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上海閑話


作者:邵宛澍     整理日期:2014-07-20 09:25:24

   語言類的文字,往往與“枯燥”、“乏味”和“單調(diào)”畫上等號,然而《上海閑話》作者邵宛澍使用或調(diào)侃或戲謔或嘲諷或揶揄的筆調(diào),于看似平緩的輕訴中,將上海以及上海的話語,完整地展示在您的面前。
  作者自詡:寫上海話的書中,《上海閑話》是最有趣的一本! 
  作者簡介:
     邵宛澍筆名梅璽閣主,小上海眼中的“老上!,老上海眼中的“小上海”;生于斯長于斯,對上海的一切均有著特殊的感情。涉獵甚廣,是美食作家與吳方言研究者;同時,于昆曲、評彈、訓(xùn)詁乃至無線電通聯(lián)、奇幻文學(xué)翻譯、皮藝制作、攝影等等亦有論著。
  目錄:
  阿拉上海人
  阿拉上海人!
  無所不能“吃”
  儂吃啥飯呃?
  飯·粥·飯泡粥
  以“吃”代“喝”
  吃老酒面面觀
  吃老酒·泡冰水
  冷水·開水·冷開水
  上海話里的諧音詞
  送禮宜忌
  上海話里的外來詞
  上海話里的禁忌語
  生死事大
  灶披間里的上海話阿拉上海人
   阿拉上海人!
   無所不能“吃”
   儂吃啥飯呃?
   飯·粥·飯泡粥
   以“吃”代“喝”
   吃老酒面面觀
   吃老酒·泡冰水
   冷水·開水·冷開水
   上海話里的諧音詞
   送禮宜忌
   上海話里的外來詞
   上海話里的禁忌語
   生死事大
   灶披間里的上海話
   銅鈿銀子真生活
   各式各樣的房間
   由中醫(yī)而來的上海話
   與“豆腐”有關(guān)的上海話
   與“鬼”有關(guān)的上海話
   上海的元素——“洋”
   上海話中的“蟹”
   上海話中的姓氏讀法
   孵茶館與孵混堂
   論天氣
   麻將生活
   從“江北人”說起
   江北人江北車
   吃·著·嫖·賭
   老娘舅擺句閑話
   里外有別上下分明
  字詞春秋
   “作”和“嗲”
   嫖·嘲·扠
   幾個好玩的字——嫑、覅、朆、甮
   □·宕·氹
   “冷”與“涼”
   說“戇徒”
   論“賣相”
   說“模子”
   說“老爺”
   論“棺材”
   說“烏龜”
   說“相公”
   賤骨頭
   “豬頭三”的由來
   “差頭”的由來
   最□□的“□□”
   最“勿搭界”的“勿搭界”
   孫悟空與門檻
   “先生”的衍化
   哪里來的“家私”?
   “東西”與“么事”
   “劈硬柴”與“AA制”
   從“白相”到“白相人嫂嫂”
   癟三·賴三
   爛屙·爛污·爛糊
   罪過·作孽
   三種不同的“大菜”
   前世里·投人身
   坍招勢·敗兆腔
   勒煞吊西·牽絲扳藤
   煨灶貓·狗皮倒灶
   “222”如何讀?
  舉一反三
   由“觸”構(gòu)成的上海話
   由“彈”構(gòu)成的上海話
   由“刮”構(gòu)成的上海話
   由“軋”構(gòu)成的上海話
   由“淘”構(gòu)成的上海話
   由“辣”構(gòu)成的上海話
   由“摜”構(gòu)成的上海話
   由“別”構(gòu)成的上海話
   由“相”構(gòu)成的上海話
   由“拆”構(gòu)成的上海話
   起×頭出×頭
   繼續(xù)說“頭”
   一個傳神的動詞——“跳”
   幾個語末助詞
   “CCD”式疊字詞
   “ABB”式疊字詞
  俗語溯源
   依好好叫好哦?
   儂哪能介十三呃啦?
   朋友,儂生活清爽哦?
   五字滬罵的演變
   摜炸藥包
   鬼迷張?zhí)鞄?br/>   鬼摸大蒜頭
   快刀熱水干手巾
   板板六十四,碰碰脫褲子
  上海話筆畫索引
     阿拉上海人!在湖南的懷化,有一處叫做鳳凰的旅游勝地,因為出了沈從文、黃永玉兩位,更是風(fēng)光得很。鳳凰有一個鎮(zhèn),叫做“阿拉”。車子駛過,路標(biāo)很是討人喜歡——“阿拉鎮(zhèn)政府”、“阿拉供銷社”、“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阿拉分行”……這樣的東西,每個上海人都會喜歡的,“阿拉”不但有了自己的鎮(zhèn)政府,甚至還有了自己的銀行,還不高興?“阿拉”代表著上海人,如果某個外地人只會一句上海話,那么,這句話多半就是“阿拉”。
     在上海話中,“拉”是個長音,至少在動詞中,如“拉”門、“拉”車中,“拉”是個長音,發(fā)陰平微陽的聲調(diào);而“阿拉”中的“拉”,是短音,是入聲,更接近于“辣”。
     “阿拉”表示“我們”或者“我們的”,“阿拉一淘去白相”指“我們一起去玩”,“阿拉辦公室老開心呃”指“我們的辦公室氣氛融洽”。
     “阿拉”也可以指“我的”,但是只用于后面是稱謂的時候,無論跟著的詞是“爺”、“娘”、“爺叔”、“娘舅”,跟在“阿拉”后面,都可以是“我的”。其實這個“我的”,從本質(zhì)上來說,還是“我們的”,因為過去的家庭,獨生子女很少很少,大多數(shù)人家都是三五個孩子,因此解釋為“我們的”也非常貼切。
     成了上海話“全權(quán)代表”的“阿拉”卻不是上海話,而是寧波話。寧波方言在表示多個人數(shù)時,用“拉”結(jié)尾,“其拉”就是“他(她)們”或“他(她)們的”,同樣在稱謂前的“其拉”,也可以表示“他(她)的”。
     1927年,是一個寧波向上海的移民高潮,大量的寧波人涌入上海,不知是巧合還是因果,寧波人中的翹楚蔣先生也就在當(dāng)年帶著他的北伐軍攻入了上海。當(dāng)時在滬的寧波人有四十萬,每六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寧波人;到解放前夕,上海的寧波人增加到了一百萬,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了。
     如此多的寧波人口移民上海,甚至發(fā)生了寧波人在上海比在寧波還多的“奇事”。寧波人不但帶來了咸黃魚和臭冬瓜,也帶來了大量的寧波話,“阿拉”就是其一。
     寧波人從衣食住行各方面影響著上海的生活,及至今天,據(jù)說大多數(shù)寧波人或近或遠(yuǎn)都有著上海的親戚。
     “阿拉”雖然從寧波而來,現(xiàn)在的寧波人雖然也說“阿拉”,但“阿拉”成為上海語言的代表,已是不爭的事實。
     上海人最喜歡說的話之一,就是“阿拉上海人”,由于這個“人”的發(fā)音同普通話的“擰”很相似,所以有許多人就照著發(fā)音寫成“上海擰”。閑來無事,用“上海擰”作為關(guān)鍵詞g00gle出56萬條結(jié)果,雖然以錢乃榮老師為首的多位學(xué)者苦口婆心地勸告大家“人”絕不可以寫成“擰”,然而根據(jù)語言文字約定俗成的規(guī)律,至少也要在字典中記上一筆了。
     我們知道,上海話是各地移民語言不斷浸淫、融合產(chǎn)生的語言。我們從寧波話中吸收了“阿拉”,又從蘇州話中吸收了“我”。
     上海話的“我”,發(fā)音和“瓦”一樣,是個連喉管都發(fā)生顫動的音,乃是從蘇州話中發(fā)“鵝”音的“我”而來。隨著語言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上海小朋友發(fā)不出那個喉管顫動的音,只能發(fā)出“畫”的音,“瓦片”如今成了“畫片”,不知是進(jìn)步還是倒退啊!上海話中的“他、她”是“伊”。同樣,后面加個“拉”就是“他(她)們”和“他(她)們的”,“伊拉”和“阿拉”的用法,基本上是一樣的。
     說了“我”和“他”的單復(fù)數(shù),當(dāng)然要來說說“你”。上海話中的“你”是“儂”,據(jù)說也是從蘇州話中來,理由就是“吳儂軟語”一說,“儂”當(dāng)然是蘇州話噦!其實蘇州人從來不說“儂”的,他們只說“耐”,發(fā)音如同上海話“耐么”(滬語“那么”的意思)的“耐”,大多數(shù)描寫蘇州話的文學(xué)作品中,都是直接用“耐”來指代“你”的。
     “儂”的復(fù)數(shù)是“□”,或者“□”,用前者的居多。這兩個字,都讀作上海話的“奶”,表示“你們”和“你們的”。如同普通話一樣,物主代詞除了在稱謂之前,別的場合都要有介詞“的”,上海話中的“的”讀“合”,是個短而促的音,平時為了行文方便,經(jīng)常有人寫作“個”。當(dāng)“的”在陳述句的句尾時,表示“××的”,讀音也是“合”,但是為了區(qū)別于介詞“的”,通常寫作“呃”。
     “你我他”的單復(fù)數(shù),是所有語言中最基本的元素。于此,我們再隨便聊聊其他一些基本元素。
     “搿”這個字很好玩,從字形上看,與“掰”正好相對,它的本義是“雙手抱住”,的確與“掰”相對。別小看“搿”字,它在上海話的寫作中,取代一個相當(dāng)重要的字,就是“這”,發(fā)音為“噶”,但音要輕許多。
     P3-5
  





上一本:歷史二十四孝故事新編 下一本:生命數(shù)字書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上海閑話的作者是邵宛澍,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