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遙遠的往事》內(nèi)容簡介:任何一個作家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的記憶,都是其重要的寫作資源,俊科先生這部散文集的相當一部分篇章,就是寫自己十八歲前在鄉(xiāng)村經(jīng)歷的一些事情。比如第一次吃牛肉,比如聽廣播,比如洗澡,比如過年,比如吃棗……俊科在講述這一件件一樁樁鄉(xiāng)村舊事時,變換著使用兩種眼光:一種是親歷者的眼光。這使他的文字妙趣橫生,使事件異常生動地重現(xiàn)在我們眼前,給人一種聽童話的感覺。 作者簡介: 馮俊科,1972年參軍,翌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198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曾任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F(xiàn)任北京市新聞出版局黨組書記、局長。出版有《帝王治國策》、《西方幸福論》、《兩槐居論稿》等專著和散文集《寫在墻上的思念》、雜文集《有話直說》等。 目錄: 序 親人 爺爺 奶奶 外祖父 生死情 去姥姥家 外祖父的那一群羊 魂歸自然 寫在墻上的思念 驕陽下的父親 葬父 燈光中的母親 母親的老話 哥哥上大學序 親人 爺爺 奶奶 外祖父 生死情 去姥姥家 外祖父的那一群羊 魂歸自然 寫在墻上的思念 驕陽下的父親 葬父 燈光中的母親 母親的老話 哥哥上大學 三姑 均舅 鄉(xiāng)親 鄭知縣 法爺與杠爺 懂中藥的五爺 烈士沒名 兩個老虎 土匪李山 膽大的旺爺 白眼狼廣叔 咬蛋蟲吳畝三 小偷二蛋 痞子狗旺 天殺的天法 晨讀 同桌的她 村花巧英 劁豬匠牛小方 老瞌睡鄭林 憨俊 劉氏豫鄉(xiāng)廚 辛山和狗 辛民的車謠 悲劇人物王增 回鄉(xiāng)知青丁茂 老干部江岳 上吊自盡的老黑媽 農(nóng)會主席麥垛 生產(chǎn)隊長老跑 戰(zhàn)斗隊長馬細 標語能手王老標 追星者瘸根 荒草 古伯 老癱 兒子 八隊隊長譚老四 燃燒的玉米地 村事 第一次吃牛肉 農(nóng)村人洗澡 小時候聽廣播 鄉(xiāng)村過年 大躍進的夜晚 農(nóng)村中的順口溜 大棗的往事 憶苦思甜 拾紅薯 分菜 麥收 鐵棍山藥 春雨 村煙 村夜 南院 北院 水愁 地愁 樹愁 溴河 黃河灘 梨花村 哭泣的老槐樹 故鄉(xiāng)的傳說 后記《生死情》 外祖父臨去世前,拉著母親的手交代說:“我死后,你們一定要照顧好你媽,她對我有救命之恩,這你知道。”母親含淚點點頭,說:“您放心,我知道。” 外祖父在親人們一片哀哭聲中撒手而去,永遠離開了我們。 外祖父生前和外祖母關系非常好,這是他們那個村里的人和我們都知道的。外祖母性格內(nèi)向,不太愛說話,臉上大部分時間都一個表情,很少見她十分高興的時候,也很少見她有不高興的時候。但外祖母十分勤勞,家里家外,沒有她拿不起的活兒。外祖父則是個樂天派,痛快人,臉上天天都帶著笑容,說話聲中透著爽快,好像從沒有遇過什么愁事難事。外祖父眼很明,見到外祖母不高興,從不去論誰對誰錯,立刻說幾句逗樂的話,不管外祖母笑不笑,自己先哈哈一笑轉(zhuǎn)身就走,回來后就像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過。因此,兩位老人吵嘴臉紅的時候不多。但外祖母對外祖父有救命之恩,我們卻從來沒有聽說過。外祖父、外祖母故去多年后的一天,和母親閑聊,又翻出了外祖父臨死前說的那句話。八十多歲的老母親思量半天,才對我們講述了兩位老人當年那段悲壯的往事。 民國三十二年,也就是1943年,河南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災。春天干旱無雨,夏天暴雨成災,糧食幾乎絕收。度日如年的人們把收獲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秋天,不料秋天又鬧起蝗災。據(jù)母親講,不知從哪飛來的蝗蟲,飛起來遮天蔽日,嗡嗡作響。落到莊稼上,只聽見“咔嚓、咔嚓”聲響,不到一袋煙工夫,玉米成了光桿,谷子、高梁成了空殼,連一片葉子也沒有剩下。人們餓急了,開始吃樹皮、草根,吞鹽堿土。村中能跑的人都“走西口”,到陜西一帶逃荒要飯去了。有人走著走著,突然倒在地上就再也沒有起來。村外的田野里、道路旁,都躺有被餓死的人。村中的屋檐下、房間中、院子里,被餓死的人躺在那兒尸體腐爛發(fā)臭,也沒有人去收尸。真是“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就在那個時候,外祖父病了,病得不省人事,眼看就不行了。外祖母到七八里地外的一個村里去請醫(yī)生。見到那個老中醫(yī),他說什么也不肯去。外祖母撲咚跪到他面前,求他無論如何也要去救外祖父一命。老中醫(yī)說: “不是我不想去,只是我今年已七十多歲了,餓得走不動,哪還能再外出行醫(yī)?” 外祖母說:“沒關系,我背您走! 外祖母年輕時個子很高,骨架也大,她背著那個老中醫(yī),一步一晃,幾步一歇,跌跌撞撞地回到了家。老中醫(yī)給外祖父號號脈后說: “他沒有病,是餓的,我無法救治,你娘倆別管他了,快到外地逃命去吧! 外祖母沒有吭聲,吞了兩把粗糠,喝了幾口涼水,又背著那個老中醫(yī)送他回家;貋頃r,已經(jīng)是半夜了。外祖母看著奄奄一息的外祖父,把母親拉到跟前說: “閨女,你叔怕真的不行了,咱娘倆再盡盡心吧。你在家等著,我去村后地給你叔拔幾個胡蘿卜來吃! 母親一聽就急了。她知道村后地有幾畦胡蘿卜,蝗蟲吃秋時把上邊的葉子吃光了,蘿卜留在地下,但被皇協(xié)軍雜牌隊給“號下”了,說是充當軍糧,誰敢動一個蘿卜格殺勿論。昨天夜里有兩個不怕死的去偷蘿卜,被亂槍打死在地里。見外祖母要去那里拔蘿卜,母親緊緊抱住外祖母的腿說: “媽,您不能去,昨天夜里被打死的人尸首還沒收呢! 外祖母說:“我要不去,你叔活不過今晚,正因為昨天夜里剛剛打死過人,今晚站崗的會認為沒人敢再去偷了,我這時候去可能會沒事。咱不能在這兒等死! 外祖母拿著工具執(zhí)意要去,她臨走時對母親說:“我走后,你守在咱家后門口,估摸著時辰,如果聽見槍響,那娘肯定是回不來了,你千萬別去給娘收尸,等你叔一閉眼,你就逃命吧。如果沒聽見槍響,娘大概沒事,你聽見腳步聲,就給娘開門。” 母女倆抱頭痛哭一會兒,外祖母打開后門,消失在黑夜里。 外祖母走后,母親一步不離地守候在后門口,心懸得老高,只怕聽見村后地槍響。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母親焦急地從門縫里張望著外面。外邊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見,靜得讓人害怕。但也讓母親感到寬慰,因為那說明外祖母很安全。終于,母親聽見了外祖母的腳步聲,打開門,外祖母懷里抱著幾個蘿卜回來了。母親的心才安定下來。外祖母把蘿卜洗洗,切成片,煮熟了,先讓外祖父喝點蘿卜水,又喂了幾片蘿卜,外祖父才慢慢蘇醒過來。 最終是那幾個蘿卜,把外祖父從死亡的邊緣救了過來。就這樣,外祖父臨死前都沒有忘記外祖母對他的救命之恩。 七十多年過去了。外祖母在母親的悉心照料下度過了幸福的晚年,如今已故去多年。但母親講起這段往事,依然禁不住眼眶濕潤,我們也被感動得流下淚來。令我們不解的是,外祖父、外祖母生前為什么從來沒對后人說過?母親說: “兩位老人聽信一句老話,叫‘氣死不告狀,餓死不做賊’,他們認為夜里去偷蘿卜是件不光彩的事! 我告訴母親:“外祖母對外祖父的行為那是生死情,外祖母的行為很光彩,很偉大,我們會永遠記住。更何況那幾畦蘿卜也不是皇協(xié)軍雜牌隊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