顆沒有功利的心去生活會收獲更多
  只要心境淡然,處處有歡樂
  享受當下的快樂
  隨遇而安才會讓心永遠快樂寧靜
  放松自我,讓生命回歸簡單
  快樂的秘密在于只看自己擁有的,不看自己沒有的
  知足不貪,別讓欲望吞噬生活
  安貧樂道,人到無求品自高
  不受磨難成佛
  幸福源于知足,平淡生活才是真
  只要我們的心靈燦爛,生活就能充滿陽光
  活得有質(zhì)量、有價值,才幸福人90%的痛苦,都與攀比有關(guān)
  世間一切樂,唯苦逼變壞,及唯分別故,彼樂非真樂。——《中觀寶鬘論》
  佛祖說:“即使天上灑落金幣,也無法滿足人的欲望!彼,人生的痛苦之一,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心。除了住好房,還要開好車、穿名牌、吃山珍海味,即使再多的錢也不夠花,這就是人的貪欲和虛榮心。愛慕虛榮的人,尤其還喜歡跟人比較,比勝了,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比輸了,就會陷入痛苦的深淵而不能自拔。這也是我們內(nèi)心動蕩、恍惚不安的來源,是讓大部分人活在患得患失中不能解脫的根源。
  小梁是一名公司里的普通職員,每天朝九晚五,日子過得平靜且安逸。一天,他參加了同學的畢業(yè)十周年聚會。多年未見,小梁帶著重逢的喜悅前往赴會。只是,在聚會現(xiàn)場看到昔日的老同學,有的經(jīng)商有道,有的擁有權(quán)貴名望,有的是公司里的高層領(lǐng)導,住著豪宅,開著名車,侃侃而談,每個人都是一副成功者的派頭。這一切深深地刺傷了小梁的心。
  當小梁重返單位上班時,好像變了一個人,整天唉聲嘆氣,工作也提不起精神,逢人便訴說心中的煩惱。
  “這小子,上學時考試老不及格,憑什么能賺那么多錢?”他說。
  “我們的薪水雖然無法和富豪相比,但是不也夠花了嗎?”他的同事安慰說。
  “夠花?我的薪水攢一輩子也買不起一輛奔馳車!毙×簯崙嵉卣f。
  “我們是坐辦公室的,有錢也犯不著買車。”他的同事看得很開。但小梁卻終日郁郁寡歡,無心工作,最后竟得了重病,臥床不起。欲望的邪惡力量是無窮的,它所引起的陰云會徹底覆蓋一個人的本心。同學的成功激起了小梁心底的欲望,可他又沒有能力去滿足自己的欲望,結(jié)果只能是使自己郁郁寡歡、痛苦不堪。
  現(xiàn)在的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了在比較的差距上感受人生的意義,體會幸福與悲傷。曾幾何時,“在哪里發(fā)財”、“一個月能賺多少錢”、“房子有多大”、“開的什么車”等已經(jīng)成為人們碰面時聊天的主要話題。有些人怕被人瞧不起,怕被人說閑話,為了面子,為了炫富,總要挖空心思把自己打扮得風風光光。虛榮心得到了暫時的滿足,卻無法從內(nèi)心感到真實的幸福和快樂。因為這些富麗堂皇的裝飾背后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悲傷。
  帶著攀比心態(tài)去生活的人,永遠都沒有滿足的時候。因為社會總在不斷地推陳出新,每天都有無數(shù)更多、更好的東西出現(xiàn),如果你把人生有限的精力都浪費在和別人攀比,滿足自己的虛榮和欲望上,到頭來你得到的只能是無盡的苦惱。
  如果人們覺得生活得不痛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錯誤地看高或者看低了自己。著名作家保羅?H.鄧恩在題為《論自卑》的演講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發(fā)現(xiàn)每天我們都會碰上不順心的事情,躲也躲不掉。隨手拿起一本雜志,你會看見一些人比你健康、苗條,比你穿得好?纯粗車傆腥吮饶懵斆,比你自信,比你有才氣。事實上,生活每天都在對我們說,我們?nèi)狈δ承┓矫娴牟拍,愛出錯,不是樣樣都出色。因此,很容易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我們沒多大本事,成不了什么大器,不知怎么就是比別人差。
  如果你將自尊和自我價值建立在任何心智或心靈品質(zhì)以外的東西上,那么這個基礎(chǔ)是很不牢靠的。因此,你我不是身材最完美的,你我不是最富有的,你我不是最有頭腦的,也不是最詼諧的。那又怎么樣呢?
  我們何必在乎別人住多大的房子、開多好的車、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呢?外在的物質(zhì)再好也無法帶給你心靈的寧靜和真正的幸福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使我們的心情永遠愉悅,幸福的體驗才能更加真實。佛的最高境界是心無外物,人類的終極自由是心靈的自由,它可以決定外界的刺激對本身的影響程度。只有做到心無外物,才能獲得心靈的自由。
  ◎人生智慧
  林語堂先生說:“我總以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是一種人生的自然態(tài)度!北3忠活w平常心,寵辱不驚,超脫眼前得失,不受外在物質(zhì)的紛擾,喜怒哀樂,收放自如,才能體會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在。
  別把福氣早早用光
  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緣惜福;愛人愛物,到了方知愛自己!胍环◣
  看過弘一法師傳記的人,大概都不會忘記書中描寫他是以怎樣珍惜和滿足的神情面對盤中餐的場景的:那不過是最普通的蘿卜和白菜,他用筷子小心地夾起放在嘴里,似在享用山珍海味。正像他的好友、現(xiàn)代學者夏丏尊先生所說:“在他,什么都好,舊毛巾好、草鞋好、走路好、蘿卜好、白菜好、草席好……”
  弘一法師一生惜福,他說:“惜福并不是我一個人的主張,就是凈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師也是這樣。”的確,印光法師一生可謂是時時處處都十分注重自身對福氣的珍惜,他的衣食住行都十分節(jié)儉,甚至達到了粗劣的程度,他對精美的東西總是極力地排斥。
  1924年,弘一法師在普陀山居住7天,他每天早上僅僅吃一大碗稀飯,而且連菜都沒有,其原因是他吃習慣了30多年的白粥。中午也僅僅是一碗飯,一碗大眾菜。他每次吃完飯都會用舌頭將碗舔一遍,將食物吃得干干凈凈。然后用開水沖入碗中,再喝下去,唯恐有剩余的飯粒造成浪費。在這方面他不僅對自己嚴格要求,而且對別人也進行勸誡,倘若他看見客人吃完飯后碗中還有剩余的飯粒,他便會生氣地訓斥道:“你有多大的福氣?竟然如此糟蹋糧食!”不僅如此,如果有客人將冷茶倒掉,他也會同樣加以呵斥。由此可見,弘一法師和印光法師是何等的惜福!他們的作為也正應(yīng)了一句古語:“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衣一物當念感恩之情。”兩位大法師用珍惜一切的心懷,圓滿了自己的一生。
  在網(wǎng)絡(luò)上曾經(jīng)有一篇《別讓孩子把福氣早早用光》的文章點擊率和轉(zhuǎn)發(fā)率都很高,也是在告誡每位見文者都能積福惜福,不要浪費福報。因為每一個有生命的眾生,一生能吃能用的一切,都源于自己的福報,福報盡則命終。所以,要積福惜福。做父母的,不能把小孩的福報提前用光了。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那是在消他的福!從小讓他過上皇太子的生活,那是在折他的壽!古今中外的很多偉人、名人皆有云:“我幼年時,我父母給我最大的遺產(chǎn)就是貧窮!”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雖然這是一篇教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但其道理也是通用的。大意是告訴讀者朋友,每一個活在世上的人,能活在世上,是因為他有福報。
  我們每個人的福報都來自自己的善因,就像是很久之前存入銀行的存款,用一分就少一分。不要以為自己有萬貫家財就揮霍無度,若福報享盡,仍會一無所有。到那時候,福盡苦來,悔之莫及。
  嚴嵩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權(quán)臣之一,其掌權(quán)時期,為一己之利,將壞事做盡。嚴家權(quán)傾天下、財富享用不盡,生活自然十分奢靡。每天從他家廚房陰溝里流出的魚、肉、白米等多得嚇人。離嚴家的大院不遠處,恰好有一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每天他都領(lǐng)著廟里的小和尚到陰溝里把白米撈起來,然后洗凈曬干,天長日久,他們撈起來晾干的白米竟堆滿了整整一屋子。
  后來嚴嵩倒臺,嚴世蕃被殺頭,嚴家的財產(chǎn)被充公,一無所有的嚴嵩只能靠乞討為生。由于在位時他到處斂財,作惡多端,所以,其失勢后也沒有人同情他、可憐他,乞討都要不到食物吃。最后,廟里的老和尚收留了他。他在廟里吃了好多天以后,有一天很難為情地對老和尚說:“我很對不起你,當我在位的時候,卻不知道有你這么一個好鄰居,從來沒有在你的廟里積過一點德;現(xiàn)在我窮了,反而靠你的接濟來生活,我真慚愧啊!崩虾蜕邪参克溃骸跋酄敳槐仉y過,你現(xiàn)在吃的不是我的,而是相爺你自己的,就是吃上十年八年,也吃不完的!
  嚴嵩聽了很驚訝:“吃我的,這話從何說起?”老和尚從容地說:“你不信,我?guī)闳タ础!庇谑抢虾蜕蓄I(lǐng)著嚴嵩來到倉房里,指著一大堆白米,說:“這都是從你相府陰溝里流出來的米,我把它撈上來,淘洗干凈再曬干的!
  嚴嵩看著這堆米,聽了老和尚的話,唯有把眼淚往肚子里流,什么也話說不出來……這,就是不懂得惜福的后果呀!
  惜福,才會有福。人世間,沒有災(zāi)殃禍患就是最大的福。無奈有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擁有的物質(zhì)財富越來越多,心底最真實的快樂卻越來越少。這是因為紙醉金迷的物欲迷失了人的本性,將金錢視為第一,為了得到金錢,不惜代價、不擇手段。有了金錢則極盡享受,放縱墮落。這樣的人都是不懂得惜福之人,他們永遠不會擁有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所以說,幸福就在你身邊,為什么非要等幸福從你眼前溜走之后,才去惋惜和追悔呢?為什么不好好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將困擾你的欲念拒于心門之外,享受內(nèi)心的幸福與平靜呢?
  幸福其實是無遮無攔的,它就像山坡上靜靜地吐著芬芳的山花,既沒有圍墻,也不需要門檻,只要有一顆清凈惜福的心,就能看到、得到、感受到。
  ◎人生智慧
  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當你哭泣自己沒有鞋子穿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有人卻沒有腳。若能以惜福的心態(tài)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天,又怎能不會產(chǎn)生知足、安詳、歡愉、幸福的感覺呢?





上一本:聽李叔同講禪機得瀟灑人生 下一本:50根新竹簽玩轉(zhuǎn)老易經(jīng)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因為苦過,所以知足:智藏法師教你守住幸福的作者是智藏法師,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