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莊子》都是中國文化哲學(xué)、政治思想的源頭之一,文字灑脫、精意迭出,其中大量簡樸而充滿智慧的話語,在國人口頭和筆下早已成為名言警句。《老莊中的名言智慧(南懷瑾講述)》從南懷瑾先生的《老子他說》《莊子諵譁》中精選出來,南先生深入淺出充滿睿智地解釋老莊中的名言智慧,將引領(lǐng)讀者輕松喜悅地進(jìn)入《老子》和《莊子》的境界,獲取人生的智慧。 目錄: 上篇:《老子》中的名言智慧 美之為美,斯惡已。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長短相較,高下相傾 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功成而弗居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虛其心,實其腹 挫其銳,解其紛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上善若水 揣而稅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上篇:《老子》中的名言智慧 美之為美,斯惡已。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長短相較,高下相傾 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功成而弗居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虛其心,實其腹 挫其銳,解其紛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上善若水 揣而稅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 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歸根日靜,是謂復(fù)命,復(fù)命曰常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人乎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圣人終日行,不離輜重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下篇:《莊子》中的名言智慧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越俎代庖 大而無用 槁木死灰 師心自用 道隱于小成,言隱于榮華 天地一指,萬物一馬 朝三暮四 秋毫之末 存而不論 大道不稱,大辯不言 大仁不仁 大廉不賺 大勇不忮 止其所不知 一問三不知 孟浪之言 生有涯而知無涯 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無用之用 德有所長,形有所忘 莊周夢蝶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緣督以為經(jīng),可以保身 技進(jìn)乎道 官知止而神欲行 刀刃若新發(fā)于硎/游刃有余 怵然為戒/躊躇滿志 人之貌有與也 神雖王,不善也 遁天倍情,忘其所受 安時處順,哀樂不入,謂之縣解 薪盡火傳 道不欲雜 存己而后存人 德蕩乎名知出乎爭 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爭之器也 繩墨之言 名實者,圣人之所不能勝也。 內(nèi)直外曲 與天為徒與人為徒 聽之以氣 寡不道以歡成有德者能之 安之若命 福輕乎羽,莫之知載 以巧斗力 忿設(shè)無由,巧言偏辭 獸死不擇音 無遷令無勸成 乘物游心 螳臂擋車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意有所至愛有所亡 肝膽楚越 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 受命于天 鑒明則塵垢不止 自狀其過 游于羿之彀中 以其知之所知,以養(yǎng)其知之所不知 其嗜欲深者,其天機(jī)淺 儷然而往,儷然而來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 死生,命也 相啕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藏舟難固 攖而后成 莫逆之交 安時處順 忘其肝膽,遺其耳目 那么宇宙間的人事,“六合之內(nèi)”呢?“圣人論而不議”,就是討論研究,不加以批判,不作一個嚴(yán)格的結(jié)論。 “春秋經(jīng)世先王之志,圣人議而不辯!睔v史給人類留下人生的經(jīng)驗,把人類過去的興衰成敗、是非善惡,都留下記錄,給后人做榜樣。這就是中國文化中的經(jīng)濟(jì)之學(xué),也叫經(jīng)世之道,是救世救人的學(xué)問。 孔子著《春秋》的筆法,是“議而不辯”,也就是平論。 莊子的這幾句話講遍了中國的人倫之道,幾乎成為儒、釋、道三家的不易之論。 后來的文化中,東方哲學(xué)關(guān)于歷史的看法,一切觀點都是以這幾句話為基礎(chǔ)的,各方面都有所引用,尤其儒家常常嚴(yán)正地引用它。可是大家通常不知道它們的出處,這幾句話出自《莊子》,可說是道家的思想。 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齊物論)莊子對春秋戰(zhàn)國時代到處標(biāo)榜的仁義道德,進(jìn)行了嚴(yán)厲的批評,也指示了一條正確的路線。那個時代,到處標(biāo)榜仁義道德,事實上卻可以說是最不仁、最不義的時代。 因此,他在這里提到“大道不稱”,真正的道是沒有理由、沒有名稱的,不像我們的社會講了幾千年的道,民間各種各樣的宗教、迷信,每個都說自己有道,而且是正道。 但是莊子抱著“大道不稱”的觀念,就是說:大道是沒有名稱的,真得道的人,也不會標(biāo)榜自己得了道。 “大辯不言”,這是針對當(dāng)時惠子他們講邏輯、講思想、講名學(xué),乃有感而發(fā)的。真正的道理到了最高處,沒有話講,不須辯解的。佛家也有一句話:“是非以不辯為解脫”,是非愈辯愈糟糕,所以“大辯不言”。 大仁不仁“大仁不仁”是什么道理呢?這句話就牽涉到道家的思想。老子有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蔽覀円话愣颊J(rèn)為老子這句話,認(rèn)為宇宙是很殘忍的,上天不仁慈,把萬物都看成芻狗(草編成的狗)。 其實“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是說天地并沒有以仁愛的天心來生育萬物,天地只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自然而歸于還滅。從天地的立場,萬物與人類平等,都是自然的、偶然的,是暫時存在、終歸還滅的芻狗而已。老子這句話的含意,與莊子“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的道理一樣,天地并沒有仁與不仁的觀點。 天地生萬物,是非常地仁慈,好的它生,壞的它也生;稻子它生,毒藥它也生;它包容萬象,一切都是它所愛的。就跟下雨一樣,好的地方下,壞的地方也下,太陽光也是這樣。所以天地是無心的,它看萬物都是平等的。 真正的“大仁”,如太陽一樣,如下雨一樣,普遍的、自然的,它并沒有對某一方面特別地仁慈。如果你有心來求,已經(jīng)不是“大仁”,那是做出來的。 大廉不嗛“大廉不賺”,真正的大廉沒有謙讓,“嗛”與“謙”是相通的。怎么叫“不嗛”呢?比如說,歷代知識分子標(biāo)榜做官要清廉,錢字都不敢談、不愿意談!妒勒f新語》中有個人叫王衍,做了官,連錢字都不提。有次家人趁他睡著了,繞著他的床擺了一圈錢,想他醒來總要說把錢挪開吧?結(jié)果他醒來一看,喚人來說:“把這些‘阿堵物’拿開!卑堰@些堵住他的東西拿開,就是不談錢。 談錢就臟了?這倒不然,我倒贊成清代才子袁枚的思想,“不談未必是清流”;因為你心中還有錢的觀念,所以還有怕與不怕;人真到了最高處,無所謂錢與不錢了。這一句詩,把千古“大廉下賺”的道理都說完了。 “大廉不嗛”的道理,我經(jīng)常說一個笑話,拿什么來比呢?拿豬來比。你看豬一天到晚用嘴東拱西拱,人們以為豬臟,其實它是愛干凈,臟東西一點都看不慣,看到臟東西就把它拱開,結(jié)果是愈拱愈臟。 人真做到了冰清玉潔、一塵不染,不一定是真正的清廉;倒是在污濁的塵世打滾,心里不著任何一點外緣的,他可以做到“大廉”,這也就是莊子講的“大廉不嗛”的道理。 ……P45-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