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心靈鎖鑰


作者:馮學成     整理日期:2014-08-22 22:18:40

  《心靈鎖鑰》的作者是馮學成。
     《心靈鎖鑰》:鎖鑰,古人喻之為成事的關(guān)鍵所在,心靈鎖鑰也可謂之是修心的鎖鑰,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心清了,才能照見萬物的實性。“心明”才能分辨是非善惡,“心善”才會棄惡揚善,“心誠”才能精進悟?qū)W,“心慈”才能利樂眾生。
  作者簡介:
     馮學成居士,1949年出生于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當知青期間,認識了著名的海燈法師。經(jīng)其舉薦,往參本光法師,后來更歷參賈題韜老居士、離欲老和尚、遍能老和尚,并于2001年得到當代禪宗尊宿佛源老和尚的傳承。近四十年來,馮學成居士于眾多高明中殷勤參叩,飽覽經(jīng)史,深入禪觀,從此意氣風發(fā),自在出入于儒學之正大、佛學之精微和道學之幽玄間。1992年起,先后在四川省佛學院、四川尼眾佛學院、云門佛學院、河或匕省佛學院任教,往來于四川、廣東、河北和湖北等地講學。近幾年在其開辦的“龍江書院”開講了大學、中庸、論語、易經(jīng)、老子、莊子等講座,旨在以國學為本,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曾出版禪宗等方面的著作十余部。 
  目錄:
  總導言2008年再版前言引言——生命和精神的絮語一、心靈與世界的縮寫本——從260字的《般若心經(jīng)》說起(一)眼耳鼻舌身意——屬于“我”的那一切及其他(二)煩惱的人類和人類的煩惱——以苦惑為人生本質(zhì)的佛教心理觀(三)般若中觀的心理效應(yīng)和佛教的自我否定再生法——從色不異空到空中無色,從四圣諦到無苦集滅道(四)漫長的精神歷程——三十七道品和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究竟道略說二、心靈世界的內(nèi)在機制與精神王國的地圖(一)神秘的小宇宙——三能變緣起的第八識觀:無限之“我”的阿賴耶識(二)天堂地獄一肩挑——三能變緣起的第七識觀:作為自我意識的末那識(三)馳騁于“時空隧道”的戰(zhàn)車——三能變緣起的第六識觀:理性的是非得失(四)通往天國和佛土之路——禪定意識和般若中觀的合璧:略談止觀(五)是精神天國的地圖還是天羅地網(wǎng)?——以簡馭繁、綱舉目張的五位百法三、是天上飄浮的云朵還是連通大海的海眼——念頭趣談(一)心真如門和心生滅門——《大乘起信論》的意識魔方(二)一念三千和圓融三諦——天臺宗的意識萬花筒(三)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華嚴宗群星輝映的意識網(wǎng)四、頓悟成佛話念頭——禪宗方法略說(一)大機大用和全體起用——從生命和精神的整體入手(二)殺人刀、活人劍——針對念頭的機鋒與棒喝(三)念頭的剝剔——參話頭種種五、中國圣賢心性觀與佛教(一)克己復禮,止于至善——儒家學說對人心性的優(yōu)化和改造(二)絕圣棄知,無欲無為——道家學說對人心性的淡化和改造2008年再版后記   一、心靈與世界的縮寫本——從260字的《般若心經(jīng)》說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唐三藏法師玄奘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捶,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呈礙;無呈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佛教是以智慧立教的宗教,號稱智慧之學。在浩瀚的佛教典籍中,對智慧的介紹和論說俯拾皆是。首先,佛的本義就是覺悟,是對人生宇宙真實及其真理的徹悟;菩薩的本義是覺有情——洞察明了一切生命——精神的內(nèi)容及現(xiàn)象;阿羅漢的本義是殺煩惱賊——降伏精神和心靈中的種種煩惱和痛苦。
     佛教認為,佛的覺悟和智慧是無邊的,具足完滿“一切智”、“一切種智”,表現(xiàn)在“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和‘‘大圓鏡智”的一體和圓融。佛教經(jīng)論中的“菩提”是佛的果位智慧,“般若”是佛導引眾生成佛的、因位上的智慧。把智慧分為因位和果位,大概是佛教的一種創(chuàng)造,如老百姓是不知道朝廷的機密大事的,知道的只是有地位的皇帝和王公大臣。老百姓若要躋身上流,在古代中國則需熟讀四書五經(jīng),經(jīng)秀才、舉人、進士的階梯,再通過縣、州、府、部的過程,沒有這些因位上的積累,是不可能了解主宰天下大事的朝廷之密的——這是對智慧的因位和果位的一種不十分貼切的比喻。
     佛法是佛對眾生說的,目的是使眾生解脫沉溺于人世的這個苦海,并得解脫而成佛。所以佛所說的法,必然是成佛的方法,這就是因位中的智慧——般若。
     釋迦牟尼佛28歲成道后,在其說法的49年中,曾召開過300多次說法的聚會,任何一次說法大會,其中心和主題都是般若。所以后來的佛教徒都說:佛一切時皆說般若,故般若是一切佛法的根本;無盡的佛法因般若而產(chǎn)生,所以般若是諸佛之母。
     般若把眾生沉迷痛苦的心靈引向彼岸,使之進入佛菩薩智慧光明的精神樂土——這一切都是在精神上產(chǎn)生,在精神上回轉(zhuǎn),在精神上騰躍,在精神上飛升。全部佛法,本身就是一大部從人間到極樂的精神現(xiàn)象學說——人生宇宙,精神物質(zhì),善善惡惡——從地獄說到人間,說到天人,說到諸佛菩薩——一切眾生,即一切生命形態(tài)乃至精神形態(tài)無不囊括于其中。所以可以這樣說,佛教是一部涉及各種層次、各種發(fā)展階段的全部宇宙生命的精神現(xiàn)象學。在佛教《阿毗達摩論》(即《對法論》)中,曾有這么一段偈語,可以作為上面所介紹的總結(jié)。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
     由此生諸趣,及涅槃證得。
     全部佛法就被濃縮在這20個字之中,全部宇宙的、生命的精神現(xiàn)……P7-8





上一本:梵心佛語 下一本:棒喝截流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心靈鎖鑰的作者是馮學成,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