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遠古司崗里


作者:王毅     整理日期:2014-08-22 21:27:44

  作為“社會生活的活化石”,佤族的采集、漁獵與其社會發(fā)展的進程是相適應的。他們采集的方法和加工的方式都令人嘆為觀止。在狩獵中遵循“見者有份”的平均分配方式,用“以物達意”的方法進行思想交流,普遍使用雞毛、火炭、樹葉、辣椒、茶葉來說明事由。
    除此之外,還與宗教祭祀活動有密切的關系?梢姡糇逑让駥Σ杉瘽O獵活動的認識已遠遠超過了解決生計問題的范圍,而滲透到成年、戀愛婚姻的過程中,成為傳統(tǒng)的約定俗成習俗。他們所特有的心理、性情、價值觀、榮辱觀,甚至擇偶觀的形成和發(fā)展,也可以從采集漁獵這一人類最早并殘存至今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社會形態(tài)中找到解釋。
    千百年來,佤族先民在門高西爺分手后,沿著遷徙的路線順著大江,沿著密林,爬山涉水,尋找到阿佤山這塊肥沃美麗的土地后,在大自然的慷慨撫育下,繁衍生息著。這里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這塊熱土記錄著他們生存發(fā)展的歷史,這里的時空中留存著他們多少令人目不暇接的藝術篇章。
    如今,那些有著比人類用火歷史更早的采集漁獵生活方式已逐漸消失,在佤族山寨,也很難遇到肩背獵槍的獵人;而記錄這一切的場景,也逐漸被人們淡忘。古老崖畫上的采集圖也已斑駁不清,漁獵、農耕時代的生產生活用具也已走進博物館,粗獷豪放的獵歌漁曲早己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變得飄渺,就連那些存活在民間的狩獵舞、圓圈舞,也被年輕人淡忘。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人們早己將那些維持了多少代人生存的采集、狩獵方式,以及在長期狩獵、采集經濟中形成的意識和文化藝術,連同原來穿戴在人們身上、積淀著久遠而獨特歷史文化內涵的傳統(tǒng)服飾也漸漸被拋棄。對于這些變化,是喜是憂,也許我們今天還很難做出結論。
    也許有一天,當我們的子孫后代只能從博物館和教科書上得知這一切的時候,不知道他們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但愿我們的祖先用腳印和汗水寫下的這一切,會讓后人記住我們曾經走過的路和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
    當您翻開這本畫冊時,您會看到佤族采集、狩獵和農耕時代生產生活用品和佤族圖騰物及傳統(tǒng)服飾等實物照片。盡管漁獵及農耕時代早已離我們而去,然而,它們所表現(xiàn)的佤族人民的思想、感情、智慧、經驗和獨特的生活習慣,不僅能為我們所理解,而且還能夠讓我們從中獲取智慧和知識,受到啟迪與教育。
    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是該民族社會歷史生活的再現(xiàn),實物資料更是如此。當我們選編這本畫冊時,除了被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些多姿多彩的佤族社會歷史生活所吸引外,我們也深深地被佤族先民在與大自然抗爭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勇敢和智慧所震撼。
    當我們滿懷喜悅的心情推出這本畫冊的時候,我們由衷地贊嘆佤族先民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精神,同時也深深地敬佩佤族人民對中華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卓越貢獻!
  目錄:
  佤族村落
  佤族采集漁獵
  圖騰崇拜
  生產生活用品具
  佤族織錦
  佤族服飾
  傳統(tǒng)樂器
  文化傳承場
  后 記





上一本:廬山歷代書法精品百幅 下一本:七武士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遠古司崗里的作者是王毅,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