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草原絲綢之路與中亞文明


作者:張志堯     整理日期:2014-08-22 21:46:05

阿爾泰是中亞古代文明搖籃的中心區(qū)域之一,是歐亞草原東西方文化的匯萃之地。1957年,以阿爾泰語系地區(qū)多學科內容為研究對象的國際阿爾泰學會宣告成立;日后,歐美、亞太地區(qū)的許多國家均相繼建立了阿爾泰學的研究機構。目前,阿爾泰學已成為具有全球范圍的一個熱門學科。為弘揚中華本土文化,加強對外文化交流,近年來新疆國際阿爾泰學研究會以其崛起之面貌,積極參與了國際阿爾泰學研究的行列。
  在近十多年來,新疆學者已在中國阿爾泰境內及其鄰境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中亞境內頗為罕見的遠古時期的洞窟彩繪巖畫,鐵器時代的蒙古鹿石與西方鹿石以及數(shù)量頗巨、類型頗全的遠古、中古、近古時期的人形石雕像。這方面的考察與研究成果已引起日本、歐美一些著名學者的極大關注。
  作者簡介:
  張志堯,出生于抗戰(zhàn)勝利后第一年的冬天。在風雨如晦的知青歲月中,曾有過伙夫、馬車夫、礦工的人生經歷。作者曾任《新疆經濟導報》、《中國西部開發(fā)報》記者,草原絲綢之路旅行社副總經理。上海作家協(xié)會會員、新疆阿爾泰學研究會(省級社會學術團體)常務副秘書長,歐亞草原絲綢之路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新疆師范大學歷史與民族學學院特聘教授。主編出版了《草原絲綢之路與中亞文明》、《新疆巖畫》、《中亞古代藝術》三部共108萬字的學術著作。
  出版了《西部驛站》(46萬字)《大時代的記憶》(55萬宇)著述,并發(fā)表了《中國核能先驅盧鶴級》、《海峽兩岸的龍兄鰲弟》、《滬戰(zhàn)前后的江灣路》、《在艾青家里》、《塔城第一美人約拉》、《溯尋北溟部族》、《呵,森林那邊的蒙古人小屋》、《金山之子--哈德斯印象》等20多萬字的作品。
  目錄:
  序言
  再版序言
  一、草原絲綢之路
  阿爾泰與歐亞草原絲綢之路
  先漢時期的歐亞草原絲路
  漢、唐時期我國北方的草原絲路
  唐代回紇路的開通及其影響
  明代絲路貿易中的西域回回
  唐代北、中道對清代巴里坤交通之影響
  中國阿爾泰的古代絲綢之路
  哈薩克草原絲路及其經濟文化
  二、中亞古代游牧文化
  中亞地區(qū)鐵器時代考古文化
  阿爾泰、天山北部與東部的塞人--匈奴文化序言
  再版序言
  一、草原絲綢之路
  阿爾泰與歐亞草原絲綢之路
  先漢時期的歐亞草原絲路
  漢、唐時期我國北方的草原絲路
  唐代回紇路的開通及其影響
  明代絲路貿易中的西域回回
  唐代北、中道對清代巴里坤交通之影響
  中國阿爾泰的古代絲綢之路
  哈薩克草原絲路及其經濟文化
  二、中亞古代游牧文化
  中亞地區(qū)鐵器時代考古文化
  阿爾泰、天山北部與東部的塞人--匈奴文化
  月氏文化族屬、族源芻議
  貴霜考古中的游牧民族文化成分
  中亞境內天山、七河地區(qū)的古代文化
  蒙古阿爾泰及鄰境山中的古代車輛巖畫
  蒙古和西伯利亞的鹿石
  阿爾泰的東方鹿石與西方鹿石
  額爾齊斯河上游及鄰境區(qū)人形石雕像
  塔吉克斯坦南部的石雕人像
  歐亞草原古代墓葬文化
  哈薩克斯坦境內的考古發(fā)現(xiàn)
  阿富汗西伯爾罕墓葬文化
  中亞古代火襖教葬俗
  蒙古人的薩滿教
  果爾特人的薩滿教
  西北突厥語民族的薩滿教遺俗
  哈薩克傳統(tǒng)習俗中的靈力崇拜
  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媧與蛇圖騰崇拜
  三、草原絲路與歐亞經濟文化交流
  絲綢之路與古代歐亞大陸的東西方文化交流
  論中國與阿爾泰部落的古代文化
  粟特人對東西交通的貢獻
  西遼時期漢文化對中亞的影響
  貴霜人的娛樂活動
  古代歐亞大陸民族遷徙和民族融合
  四、草原絲路文化研究
  中國西部地區(qū)人面形巖畫
  史前巖畫藝術審美初探
  歐亞草原絲路的部分資料
  天堂牧場的紋身木乃伊
  溯尋北溟
  從祈雨文化探尋阿爾泰與四川、臺灣的遠古聯(lián)系
  后記





上一本:閑讀日本風物情感 下一本:西藏史詩和說唱藝人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草原絲綢之路與中亞文明的作者是張志堯,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