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傳》是王若冰的“秦嶺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是一部具有史詩性質(zhì)的長篇文化散文,從文化的角度探討秦嶺,以作家的眼光審視渭河,用散文的筆法將渭河文化精神史詩化的呈現(xiàn)。《渭河傳》展示了博大精神的中國和生生不息是中華民族精神。 作者簡介: 王若冰:甘肅天水人。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畢業(yè)于原天水師范?茖W校中文系,F(xiàn)在甘肅天水日報社工作。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甘肅文學院特邀評論家。創(chuàng)作以詩歌、散文、文藝評論為主,出版有詩集《巨大的冬天》、文學評論集《傾聽與呈現(xiàn)》、地方歷史文化散文集《天籟水影》(與安永、周偉合著)并編著有電視連續(xù)劇文學劇本《飛將軍李廣》(與人合著兒曾獲甘肅省第三、四屆優(yōu)秀文學作品獎、甘肅省首屆黃河文學獎、《飛天》十年文學獎等。2004年7-9月,完成了對橫貫中國大陸腹地、綿延1500公里的秦嶺山脈的文化考察。 電子信箱:gstswrb@163.com 目錄: 第一章一條河流的前世今生 源頭在哪里 鳥鼠同穴 裸露的河床 開封府的屋梁 饑餓的感覺 是涇清渭濁還是渭清涇濁 北方之河 秦川八百里 回望秦嶺 東方威尼斯 第二章歷史的影子與神話的翅膀 公王嶺的篝火 瀘灞三角洲的春天 大地之灣第一章一條河流的前世今生 源頭在哪里 鳥鼠同穴 裸露的河床 開封府的屋梁 饑餓的感覺 是涇清渭濁還是渭清涇濁 北方之河 秦川八百里 回望秦嶺 東方威尼斯 第二章歷史的影子與神話的翅膀 公王嶺的篝火 瀘灞三角洲的春天 大地之灣 伏羲伏羲 華胥之國 神仙的愛情 馬家窯 軒轅之丘 華族和夏族 第三章蓬勃的粟粒 炭化的粟粒 金黃的谷穗 后稷的足印 公劉 周原在上 唯有杜康 高隆的谷倉 渠水上的波光 舟楫之利 第四章一條河流的精神傳奇 文化之祖 漢字的魅力 青銅的亮度 禮樂之盛 道德之音 帝國搖籃 千秋霸業(yè) 大儒之道 終南仙境 佛陀的腳步 絲綢的光芒 第五章鐵馬秋風 秦人故園 淠渭之會 從長安開始 紙張上的戰(zhàn)爭 無奈的對峙 鐵馬秋風 潼關之痛 枕著濤聲入眠 第六章秦風雅頌 采薇之歌 大呂之音 秋風吹渭水 長安酒香 傾國傾城 渭水香茗 君子如玉 遠去的鄉(xiāng)土 后記 源頭在哪里掛了加力的獵豹牌越野車嘶鳴著在遍地泥濘的山坡下扭了幾下屁股,熄火拋錨在深深的泥潭之際,渭河源頭鳥鼠山就出現(xiàn)在了眼前。 舉目望去,植被稀疏的山灣里一座并不高峻的山梁在前面豎起。有叢林、荊棘、草莽在山灣里無拘無束瘋長,有玉米和洋芋在山下泛著蒼綠。兩夜又一天的秋雨剛剛停息,泥濘讓這條通往半山腰品字泉的道路異常難行。自從進入甘肅渭源縣就不緊不慢、嘩嘩啦啦的秋雨,讓山前山后的植物變得異常光潔清爽。那種彌漫著濕潤而清涼氣息的空氣似乎在有意提示,我已經(jīng)抵達一條河流誕生的地方。 沿著布滿泥濘和水潭的土路往上走,于疏朗的樹林之間,還可以看到房舍——那應該就是鳥鼠村了。但我現(xiàn)在急于要尋找的,是一條如黃河、長江一樣在惜字如金的古代典籍中用一個“渭”字不斷提及的偉大河流源頭的第一滴流水。 踩過泥潭和水潭,爬上實在不能用“高邁”“雄渾”一類的詞語描繪的鳥鼠山半山腰,我們貓著腰,終于在一片茂密的松林里尋找到了三十多年前上中學地理課時就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鳥鼠山品字泉。 “渭河,就是從我們校門口向北,在隴海鐵路天水站附近與東柯河交匯的這條河!蔽业闹袑W地理老師是本地人,他所指的東柯河是渭河在天水境內(nèi)一條極小的支流。只是這條河從校門口流過,而且公元759年秋天,杜甫為躲避安史之亂從長安流亡天水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投奔當時住在這條渭河支流岸邊的侄子杜佐。由于杜甫,東柯河這條在渭河流域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河才出了名。為了表述方便,地理老師將東柯河作為參照體,向我們介紹渭河的方位。接下來,老師告訴我們,渭河發(fā)源于天水以西定西境內(nèi)渭源縣的鳥鼠山。他還說:“鳥鼠山下有三眼泉呈‘品’狀排列,涓涓細流從這三眼泉中涌出,形成了渭河的源頭。”從那以后,我印象中的品字泉雖然不大可能清流暴涌,最起碼也應該泉水如注,這樣才能孕育出渭河這樣一條不知影響過多少王朝更迭、時序變遷的古老河流。 然而,就在我欣欣然趴在據(jù)說雨天可以騰云吐霧的吐云泉時,眼前的情狀卻讓我有點兒失望:黑咕隆咚的泉底看不到一絲水光,只有一股濕漉漉的水汽冒上來,讓人確信那里曾經(jīng)有一眼泉水噴涌而出——至于眼前,這眼或可稱為井而已經(jīng)難以稱其為泉的泉水到底什么時候干涸如斯,已經(jīng)很難有人能說得清。至于那眼被后人附會了一段神奇?zhèn)髡f——李世民西征途經(jīng)渭河源頭鳥鼠山,以鞭試探泉水深淺,不慎將馬鞭落入泉中,后來這鞭子順流而東行,竟漂到了咸陽橋下的遺鞭泉,雖然尚有半泉綠水,但從據(jù)說當年曾經(jīng)清流如注的石罅里已無滴水流出的現(xiàn)狀可以看出,泉里那綠得發(fā)翠的半泉積水,顯然不是遺鞭泉產(chǎn)生之水,而是山坡上流下的雨水聚積而成。而品字泉的另一眼——禹仰泉,雖然尚有一泓清水,泉水卻少得可憐——僅能供附近居住的一戶人的生活用水,也無一滴多余之水順山而下、經(jīng)龍王溝注入渭河矣。難怪1938年顧頡剛到渭源鳥鼠山考察渭河源頭后,竟撰聯(lián)發(fā)出“長流渭川水,溯到源頭只一盅”的慨嘆。 誕生于兩千多年前的我國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是不是大禹所作,我們無須考證。但這部記述當時長江中下游、黃河中下游,及這兩條河流之間的平原和山東半島,西達渭河和漢江上游疆域范圍內(nèi)的河流山川形勢的著作說,大禹當年疏導渭河的地方在一個叫“鳥鼠同穴”的地方。仍然是一部先秦時期充滿神話色彩的我國古老地理全書《山海經(jīng)》說,鳥鼠同穴是山名,那里是渭河源頭。渭河從鳥鼠同穴山發(fā)源后向東,在潼關北面注入黃河。直到公元五六世紀,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才詳盡地說出了渭河源頭的具體位置:“渭水出首陽縣首陽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鳥鼠山西北,此縣有高城嶺,嶺上有城號渭源城,渭水出焉!笔钻柺俏荚吹墓欧Q。后來歷代著述都眾口一詞說,我剛剛俯察過的鳥鼠山三眼泉水——品字泉,是渭河最上源源頭。然而就我親眼所見,眼前三泉皆枯,那么距大禹導流四千多年、距《尚書》《山海經(jīng)》記述兩千多年、距酈道元考證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渭河的真正源頭還能是眼前這三眼已經(jīng)無滴水可流的品字泉嗎?所有疑問和困惑來自現(xiàn)實,并非我有意要顛覆古人結(jié)論。更何況,在遺鞭泉、吐云泉和2002年的《華夏故土地圖》上標出的渭河源頭取土處不遠,有一座幾近傾圮的禹王廟和渭河龍王廟,還在向我提示這里曾經(jīng)有過的品字泉泉水奔涌、龍王溝水聲喧鬧的過去。但現(xiàn)實的境況,卻不得不讓我對現(xiàn)在渭河源頭究竟在何處發(fā)出一遍又一遍的追問。 ……
|