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李瑞環(huán)談京劇藝術


作者:李瑞環(huán)     整理日期:2014-08-22 21:38:06

李瑞環(huán),曾任全國政協(xié)主席。著有《為人民辦實事隨談》、《學哲學用哲學》、《務實求理》,另有《李瑞環(huán)改編劇本集》行世。
  本書是李瑞環(huán)同志1984年到2009年間關于京劇工作的講話匯編。
  李瑞環(huán)同志由衷地喜愛京劇藝術,多年浸淫其中,終成行家里手。從講話中,可以看出他在京劇藝術領域的一些灼見,他對藝術院團的改革思路,以及他管理意識形態(tài)(主要是文化藝術)工作的寬容、開明的態(tài)度。
  他對京劇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相當深刻,故能及時地注意演員隊伍的新老交替,并提出音配像工程的創(chuàng)意,就組織工作而言,他對京劇藝術有存亡繼絕之功。
  作者簡介:
  1934年9月生,天津寶坻人,195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7月參加工作,北京建工業(yè)余學院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專業(yè)畢業(yè)。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三屆四中全會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十四屆、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八、九屆全國政協(xié)主席。
  目錄:
  新時期振興京劇的指導思想與重要實踐——學習李瑞環(huán)同志關于京劇的論述
  一、弘揚民族文化振興京劇藝術
  京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藝術瑰寶
  (1986年11月19日)
  對京劇要重視、保持、扶植、發(fā)展
 。1989年8月9日)
  關于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若干問題
 。1990年1月10日)
  重視對中國文化遺產的挖掘和研究
 。1990年6月3日)
  把京劇振興起來,推向世界
 。1990年12月21日)
  振興京劇藝術弘揚民族文化
 。1990年12月27日)
  振興京劇是一個大的系統(tǒng)工程新時期振興京劇的指導思想與重要實踐——學習李瑞環(huán)同志關于京劇的論述
  一、弘揚民族文化振興京劇藝術
  京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藝術瑰寶
 。1986年11月19日)
  對京劇要重視、保持、扶植、發(fā)展
 。1989年8月9日)
  關于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若干問題
 。1990年1月10日)
  重視對中國文化遺產的挖掘和研究
 。1990年6月3日)
  把京劇振興起來,推向世界
 。1990年12月21日)
  振興京劇藝術弘揚民族文化
 。1990年12月27日)
  振興京劇是一個大的系統(tǒng)工程
 。1991年1月11日)
  要使京劇的藝術水平有實質性的突破
  (1994年1月2日)
  發(fā)揮群體優(yōu)勢振興京劇藝術
 。1998年6月26日)
  京劇是我國戲曲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劇種
 。1999年11月13日)
  京劇要振興必須有觀眾
  (2001年10月8日)
  舉辦京劇藝術節(jié)具有重要的意義
 。2001年12月2日)
  振興京劇必須辦實事、講實效
  (2006年9月17日)二、振興京劇要在繼承中求發(fā)展
  談振興戲曲
 。1986年3月10日)
  振興京劇要在繼承中求發(fā)展
 。1986年12月30日)
  要堅持以繼承為主的方針
  (1987年2月4日)
  越是民族的東西,越能走向世界
 。1989年10月23日)
  創(chuàng)新必須植根于繼承的基礎上
 。1994年11月22日)
  ……
  三、重視京劇人才的選拔與培養(yǎng)
  四、音配像工程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yè)
  五、抓好文藝體制改革激活藝術生產力“文化大革命”的破壞中斷了京戲藝術的發(fā)展,搞了個樣板戲,江青本身是懂京戲的,她也演過京戲,會唱幾句,在緊張狀態(tài)中,半夜三更就叫李少春去唱幾句。樣板戲不能籠統(tǒng)地否,實在地講,樣板戲哪個也不是江青新搞的。在“文化大革命”前,《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就有,周總理等就親自抓過。樣板戲有好的地方,在劇情和詞句上搞得比較嚴謹,但出了一個很大的毛病,改變了京劇的形式。這種民族的藝術的文化的形式是穩(wěn)定的,內容是多變的,京劇的表演形式是穩(wěn)定的,內容演現(xiàn)代也可以,但形式不能破壞,加上了交響樂、加上亂七八糟的東西,使人認為京戲歌不歌,京戲不是京戲。
  京劇以其豐厚的內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藝,達到了我國戲曲藝術發(fā)展的高峰。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藝術魅力,它的突破時間空間界限的虛擬化表現(xiàn)方式,從化裝到表演的藝術夸張和寫意手法,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美學觀點,形成了中國特有的東方戲劇藝術體系。
  對文藝和文學創(chuàng)作,要注意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一九八六年六月我在天津市文藝創(chuàng)作座談會上講過一篇話,其中就講到這個問題,鄧小平同志看后很肯定。必須看到,我們的作家和藝術家絕大多數(shù)是好的,絕大多數(shù)作品是好的。有的作品如果只是小毛病,可以改一改。如果一棍子打下去,隨便說這個作品是“壞的”,那就不僅否定了整個作品,而且會影響一大批人。解放后我們自己培養(yǎng)出來的很有名氣的作家和藝術家為數(shù)不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肚量不夠大,不能容人。像郭沫若、茅盾、曹禺、老舍等人,都是在解放前就已經出了名。我們自己培養(yǎng)的作家、藝術家,常常因為一些小問題就被否定。搞政治運動、“大批判”那一套,把人們都弄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有所創(chuàng)造和突破。創(chuàng)作的心態(tài)不正常,怎么可能寫出好作品呢?
  京劇音配像實際上也是一種“摹本”,解決了京劇藝術長期存在的“藝在人身,藝隨人走”的難題。它也會像《蘭亭序》一樣,成為后人學藝、練習的范本。
  過去學寫大字啊,就是天天寫那幾個字,描紅模子,也就是十六個字天天描。為什么?開始不理解的人就問,你天天叫我寫十六個字我怎么能練出中國的幾千字來呢?一個道理,你把十六個字體會進去了,其他的就是同一個道理了。后來王羲之不就是寫一個“永”字,后來就出來了一個規(guī)矩,叫做永字八法。永字嘛,點、撇、捺、鉤都有。基本功的東西真正體會進去了,就有了這個意義和作用。
  馬克思講,人類知識的來源有兩大特點,一叫連續(xù)性,人類的知識不由上面往下一輩一輩地傳不行,存心在屋子里憋,生下來不學別人的書,不借鑒別人的經驗,別說一個擴音器,一個自行車也憋不出來。只能是一輩一輩地接過來,這叫歷史的連續(xù)性,理所當然的,青年人首先把老一輩兒的東西接過來。知識的第二個特點就是社會性,在空間上,橫向上講,知識不是單傳的,知識的來源常常不是一個人的。象至少秋同志、長禮同志剛才講的,他們有那么多的老師,除老師教外,別的人的東西也少不了。凡是名家沒有不取諸家之長的!吧迫≈T家之長,刻意綜合創(chuàng)新”。這是所有名家遵循的一個原則。
  最近在北京組織了一個“振興京劇領導小組”,有卓琳、林彬、齊心(習仲勛的老伴)、邊濤(萬里的老伴)、榮高棠,一幫人在那兒研究。還有天津的萬國權,弄的結果也不是很理想,卓琳到天津來,也發(fā)了些牢騷,說你們看不起我們老太太,我們沒權,告訴你們:我們告狀可是很方便。
  ……





上一本:中華文明千問 下一本:都市風貌與海派氣質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李瑞環(huán)談京劇藝術的作者是李瑞環(huán),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