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常讀


作者:龐樸,劉澤華     整理日期:2014-08-22 21:37:59

孔孟道冠古今、垂憲萬世,老莊天馬行空、深邃宏闊,《周易》文約義豐、包羅萬象,《詩經(jīng)》《楚辭》開文學之源流,《世說新語》顯名士之風流,六祖《壇經(jīng)》妙解禪之化境,《夢溪筆談》著錄科技之精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典籍浩如煙海,但是版本的流變、文字的難解、注疏的歧異,令普通讀者望而生畏。不能解讀我們自身所攜帶的文化基因,窺得傳統(tǒng)文化的奧義,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經(jīng)典常讀》從這一思維理路出發(fā),精選三十部最能體現(xiàn)中國文化精神的作品,由各位專家學者分別論述,從文本到精神內(nèi)核進行系統(tǒng)梳理,注重闡述各著作之基本觀念,同時又兼顧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貢獻,文筆洗練,生動活潑,可謂少而精,質(zhì)而文,約而博,俗而雅,為現(xiàn)代人步人中國古代典籍殿堂、了解中華文化精髓、獲得安身立命真諦的必備入門書。
  作者簡介:
  龐樸,字若木,原名聲祿。當代著名哲學史家、哲學家、方以智研究專家。曾任山東大學講師、《歷史研究》主編等職,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科學,文化發(fā)展史》國際編委,國際簡帛研究中心主任,山東大學終身教授、儒學高等研究院理事會副理事長、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致力于中國哲學史、思想史、文化史以及出土簡帛方面的研究。2010年9月在第三屆世界儒學大會上獲得第二屆“孔子文化獎”。
  劉澤華,南開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治思想史學科創(chuàng)始人。曾任南開大學歷史系主任,兼任全國先秦史研究會等十余個研究會理事、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主任、歷史學院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校務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政治史、知識分子史、歷史認識論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代表著作有《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傳統(tǒng)政治思想反思》《中國的王權(quán)主義》等。
  目錄:
  前言
  《老子》——人生的大智慧
  《莊子》——哲學的寓言
  《論語》——人的發(fā)現(xiàn)
  《孟子》——心性的修養(yǎng)
  《尚書》——帝王的教科書
  《周易》——占卜的哲學
  《韓非子》——法治的源頭
  《孫子兵法》——戰(zhàn)爭的藝術(shù)
  《左傳》——諸國爭雄的時代記錄
  《戰(zhàn)國策》——中國的說辭藝術(shù)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楚辭》——士的悲歌
  《山海經(jīng)》——中國最古老的神話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國最早的醫(yī)書前言
  《老子》——人生的大智慧
  《莊子》——哲學的寓言
  《論語》——人的發(fā)現(xiàn)
  《孟子》——心性的修養(yǎng)
  《尚書》——帝王的教科書
  《周易》——占卜的哲學
  《韓非子》——法治的源頭
  《孫子兵法》——戰(zhàn)爭的藝術(shù)
  《左傳》——諸國爭雄的時代記錄
  《戰(zhàn)國策》——中國的說辭藝術(shù)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楚辭》——士的悲歌
  《山海經(jīng)》——中國最古老的神話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國最早的醫(yī)書
  《史記》——中國第一通史
  《抱樸子》——探尋長生之道
  《齊民要術(shù)》——國以農(nóng)為本
  《世說新語》——名士的逸聞
  《壇經(jīng)》——禪的化境
  《李太白集》——詩仙的氣象
  《杜工部集》——詩者的楷模
  《東坡七集》——失意文人的情懷
  《四書集注》——對儒經(jīng)的權(quán)威解讀
  《夢溪筆談》——中國科學史的筆記
  《五燈會元》——禪宗歷代祖師的語錄
  《三國演義》——三國志士爭天下的故事
  《水滸傳》——中國的綠林文化
  《焚書》——中國文化中的叛逆意識
  《陽明全書》——道德良知的新詮釋
  《紅樓夢》——大觀園里的命運悲歡
  作者小傳
  后記“接受招安”是梁山起義的必然結(jié)局。
  在綠林豪杰身上,背負著中國下層民眾的社會理想和不平社會現(xiàn)實之下的正義之氣。而綠林豪杰的流浪漢精神,以及民間精神中的敬鬼神、尊天帝、社會化的家族倫理思想(兼愛、分均)等,又使墨俠精神具有悲劇性和軟弱性的一面。另外,墨俠精神的正義基礎(chǔ)除了現(xiàn)實反抗性之外還具有濃厚的生理人性決定色彩:綠林豪杰的氣血個性和平民的天賦良知。這種建立在性善本能基石上的非理性的倫理主義,也許是因為民間文化的真正精神找不到圣人(墨子已被打倒)代言的緣故。歷史上每次較大的綠林聚義起事最終都以被儒道兩家篡奪和鎮(zhèn)壓為終結(jié)。儒道墨的互補性和墨俠精神的空想性、軟弱性競能如此完美地結(jié)合,葬送了綠林事業(yè)。中國封建社會在這種封閉的互補中獲得了循環(huán),而封建強權(quán)政治則用政治的非理性主義鎮(zhèn)壓了倫理的非理性主義——墨俠精神。這個政治非理性主義主要就是忠君思想和名分觀念。
  比較而言,墨家所注意的,主要是生存和溫飽問題,而儒家則更多地注意溫飽后的秩序和名分問題。所以,有生存和溫飽危機的下層民眾更容易接受墨家思想,而生活優(yōu)裕的貴族則更注意秩序和名分的穩(wěn)定。但這二者又并非井水不犯河水,隨著人的地位和境遇的變化,人們的意識和潛意識,也就會不斷地游移在二者之間。
  在梁山起義事業(yè)初期,人們主要面臨的便是被官府所逼而活不下去的問題,所以“賊”的名分和“忠君”的意識要暫時被拋到腦后,去赴湯蹈火,拯救自己和天下。而隨著人們生存狀況的好轉(zhuǎn),那些以前來不及顧及的問題便自然地越來越突出出來,而解決名分和忠君問題的最佳途徑便是接受招安。這在宋江身上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
  ……





上一本:藏書票技法 下一本:中國民俗實用對聯(lián)大全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常讀的作者是龐樸,劉澤華,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